MRI成像原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10225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RI成像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MRI成像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RI成像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RI成像原理.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MRI成像原理根据MRI成像原理,MRI各序列成像参数具有一定特征,根据MRI机型及各参数间的关系适当调整,变动范围应在同类序列的图像对比特征内4-8。一般情况下,T2WI序列:TR2000ms,TE80130ms; SE或 FSE T1WI 序列:TR300800ms,TE20000ms, TE30ms;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T2WI (颅脑适用):TR800010000ms,TE 80130ms, TI 20003000ms; FLAIR T1WI(颅脑适用): TI600900ms,TR 为 TI 的2

2、.53.0倍, TE6期,总扫描时间2min。动态增强扫描后行矢状面及冠状面常规增强扫描,加或不加脂肪抑制均可。4.技术参数:基本原则为薄层、小FOV、高分辨率扫描。层厚2.03.0mm,层间隔层厚10%,FOV(180200)mm(180200)mm,矩阵256224。对比剂使用: 静脉注射钆对比剂,非垂体微腺瘤病变采用常规流率注射常规剂量 (0.10 mmol/kg)或遵药品使用说明书;垂体微腺瘤以 23 ml/s 流率注射半剂量 (0.05 mmol/kg)。5.图像要求:(1) 清晰显示蝶鞍、垂体、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海绵窦、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主干等结构,矢状面及冠状面最大化显示

3、垂体柄长度;(2) 无明显运动伪影, 磁敏感伪影不影响鞍区影像诊断。(三) 颞叶与海马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2.体位:仰卧位, 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眉间及线圈中心。3.方位及序列:平扫序列包括:(1)轴面三维T2WI或 FLAIR T2WI, 扫描基线平行于AC-PC线; 斜轴面T2WI、 T1WI、 FLAIR T2WI, 扫描基线平行于海马前后长轴线。(2)矢状面 T2WI: 双侧分开定位, 平行海马走行。(3)斜冠状面二维、三维T1WI 或FLAIR T2WI,T1WI 推荐使用具有反转恢复预脉冲的序列以增加灰白质对比,扫描基线垂直于海马前后长轴线。增强扫描

4、序列:轴面、斜轴面、矢状面和斜冠状面T1WI。4. 技术参数:基本原则为薄层、高分辨率扫描。二维序列层厚35mm,层间隔层厚10%,三维序列层厚2mm,FOV(200240)mm (200240)mm, 矩阵256224。按照常规剂量和流率静脉注射钆对比剂。5.图像要求:(1)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及海马等结构清晰显示, 海马边缘清晰锐利,可以满足体积测量要求,两侧结构尽量对称显示;(2)无明显运动伪影,脑脊液搏动伪影不影响颞叶及海马的观察。(四) 脑桥小脑角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眉间及线圈中心。3.方位及序列:平扫序列包括

5、:(1) 轴面二维薄层T2WI、T1WI、FLAIR T2WI或三维T2WI水成像、三维T1WI序列,显示颅神经的三维亮水序列还可采用三维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扫描基线平行于AC-PC线,扫描范围覆盖脑桥上界至延髓枕大孔水平。(2)冠状面 T1WI、T2WI序列,扫描基线平行于脑干。(3)矢状面 T2WI、T1WI序列,扫描基线平行于大脑矢状裂。增强扫描序列:轴面、冠状面及矢状面T1WI序列,必要时加扫三维时间飞跃(time of flight,TOF)序列或三维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GRE) T1WI高分辨序列扫描。4.技术参数:以薄层、高分辨率扫描为基本原则。二维序列层厚

6、2.03.0mm, 层间隔层厚10%, 三维序列层厚0.31.0mm, 无间隔扫描,FOV(200240)mm (200240)mm, 采用层面内插技术提高空间分辨率。按照常规剂量和流率静脉注射钆对比剂。5.图像要求:(1) 脑干、延髓、部分脑神经 (如三叉神经、 面听神经颅内段)、 细小血管等结构清晰显示;(2) 无明显运动伪影,磁敏感伪影及血管搏动伪影不影响影像诊断;(3)需要观察颅内脑神经与血管关系的患者,需提供三维T1WI、三维T2WI水成像、三维TOF序列的后处理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图像,多角度显示神经与血管的关系;(4)后处

7、理图像应清晰显示靶神经与血管的比邻关系。(五)颅内动脉三维-TOF-MRA 的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眉间及线圈中心。3.方位及序列:轴面三维TOF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扫描范围以Willis环为中心,上至胼胝体顶,下至枕大孔,或包含靶血管区域。扫描基线与多数颅内动脉走行成角。4. 技术参数:TR、TE均选最短,反转角925,矩阵320256,FOV(200240)mm(200240)mm,层厚0.81.5mm,无间距扫描,三维块34个重叠20%30%衔接扫描。预饱和带设置在扫描区域上方(颅顶)。选用流动补偿、磁化传递、脂肪抑制和层面内插

8、技术。5.图像要求:(1)显示颅内大脑前、中、后动脉血管及Willis环血管;(2)三维动脉最大强度投影MIP血管图清晰。(六)颅内静脉二维-TOF-MRA 的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2.体位:仰卧位, 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眉间及线圈中心。3.方位及序列:二维TOF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可选择斜矢状面扫描, 扫描基线在轴面像上与颅脑正中矢状面呈 1020夹角,使大部分静脉血管走行与成像层面成角,从而产生流入增强效应,扫描范围包含两侧乙状窦外缘,也可选择冠状面扫描。4. 技术参数:TR、TE均选最短, 反转角5070, 矩阵320224,FOV(200240)mm(200240

9、)mm, 层厚1.02.0 mm, 无间距扫描。预饱和带设置在扫描区域下方(颌颈部)。选用流动补偿、磁化传递、 脂肪抑制技术。5.图像要求:(1) 显示矢状窦及其引流静脉、乙状窦、横窦、直窦等静脉血管;(2)三维静脉MIP血管图清晰。好分享到:2017-08-30 15:002 楼(七)颅内血管三维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ed,PC) MRA1.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眉间及线圈中心。3. 方位及序列:轴面、矢状面、冠状面三维PC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范围包含全脑或ROI。4.技术参数:TR、TE均选最短,反转角选最小,矩阵320192,FOV(200240)mm(200240)mm,层厚1.2mm,无间距扫描。流速编码值570cm/s(比目标血管最大流速高出20%)。应用流动补偿、脂肪抑制技术,并行采集技术及层面内插技术作为可选辅助技术项。5.图像要求:(1)清晰显示矢状窦及其引流静脉、乙状窦、横窦等静脉血管及颅内动脉血管 (取决于流速编码值)像;(2) 三维MIP血管图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