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国外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差别分析.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48891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国外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差别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国外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差别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国外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差别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国外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差别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国外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差别分析作者:马云飞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6期【摘 要】央行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着围绕央行各项活动所的资金来源结构和资金使用配置情况,通过其发展变化可以透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手段、方式和调控力度的变化,将这些变化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相比对,对于判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如何修正至关重要,因此构建合理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对于央行运用货币政策调控金融运行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央行;央行资产负债表;货币政策世界各国的央行往往都是通过利用自己手中所掌控的庞大资产来影响宏观经济,因

2、此央行资产的总量和资产的结构就成为央行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其发展变化可以管窥有关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方式和调控力度的变化。究竟怎样才算科学合理的央行资产结构很难回答,但是我们可以对比西方一些行之有效的央行资产配置和管理办法,获得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我国央行与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美联储的资产结构差异1.我国央行资产通过 “国外资产”项目的迅速增加而迅速增加我国央行总资产从1999年年底的35349.8亿元增加到2011年12月末的280977.6亿元,增加了695.85%,与此相对比,1998年日本央行的资产总额为912382亿日元,到2011年12月份达到1480876亿日元,13年间

3、增长了62.31%,在日本央行总资产中外汇占款增长迅速,这一点我国情况很相似;美联储的总资产经过59年的发展,从1952年515.0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末的创纪录的2.8万亿美元,增长了5336.58%;欧洲央行资产在13年间从1998年的6972亿欧元增加到2011年的2.73万亿欧元,增长了291.57%,快于日本央行,但明显慢于我国央行和美联储。美国央行与欧洲央行资产今年都是在不断创纪录中奔向新高,而无论美国央行还是欧洲央行,抑或是日本央行,其在2009年以来的资产增加尤为迅速。我国央行总资产主要由国外资产(外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

4、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和其他资产组成。在央行总资产中,“国外资产”占比过高,以至于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总额”的扩大数额与“外汇资产”的扩大数额大致一致,从1999-2011的12年间这一比例从40.9%直线上升到84.66%,在这其中,外汇占比又过高,1999年为97.25%,2011年12月末则为97.68%。由于央行用于购买外国政府债券(以美国国债为主,2010年底的持有规模为1.16万亿美元)的资金未包含在外汇项目当中,因此,12年来,央行实际提供给外国的资金肯定不止国外资产2011年12月末与1999年末之间的23.7896万亿元差额,而是不少于29.65万亿元。若按照

5、截至2011年12月末的央行国外资产23.79万亿及其衍生的近7.3万亿元美国国债计算,数额更是高的惊人。由于日本多年的贸易顺差,其外汇占比也较高,但也远远低于我国;美国国外资产占其央行总资产的比重只有一个多百分点;欧洲“外汇资产”占其央行总资产的比重也呈明显下降趋势,这就构成了其央行资产与我国央行资产的最大区别。2.中、美、欧、日央行资产增加原因各异从我国央行资产结构各科目的变化不难看出,我国央行资产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形式的“顺差”,例如“货物”、“收益”、“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等的顺差发生;日本央行“贷款与贴现”科目增长快速,其对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是近几年引致总产增加的重要原因

6、,与外汇增长构成了日本央行资产增加的两大根本性原因;美联储通过“证券回购”和“信贷市场工具”形成了其重要资产,占据了美联储资产的半壁江山,加之其对“国内银行的贷款”,大约占到美联储资产的七成多,构成了美联储资产主体部分。总体而言,我国央行资产增加有些被动,且我国央行的调控难以区分地区和行业,难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政策酝酿时有“投鼠之忌”,政策执行后有“玉焚之忌”,而外国央行的资产增加较为“主动”、可控,因此在运用资产调控、影响宏观经济方面。日本央行广为应用的贷款与贴现工具,在使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保证了日本央行对地方经济进行差别化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能力,使其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向符合

7、条件(即:符合政府调控意愿)的地区和行业提供再贷款支持,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商业票据提供再贴现便利,并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的不同利率层次,对地方经济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等进行适度调节,促进地方经济稳健发展,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对某些行业和地区的冲击;美联储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美联储债券。美联储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调节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而美联储回购央行票据后则回增加市场可贷资金量。3.我国央行黄金储备明显低于其他国家20世纪70年代布雷森体系瓦解,黄

8、金与美元脱钩,黄金的货币职能也有所减弱,但即使在美元为全球本位币的情况下,很多经济学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即:黄金储备量高则抵御国际投资基金冲击的能力加强,黄金储备有助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有助于维持一国的经济稳定。因此美国的战备储备黄金占65.5%,荷兰45.5%,法国41.9%意大利45.9%,瑞士39.9%,巴基斯坦32.6%,哈萨克斯坦22.2%,津巴布韦39.9%。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的央行货币黄金科目显示为339.84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央行总资产的0.12%,日本央行黄金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为我国的三倍;与之相比较,欧洲央行资产的黄金资产占比是最高的,仅仅从1998-2008年

