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习题解答!!.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0711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解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解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解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简史习题解答!!.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外教育简史习题解答!【精品文档】第 10 页教育简史习题解答:!一、选 择 题1、为原始教育的产生提供必要性的是(A)A 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 B 语言的产生C 经济的发展 D 生产工具的改进2、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A)A 成均 B 大房子 C 上庠 D 下庠 3、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C)A 黄帝时代 B 炎帝时代 C 虞舜时代 D 商汤时代4、标志这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A)A 夏王朝的建立 B商代的建立C西周的建立D秦朝的建立、最早出现在商代的新的学校形式是()A “庠”B “序”C “瞽宗”D “成均”6、既是西周的立国之本,

2、又具有国家根本大法性质的是(B)A 乐 B 礼 C 书 D 御 7、共同构成了西周六艺教育中心的是(A)A 乐与礼 B 乐与御 C 礼与书 D 书和数8、中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大致连贯的学校体系是从(D)A 夏朝开始 B 商代开始 C 西汉开始 D 西周开始9、学术与庶人无缘的时期是(A)A 春秋以前 B 三国时期 C 春秋以后 D 战国时期10、基本代替了东周王室的文化地位,与宋、鲁并列为三大文教中心的是(B)A 晋国 B 楚国 C 韩国 D 卫国11、中国古代第一个论述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教育家是(A)A 孔子 B 荀子 C 墨子 D 庄子12、学术下移是在(C)A 春秋前期 B 战国中期

3、C 春秋中、后期 D 战国后期13、西周时充任领主管理、护卫职务的人员称作(B)A 文士 B 武士 C 处士 D 贵族子弟14、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西周与工、商、农并成为(D)A 四老人 B 四贤人 C 四庶民 D 四民15、以儒家正统自居,自称“得圣人之传”的是(C)A 孔子 B 庄子 C 孟子 D 荀子16、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并且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的是(D)A 荀子 B 庄子 C 李斯 D 韩非17、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B)A 庄子 B 老子 C 荀子 D 李悝18、“教育”、“学校”这类概念最早出自(A)A 孟子 B 论语 C 诗经 D中庸 19、秦统一后,帮助秦朝铲除私学,结束“百

4、家争鸣”局面的是(A)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20、以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具,主张“为政以德”的是(D)A 孟子 B 庄子 C 荀子 D孔子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出自(B)A 子路所说 B 子夏所说 C 子羔所说 D 冉有所说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B)A 诗经 B 论语 C 尚书 D 九歌23、“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出自(A)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荀子24、提出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是(A)A 墨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25、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提出进行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专门教育的是(C)A 孔子 B 孟子

5、 C 墨子 D 老子26、在政治上主张“施仁政”,其中心是“民本”思想的是(C)A 老子 B 庄子 C 孟子 D 孔子27、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B)A 思想教育 B 道德教育 C 文化教育 D 技能教育28、自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是(D)A 老子 B 庄子 C 荀子 D 孟子29、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性恶论”的是(C)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30、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并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的是(B)A 大学 B 学记 C 诗经 D 论语31、焚书坑儒发生在()A 汉朝 B 秦朝 C 周朝 D 宋朝3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

6、一主张的提出者是(D)A 曹操 B 秦始皇 C 班固 D 董仲舒33、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结合形成儒道兼综的“新学”叫做(B)A 理学 B 玄学 C 阴阳学 D 佛学34、指出“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的是(A)A 赵匡胤 B 汉武帝 C 曹操 D 李世民35、我国历史上首创八股取士是在(D)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36、标志着我国官学制度建立的是(C)A 秦朝以法为教的确立 B 元代理学的兴盛C 汉代太学的创建 D明朝八股取士的确立37、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设立的专门的文艺大学的是(A)A 汉代的鸿都门学 B 汉代的太学C 汉代的宫邸学 D 西晋的国子学38、中国封建

