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练习题题库.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41980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练习题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刑法学练习题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学练习题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练习题题库.doc(7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刑法学练习题库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及效力范围(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的本质属性是( )A、阶级性 B、社会性C、规范性 D、强制性2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 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B、 保护原则C、 普遍原则D、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在一定范围内也兼采普遍原则3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 各级人民法院B、 各级人民检察院C、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4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5当开往A国的我国船舶行驶

2、于B国海域时,A国公民甲某与C国公民乙某发生殴斗,甲某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依据我国刑法,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A、 适用A国刑法B、 适用B国刑法C、 适用我国刑法D、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6李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 撤销原判,改判无罪B、 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C、 驳回申诉,维持原判D、 考虑到李某已服刑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7.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适用我国刑法,必须是( )。A、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

3、刑的B、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D、犯罪地国家未对其处罚的8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 数罪并罚原则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 罪刑法定原则2在我

4、国,广义的刑法包括(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C、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利用合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窃数额的解释3我国刑法的解释从方法上分类可分为(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C、文理解释 D、论理解释4下列所列人员中,属于刑法中所称国家工作人员的有( )。A、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平交易局干部B、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C、 可口可乐公司在杭州所设独资企业的总经理D、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5某国公民张某曾

5、在国外多次进行贩毒活动,并被其所属国家通缉。某日,张某到我国境内旅游被拘捕,张某以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犯过罪为由提出抗议,而此时,张某所属国也向我国政府提出引渡请求,我国依法可以对张某采取以下措施( )。A、 遣送所属国B、 立即驱逐出境C、 引渡回其所属国D、 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6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A、 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B、 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财产C、 保护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D、 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7.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所采用的原则,包含了以下( )内容。A、

6、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第二章 犯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一)单项选择题1李某参与赌博,输给王某5万元,输光后,要抢回这笔钱。王某为了防止钱被抢走,打伤了李某,王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2自然人犯罪主体是( )。A、 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B、 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C、 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3下列有关犯罪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法人只有故意犯罪才承担刑事责任B、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不应负刑事责任C、 法人也有可能过

7、失犯罪D、 已满14周岁不满16岁的人犯罪,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在量刑时,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4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 )A、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B、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C、 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D、 应当负刑事责任5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8、。孙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 B、意外事件C、过失杀人 D、不构成犯罪6某犯罪分子意欲爆炸一座工厂,由于误把食盐当作炸药使用,使其行为未能得逞,该犯的犯罪主观方面应属( )A、 行为性质错误B、 工具的错误C、 行为对象错误D、 特定时空条件的错误7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区分的标准是( )A、 认识因素不同B、 意志因素不同C、 危害结果在定罪中的作用不同D、 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均不同8在下列人中,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A、 无辨认能力和无控制能力的人B、 醉酒的人C、 未满16周岁的人 D、 又聋又哑的人9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数额不大,构成了破坏电力

9、设备罪。某乙盗窃准备安装的电缆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甲、乙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却不同,原因是( )A、 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B、 犯罪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同C、 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D、 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10甲欲杀乙,却将丙误为乙而杀死。对甲来说是( )A、具体目标的错误 B、客体的错误C、因果关系的错误 D、手段上的错误11.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对象(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有以下特殊规定( )A、 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B、 犯罪时不满18岁的人不适用死刑C、 不满14岁的人犯罪一律免予刑事处分D、 因不满16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2犯罪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包括( )。A、犯罪行为 B、犯罪方法C、犯罪地点 D、特定时间3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主要包括( )A、 行为人的行为依照法律并不构成犯罪,行为人误认为构成了犯罪B、 假想的不犯罪C、 行为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实际性质发生了错误理解D、 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在罪名上和刑罚的轻重上的误解4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是( )。A、 按周岁计算其实足年龄B、 以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若干周岁C、 从过生日的当

11、天起就认为已满周岁D、 以农历为计算的标准5无责任能力的医学标准的条件有( )A、 行为人有能力辨认自己的行为。B、 行为人患有精神病。C、 行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D、 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6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有( )A、非法拘禁罪 B、刑讯逼供罪C、非法搜查罪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7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所在学校盗窃价值1万余元的计算机原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现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 )A、 追究刑事责任B、 不追究刑事责任C、 从轻、减轻处罚D、 责令他的家长加管教8下述情况中属于对象错误的有( )A、 误以兽为人而予以杀害B、

