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名师著作.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42563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名师著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大名师著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名师著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名师著作.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主要论著:著作:朗润学史丛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第一种),中华书局,2010年6月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史述略,三联出版社,2006年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大象出版社1997年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主编:文书政令信息沟通:以唐宋时期为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宋史研究论文集(2008),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重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论文:书法作品与

2、政令文书:宋人传世墨迹举例,故宫文物季刊29卷1期,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10月,页81-100。“立纪纲”与“召和气”:宋代“祖宗之法”的核心,党建2010年9期。南宋地方行政中的文书勾追从“匣”谈起,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469502页。宋代政治史研究的“再出发”,历史研究2009年第6期.出土材料与唐宋女性研究,发表于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李贞德主编中国史新论性别篇,联经出版社,2009年5月.专号导言(与黄宽重合写),台湾汉学研究27卷2期,2009年7月。掩映之间宋代尚书内省管窥,台湾汉学研究27卷2期,2009年7月。永远的挑战:

3、略谈历史研究中的材料与议题,史学月刊2009年1期。“访闻”与“体量”:宋廷考察地方的路径举例,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 中华书局,2008年12月剪不断,理还乱:有关冯京家世的“拼织”,基调与变奏:七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台湾政治大学等,鸿柏印刷公司,2008年8月创新与因循:从“祖宗之法”看宋代政治基调,河北学刊2008年5期宋代信息渠道举隅:以宋廷对地方政绩的考察为例,历史研究2008年3期宝训、圣政宋人“本朝史观”宋代士大夫“祖宗”观例,日本人文研究第58卷,2007年3月日本人文学杂感中国史研究中心,纪平英作/吉本道雅主编京都北京日中结知架橋,角川书店, 2006年宋代历史再认识,

4、河北学刊笔谈,2006年12月;新华文摘总第373期转载,2007年1月考古資料唐宋女性史研究唐代西北宋代華北事例东洋史论丛特集文献资料学新可能性,日本大阪市立大学,2006年5月多面的政治业绩调查宋代情报处理,宋代社会空间页97130,东京:汲古书院,2006年6月The “Ancestors family instructions”:Authority and Sovereignty in Song China,Journal of Sung Yuan StudiesV.35, March, 2006“祖宗故事”与宋代的宝训圣政从贞观政要谈起,唐研究第十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

5、月“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专号)序,唐研究第十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祖宗之法”与宋代政治,国家图书馆编: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04),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6月深入浅出,引导路径读断代史宋史书后,北大史学11辑,2005年沈括研究的新突破读祖慧撰沈括评传,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7期导向的确立兼谈宋初“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王云海教授纪念论文集谈宋初“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史学月刊2005年7期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 文史哲2005年5期;收入十至十三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追求用水秩序的努力从前近代

6、洪洞的水资源管理看“民间”与“官方”,暨南史学第三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祖宗之法”与官僚政治制度宋,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近年来宋史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9月谈高宗朝“宪祖宗之旧”,岳飞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8月Autorite imperiale et gouvernement dans la Chine medievale,Annales: Histoire, Sciences socials,59 annee n3, mai-juin 2004“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宋代妇女,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天津人民出版社

7、,2004年6月勾勒宋史演变的进程,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5月12日关于宋代政绩考察中的“实迹”:要求与现实,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宋代资格制度考,中国法制史考证甲编第五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兼谈宋代士大夫对于周易家人的阐发,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导言(合作),中华书局,2003年7月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的点滴思考,浙江学刊2003年第3期关于道理最大兼谈宋人对于祖宗形象的塑造,暨南学报2003年第2期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期女性在门

8、户内外的活动,历史、史学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走向再造:试论十世纪前中期的文臣群体,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近臣与外官:试析北宋初期的枢密院及其长官人选,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赵宋“祖宗之法”的提出与诠释:以北宋时期为中心,中国的历史世界:统合体系与多元发展,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出版会,2002年2月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以北宋时期为中心,国学研究第七辑,2000年10月“正家之法”与赵宋的“祖宗家法”,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六至八世纪的吐鲁番妇女特别是她们在家庭以外的活动,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1999年12月Wo

9、men in Turfan during the Sixth to Eighth Centuries: A Look at their Activities outside the Home,Journal of Asian StudiesFeb.1999龚明之与宋代苏州的龚氏家族兼谈南宋前期崑山士人家族的交游与沉浮,中国近世家族与社会研讨会论文集台北,1998年6月宋代士人家族中的妇女:以苏州为例,国学研究第五辑,1998年5月朱长文家世、事历考,北大史学第四期,1997年7月龚延明著宋代官制辞典,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熙宁四年铨试法史料的比较与校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2期略谈宋

10、代对于地方官员政绩之考察机制的形成,邓广铭九十华诞祝寿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考课与考察唐代文官考核制度发展脉络研究,唐研究第二辑,1996年12月北宋苏州的士人家族及其交游圈,国学研究第三辑,1996年3月关于“泥马渡康王”,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求才贵广,考课贵精”,女学者论武则天学术讨论会专辑,1995年8月试论宋代资序体制的形成及其运作,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宋代铨选中“阙”的分类,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1992年8月略谈宋代的堂除,史学月刊1990第4期试论北宋前期任官制度的形成,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校点本宋史余天锡传补校一则,杭州大学学报1990