7、社会的地方官学,首创于(B)A 秦朝 B 汉代 C 明代 D 宋朝39、中国历史上,官学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景象的是(A)A 东汉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周时期 D 西周时期40、书院教学的总方针称作(A)A 学规 B 学绩 C 考核制度 D 考核理论41、汉代地位最高的选士科目是(A)A “贤良方正科” B “孝廉科” C “童子科” D “秀才科”42、汉代三大文教政策建议提出的是(A)A 董仲舒 B 王充 C 颜之推 D 公孙弘43、认为秦亡是“师由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的结果的人是(D)A 王充 B 汉武帝 C 董仲舒 D 朱熹44、明确提

8、出“性三品”说的人是(D)A 班固 B 王充 C 公孙弘 D 董仲舒45、清末推行“洋务”教育,要求“中学为体”,大讲“明纲”,以“三纲为千古不变之道,忠孝为立学宗旨”的人是(C)A 左宗棠 B 梁启超 C 张之洞 D 康有为46、认为人的知识是经过“内视反听”的内省过程得来的人是(A)A 董仲舒 B 司马迁 C 公孙弘 D 班固47、主张人的知识应该“无所不包”,纵要了解“古今行事”,横要通晓“百家之言”的人是(A)A 王充 B 司马相如 C 汉文帝 D 董仲舒48、主张学者要“好学勤力”,强调循序渐进的人是(D)A 孔子 B 韩非 C 董仲舒 D 王充49、颜氏家训的作者是(A)A 颜之推

9、 B 颜真卿 C 颜回 D 颜渊5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出自(D)A 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 B 王充的论衡C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D 韩愈的进学解51、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C)A 湖北自强学堂 B 江南水师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北洋水师学堂52、首开我国近代新型综合性大学先河的是(C)A 时务学堂 B 万木草堂 C 京师大学堂 D 中西学堂53、以“激励节气,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教育宗旨的是(A)A 万木草堂 B 京师大学堂 C 矿业学堂 D 时务学堂5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培养德、智、体三者俱备人才的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B)A 蔡元培 B 严复 C 康有

10、为 D 梁启超55、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观点的人是(D)A 龚自珍 B 严复 C 张之洞 D 魏源56、被称作为“六三三”学制的是(C)A 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57、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C)A 陈鹤琴 B 黄炎培 C 陶行知 D 蔡元培58、主张职业教育必须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育家是(A)A 黄炎培 B 蔡元培 C 陈鹤琴 D 陶行知59、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人是(B)A 蔡元培 B 陶行知 C 马寅初 D 李四光60、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思想的是(C)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11、伊索克拉底6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A)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爱斯库罗斯6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是(C)A 柏拉图 B 昆体良 C 亚里士多德 D 盖卢斯63、被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的是(B)A 论共和国 B 雄辩术原理 C 政治学 D 理想国6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只要特点是重视(C)A 社会生活教育 B 文化弦琴教育 C 军事体操教育 D 音乐艺术教育65、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是(A)A 苏格拉底 B 西塞罗 C 亚里士多德 D 柏拉图66、昆体良在强调集体教学的同时,

12、提出应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A)A 因材施教 B 法律教育 C 理性教育 D 思维教育67、被认为是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指导思想的是(A)A 人文主义 B 理性教育 C 现实主义 D 蒙昧主意68、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C)A 爱弥尔 B 语言和科学入门 C 大教学论 D 忏悔录69、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是(B)A 引证自然 B 教育适应自然 C 自然适应教育 D 教育超越自然70、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白板说”的人是(C)A 卢梭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培根71、被称作“教育学之父”和“教育科学的创始人”的是(C)A 裴斯泰洛奇 B 卢梭 C 赫尔巴

13、特 D 夸美纽斯72、卢梭反对在儿童发展早期人为强治教育,主张(A)A 消极的教育 B 积极的教育 C 理性化的教育 D 非理性教育73、被称作是“幼儿教育之父”的是(C)A 卢梭 B 洛克 C 福禄培尔 D 赫尔巴特74、赫尔巴特认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内在动力是(B)A 同情 B 兴趣 C 意识 D 行为75、“学在官府”是什么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B)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76、中国古代的私学产生于(C) A 西周 B 汉代 C 春秋后期 D 商代77、在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的主张,这部书的作者是(D)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冯桂芬 D