12、 误以人为兽而予以杀伤C、 误以张某为王某而加以杀害D、 误以白糖为砒霜而投毒杀人9杨某因房基地问题与李某产生矛盾,便当着李某的面说:你小心点,总有一天我会杀了你。李某为了防备杨某从朋友家借来一把猎枪。一日晚9时许,李某听见外面有响声,遂提枪出门,此时李某发现自家园子的栅栏后面有一个人影,李某认为是杨某,便朝与之相距大约25米的人影开了一枪。结果将在此捉迷藏的赵某打死。李某的行为属于( )。A、意外事件 B、故意犯罪C、客体认识错误 D、对象认识错误10甲意图杀害其妻,某日误以碱面为砒霜投放其妻将要吃的粥中,其妻吃后安然无事。甲的行为属于( )A、对象错误 B、故意犯罪C、手段错误 D、不构成

13、犯罪11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属于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的有()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 D.犯罪的地点12.下列行为中不以犯罪论处的有( )。A拐卖已满14岁的男童B.非以出卖牟利为目的,拐骗不满14岁的儿童脱离家庭或监护人C.盗卖婴、幼儿的D.为男女婚姻当介绍人,借机收受财物的(三)不定项选择题1. 刑法第114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性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A.本条之罪是行为犯 B.本条之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C.本条之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年满16周岁 D.本条之罪的主

14、观方面是故意2. 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故意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B、犯罪过失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C、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受到谴责 D、坚持罪过原则,意味着反对主观归罪3. 杨某因房基地问题与李某产生矛盾,便当着李某的面说:你小心点, 总有一天我会杀了 你。李某为了防备杨某从朋友家借来一把猎枪。一日晚9时许,李某听见外面有响声,遂提抢出门,此时李某发现自家园子的栅栏后面有一个人影,李某认为是杨某,便朝与之相距大约25米的人影开了一枪。结果将在此捉迷藏的赵某打死。李某的行为属于( )。A.意外事件 B.故意犯罪C.客体认识错误 D.对象认识

15、错误4.危害结果是( )。A、任何犯罪的必要要件 B、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C、过失犯罪的必要要件 D、故意犯罪的必要要件5下列犯罪中,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构成要件的是( )。A、合同诈骗罪 B、侵占罪 C、挪用资金罪 D、挪用公款罪第三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一)单项选择题1一货轮在海上航行,突起大风,并收到强台风警报,当时靠岸避风已无可能,而气象台预报台风中心正要经过货轮航行的海域,为使货轮和船员的生命免遭损害,船长下令抛去部分货物(价值3万元),以减轻货轮的负载,但当台风刚接近货轮航行海域时,突改方向,并未殃及货轮安全。因此,该船长的行为可视为( )A、紧急避险 B、假想避险C、过于自信过失犯罪

16、D、不是紧急避险2甲系消防队员,一日去某百货大楼执行救火任务,赶到现场时,甲看见火势很凶猛,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当队长让其与其他队员扑救时,甲谎称腹痛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应属于(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C、犯罪行为 D、不构成犯罪3王某与李某素有仇怨,一日,李某拦住王某,百般辱骂,王某挥舞拳头作势欲打李某,李某逃跑,王某紧追不舍。李某从屠户徐某处抢得一把杀猪刀,王某不敢再追,李某用言辞激王某,王某又追。等王某追近时,李某用杀猪刀捅了王某一刀,导致王某心脏破裂而死。李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 D、故意杀人4人口贩子张某以介绍工作为名将女青年李某拐骗家中,并

17、欲以5000元卖给一农民为妻。是夜李某得知被骗,遂用菜刀将借宿于该农民家的人口贩子张某砍死。李某的行为是( )A、紧急避险 B、假想防卫C、防卫不适时 D、正当防卫5乙某为了躲避持刀抢劫犯甲某的追赶,在一胡同拐弯处踹开一住户大门进入躲避,不料将一老太太撞倒在地,造成她小腿骨折。乙某的此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D、意外事件(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情况不适用于紧急避险( )。A、 来自动物的侵袭B、 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C、 来自自然力的袭击D、 损害另一合法利益并非是排除危险的惟一方法2认定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标准是( )A、 一般情况下,人身

18、权利大于财产权益B、 在人身权利中,生命是最高权利C、 在财产权益中,应以财产价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财产权利的大小D、 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不能两全时,应根据权益的性质及内容确定权利的大小,并非公共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3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 )A、防卫挑拨 B、互相斗殴C、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D、假想防卫4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 )A、 危险的来源不同B、 行为针对的对象不同C、 对行为的限制不同D、 损害程度的限度不同5对下列几种行为,不能或不宜进行正当防卫( )A、 依照法令的行为、执行命令、正当业务行为等合法行为B、 正

