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遗产学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499924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遗产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遗产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遗产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遗产学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遗产学案【精品文档】第 9 页第三课 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中文名称:布达拉宫批准时间:1994年12月 遗产种类: 文化遗产遗产遴选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1)(4)(5)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一、 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 b1、 结构布局布达拉宫坐北朝南,整个建筑分为白宫、红宫和僧舍三大部分。布达拉宫组成部分主要用途主要建筑白宫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东大殿(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的地方)红宫灵塔殿(达赖五世的灵塔殿规模最大)、佛堂、殊胜三界殿(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宇)僧舍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2、 建筑特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

2、宫殿群。整座布达拉宫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高低错落,匀称和谐,呈现藏汉合璧风格。二、 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 b一、 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b1、 布达拉宫体现了汉藏合璧的风格主要表现(1) 布达拉宫具有浓厚的藏族建筑风格: 布达拉宫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墙上揩油藏式黑边方窗。墙基深入岩石,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 它充分吸取了汉族建筑风格: 殿顶的飞檐翘角,殿内的木结构也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 2、大昭寺建筑风格: 汉 、 藏 、 尼泊尔 和 印度 建筑艺术的合璧之作,主要表现:(1) 汉族建筑

3、风格: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 (2) 藏族风格:白石砌墙、藏式方窗和碉楼式建筑。 (3) 尼泊尔和印度特色:屋檐下排列成行的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 2、 藏汉合璧风格出现的原因布达拉宫的修建是藏、汉两族人民团结协作、进行文化技术交流的成果。康熙皇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协助修建。因此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主要呈现出藏汉合璧的风格。大昭寺最早是由文成公主选择基址并进行设计,尺尊公主督工修建的。二、 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 c 1、珍藏的文物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2、呈现藏汉合璧的风格,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珍藏

4、的文物:(1) 布达拉宫藏有汉、满、蒙、回四种文字的经书;清朝皇帝敕封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红宫殊胜三界殿中供有用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长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画轴。(2)大昭寺经堂大殿内供奉有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鎏金铜像;大殿四周墙壁上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修建图等壁画;寺前矗立着有汉、藏两种文字的“唐蕃会盟碑”。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七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

5、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丰采。大昭寺是一组极具特色的佛教建筑群。建造于公元18世纪罗布林卡,是达赖喇嘛的夏宫,也是西藏艺术的杰作。 这三处地点风景优美,建筑创意新颖。加之它们在历史和宗教上的重要性,构成一幅和谐融入了装饰艺术之美的惊人胜景。附:考点链接教材专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必考加试选修4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3)“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cbc选修4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平定三番之乱和噶尔丹叛乱(2)统一台湾

6、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3)抗击沙俄侵略(4)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bbbc四、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1.(加试)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c)(1)布局结构:三重分别是宫城,即紫禁城、皇城和京城。布局中讲究中轴布局、左右对称。以乾清门前的广场为界,故宫可分为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内廷两部分。(2) 建筑特点:A、布局井然有序、杂而不乱,凸显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B、气魄宏大、装饰细致C、建筑色彩华丽鲜明,对比强烈(3)文化内涵:故宫是帝王生活,理政之所;遵循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前朝后寝制度;中轴对称)和阴阳五行学说(如外朝在前为阳, 内廷在后为阴)

7、而建,从午门到玄武门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主要建筑集中在线上,以突显皇权至尊,体现封建等级制度。2.(加试)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c)(1)疏朗雄伟的三大殿: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前面是太和门,两侧是文华、武英两组宫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召见群臣及发布重要命令的场所。建筑风格多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A.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代表着封建皇权的核心,是三大殿中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殿。现存太和殿,为清康熙年间重建,是现存中国古代最高最大的殿。太和殿采用最尊贵的屋顶形式,四个檐角的琉璃小兽破例用了十个,比最大的奇数还多用了一个,这是绝无仅有的。

8、明清两代皇帝每年遇到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及登基即位、命将出征,都在此举行。为此,太和殿前设置了故宫最大的广场。每逢大典,皇帝高踞在太和殿内的宝座上,显示出“唯我独尊”的天子权威。B. 中和殿:三大殿中规模最小,供皇帝在大典前作短暂休息之用。C. 保和殿:建筑上采用了减柱法,殿内显得格外宽敞。清朝时,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和朝廷的文武大臣。这里也是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是封建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这里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保和殿后面有一块故宫最大的御路石云龙石雕,象征着天子一统江山。(2)严谨富丽的内廷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称之为后三宫,它的后面是

