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经典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467016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经典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经典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经典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经典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小学经典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摘 要:我校结合实际,将小学经典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作为特色建设项目,注重人本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具有个性化的、本土化的校本课程,并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诗文;开发与实践 我校经典诗文教育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制定校本课程,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体系。 一、小学经典诗文校本课程开发遵循的原则 1.经典性。 小学生诵读的内容必须遵循经典性的原则,经典性的作品有几个

2、特征:首先就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历经岁月的淘洗,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能够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喜爱,这样的诗词文章才称得上经典之作;第二个特征就是经典性作品要能够传递跨越时代的人文思想,能够传递永恒的真善美的精神,让读者能够从中接受健全人格的熏陶,接受品德教育;第三,经典作品必须拥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人审美的享受和愉悦;第四,经典性作品必须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是母语表达的代表作。 2.开放性。 经典是一条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文化河流,这条河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注入新鲜的“活水”和支流,因此一直保持与时代息息相通的特性。我们应当用开放和发展的眼光来面对经典,诗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

3、清小说、鲁迅、郭沫若都是经典,以这样开放的原则来理解经典的内涵,我们就能让孩子诵读既能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能与时俱进。 3.适宜性。 经典诗文浩如烟海,但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适合孩子阅读。因此,必须精心选择。第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诵读水平,让孩子们在特定的年龄段阅读特定的适宜的经典诗文。第二必须秉着“纯”和“美”的原则选择经典,所谓“纯”,就是纯粹,不含糟粕;所谓“美”,即优美,也就是说,必须是语言形式优美、内容体现真善美的作品才选入校本教材。 二、小学经典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1.营造经典阅读氛围,涵咏校园文化的馨香。 置身于文化校园,你会顿时被这“经典诗文王国”的景色所吸引

4、,只见校园所有的地方都在以不同的姿态呈现着经典诗文:经典诗文故事苑、经典诗文画廊、经典诗文多棱镜、经典诗文归类版画这样,让学生每时每刻都以经典诗文为伴,都和经典诗文为友,在耳濡目染中呼吸着经典诗文飘来的芬芳。那读书名言、导读版面、流动书厨,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每天徜徉其中,陶醉其中,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怎能不深深扎进他们的心中。 2.唱、奏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填写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悠扬委婉的乐曲,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文的意韵,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的审美情操得到了陶冶。在学校每学期一次的“阶段性成果汇报”活动中,总能欣赏到孩子们动听的演唱和

5、美妙的演奏,“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被孩子们演唱得是那样打动人心,“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古筝演奏又是如此地扣人心弦。 3.书、画诗文,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能够培养和彰显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4.演、辩诗文,提高思辨能力。 根据古诗文的部分内容故事性、可表演性强的特点,学生们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

6、,再现古诗文的意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寻隐者不遇、孔融让梨、鹬蚌相争等通过学生活灵活现的表演,更具有了发人深思的现实意义。 学生们在诵读古诗文中还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及时记载下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有的甚至对诗文提出质疑。为了让学生们交流体会,辩明道理,好多班级充分利用“十分钟队会”开设古诗论坛,为学生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或抒发自己的感想,或阐明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自己理解中的困惑,可谓气氛热烈,争论激烈。老师们发现,在辩论中,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尤其可贵的是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客观地看待事和物。 5.改、创诗文,培养创作爱好。 在学生学

7、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例如,一位老师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的最后,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己最不舍的人。学生顿时灵感被激发,跃跃欲试,写出了一篇篇虽然稚嫩但非常真挚的短文。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学校、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歌,可以通过“星星诗会”、手抄报、广播台、推荐发表等给孩子们提供抒写生

8、活、抒写感受的舞台,激发孩子们的文学创作爱好和文学创作欲望,发现培养一批“小文人”、“小作家”。 事实证明,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得到了提高:爱读书的孩子多了,读书韵味十足的孩子多了,随口能说出名言警句的孩子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经典诗文中汲取了大量的精神营养,气质也提高了。一个孩子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每当读游子吟这首诗,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生病时妈妈焦急的眼神,想起爸爸为我解题的情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爱自己的父母呢?”另一个孩子写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告诉我对待自己和别人的错误;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让我了解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使我懂得读书、做人的道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则让我仿佛看到了美好的生活图景”多数孩子认为:古诗文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她教给知识,教会我们做人,告诉我们如何尊长、如何爱幼。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小学经典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404340。【精品文档】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