14、魏源78、我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占有一定地位,是从(B)开始的。 A 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壬寅学制 D 壬戌学制79、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的教育家是(B)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卢梭 D 裴斯泰洛奇80、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应当有一定的顺序,应当通过(B)三个阶段来完成。 A教学、管理、训练 B 管理、教学、训练 C 管理、训练、教学 D 训练、教学、管理81、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智育、德育和体育的概念的教育家是(A) A 斯宾塞 B 卢梭 C 洛克 D 福禄培尔82、中国古代的私学产生于(C) A 西周 B 汉代 C 春秋后期 D 商代83、“独尊儒术”的文教政

15、策确立于(B)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84、“四书”是指(A)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 论语、孟子、礼记、孝经 C 论语、孟子、学记、大学 D 论语、孟子、周礼、周易85、明代科举制的重要变化(C) A 取消吏部试 B 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和标准C 实行“八股取士” D 实行三级考试86、科举制创行于(B) A 唐代 B 隋朝 C 宋代 D 汉代87、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打破女禁,1920年大学开始招收女生。最早招女生的大学是(A) A 北京大学 B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C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D 南开大学88、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D

16、) A 蔡元培 B 黄炎培 C 陈鹤琴 D 陶行知89、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新式学校,它的创立者是(B) A 太平天国 B 洋务派 C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D 资产阶级维新派90、劝学篇是1898年发表的,书中阐发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它的作者是(C) A 冯桂芬 B 魏源 C 张之洞 D 曾国藩91、洛克认为人们之所以千差万别的主要原因是(C) A 遗传 B 天赋 C 教育 D 环境92、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是近代德国教育家(B) A 洪堡德 B 赫尔巴特 C 福禄培尔 D 第斯多惠93、主张“性相近,习相远”的是(A)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94、下列观点,由荀子提出来的是(

17、D) A 性无善无不善 B 性三品 C 性善论 D 性恶论95、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是在(A) A 学记 B 大学 C 论语 D 中庸96、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在于“求其放心”的是(B)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97、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是(D) A 三字经 B 百家姓 C 千字文 D急就篇98、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是(D) A 1901年 B 1903年 C 1904年 D 1905年99、洛克认为绅士教育的主要途径是(C) A 学校教育 B 社会教育 C 家庭教育 D 劳动100、力图通过教育改善贫苦人民的生活,被誉为“贫苦者之友

18、”的教育家是(C)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裴斯泰洛奇 D 福禄培尔二、名 词 解 释1、 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教学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指出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具有教育作用,认为没有教学也就没有教育。认为教学和道德教育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寓教育于教学。2、 教学相长:(1)学记提出的教学原则之一。(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3、 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学校设在官府之

19、中,官师不分,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4、 自然后果法: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基于儿童的理智尚处于“睡眠”状态的观点,卢梭反对对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主张让儿童通过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5、 星期日学校: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为贫民儿童举办的一种初等教育机构,主要是利用星期日为贫民儿童传授简单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因而得名。6、 “要素教育论”: “要素教育论”是瑞士近代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寻求简化教学方法的结果。在他看来,要素是构成事物最简单的基本

20、单位,要素教育就是依据儿童先天能力的最初表现,寻求教学内容的最简单要素进行教学的方法体系。7、 黄老之学:依托皇帝而本于老子的一种学说,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派的思想,特别是儒法两家思想而形成的。其实质是刑律与道德并用。8、 汉代“太学”:汉代创立的中央官学,公元前124年建立太学,它属于大学性质,主要传授儒家六经。它的创立标志着我国官学制度的建立。9、 鸿都门学:汉灵帝光和元年创置的,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名,是宦官为对抗太学生而另立的一所官学,内容是学习辞赋、小说、尺牍、绘画、书法,意在对抗太学的经学。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文艺大学。10、 六学二馆