9、间,欧洲央行持有的黄金数额从996亿欧元增加到2177亿欧元,增幅达到118.57%,虽然增速低于资产增幅,但是“黄金”占资产的比重仍然达到了10.48%。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显示其黄金资产较少(2008年年底资产负债表显示,其国外资产主要由“黄金与外汇储备”和“SDR”,这两者合计只有不到四百亿美元),但是就美国整个国家而言,黄金储备只有一少部分属于美联储(我国的黄金储备则主要在央行),其黄金资产全球第一,黄金储备超过了八千吨,我国总计只有一千多吨,差距十分明显。二、我国央行与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美联储的负债结构差异分析1.我国央行“货币发行”科目在总负债中所占比例远低于国

10、外我国央行的负债主要由储备货币(包括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由资金、其他负债组成。在这其中,储备货币占据了央行负债的主要部分。央行1999年末至2011年12月末的间负债结构数据显示:央行的总负债从39171.6亿元增加到了280977.60亿元,增长了617.30%。其中,“储备货币”从33629亿元增加到224641.76亿元,增长了568.00%,但推动“储备货币”快速增长的主要成因不是“货币发行”。“货币发行”的数额从1999年的15069.8亿元增加到2011年12月末的55850.07亿元,增长了270.61%;但它在“储备货币”中的比重却从19

11、99年末的44.82%下降到27.60%,与此对应,它在“总负债”中的比重也从1999年末的38.47%降低到24.86%。“储备货币”快速增长的主要成因是“金融性公司存款”(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它从1999年末的14728.5亿元增加到2010年12月末的136665.06亿元,增长了827.90%(2011年的统计口径和以前稍有区别,“金融性公司存款”为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所代替),因此可以这么认为,央行贯彻货币政策意图、影响宏观金融环境的主要依赖手段是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调整利率,进而增减金融性公司存款。欧洲央行1998-2011的13年负债结构数据显示“流通中的货币”是欧洲央行债务

12、性资金的主要来源,它占总负债的比重1998年为49.01%,2011年降低到42.03%。这表明货币发行在欧洲央行调整总负债数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本央行货币发行占总负债的比例更高,它的比重在1998年为61.23%,2011年到69.52%,从19982011年,日本央行“准备金”的数额变化不大,因此,在这13年的货币政策调控中,日本银行其实在避免运用存款准备金机制而主要是通过货币发行以及其他诸如回购协议、现金存款等工具来调整负债总量;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在金融界的统治地位无可动摇,因此美联储选择大发货币并不奇怪,因此货币发行在美联储的总负债中比重极高,1952年为90.97%,2008年6月

13、为99.28%。 (下转第页186)(上接地156页)2.我国央行的总负债中“发行债券”爆炸式增长我国央行总负债中,国外负债、自有资金、其他负债科目数额、比重较为稳定,2008金融危机以来,受我国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影响,发行债券科目则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且中短期债券发行比重有上升趋势。1999年央行发行债券为118.9亿元,2006年末到了29740.58亿元,2010年6月份此科目数额增加到了46975.16亿元,11年时间增长了39408.12%,虽然2011年12月份此数字大幅回落到23336.66亿元,但其增长率与“货币发行”和“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长率相比还是遥遥领先,由于此数额较大,

14、客观上也降低了“储备货币”在央行总负债中的比重。货币发行科目数额的减少、发行债券科目数额的爆炸式增长显示了我国央行在调控金融、经济的货币政策上的平衡点和倚重点,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货币发行负债数量不足的缺陷,但是过度依靠发行债券,或者发行债券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及债券结构不合理,容易造成央行负担过重。如央行债券本应该是短期债券为主,如果中长期债券占比过大会使承担过高的利息支出,进而使其与商业银行的利益链条走向一致(我国央行票据的交易商共有52家,除中金公司、3家证券公司、4家保险公司和2家基金公司外,其余的均为商业银行),最终影响到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另外从央行发行债券的机制看,央行基本不具有

15、主动性。2010年前半年的央行票据发行就出现了多次流标,因为此时不少商业银行已经预期到央行紧缩政策。2011年央行则不得不缩小票据发行规模,因为2011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央行收紧银根且预期央行将继续收紧银根、回收流动性的时候,其职能放弃投标,最终结果是使央行通过发行债券获取负债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央行发行债券调控经济的能力大打折扣。参考文献:1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课题组,谢多.“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及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四)危机以来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实际变化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0(12).2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课题组,谢多.“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及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五)央行资产负债

16、表扩张政策的可持续性及退出策略J.金融发展评论,2011(01).3王毅敏,王锦.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差异研究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J.金融会计,2010(12).4任康钰.次贷危机以来中央银行的作为对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考察和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08).5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邓建军.试探银行业金融机构统一资产负债表制度安排J.金融与经济,2011(09).6http:/www.ecb.int/home/html/index.en.html7 http:/www.boj.or.jp/en/.8 9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精品文档】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