19、当防卫行为和防卫过当C、 紧急避险行为和避险过当D、 过失犯罪和不作为犯罪6非法防卫的情况有()。 A.防卫过当 B.假想防卫C.挑拨防卫 D.事前防卫(三)不定项选择题1王某见自己的女友遭两个流氓调戏,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袭击,王某立即进行反击。此时,便衣民警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王某以制止欧斗。王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成员,随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王某的行为属于( )。A、 假想的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B、 过失致人重伤C、 正当防卫D、 假想的防卫,应按过失致人重伤论处2何某正在奸淫李某(女)的女儿杜某,李某用菜刀将何某脑袋砍下,李某的行为属( )A、杀人罪 B、正当防卫C、

20、防卫过当D、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3甲某开着一辆偷来的汽油罐车向正在驶来的一列客车冲去,某乙见状用步枪将某甲击毙,油罐车翻下路边沟中爆炸烧毁。某乙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 D、避险过当4紧急避险所保全的利益( )A、 应当大于受损害的利益B、 应当小于受损害的利益C、 应当小于或者等于受损害利益D、 应当等于受损害的利益5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

21、 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6. 下列哪种情形一般能排除承担故意罪责( )。A.事后防卫 B.假想防卫C.防卫过当 D.行为对象认识错误7. 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 )。A.防卫挑拨B.互相斗殴C.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D.假想防卫第四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单项选择题1某甲与某乙有仇,欲杀害某乙,而在夜间误认某丙为某乙加以杀害,未造成某丙死亡。对某甲( )A、 因无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B、 应负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C、 属于意外事件D

22、、 构成犯罪,但因无实际危害,应免除刑事责任2李某因赌博受到领导批评后,萌生报复之念,欲将单位仓库焚烧。一日拂晓,李某潜入库房,在其点着火后,即听到窗外似有人声,感到事已难成,遂将火踩灭。李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3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行( )。A、 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的行为B、 刑法规定的犯罪的犯罪行为C、 准备犯罪工具 D、窥测作案现场4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中其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 )。A、 应负故意杀人

23、未遂的责任B、 属于意外事件C、 应负过失杀人的责任D、 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5甲某进行颠覆国家政权的煽动性宣传,结果无人响应。甲某在被捕后称是犯罪未遂,但法院认为是既遂,这种犯罪属于( )。A、结果犯 B、危险犯C、行为犯 D、目的犯6我国刑法中犯罪既遂的标准是( )A、 犯罪行为实行终了B、 具备了刑法分则关于某种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C、 犯罪人实现了犯罪目的D、 犯罪结果出现了7甲、乙、丙三人经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丁。甲提供了匕首一把、猎枪一支,结果甲因腹部疼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丁杀害。在此杀人案件中,甲的行为应定为( )。A、杀人预备 B、杀人未遂

24、C、杀人既遂 D、杀人犯意表示8对于犯罪中止,我国刑法的处罚原则是( )A、 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外罚B、 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C、 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D、 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9张某从邻居男孩伟伟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作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伟伟家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成功,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张某的行为属于( )A、盗窃预备 B、盗窃未遂C、盗窃中止 D、意外事件10某女想毒死自己的丈夫,听说头发与酒混合一起喝,可以毒

25、死人,就在她丈夫的酒中放进了自己的头发,结果她丈夫喝了酒后无事。某女的行为( )A、 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未遂B、 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C、 构成了故意杀人罪预备D、 不构成犯罪(二)多项选择题1下述情况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的有( )A、 主动放弃可以重复实施的行为B、 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被害人死亡C、 因发现同为下岗职工而放弃D、 当天因没有作案时机放弃作案2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犯罪预备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B、 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原因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C、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以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D、

26、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的减免规定。3犯罪未遂的种类中有( )A、 实行终了的未遂B、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 能犯未遂D、 不能犯未遂4下列属于危险犯的有( )A、放火罪 B、投放危险物质罪C、故意杀人罪 D、抢劫罪5犯罪既遂的表现形态有( )A、行为犯 B、危险犯C、结果犯 D、结果加重犯6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是(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 D、上述三者都可适用7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A、犯罪预备阶段B、危害结果发生以后C、着手犯罪且危害结果已经发生D、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犯罪实行过程中8犯罪未遂有以下特征( )A、 已经着手实行犯