21、:唐承隋制,设立国子监,下设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是唐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六学之外,东宫设立弘文馆,门下省设有崇文馆,同为中央官学的性质,通称“二馆”。这就是唐代中央官学的基本制度,即为“六学二馆”。11、 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儒家学者所主张的道德观念。“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12、 骑士教育: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之一,1114世纪骑士制度盛行一时,骑士地位逐步提高,以骑士训练和培养为宗旨的骑士教育应运而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13、 “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是由英国牧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

22、,在导生制学校里,大教室中放置一排长桌,每排约10个学生,由一个年长并学习好的当导生,由导生把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教学内容教给其他学生。导生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14、 泛智教育:夸美纽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以广泛的知识,就可以使个人和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国家应为每个人设立适合他们发展的学校。为实现这一思想,他先后到达英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宣传“泛智教育”,对各国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5、八股取士:明代创立的科举考试的形式,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以八股制义为定式,“代圣

23、人立言”,并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结构体裁有一套固定格式,并有文字限制。16、消极教育: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消极教育”就是指儿童发展早期阶段,避免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以保护儿童先天的善性和理智的自然发展,使儿童在无外来干扰的情况下,能够按照其本性健康的成长。17、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18、五伦: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19、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这

24、是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个思想核心,也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就是对儿童实行强迫教育和教师实行“武断性”的主导作用。他在学校与社会中批判了旧教育不尊重儿童的弊病,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儿童中心”的主张,认为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不尊重儿童的错误做法,他则极力主张应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身上。 20、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卢梭针对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卢梭强调教育适应的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他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卢梭认为,人类

25、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自然、人和事物,只有当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相互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自由教育、消极教育、活动教育、身心调和发展、行动多于口训等。21、幼稚园“新大陆”: 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在清末产生以后,多分布在大城市,为上层社会服务。陶行知认为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使幼儿教育为劳动民众服务。他向社会呼吁:女工区域是需要幼稚园的,农村也是需要幼稚园的。本着这种精神,他号召来一个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和进厂的运动,开垦“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22、三字经:三字经为宋末王应麟撰写。全书共有356句,每句三个字,共1068字。全书五个部分,句句成韵,通俗易懂

26、,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是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23、颜氏家训: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一部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共20篇,主要内容是用儒家思想训诫子孙。这部书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24、监生历事制:明代国子监生的实习制度。始行于洪武五年(1372 年)。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后分拨至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亦称“拨吏”。历练事务三个月,勤谨的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读书;奸懒的发充下吏。这是挂职实习的雏形。25、“苏格拉底法”:

27、 也称“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对话教学方法。苏格拉底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苏格拉底法包括三个步骤:(1)讽刺,即连续的诘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识中的错误;(2)归纳下定义,使学生掌握明确的定义;(3)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苏格拉底法可视为启发式教学法和发现法的萌芽。26、民主主义与教育:此书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著,写于1916 年,系统论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阐述教育与民主社会、(科学实验方法、进化论和工业改造)的关系,强调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教育即生长”,

28、“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等基本观点。该书已被译成20 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各国有广泛影响。27、“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洲二地办学,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这种教法改变当时重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和时务。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范仲淹当政兴学时,曾取其法,“著书令于太学”。此谓“苏湖教法”。28、弟子职:弟子职是管子中的一篇,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则。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做了全面、详细的规定。弟子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为后世提

29、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29、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原是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学宫创立于齐桓公田午当政时,直至秦灭齐而亡,存在150年。期间,不断有众多游学之士慕名而来,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究气氛浓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融合和发展。30、文翁兴学:汉武帝时,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乃从郡吏中选拔聪慧者10余人到长安太学求学。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文翁就在成都立学。招郡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与重用或推荐到朝廷做官。文翁兴学改变了蜀地的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和教