9、御花园,两侧分别是东、西六宫。内廷院落重重,房屋密集,是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区。建筑风格严谨富丽,具有阴柔之美。A.乾清宫:装饰考究,富丽堂皇。前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后殿是皇帝的寝宫。体现前朝后寝的特点。在乾清宫正殿皇帝宝座的正上方悬挂一块牌匾,上书“正大光明”四个大字。这与秘密建储制度有密切关系。B.交泰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时重建。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遂成为储印场所。C.坤宁宫:为明代皇后寝宫,清代改为祭神场所和皇帝结婚的洞房。据史载,清代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

10、此宫完婚。D.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侧,呈工字形。从清雍正帝开始,皇帝都在养心殿居住和理政,这里便成为政治活动中心。清末同治、光绪两朝,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都在此垂帘听政。E.御花园:专供皇帝后妃游乐的地方。(3)建筑功能和特点:由于房屋的使用功能不同,外朝与内廷的建筑风格也有显著区别,外朝建筑多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内廷则严谨富丽,充满生活气息。3.(加试)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c)(1)北京故宫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除了满足帝王生活、理政之外,还通过皇宫的建筑布局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南北贯通的中轴线上主要建筑高大豪华,两侧建筑低矮简陋,凸显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

11、这条中轴线不仅是故宫的中轴线,而且是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这样就使紫禁城处于全城的中心地位,使皇权的地位更加突出。这条中轴线被称为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2)紫禁城细部装饰精致。雕刻、彩绘等装饰品,做工细致,堪称实用性和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3)建筑成就:继承了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传统经验,同时又作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创新与改变,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A.总体和谐中富于变化.B.装饰艺术丰富多彩.C.建筑色彩华丽鲜明,对比强烈4.藏品丰富的文物宝库:是我国最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收藏文物包括实物与图书文献两大类。故宫是

12、国内最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所在地,它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史的实物宝库,保存文物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辉煌成就。稀世珍品使人们能够了解到我国古代灿烂文明和人民伟大创造力。大量珍贵史料为后人研究明清史及近代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五、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1.(加试)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c)(1)修建历史:初建于乾隆年间,原为皇帝避暑消夏的行宫,名“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焚毁,后慈禧太后祝寿重修,改名颐和园。1888年开始挪用海军军费重建,名为“颐和园”。“颐和”一词,即是供慈禧“颐养天年”之意。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再度破坏;慈禧重修形成现在规模。(

13、2)基本布局:政治活动区中心建筑:仁寿殿;其它:东宫门和南北九卿房。仁寿殿(中心):原称为勤政殿。是慈禧和光绪皇帝临朝听政的大殿,门窗柱一律用红色,烘托起皇家威严的气氛,殿中摆放宝座,象征皇权。生活居住区中心建筑:乐寿堂;其它: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1)玉澜堂。光绪皇帝的寝宫。珍贵历史价值在于它和戊戌政变有关。(2)乐寿堂:慈禧太后的寝宫。是园内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处处表现出封建礼制的森严。(4)德和园:光绪和慈禧看戏的场所。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戏楼,有“京剧摇篮”之称。游览区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1、万寿山前山:建筑华丽宏伟,体现了皇家威严和“君权神授”的统

14、治思想。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彩绘长廊,叫千步廊。南北轴线上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仿杭州六和塔而建,结构复杂,是古典建筑的精品。智慧海雄踞于全园的最高处,整座建筑不用枋梁承重,有无梁殿之称。2、昆明湖:有一道长堤把水面一分为二,呈现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一座十七孔桥将东堤与湖中的南湖岛连接起来。西堤模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堤上架有六桥,最有特色的是玉带桥。昆明湖西北部有一白色石舫,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3、后山后湖景区:(1)四大部洲: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四周是象征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和用不同形式的塔台组成的八小部