27、罪B、 犯罪没有得逞C、 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D、 犯罪目的只有部分实现9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有(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C、犯意产生 D、犯罪中止10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 李某盗窃他人5万元,其后返还B、 古某蹲伏路边准备抢劫过往行人,被巡警抓获C、 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D、 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认为不能进行到底而中断犯罪11下列行为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的是( )。A张三持刀前往李四家杀人,走到半路因身体不适而返回B甲欲前往乙处行窃,甲不知乙已将保险箱中的钱款存入了银行。甲在撬窃保险箱过程中因良心发现而罢手C丙欲杀丁,连击数枪而未击

28、中,因子弹用光,只得悻悻回家D王五正在赵六家行窃,忽闻屋外有人经过,便慌忙逃离12. 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A提刀在剧院里寻找仇人 B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C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杀害D将毒药投放被害人饭碗(三)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行为可以认为是犯罪的着手的是( )A、 盗窃犯将手伸进乘客的口袋B、 将毒药放入饮水机中C、 提刀在公共场所寻找仇人D、 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杀害2下列行为构成犯罪预备的是( )A、 某乙为杀死仇人,在家中按巫术进行诅咒。B、 某甲为了盗窃银行,多次进行实地考察。C、 某甲持枪瞄准仇人的行为D、 某乙抽出刀,砍杀仇人的行为3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29、是( )A、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 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C、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 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下列犯罪中,属于结果犯的是( )A、故意杀人罪 B、间谍罪C、脱逃罪 D、故意伤害罪5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 )A、行为犯 B、结果犯C、危险犯 D、结果犯或危险犯6张某准备到去度假的周某家偷钱,他邀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7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A、 犯罪着手实行前的预备阶段B、 犯罪衽实行段C、 犯罪实行后,法定结果发生前的阶段D、 只能发

30、生在犯罪实行阶段和犯罪实行后,法定结果发生前的阶段8侯某与邓某有私怨,一日侯某将邓某骗到某地后,趁邓某不备,用早已准备好的钝器猛击邓某的头部,见邓某倒地不动后,侯某弃“尸”而去。结果邓某未死,被人救起后终因伤重不治身亡,侯某的行为应定性为( )A、 构成故意伤害罪B、 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 故意杀人罪既遂D、 故意杀人罪(犯罪中止)9甲扬言要杀害某乙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在通往乙家的公路上,将携带凶器的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C、犯罪预备 D、犯意表示10对(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A、中止犯 B、预备犯C、未遂犯 D、避险过当11. 行为人只要施行

31、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即使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也构成犯罪既遂的有哪几种?( )A.破坏交通设施罪 B.侮辱罪C.伪证罪D.诬告陷害罪第五章 共同犯罪(一)单项选择题1某甲同( )共同故意实施盗窃行为构成共同犯罪。A、 已满16周年的某乙B、 未满14周岁的某丙C、 患精神病的某丁D、 完全痴呆的某戊2某甲盗窃了摩托车一辆,价值5000余元,交予朋友某乙帮助销售。某乙明知是甲盗窃的脏物,而将摩托车卖给了不知情的某丙。某乙的行为是( )。A、 与某甲构成共犯,是主犯B、 不构成犯罪C、 独立构成犯罪D、 与某甲构成共犯,是从犯3王某教唆李某去抢劫银行,李某接受教唆后,因害怕受惩罚,未去银行抢劫

32、。在此案中,王某、李某的行为( )。A、 构成共同犯罪B、 李某无罪,王某单独负教唆抢劫罪的刑事责任C、 均无罪 D、王某无罪4甲、乙、丙在一起闲谈。乙说:“偷东西,哪个都会干,比如趁商店快下班时躲藏在商店里不要走,然后等到夜深人静时,拿点里面的东西再想办法出来就是了。”丙听了,便于当天如此这般,潜入某商店盗窃了几件衣服,乙的行为构成( )。A、不犯罪 B、从犯C、教唆犯 D、主犯5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 )。A、 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B、 首犯、胁从犯、未遂犯、帮助犯C、 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D、 主犯、从犯、胁从犯,同时还规定了教唆犯6犯罪团伙是( )A、 属于

