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集体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474895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获得教养的途径》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获得教养的途径》集体备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获得教养的途径》集体备课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获得教养的途径集体备课教案【精品文档】第 11 页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教师版)课 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狭隘(i)沉溺( n ) 要挟( xi) 赤裸(lu)雏形(ch )麻痹(b) 戕害( qin) 恢宏(hu)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敝开() 书藉() 篷勃() 时毛() 斑澜()异采()答案:敝敞藉籍篷蓬毛髦澜斓采彩3成语积累。(1)仰视海神而发出叹息。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现多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面对某事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兴叹)(2)举一事

2、理就可类推其他许多同类事理。比喻善于推理,由此知彼触类旁通。是一个褒义词。(举一反三)(3)无法计算数目,意谓很多。是一个中性词。(不计其数)4文学常识。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20世纪重要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_令他一举成名。除了小说创作外,他也致力于_与诗歌的创作。1946年获得_文学奖。答案:彼得卡门青小品文诺贝尔二、课文探究导引:1、理清文本思路。明确: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2、“真正的修养”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

3、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1、 第二段中说,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读经典?明确:读经典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即选择个人闲暇时完全沉溺于杰作中,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4、文章第七段是如何安排思路的?明确:这一段在文章安排上主要采用例证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阅读对象与阅读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加以印证,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每一部作品,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课时编号:012 课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一课时主备人:张宣成 备课

4、时间:2010年9月118号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 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2、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如何研读世界文学”,了解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方法。4、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教学重点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教学难点1、在学习中获得教养,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品质。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反复研读,相互探究,思考探究。教 学 过 程个人复备一 、导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

5、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检查预习:1、让学生先交流预习感受及见解,重点是“导学案”上的内容,然后教师分别让多名学生说说自己预习的情况。2、教师可补充:简介作者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轰动德国;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正音

6、:教(jio)养 狭隘(i) 沉溺(n) 慰藉(ji) 积累(li)戕(qing)害 瞬(shn)间 不计其数(sh) 宝藏(zng)三、互动探究、精讲点拨:(一)、整体感知文本,探讨:1、理清文本思路。 明确: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2、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3、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经典”? (二)、精读文本第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第一段,简要说明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问题:(1)“

7、真正的修养”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真正的修养”有什么特点?明确:多侧重于目的性和永无止境,强调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即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3) 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明确: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

8、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三)、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的作用。(1)第二段中,有哪些语句与第一段相照应?突出表现了什么?明确:真正的修养的永无止境是本段中照应前文的。“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2)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明确: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3)第二段中说,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那么

9、怎样读经典?明确:读经典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即选择个人闲暇时完全沉溺于杰作中,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4)第二段中,读经典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目的在于明白一切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它决不是消遣;不是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不是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5) 第三段中,获得教养有什么前提,应该怎样来读?明确:前提是有可教养的客体,即个性或人格。要有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心的教养。(6) 第四段中,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明确: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

10、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以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所生气蓬勃,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7) 第四、五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杰作?明确: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四)精读文本第二部分,思考以下问题: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1)第七段中,经典作品能展现出人类怎样的共性?明确: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杰作都是相通的。世界各民族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 (2)文章第七段中,为什么强调

11、作品要精读?明确:精读是深入经典作品其中的重要手段。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 (3)文章第七段是如何安排思路的?明确:这一段在文章安排上主要采用例证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阅读对象与阅读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加以印证,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每一部作品,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五)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

12、求作对比等。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四、矫正反馈: 见巩固案板书提要教学反思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巩固案(教师版)课 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与所给注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j 书籍狼藉慰藉籍贯 Bch 痴迷 炽热 嗤笑 魑魅Cqing 戕害 铿锵 踉跄 唱腔 Dln 斑斓 波澜 褴褛 贪婪答案:D 解析:A项“慰藉”中“藉”读“ji”,其余读“j”;B项“炽”读“ch”,其余读“ch”;C项“跄”读“qing”,其余读“qing”。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光大银行广州分行首席理财师郭昭阳称

13、,这次加息仅为0.27个百分点,利率提高幅度没有原来预计的大,这对人民币理财产品销售的影响无足轻重。B汶川大地震后,中央再三要求灾区各级政府要尽快将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安居乐业。C李嘉诚说:“在我看来,要成为好的管理者,首要的任务是自我管理,在气象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建立个人尊严。”D在整个中国影坛经历了无极的幼稚和夜宴的不知所云后,我将振兴古装电影的希望寄托在了赤壁身上。答案:D 解析:A项“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此处应该使用“微乎其微”。B项的成语和前面的“生活”不搭配。C项“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而句中根据句意应用“变

