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孙权劝学 (2).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409239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孙权劝学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5孙权劝学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孙权劝学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孙权劝学 (2).ppt(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 孙孙 权权 劝劝 学学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年间的史事。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孙权与司马光简介:孙权与司马光简介: 孙权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本文写的是孙吴国的国君。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习的事。 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家。用两分

2、钟的时间初读课文,用两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吕蒙吕蒙 卿卿当当 涂涂 邪(通假字,邪(通假字,“耶耶”) 涉猎涉猎 即即 mngqngtdngyshj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初初,权,权谓谓吕蒙吕蒙 曰曰:“卿卿今今当涂当涂掌掌 事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蒙辞蒙辞以以军中多军中多务务。权曰:权曰:“孤孤岂岂 欲欲卿治经卿治经为为博士博士邪邪!但但 当当涉猎,见涉猎,见往事往事 耳耳。卿。卿言言多务,多务,孰孰 若若孤?孤常读书,自孤?孤常读书,自以为以为大有所益。大有所益。”当初当初对对说说说说现在现在掌管掌管事情事情用用事务事务难道难道想想做做句末语气词句

3、末语气词只只应当应当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罢了罢了说说与与相比怎样相比怎样认为认为 蒙蒙乃乃 始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与蒙蒙论论 议议,大大 惊惊曰:曰:“卿卿今者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蒙曰:“士别士别三日,三日,即即更刮目相待,大兄更刮目相待,大兄何何见事见事之之晚晚乎!乎!”肃肃遂遂 拜拜蒙母,结友蒙母,结友而而别。别。于是于是 开始开始和和讨论讨论 议事议事非常,十分非常,十分 惊奇惊奇现在现在就就为什么为什么 无实义无实义迟迟于是于是拜见拜见表顺接表顺接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

4、义词。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补: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蒙辞以军中多务。 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应理解为: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以:拿,用,介词。 孰若孤? 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见往事耳 。见:。见: 古义古义为为“知道知道”,今义今义指指“看见、见到看见、见到”等。等。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更:古义古义为为“重重新新”,今义今义常指常指“更加更加”等。等。博士:博士:古意古意:当时专掌经学传当时专掌经学传 授的学官。授的学官。今意今意:学位的学位的最高一级最高一级。孤:孤:古义古义是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今义为为“孤独、孤独、孤苦孤苦”等。等。治:治:古义古义为为“研究研究”,今义今义是是“治理治理”等;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当当 卿今当涂掌事 (动词,掌管。) 但当涉猎 (动词,应当,应该。) 见见 见往事耳 (动词,知道。)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6、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读强调。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

7、有自豪的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学卿今卿今当涂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孤岂欲卿治经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为博士邪?但当涉猎涉猎,见见往事耳。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言多务,孰若孤?卿言多务,孰若孤?(揭示学习的必要性)(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的目的、方法)(学习的目的、方法) (学习的可能性)(学习的可能性)(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语言)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行动)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于是拜见了吕蒙

8、的母亲,和吕蒙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这么迟呢?这么迟呢?本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本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动传神,富于情味。 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因为情况在不断变

9、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本文通过什么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本文通过什么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2.孙权如何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孙权如何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用原文回答)(用原文回答)3.为什么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待?”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结友”?问题探究问题探究知识积累知识积累吴下阿蒙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

10、少文才、学识的人。学识的人。刮目相待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擦眼。相待,相看待。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吕蒙 鲁肃鲁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劝赞孙权孙权吕蒙吕蒙鲁肃鲁肃不可不学不可不学军中多务军中多务非吴下阿蒙非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刮目相待劝劝辞辞惊惊豪豪启示启示?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什么时候都来得及学习,要趁早。什么时候都

11、来得及学习,要趁早。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待人真诚,友谊常在。待人真诚,友谊常在。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吴下阿蒙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 理,可不

12、再是吴下阿蒙了。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提问:请解释提问:请解释 刮目相待刮目相待 并并造句。造句。“刮目相待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现身说法”报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他可要刮目相待。 课文课文比较比较孙权劝学孙权劝学伤仲永伤仲永同同话题话题 学习学习道理道理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异异角度角度正面(年长好学,正面(年长好学,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反面(幼年不学,反面(幼年不学,毫无所成)毫无所成)写法写法以对话为主,言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简意丰。叙议结合,借事叙议结合,借事说理。说理。总结全文: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诉我们 开卷有益开卷有益 的道理。本文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态和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