15、洲,是典型的藏式寺庙风格。(2)苏州街。是一条专供清朝帝后妃嫔逛市的商业街,呈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3)谐趣园:是独立成区的园中园,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呈现江南园林风格。2.(加试)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c)(1)颐和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而且创造性的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2)颐和园,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都是封闭的院落并用游廊连通,呈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昆明湖有一道长堤把水面一分为二,呈现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昆明湖西北部有一白色石舫,呈现西洋风格。四大部洲是典型的藏式寺庙风格。苏州街

16、呈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谐趣园是独立成区的园中园,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呈现江南园林风格。(3)颐和园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借景和抑景两种造园手法。借景:借园外之景为园中之景,变有限空间为无限空间。最著名的是西部的湖山远借玉泉山、西山之景抑景:就是欲扬先抑,把好景色藏于后面,使人有“柳暗花明”之感 。3.历史地位: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第8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中文名称: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批准时间:1997.12遗产种类:文化遗产遗产遴选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2)(3)(4)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 c1平遥古城的

17、历史(1)周宣王时期,周朝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此地修筑了一座土城;(2)从北魏开始,平遥作为县制所在地,一直延续至今;(3)明朝初年,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4)明清时期,城墙外边还有护城河,整座城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2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1)建筑布局:按照传统礼制安排的,方正端正,中轴对称。城内的街道,呈土字型分部,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项,经纬交织,主次分明,井井有条。街巷两边,坐落着明清时期建造的众多商号店铺。城内还有大量的四合院民居和宏伟的寺观建筑,并保存有10世纪以来的许多古建筑和文物珍品。所有这些,如今仍基本保存完

18、好,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居住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古雅的昆曲一、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 b1.昆曲:原称昆腔,元末明初产生,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因此又称“百戏之祖”。2.水磨腔:又称昆腔。昆腔本来就有悠扬流畅的特点,明朝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对昆腔改革后,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使旋律显得非常缓慢,仿佛在水里磨过一样,达到“音转若丝”的地步,时称“水磨腔”。3.折子戏:明末清初,针对昆曲剧本拖沓的境况,昆曲艺人从传奇剧本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行加工、充实形成的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折子戏”生动

19、、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获得欢迎。二、“花部”与“雅部”之争 b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了“花部”与“雅部”较量争胜的局面。“花部”泛指“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曾被贬为“乱弹”。“雅部”指昆曲。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极力压制“花部”。但是,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强烈吸引着观众。昆曲在花部的冲击下,逐渐被观众抛弃,而日趋衰落。三、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 b1诞生(1)元末明初,形成“昆山腔”(简称“昆腔”,悠扬流畅是昆曲的灵魂和标志)。(2)明嘉靖、隆庆年间,改革昆腔,时称“水磨腔”,使昆腔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3)梁辰鱼创作浣纱记,将昆腔推

20、上戏曲舞台。此后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称号。(4)明末,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昆曲。2.兴盛(1)时间:从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2)特色:角色分工细腻;服装道具十分讲究;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折子戏生动、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3.衰落(1)原因:昆曲的弱点(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日益暴露;清乾嘉年间,出现花雅争胜的局面。(2)结果:昆曲逐渐被观众所抛弃,日益衰落。四、 “近代百戏之祖” b1.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2.中国戏曲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式、伴奏乐队的编制等等,都是在昆曲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成熟

21、的。昆曲的成长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成长,它对京剧和川剧、湘剧、越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故昆曲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第2课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一、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c1、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2、中国“近代百戏之祖”,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影响表现:(1)脚色制。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2)词曲与戏文为基础的戏曲相结合,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的结合。 (3)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4)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即主角和配角组合体制。二、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c面临的问题:人

22、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和昆曲改革的问题。保护:古老的文化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进步,才能有所继承、有所发展。加强对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拓展资料不用背: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昆曲是中国最古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剧场传统,在许多地方都演出。昆曲的剧本常在二十四出以上,带有美妙的咏叹调,一个主情节,及很多支线。由人类的角色和超自然的角色来演出。通常有十二个主要演员,充满了动作、默剧和虚拟的武打、身段特技,还有风格化的舞蹈和唱歌,有一个由弦乐、笛管、简单的敲击乐器组合的小型乐团,从头到尾的伴唱,并点染舞台上的动作”附:考点链接教材专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必考加试必修三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23、文化2.中国的古代艺术(4)京剧的产生与发展c(2)文化内涵:遵循了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二、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 c(1)古民居特点: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大都建于清代,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礼制观念。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优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院落里面,木雕、砖雕和石雕精美配以剪纸窗花。临街的宅门讲究,檐下的梁坊装饰精致,宅院四周建有围护砖