14、化万千”。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B由于三鹿奶粉属于低端品牌,食用者大多是农村婴幼儿,因此,国务院宣布对因服用三鹿牌奶粉而患结石病的患儿实行免费治疗。C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D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答案:C 解析:C项将“不仅而且”改为“不是而是”。二、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深山夜读 (台湾)陈芳明深夜校园里的研究大楼如果还点亮着一盏孤灯,那一定是属于

15、我的。这五年来我一直就是捻熄那盏灯的人。灯灭后,我走过长廊,拾阶而下,消失在迷蒙的黑夜。我越来越习惯于把自己囚禁在书房,那种自我封闭,犹似牢牢锁在孤绝的城堡。关在那样狭窄的空间,我的生命反而开阔起来。面对四壁架上高低不齐的书脊,我好像是面对远方起伏不定的山脊。我容许群书包围着我的魂魄,仿佛是让群山镣铐着我的肉体。天地之间,只剩下我和不知名的神祇与精灵互相对视,并且窃窃私语。书中的直行与横行文字,牵引着我进入另一个世界。我把自己押在孤独的书房里。所谓孤独,再也不是抽象的字眼,而是有着具体触觉的存在。夜读时,我面对着书籍,也面对书中隐藏的灵魂,我终于领悟到,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孤独。在深山夜读的时

16、刻,唯寂静与我同在,分不清楚是孤独紧拥着我,还是我紧拥着孤独,只觉得彼此如胶似漆,间不容发。夜读到星稀之际,我又体会到孤独是一种遗忘,一种快感,一种颓废。无边的夜空下,我独守着一盏孤灯,进行着阅读,构思与书写。我开始重整自己的文学概念,也开始营造文学史的腹稿,并且也编写第二天的课堂讲义。我是那种可以同时作两种或三种思考的人,常常在同一个晚上轮流撰写两篇文章。一旦投注于读与写时,便立刻沉溺在遗忘的深渊。忘情,忘怀,忘我,直到全部的心神都融入阅读之中。说孤独是一种快感,那无非是阅读的升华。远离政治以后,我这样的体会越来越深沉。背对着人间,背对着权力,背对着世事的浮沉,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思索我

17、乐于思索的,书写我乐于书写的。在我的灵魂里,没有枷锁,没有包袱,没有疆界。在荒芜而宁静的山岭深处,隐藏着一间自由心灵的书房。渐渐地,我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原来书中的世界,不再是文学的世界,而是一个灵异世界。纸背上印刷的油墨字体,竟然是一串串的符号、巫术、咒语、魔法、密码。我的肉体仿佛受到作祟与催眠,又好像受到巫师的驱魔,潜藏在内心的邪灵恶魂不期然被召唤苏醒。从书中的符号,我创造了淫荡的欲望,构筑了邪恶的图像,酝酿了愤懑的情绪。这都不是出自作者的设计,而是来自我体内恶灵的反射。追求学问,原就是在自我挖掘,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因为自己就是残缺的,就是不完整的,所以才需要去阅读。设若没有经过

18、阅读,没有辨识书中的玄秘语言,我就不可能知道体内竟然监禁一只未曾谋识的灵魂。面对那么多的作者与作品,毋宁说是在迎接不同的生命经验。他们透过书籍传达着陌生的、遥远的、隔世的、隔代的信息。这些作者似乎住在另一个星球,在深夜里拍打着未知的、不可解的密码给我。于是,我开始体会到,阅读的孤独何其庄严,何其壮阔,何其森冷。夜读已经成为我仅有的城堡,我的思考、想象、演说、书写、研究,都是阅读的延伸。走过苍茫的黑夜,拾阶而上,穿越长廊,我再次捻亮书房的孤灯。4、文章多次提到书房里的那盏“孤灯”,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紧扣题目,使文章的内容不枝不蔓;(2)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浑然一体。解析:此题考查文中

19、重要词语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文中有三处提到“孤灯”:(1)紧扣题目,同时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夜读的孤独;(2)再次扣题,同时“无边的夜空下”,独守孤灯,为后文中作者进入“忘情,忘怀,忘我”的状态营造氛围;(3)结尾“捻亮”“那盏孤灯”,照应文章开头“捻熄那盏灯”,使文章首尾呼应回环,在结构上浑然一体。5、在作者的笔下,阅读的“孤独”具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不是抽象的字眼,而是有着具体触觉的存在。(2)是一种遗忘,一种快感,一种颓废。(3)阅读的孤独何其庄严,何其壮阔,何其森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注意文中有提示意义的关键词语,如“所谓孤独,再也不是而是”“我又