11、年第2期宋代文官差遣除授制度研究,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西汉官吏考课制度初探,北京大学学报1987第2期北宋文官磨勘制度初探,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北宋文官考课制度考述,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3期北宋的循资原则及其普遍作用,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宋代考课制度述略,自修大学(文史哲经专业)1984年第12期宋代官制述略,自修大学(文史哲经专业)1984年第11期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表辨伪,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2期百科辞典词条: “Wu Ze-Tian”,“Zhao Kuang-Yin”,Anne Commire ed.Historical World LeadersVol.1,Gal

12、e Research inc.1994,Detroit, Washington DC, London.回忆文章:想念父亲,想念邓广铭,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4月父亲邓广铭先生最后的日子,北大人2002年夏秋合刊父亲最后的日子,仰止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赵冬梅著作论著:专书及章节:武道彷徨: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中韩关系史(古代卷),合著,本人写作两宋部分,共两章,社科文献出版社,1998年。辽宋西夏金时期的饮食生活,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第五编“宗教风俗编”第六章,待版。宋代武举考试一章和宋代武举呈试一节,张希清主编中国考试通史宋代卷,第六章、第八章第

13、三节。论文:试论北宋前期士大夫对灾害信息的态度,宋史年会论文,2008年七月末,昆明。通进视角中的唐宋的閤门司,邓小南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重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试述通进视角中的唐宋閤门司,历史研究笔谈,2008年第4期。试述晚唐的两种品位标志与官僚生态,邓广铭教授百周年纪念文集,2007年3月北京大学会议宣读,2008年,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参加由浙江大学主办的“宋史青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职位等级到品位等级武阶的形成。南宋杨业后裔小考,北大史学第12辑,2007年。“先帝皇后”与“今上生母”:试论北宋政治文化中的皇太后,张希清等主编1013世纪中

14、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北宋前期“官与品轻重不相准”含义试释,北大史学第11辑,2006年。唐宋诸使职掌考,国学研究,第16卷,2005年,第275327页。试论宋代的閤门官员,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期。北宋前期边防统兵制度研究,文史,第68辑,2004年。试论“勋赏“与“文武分途”背景下的宋代武官制度,国学研究,第10卷,2002年。唐五代供奉官考,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北宋科举“解额”考,北大史学,第5期,1998年。翻译:贾志扬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奚如谷“史”之解构:荒唐皇帝宋徽宗之死,中国学术第3卷第2期,2002年。刘

15、子健中国转向内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李志生著作主要论文:雪胸与自蔽唐代女性袒装再阐释,载国学研究第23卷,2008年隋唐时的元女性性别意识及其影响以审美、政策为切入点,载卢向前主编唐宋变革论,黄山出版社,2006年柘枝和幂离以唐代理想女性形象为坐标的探讨,载民族史研究第六辑,2005年唐人理想女性观念以容貌、品德、智慧为切入点,载唐研究第十一卷,2005年秦汉隋唐间妇女社会性成人身份的变化,载北大史学第10期,2004年试析经济政策对中国妇女贞节的影响兼谈唐后期妇女贞节变化的意义,载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唐代非良人群体通婚探析,载唐研究第八卷,2002年唐

16、人婚龄探析,载北大史学第8期,2001年唐代百姓通婚取向探析,载河北学刊2001年第4期唐代关中旧士族高门通婚取向考析,载北大史学第7期,2000年唐代工商业者婚姻状况探析,载人文杂志1997年第3期论唐代公主政策的阶段性特点,载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4期唐代妇女财产问题初探,载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二辑,1995年论宇文融括田括户对开元之治的影响,载河北学刊1994年第5期关于唐代晚期府、州上佐(长史、司马、别驾)的几点意见,载河北学刊1991年第4期唐开元年间西州抄目三件考释,载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期,1992年译著: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

17、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刘浦江著作著作1 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2 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3 辽金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论文4 邓广铭先生学术简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新视野2011年冬季号,2011年12月。5 再论契丹人的父子连名制以近年出土的契丹大小字石刻为中心,清华元史第1辑,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6 关于契丹小字耶律糺里墓志铭的若干问题,北大史学第14辑,2009年12月。7 祖宗之法:再论宋太祖誓约及誓碑,文史2010年第3辑。8 契丹开国年代问题 立足于史源学的考察,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4辑。9

18、 穷尽旁通预流:辽金史研究的困厄与出路,历史研究2009年第6期。10 五徳終始説終結兼宋代以降伝統的政治文化変遷論(小林隆道譯),宋代史研究会研究報告第9集:宋代中国相対化,東京:汲古書院,2009年7月。147181页。11 契丹地理之图考略,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12 金中都“永安”考,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13 再谈“东丹国”国号问题,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14 “The end of the Five Virtues theory:Changes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in China since t

