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3368857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信息产业的概述 ( 一) 信息产业的含义。信息产业主要是由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信与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 、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 ( 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三大产业组成,它是一个国家构筑信息基础设施并使其正常发挥效益所必须的产业。 ( 二) 信息产业的特点。传统产业如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在其运行过程中,处处离不开信息的处理、传输、获取和使用。产业信息化的结果催化了信息产业的出现。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它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它是辐射面广的高渗透型产业:它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

2、型产业;它是高资金、 高智力投入的产业; 它是省资源、 省能源、无公害产业;它是高效益、高产出、高增值的产业。因此,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信息产业的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开拓。近五年,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健、务实的措施以及优惠的扶持政策,我国信息产业在全球剧烈动荡、发展低迷的情况卜,一直保持着二倍的速度健康发展。以下是我国信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3、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年份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所 有者权益利润总额本年应交增 值税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万人2008年14347 12296 2007年14091 25190 2006年9709 2005年8868 10273 从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通讯设备、计算机行业正在一年年迅猛发展。企业的数量从 2005年的 8868个发展到 2008年的 14347个。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 2

4、. 1通信业我国通信业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也最快,发展模式己由羊断经营转向竟争开放,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通信综合能力基木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据中国信息年鉴和中新网披露:2001 年我国的通信网络己形成“八纵八横”的格局,光缆线路总长度为197 万公里,覆盖了全国 31 个省市.659 个城市,2 070 个县( 区),还开通了中日、中美、亚欧等多条陆地和海底光缆。经过2002 .2003 年的发展,中国电信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光缆总长度达到271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达54. 7 万公里; 基础数据网络端曰规模达到140 万个,互联网拨号服务器端曰346 万个

5、;中国己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传输网,端到端的宽带应用环境正在形成,促进了电信网络向基于11 的宽带综合业务网转变。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己跃居世界第一,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全社会通信消费的增长。2003年我国电话用户新增1. 12亿户, 总数达到 5. 32亿户, 电话普及率达到 420lc o 其中固定电话总数为2. 63 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己达2. 69 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20. 8 部/ 百人,全国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89. 20lc ,互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6、- - - - 第 2 页,共 11 页 - - - - - - - - - 联网用户达到 7 950 万户,同比增长 34. 50lc 。我国移动网络覆盖的盲区不断缩小,性能更加稳定,目前己与 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全国己建成包括数字微波、光纤、移动通信、卫星、程控交换等各种先进手段的通信网络,实现了人工化向自动化、小容量向大容量、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种业务的跨越。一个覆盖全国、通达世界肢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现代通信网基木形成,全网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2. 2计算机业计算机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广泛渗透到第一、二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

7、化,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性的重要支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统计:2002 年度互联网注册用户己达5 910 万人,仅次于美国 ( 当年美国入网人数超过1 亿),居世界第二位。接入方式日趋多样化,宽带网迅速发展。到2003 年 12 月 31 日,我国国际出口宽带的总容量为 27216M ,到 2004年 6 月达 54000M ,国际出口宽带的迅速增长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截至 2004年 6 月 30 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H 70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 630 万台, 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38 万和 62. 7 万。在信息产业部“三上

8、网”(即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 工程的推动下,目前一个具有足够的带宽、好的服务质量、完善的安全机制的亡计算机网络正在覆盖全国所有的利研部门、学校、政府、企业冻庭等。2004年上半年,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1 700 多万户。随着宽带用户的一路飘升,宽带应用也蓬勃发展,产业链也日趋成熟。2. 3 软件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 - - -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增速明显,规模和影响力逐步扩大。200

9、2 年,尽竹受全球经济回升乏力,复苏缓慢的影响,我国软件产业依然保持 30% 以上增幅高速发展0 2002 年我国软件产业增速再创历史新高,总额达到 1 100 亿兀,同比增长 38. 20lc , 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据中新网报道,2002 年 12 月 22 日我国政府又在济南市投资12 亿兀,占地 100 亩,建设国内第一个大规模中间件产业基地。这表明我国软件产业己经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2003 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为%,占世界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为2. 58%。2004 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总额约为 1 200 亿兀,同比增长犯 % 。软件企业数量也

10、不断增加,2004 年上半年全国共认定软件企业1 259家。 软件人才队伍也进一步壮大, 截至 2003年底,我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达到60 多万人,同年,我国软件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26 万人,创历史新高。软件开发企业概况 (2002) 单位2000年2002 年增长(% )企业数个1359 3740 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人70321 184290 专业技术人员人39820 126890 全年营业收入万元2190472 5855742 利润总额万元168497 426536 软件开发人员合计人40253 112015 #科学家和工程师人35820 97653 软件开发经费筹集额万元6525

11、31 1032458 #政府资金万元16485 58193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 - - - - - - - - - #企业资金万元511402 762341 #金融机构贷款万元56319 114533 #国外资金万元37109 55462 软件开发经费内部支出万元336313 879995 #经常费支出万元309711 849168 #劳务费万元99386 417330 #固定资产购建费万元65925 132709 #设备购置费万元1

12、4002 18596 R&D 经费内部支出万元133042 462685 专利申请数件638 1792 #发明专利申请数件149 633 拥有发明专利数件191 801 2. 4 广播电视业据国家广播电形电视总局统计,目前国家广电光缆干线网为3. 8万公里,省级干线网为 10 万公里,地市、县分配网近300 万公里,连通一亿户家庭。2003 年,全国广播形视系统总收入己达696亿兀。广播电视业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文化环场和舆论氛围的同时,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 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己经形成了专业门类比