33、共同犯罪B、 不属于共同犯罪C、 属于犯罪集团D、 不是法律概念,不应在共同犯罪中使用7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天龙”,要求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得财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孙某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A、 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B、 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C、 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D、 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二)多项选择题1犯罪集团与事前通谋的一般共同犯罪的区别是( )。A、 前者有较严密的组织,首要分子领导、指挥普通成员,有较为固定的组织分工;后者

34、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分工不固定B、 前者有相对的稳定性;后者较为松散C、 前者有较严密的行为计划,犯罪手段复杂;后者则不具备这样特点D、 前者必须3人以上;后者2人以上即可2犯罪集团的特征是( )。A、 3人以上B、 重要成员基本固定,有明显的首要分子C、 多次共同实施犯罪行为D、 集团成员出于共同进行犯罪活动的故意而经常纠合在一起3甲、乙、丙三人共谋要给丁一点教训,揍丁一顿。到丁家后,丙在门外放风,甲、乙进屋教训丁,结果将丁当场打死,对此案应定为( )A、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伤害罪B、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杀人罪C、甲、乙有故意杀人罪D、丙犯有故意伤害罪4按照刑法规定,既可从轻处罚,又可

35、减轻处罚的犯罪有( )A、 教唆他人犯罪,但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B、 中止犯罪C、 防卫过当 D、犯罪未遂5实践中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有( )A、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不作为B、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C、 二人以上同时各自在同一场所实施某种故意犯罪D、 二人以上先后在同一场所实施某种故意犯罪6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主犯包括以下哪几种人?(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首要分子B、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C、 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D、 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7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A、 甲与乙共谋共同杀丙,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

36、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B、 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二人共谋共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C、 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D、 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8 惯窃犯某甲教唆某企业保管员某乙在值夜班时充当内线潜入仓库。某甲盗得大批国家财物,销赃后分了一小部分赃款给乙。某甲、某乙的行为性质是( )。A. 某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37、某乙的行为构成贪污罪B. 两人的行为构成盗窃共同犯罪C. 某甲是盗窃罪主犯,某乙是盗窃罪从犯 D. 两人的行为构成贪污共同犯罪9 以下情况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时犯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三)不定项选择题1. 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 )。 A、必要共犯 B、任意共犯C、简单共犯 D、复杂共犯 2. 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构成盗窃罪C、乙构成抢劫罪 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

38、的罪 3. 甲、乙、丙、丁四人组成了“海鹰”集团,共同实施抢劫、盗窃活动,推选甲为头领,对每次活动进行总策划。但每次实施犯罪行为时,甲均未参加,而现场实际指挥却是乙。后此集团被司法机关摧毁。该犯罪集团主犯是( )。、甲、乙 、只是甲、只是乙 、甲、乙、丙、丁 4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 )A、按其所参与的犯罪进行处罚B、按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C、按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D、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5对于教唆犯 ( )A、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B、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加重处罚C、应当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D、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

39、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第六章 罪数形态(一)单项选择题1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砸碎,目的是便于销赃。梁、程的行为属于( )。A、继续犯 B、想象数罪C、牵连犯 D、吸收犯2被告人赵某意图杀死妻子王某和与王某勾搭成奸的李某。某日夜间,赵某先在家中将王某扼死而后窜至李某家用尖刀刺杀李某致其重伤,赵某误认为李某已死,但李某遇救幸存,被告人赵某的行为属于( )。A、想象竞合犯 B、连续犯C、结合犯 D、吸收犯3出于一个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种行为在刑法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 B、牵连犯C、吸收犯 D、惯犯4放火致人重伤的,应

40、( )。A、按牵连犯处断 B、进行数罪并罚C、将致人重伤作为放火罪的加重情节D、按想象竞合犯处断5某甲向某乙讨债不成,遂将某乙劫持并关押月余。某甲的行为是( )。A、继续犯 B、连续犯C、牵连犯 D、状态犯6下列犯罪中,( )是继续犯。A、贪污罪 B、故意伤害罪C、窝藏罪 D、集资诈骗罪7甲出于盗窃枪支的故意,窃得一军人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A、结合犯 B、吸收犯C、结果加重犯 D、想象竞合犯(二)多项选择题1结合犯与结果加重犯的区别是( )。A、 结合犯是由数个独立的犯罪结合成一罪;结果加重犯本身是一罪B、 结合犯是数个故意罪的结合;而结果加重犯的本罪是故意罪,本罪所致的加重结果则是出于过失C、 结合犯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结果加重犯只有既遂D、 结合犯内部的数罪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而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2在刑法理论上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牵连犯,但根据单行刑法的规定应按数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