24、墙,整个院落呈现封闭的状态。同精巧秀丽的南方民居相比,平遥民居兼具了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的特点。(2)古建筑研究价值:至今保存着完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清城市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对研究我国晚清时期的北方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三、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c(1)背景:明清是平遥商业最繁盛的时期。当时的平遥是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商业繁盛:平遥商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远及海外;平遥本地不仅店铺商号密集,经营门类繁多,而且商务也极为繁忙,有“填不平、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创始人:雷履泰经营业务:总汇和存放款。(2)文化内涵:日升昌票号是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具备了早期银行的

25、特征;是平遥票号甚至晋商的代表;是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附:考点链接教材专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必考加试必修2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发展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dc选修3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1)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第9课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中文名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批准时间:1999.1

26、2遗产种类:文化遗产遗产遴选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3)(4)(5)被列入一、 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 c西递宏村历史西递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村落。唐末五代西递村的始祖居住在徽州婺源的考水;北宋迁到西递;明代开始有西递人外出经商,成为徽商中的一支劲旅;清代胡氏家族外出经商致富的人开始回村建设呈繁盛景象。南宋时汪氏祖先到宏村定居;明代有外出经商致富的族人开始兴建;清代继续营建后留下了今天的宏村。特点村落外观船形建制,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基本风貌至今仍保留了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和文化内涵之

27、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仿牛形而建,村里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步步入画,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落布局以敬爱堂为中心,街巷空间富于变化,前店后库、前铺后户的店铺结构小型多样。背山面水的幽美环境,形似方格网的街巷系统,以汪氏总祠乐叙堂为中心的建筑布局。民居建筑民居多为木结构的三开间;布局对称;粉墙青瓦马头墙,并饰有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民居以天井为中心,讲究布局,装饰富丽堂皇。承志堂是徽州古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古建筑。(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就)二、 西递、宏村古村落水系及其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征 c1西递、宏村古村落水系:皖南古村落枕高山面流水,注

28、意对水的利用和保护,或利用天然水系或者建造人工水系把溪水引入村中。(1)西递:西递位于西溪源头,三溪环村而过,后汇成西溪流入村外,为西递村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方便;在西溪出口处修建水口,起到蓄水挡风、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2)宏村:宏村人工水系的建造,被誉为“中华一绝”。明朝永乐年间,村民开掘月沼,然后又开凿水圳,利用地势落差,引西溪水入月沼。在水圳上游设置水闸,控制水的流量,长年不枯。村民又在村西的溪上架起四座桥梁,基本形成牛形村的布局。1607年,修建南湖,南湖水来自水圳,流至堤下浇灌良田,多余水泄入西溪。作为牛胃的南湖的修成,标志着“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桥为脚”的牛形村布局的最终完成

29、。 2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征:(1)成就:徽派建筑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徽派建筑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木雕多用于室内门窗、隔窗和天井的装饰。代表作有承志堂的唐肃宗宴官图。砖雕主要用来装饰民居的门楼、门罩和窗楣等。石雕多用于祠堂和住宅的基座、柱础、漏窗、栏板以及石牌坊的横梁、柱头等处。代表作是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2)特征:择地特点:夹溪筑屋;显著特征:粉壁青瓦马头墙;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明代的雕刻朴拙古雅,多平雕和浅浮雕,主要借助线条美感获得近乎平面的装饰美。入清以后,雕镂渐趋细腻,多深浮雕和圆雕,注重镂空效果,层次繁复,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美感。三、

30、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 c三、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 c 天人合一 、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西递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具有和高的审美情趣。 天人合一的 设计理念:仿造船型而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宗法 制体现:胡氏家族部落,祠堂(敬爱堂) 书院,体现了在 重农抑商 背景下,顶住社会和世俗压力的可贵勇气,富裕后尊重知识、重视知识的重学精神。 宏村的水系按 古代风水理论 理论而规划,借“牛卧马驰、莺舞凤飞、牛富凤贵”之吉意。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西递、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特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附:考点链接教材专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必考加试必修2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发展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dc必修3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特点(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