30、育风气,同时,文翁兴学的经验也为朝廷所借鉴,后汉武帝在全国推广郡国学,汉代地方官学因此发展起来。31、鸿都门学: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立。因建于洛阳鸿都门内而得名。学生由地方长官和朝廷三公举荐,招收“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汉书?灵帝纪),经考试合格方能入学。但在汉代官学系统中,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在教育史上有开专科学校先河的意义。32、官邸学:也称四姓小侯学。创始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66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致五经师”(后汉书?明帝纪)。四姓指汉皇帝的外戚樊、郭、阴、马四大氏族;因为这四姓不是列侯,故称小候。学校直接由朝廷聘名师执教,条件优

31、越,师生待遇优厚。33、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中正官负责考查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逐级上报,由小中正报大中正,大中正核定后报司徒,司徒核定后再呈吏部,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九品中正制创立的目的在于“唯才是举”、选贤任能。但随着中正官逐渐由世族豪门掌握,品评人物就惟重门第。这样,原来德才与家事并重的标准就变为仅以家世门第为惟一标准,遂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成为维护世族权利的工具。到隋朝被废除,由科举制取代。34、千字文:魏晋南

32、北朝时,私人讲学之风十分盛行,私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私学教材也因此有很大的发展。梁武帝时周兴嗣编写的千字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千字文全书一千字,以押韵的方式组成连贯通顺的四字句,十分便于儿童朗读背诵。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农业和封建道德等。千字文是一本十分流行且相当有影响的蒙学课本。35、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管理的机构和最高学府。源于近代设立的国子学。南北朝时北齐改称国子寺。隋文帝时国子寺设祭酒作为长官,管理所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成为专门的教育管理行政机构。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承隋制,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广文馆等统归国子监直接管辖。宋

33、代以后,国子监有时也行使全国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撤销。36、京师同文馆:1862年由总理各国事务的奕设立,同文馆先后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东文(日文)馆。1866年奕又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西方制造技术,又设立气象台、格致馆等近代科学技术的实验设施,进行实验教学。京师同文馆就逐渐由单一的外国语学校发展成为兼习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学校。京师同文馆在学校管理上也具有近代学校的特点,对学生的来源、教师的聘用、考试的办法、经费的来源和使用都有明确的章程。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务学堂,也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的

34、产生。37、南洋公学:1897年盛宣怀奏请设立的,因为该学校的经费是由招商局、电报局捐赠,故名南洋公学。学校分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外院相当于附属小学,中院相当于中学堂,上院相当于高等专门学堂,师范院培养教育人才。外院招收10岁以下聪颖儿童;学制为四年;学堂参照日本草订新式学堂章程,采用分年级按班级授课制;廷聘中西教习,开设中西课程。学堂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指导思想。南洋公学是我国采用分级教育制度的开始,也是近代学制的雏形;培养近代科技文化人才,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发展,同时还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38、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时期由内迁各大学组建成的国立大学。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命国立北京

35、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至湖南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次年武汉吃紧,三校又奉命迁至云南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39、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是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新型学校运动。该运动是在巴西多建立的泛爱学校基础上演变而来。所谓泛爱学校,是巴西多将卢梭的教育思想运用于实践的产物,这种学校反对封建经院教育,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得到自由发展,教学方式上以户外运动和游戏为主。这种学校后来被推广到德国各地,从而形成了泛爱学校运动。40、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运动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教育行政长官贺拉斯?曼在学习德国教育的基础上于19世纪上半期所发起的一场国民教育运动。该

36、运动的核心是强调由各州控制教育权,由各州创办和建立公立学校。其目的在于培养国家公民,培养国民的民族意识。公立学校运动在美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为美国的国民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同时,公立学校运动中州、联邦对教育的领导则奠定了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41.昆西教学法:昆西教学法是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之父帕克在昆西学校的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教学方法。该方法总的指导原则是: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以此为指导,帕克对课程、教材和教法等进行了改革。他废除背诵,提倡理解;他反对以割裂的课程为中心,而提倡以儿童为中心设置综合课程;他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的自我探索和创造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