19、he Song Dynasty”,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ol.2,no.4(October 2007).15 契丹名、字研究文化人類学視点父子連名制,饭山知保译,日本唐代史研究会唐代史研究第10号,2007年8月。16 怀念恩师邓广铭先生,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1日第20版。17 百年邓恭三,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16日第4版。18 宋代使臣语录考,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9 “糺邻王”与“阿保谨”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二题,文史2006年第4辑。20 “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中国

20、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21 辽耶律元宁墓志铭考释,考古2006年第1期。22 辽史国語解欽定遼史語解契丹言語資料源流,井上德子译,研究論集第2集歴史近代,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2006年6月。23 邓广铭宋代史学的一代宗师,郭建荣、杨慕学主编北大的学子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24 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唐研究第1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5 契丹名、字初释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父子连名制,文史2005年第3辑。26 金代“使司”银铤考释,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2期。27 再论阻卜与鞑靼,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28 从辽史国语解到钦定辽史语解契丹语言资料的源流,欧亚学刊第4辑

21、,中华书局,2004年。29 正视陈寅恪,读书2004年第2期;收入2004年中国随笔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30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31 近20年出土契丹大小字石刻综录,文献2003年第3期。32 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33 辽代的渤海遗民以东丹国和定安国为中心,文史2003年第1辑。34 书生本色,中华读书报2002年12月11日第5版;收入载物集周一良先生的学术与人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35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历史评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文化第19、20期合刊,20

22、02年12月。36 文化的边界两宋与辽金之间的书禁及书籍流通,中国史学(东京)第12卷,2002年10月;收入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37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青牛白马”说为中心,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38 李锡厚临潢集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7期。39 女真语言文字资料总目提要,文献2002年第3期。40 二十世纪女真语言文字研究论著目录,汉学研究通讯(台北)21卷第3期,2002年8月。41 二十世纪契丹语言文字研究论著目录,汉学研究通讯(台北)21卷第2期,2002年5月。42 辽朝“横帐”考兼论契丹部族制度,北大史学

23、第8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3 辽朝国号考释,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44 辽朝亡国之后的契丹遗民,燕京学报新10期,2001年5月。45 金朝军制平议兼评王曾瑜先生的辽金史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46 辽朝的头下制度与头下军州,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47 河北境内的古地道遗迹与宋辽金时代的战事,大陆杂志(台北)101卷第1期,2000年7月15日。48 女真的汉化道路与大金帝国的覆亡,国学研究第7卷,2000年7月。49 一代宗师邓广铭先生的学术风范与学术品格,学林往事下册,朝华出版社,2000年。50 金代捺钵研究(上、下),连载于文史第49、50辑,1999年1

24、2月、2000年7月。51 试论辽朝的民族政策,收入辽金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52 邓广铭与二十世纪的宋代史学,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53 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金代契丹小字墓志残石考释,考古1999年第5期;收入契丹小字研究论文选编,陈乃雄、包联群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54 不仅是为了纪念,读书1999年第3期。收入仰止集纪念邓广铭先生,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不仅为了纪念读书精选,读书杂志编,三联书店,2007年。55 大师的风姿邓广铭先生与他的宋史研究,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56 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57 说“汉人”辽金

25、时代民族融合的一个侧面,民族研究1998年第6期。58 关于契丹、党项与女真遗裔问题,大陆杂志(台北)96卷第6期,1998年6月15日。59 最后的时光,北京日报1998年6月4日第7版。60 十二世纪中叶中国北方人口的南迁,原学第6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61 三朝北盟会编研究(与邓广铭合著),文献1998年第1期。62 独断之学 考索之功关于邓广铭先生,中华读书报1998年1月21日第6版。63 金代的一桩文字狱宇文虚中案发覆,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收入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史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4 唐突历史,读书1996年第

26、12期。65 辽金的佛教政策及其社会影响,佛学研究第5辑,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6年。66 金代土地问题的一个侧面女真人与汉人的土地争端,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67 金代杂税论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3期。68 金朝的民族政策与民族歧视,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69 金代“通检推排”探微,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70 渤海世家与女真皇室的联姻兼论金代渤海人的政治地位,大陆杂志(台北)90卷第1期,1995年1月15日。71 金代户籍制度刍论,民族研究1995年第3期。72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邓广铭教授的宋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73 论金代的物

27、力与物力钱,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1期。74 邓广铭先生与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4年第11期。75 金代猛安谋克人口状况研究,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76 金代户口研究,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2期。77 契丹国志与大金国志关系试探,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93年。78 范成大揽辔录佚文真伪辨析与赵克等同志商榷,北方论丛1993年第5期。79 汉冲帝永嘉年号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4期。80 书金史施宜生传后,文史第35辑,1992年。81 关于契丹国志的若干问题,史学史研究1992年第2期。82 建康实录校点本訾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4期。83 再论大金国志的真伪兼评大金国志校证,文献1990年第3期。84 辛稼轩美芹十论作年确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第2期。85 次柳氏旧闻无桯史之名,中华文史论丛1989年第1辑。86 “春秋五霸”辨,齐鲁学刊1988年第5期。87 青箱杂记衍文发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第4期。88 柳开生卒年辨正,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4期。89 从春秋左传看春秋时代的城市,齐鲁学刊1985年第1期。90 旧序新说,书林1984年第4期。【精品文档】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