13、较齐全、技术力量相对雄厚、产业规模跻身世界前列的产业体系。部分产品如彩色电视机、音响设备、程控交换机等产量己跃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手机生产又成为我国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一个新亮点。据中国信息年鉴资料显小:2003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制造业全年工业总产位达到17 834. 5 亿兀,利润总额695. 89 亿兀。200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己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之一

14、。 2. 6信息服务业近几年,我国信息服务业也发展迅速。据CN-NIC调查,到 2003 年底,我国互联网上的网贞数约为3. 1 亿贞,比上年增长了98. 5%;网贞总字节数达到61 亿 ICB,比上年增长 110% 。2003 年我国信息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44 亿元,年增长速度为 % 目前,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市场经营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 网络信息己涵盖利研、教育、商业、奴乐等各个领域。我国在信息技术和标准建设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总体说来,我国信息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己跃居国内各工业部门之首,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己经进入世界前二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算不

15、上是信息产业强国,我国信息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 1信息产业相关政策与法规不健全目前政府对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竹理机制。信息产业竹理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制度壁泉问题使得顺畅的竹理体制难以建立。政策与法规的不健全、 保障体系的不完备及价格机制的不完善也造成国内信息产业缺乏竟争力度,制约了信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向国际市场的拓展。 3. 2信息产业存在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一直是阻碍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

16、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1 页 - - - - - - - - - 长期以来,信息产业过于偏重制造业,应用产业发展不足。因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现象屡禁不止。最突出的问题是造成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复分散,结构趋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规模偏小,关键性技术与应用技术落后,核心技术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基础薄弱,规模效益较差,国际竟争力不强。 3. 3信息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国信息产业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省区,目前己形成珠江二角洲、长江二角洲、环渤海京津地区的二大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广东电子信息产品产值达 3 000 亿兀,稳居全国第一,是

17、全球最大的硬件生产基地。长江二角洲横跨上海、江苏和浙江,依托上海发达的工商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优秀的人才储备。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西藏仅为13. 03, 全国平均值为 25. H9 。甘肃溃州、湖南的信息化指数也都在19 以下,属于全国信息化水平最低的地区。由此可看出各省区间存在着严重的数字鸿沟。就信息产业门类而言,也呈现出不平衡态势。计算机、数据库、通讯等产业发展较快, 的软件信息服务业就相对滞后。 3. 4信息能力低、人才资源缺乏。信息资源缺乏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信息能力是一个国家生产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综合能力。在全球28 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信息能力测算中,中国排在倒数第二

18、位。全球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化人才和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低,我国均排在最后一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1 页 - - - - - - - - - 人才未来是我国在信息化颇具比较优势的资源项目,但由于经济不发达使其人才价值不能得以充分实现,人才便流向了可充分实现其价值的发达国家,从而使国内的人力资源由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 3. 5企业规模小,缺乏国际竟争力我国电子企业积极实行大公司战略己初见成效,形

19、成了一批以联想、 力一正、华为等为代表的规模较大的信息企业。但由于我国信息企业发展时间知、起点低,与 IBM . 托罗拉这样的国际巨头相比尚有很大差距.2000 年,我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中规模前10名的营业收入总额为为279. 1 亿美元。而全球信息技术公司百强中规模最大的10 家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为3726.% 亿美元,我国仅相当于其 % 。目前全世界 90% 的中央处理器芯片为外国公司垄断,国内所需的集成电路依赖进口。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突出抓好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突出抓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和发展信息产业回升向好态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方面

20、的作用。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末,的发展战略,给信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使信息产业顺利实现职能转变和政府转型,由行政命令向市场主导转变, 由高度集权向适度分权转变, 由牢批经济向监竹服务转变。合理制定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 划纲要明确提出 :“要按

21、着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竟争开放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速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国家在作出发展信息产业的规划后,应进一步合理设计信息产业发展布局,采取切实的对策,将信息产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推向国际市场,从战略的高度对信息产业的发展作出一个整性体规划。调性产业结构,增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对确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应重点扶持,推动各种形式的联合开发。在部分有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争取有所突破。另外,作为信息社会的核心的软件产业是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基于软件操成电路是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一因素, 应将其

22、作为重中之重加速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具体实施细则,大力推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品结构升级,使我国的信息产业在新一轮竟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重点加强核心信息技术研发及构建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在此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技术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活动,需要完性的组织体系来保证。从企业技术创新层面上来讲,应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驱动,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积极跟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抓紧关键技术的自主研攻,高起点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尽快将

23、专利研发成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1 页 - - - - - - - - -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真正能够支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生产体系,提高具有自卞知识产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力度,开辟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应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信息产业基础研究,让更多的信息技术利研成果转化为效益,这就需要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多途径的融资渠道。惊重人才,加强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24、人才的整性体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信息化水平测算的五个分类指数中,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最低,为17. 9, 是近年来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我国政府和企业要惊重知识、惊重人才,还要引进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主人才。同时,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抓好信息学利学术带头人队伍的建设,形成人才梯队,使我国在信息利技前沿领域储备一定的力量,保持一定的优势,以促进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五、信息产业发展的五大趋势信息技术创新速度持续加快,全球专利申请中IT 占比例大幅增加,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渗透将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网络发展催生更多业态及发展模式,新的产业模式不断

25、孕育发展,“智慧地球”、软件服务化等新的理念将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产业链条整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1 页 - - - - - - - - - 技术产业间进一步融合渗透,两化融合、三网融合、3C融合、三屏融合将极大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内需市场日益发挥更大作用, 如何把握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绿色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应用,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等信息技术将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