20、体会到孤独是”“我开始体会到,阅读的孤独何其庄严,何其壮阔,何其森冷”等。6、作者为什么说“孤独是一种遗忘,一种快感,一种颓废”?参考答案:(1)说孤独是一种遗忘,是因为作者“一旦投注于读与写时,便立刻沉溺在遗忘的深渊。忘情,忘怀,忘我,直到全部的心神都融入阅读之中”。(2)说孤独是一种快感,是因为作者在阅读时灵魂和心灵得到了自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思索我乐于思索的,书写我乐于书写的”。(3)说孤独是一种颓废,是因为作者在阅读时,“肉体仿佛受到作祟与催眠,又好像受到巫师的驱魔,潜藏在内心的邪灵恶魂不期然被召唤苏醒”,从而“创造了淫荡的欲望,构筑了邪恶的图像,酝酿了愤懑的情绪”。解析:答案

21、必须与“阅读”有关联,学生可以用原文中的重点语句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7、有人称陈芳明先生的深山夜读是一篇“生命散文”,既是“对生命的体验”,又是“对生命的创造”,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参考答案:作者远离喧嚣的尘世,把自己锁在深山的书房中潜心夜读,对阅读的孤独有着独有的体验与理解,深山夜读、追求学问的过程正是作者挖掘、发现、探索自我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作者的生命变得更加完美,这实际上就是在创造生命。解析:答题时首先整体感知全文,结合文章主旨,从“对生命的体验”与“对生命的创造”两方面作答。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课 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

22、: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狭隘() 沉溺() 要挟() 赤裸()雏形() 麻痹() 戕害() 恢宏()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敝开() 书藉() 篷勃() 时毛() 斑澜()异采()3成语积累。(1)仰视海神而发出叹息。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现多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面对某事而感到无可奈何。()(2)举一事理就可类推其他许多同类事理。比喻善于推理,由此知彼触类旁通。是一个褒义词。()(3)无法计算数目,意谓很多。是一个中性词。()4文学常识。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20世纪重要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_令他一举成名。除了小说创作外,他也致力于_与诗歌的创作。19

23、46年获得_文学奖。二、课文探究导引:1、理清文本思路。2、“真正的修养”的目的是什么?3、第二段中说,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读经典?4、文章第七段是如何安排思路的?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巩固案课 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与所给注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j 书籍狼藉慰藉籍贯 Bch 痴迷 炽热 嗤笑 魑魅Cqing 戕害 铿锵 踉跄 唱腔 Dln 斑斓 波澜 褴褛 贪婪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光大银行广州分行首席理财师郭昭阳称,这次加息仅为0.27个百分点,利率提高幅度没有原来预计的大,这对人民币理财产

24、品销售的影响无足轻重。B汶川大地震后,中央再三要求灾区各级政府要尽快将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安居乐业。C李嘉诚说:“在我看来,要成为好的管理者,首要的任务是自我管理,在气象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建立个人尊严。”D在整个中国影坛经历了无极的幼稚和夜宴的不知所云后,我将振兴古装电影的希望寄托在了赤壁身上。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B由于三鹿奶粉属于低端品牌,食用者大多是农村婴幼儿,因此,国务院宣布对因服用三鹿牌奶粉而患结石病的患儿实行免费治疗。C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

25、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D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二、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深山夜读(台湾)陈芳明深夜校园里的研究大楼如果还点亮着一盏孤灯,那一定是属于我的。这五年来我一直就是捻熄那盏灯的人。灯灭后,我走过长廊,拾阶而下,消失在迷蒙的黑夜。我越来越习惯于把自己囚禁在书房,那种自我封闭,犹似牢牢锁在孤绝的城堡。关在那样狭窄的空间,我的生命反而开阔起来。面对四壁架上高低不齐的书脊,我好像是面对远方起伏不定的山脊。我容许群书包围着我的魂魄,仿佛是让群山镣铐着我的肉体。天地

26、之间,只剩下我和不知名的神祇与精灵互相对视,并且窃窃私语。书中的直行与横行文字,牵引着我进入另一个世界。我把自己押在孤独的书房里。所谓孤独,再也不是抽象的字眼,而是有着具体触觉的存在。夜读时,我面对着书籍,也面对书中隐藏的灵魂,我终于领悟到,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孤独。在深山夜读的时刻,唯寂静与我同在,分不清楚是孤独紧拥着我,还是我紧拥着孤独,只觉得彼此如胶似漆,间不容发。夜读到星稀之际,我又体会到孤独是一种遗忘,一种快感,一种颓废。无边的夜空下,我独守着一盏孤灯,进行着阅读,构思与书写。我开始重整自己的文学概念,也开始营造文学史的腹稿,并且也编写第二天的课堂讲义。我是那种可以同时作两种或三种思

27、考的人,常常在同一个晚上轮流撰写两篇文章。一旦投注于读与写时,便立刻沉溺在遗忘的深渊。忘情,忘怀,忘我,直到全部的心神都融入阅读之中。说孤独是一种快感,那无非是阅读的升华。远离政治以后,我这样的体会越来越深沉。背对着人间,背对着权力,背对着世事的浮沉,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思索我乐于思索的,书写我乐于书写的。在我的灵魂里,没有枷锁,没有包袱,没有疆界。在荒芜而宁静的山岭深处,隐藏着一间自由心灵的书房。渐渐地,我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原来书中的世界,不再是文学的世界,而是一个灵异世界。纸背上印刷的油墨字体,竟然是一串串的符号、巫术、咒语、魔法、密码。我的肉体仿佛受到作祟与催眠,又好像受到

28、巫师的驱魔,潜藏在内心的邪灵恶魂不期然被召唤苏醒。从书中的符号,我创造了淫荡的欲望,构筑了邪恶的图像,酝酿了愤懑的情绪。这都不是出自作者的设计,而是来自我体内恶灵的反射。追求学问,原就是在自我挖掘,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因为自己就是残缺的,就是不完整的,所以才需要去阅读。设若没有经过阅读,没有辨识书中的玄秘语言,我就不可能知道体内竟然监禁一只未曾谋识的灵魂。面对那么多的作者与作品,毋宁说是在迎接不同的生命经验。他们透过书籍传达着陌生的、遥远的、隔世的、隔代的信息。这些作者似乎住在另一个星球,在深夜里拍打着未知的、不可解的密码给我。于是,我开始体会到,阅读的孤独何其庄严,何其壮阔,何其森冷。夜读已

29、经成为我仅有的城堡,我的思考、想象、演说、书写、研究,都是阅读的延伸。走过苍茫的黑夜,拾阶而上,穿越长廊,我再次捻亮书房的孤灯。4、文章多次提到书房里的那盏“孤灯”,有什么作用?5、在作者的笔下,阅读的“孤独”具有哪些特点?6、作者为什么说“孤独是一种遗忘,一种快感,一种颓废”?7、有人称陈芳明先生的深山夜读是一篇“生命散文”,既是“对生命的体验”,又是“对生命的创造”,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参考答案1inxiluchbqinhu2敝敞藉籍篷蓬毛髦澜斓采彩3望洋兴叹举一反三不计其数 4彼得卡门青小品文诺贝尔1、答案: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第二段至第五段,论

30、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2、答案: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3、答案:读经典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即选择个人闲暇时完全沉溺于杰作中,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4、答案:这一段在文章安排上主要采用例证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阅读对象与阅读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加以印证,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每一部作品,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获得教养的途径巩固案参考答案1. 答案

31、D解析:A项“慰藉”中“藉”读“ji”,其余读“j”;B项“炽”读“ch”,其余读“ch”;C项“跄”读“qing”,其余读“qing”。2、答案D解析:A项“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此处应该使用“微乎其微”。B项的成语和前面的“生活”不搭配。C项“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而句中根据句意应用“变化万千”。3、答案C解析:C项将“不仅而且”改为“不是而是”。4、参考答案:(1)紧扣题目,使文章的内容不枝不蔓;(2)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浑然一体。解析:此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文中有三处提到“孤灯”:(1)紧扣题目,同时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夜读的孤独

32、;(2)再次扣题,同时“无边的夜空下”,独守孤灯,为后文中作者进入“忘情,忘怀,忘我”的状态营造氛围;(3)结尾“捻亮”“那盏孤灯”,照应文章开头“捻熄那盏灯”,使文章首尾呼应回环,在结构上浑然一体。5、参考答案:(1)不是抽象的字眼,而是有着具体触觉的存在。(2)是一种遗忘,一种快感,一种颓废。(3)阅读的孤独何其庄严,何其壮阔,何其森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注意文中有提示意义的关键词语,如“所谓孤独,再也不是而是”“我又体会到孤独是”“我开始体会到,阅读的孤独何其庄严,何其壮阔,何其森冷”等。6、参考答案:(1)说孤独是一种遗忘,是因为作者“一旦投注于读与写时,便立刻沉溺在遗

33、忘的深渊。忘情,忘怀,忘我,直到全部的心神都融入阅读之中”。(2)说孤独是一种快感,是因为作者在阅读时灵魂和心灵得到了自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思索我乐于思索的,书写我乐于书写的”。(3)说孤独是一种颓废,是因为作者在阅读时,“肉体仿佛受到作祟与催眠,又好像受到巫师的驱魔,潜藏在内心的邪灵恶魂不期然被召唤苏醒”,从而“创造了淫荡的欲望,构筑了邪恶的图像,酝酿了愤懑的情绪”。解析:答案必须与“阅读”有关联,学生可以用原文中的重点语句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7、参考答案:作者远离喧嚣的尘世,把自己锁在深山的书房中潜心夜读,对阅读的孤独有着独有的体验与理解,深山夜读、追求学问的过程正是作者挖掘、发现、探索自我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作者的生命变得更加完美,这实际上就是在创造生命。解析:答题时首先整体感知全文,结合文章主旨,从“对生命的体验”与“对生命的创造”两方面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