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3362635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年级高三学科语文版本人教实验版内容标题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编稿老师范历【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高三总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二. 教学步骤:(一)理解考纲的表述明确考什么考纲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决定了选材范围。所谓“浅易”,按高考历年选材标准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包括六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往往含有寓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考纲的具体表述是: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2、在文中的用法(18 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复习建议1. 提前开始熟悉初中以来教材里属于前面所述“浅易文言文”范围的课文,如史记、孟子、 聊斋志异以及“唐宋八家文”等。熟悉到知词、知句、知事、知人、知理的程度。提高文言语感。2. 多作一点历年高考题,决不能放松复习课同步练习,迁移课内知识,熟能生巧。3. 特别注意翻译训练,开始阶段应注意落实以下步骤:11 题,文言实词,这是文言文拿分的关键。12 题,文言虚词,在读懂文句的基础上,课

3、、卷对照,逐项比较,由易到难。13 题,人物性格评价分析,先明确题干要求,看清几个方面,逐句结合上下文判断。14 题,设题点主要在内容上着眼,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价等方面。手法是前后错位、东事西做、张冠李戴、夸大缩小、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只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选项、原文仔细对照。15 题,翻译。可沿下列步骤操作。 见到句子先回原文,弄清上下语境。这一步是基础,决定翻译的思考方向。 再运用确定实词词义的方法,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保障做到“信”,不漏采分点。 (留、配、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4、- - - -第 1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使一句话完整通顺做到“达”。(调、补、删、并) 力争在准确、通畅的基础上讲求点凝练、生动(如用上成语),注意标点和语气。这就是“雅”了。(三)实词1. 实词词义的确定原则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仔细斟酌,揣摩语气。这是翻译的原则,也是确定词义的原则,“词不离句” ,关键字词,前后联系。也就是说在语境中推想判断。古语单音词居多,兼类活用现象多,一词多音多义现象多,但一旦纳入语境,它的意思就被确定下来,所以,在语境中推想判断,是明确实词词义的基本原则。2. 实词词义的

5、确定方法(1)熟字迁移法:这是基本功夫,学以致用。课内一些常见的、多义的、异义的、活用的实词如:相、见、说、事、师、耻、知、朝、书、请、徐、许、负、属、示、适、信、北、背、谓、遗、卒、私、爱、遇、语、王、名、生、引、传、假、绝、军、贾、谢、举、胜、顾、独、会、薄、间、拔、使、让、庭、将、治、白、奉、修、疏、趋、妻子、小学、作息、山东见到较熟的字,先考虑迁移,回忆所学。例 1 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例 2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有时熟字出现在成语中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成语也可以作为迁移的根据。例:孙膑期曰“莫见火举而齐发” 。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2. 语法分

6、析:明成分,定词性、知意义。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游褒禅山记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赤壁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廉颇)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廉蔺列传 )脱身独骑( 鸿门宴)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布囊其口( 童区寄传 )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 明史)自放驴,取樵炊爨( 2000 年全国高考题)3. 知情达理,依据生活逻辑情理确定义项。语法位置明确之后,词性已定,但同一词性下可能有多个义项,不管它有多少义项,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只有一个明确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根据生活逻辑选定的,生活逻辑不仅包括那个多义词所在的短语、句子,而

7、且还涉及该句的上下文,乃至全篇文章以及时代背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例:焚百家之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96 年高考题)词义具有时代逻辑。例:朕王人4. 对称并举,由已知推不知。文言文中排比句、 对偶句、 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 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 屈原列传 )故劳苦

8、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 )5. 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例 1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 管晏列传)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韩非子 和氏)公受珠,内所著皮袄中,纫之。 ( 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 2“傥窀穸(zh n x)不为盗所发” ,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A. 墓穴B. 棺材C. 财物D. 山洞6. 邻字帮衬法文言文中,有的复合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只要不是偏义复词,就可据同义复用推断另一字义。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赤壁之战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

9、雄才奋用之秋也(出师表)7. 先本后引猜读法例:师 师道之不复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8. 单音提醒法汉语词汇中,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这一点要形成语感,时时自我提醒,切不可以今解古,望文生义。例: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2001 年全国高考题)9. 读音辨别法。主要适用于通假字以及意义破读的一些词。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 ( 记王忠肃公翱事 )10. 代入排除推断法这种方法简单便捷,既可单用, 也可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把题中选项所给的或自己列举的词义代入原句,讲得通暂时过关,讲不能就排除掉,由易到难,逐步确定。(四)通假字1.

10、 双声通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蔺列传 )2. 叠韵通假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劝学)3. 同音通假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鸿门宴)4. 形近通假例: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五)词类活用A. 名词的活用1. 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例:左右欲刃相如顺流而东也二月草已芽非能水也范增数目项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 使动: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例:既东封郑。(

11、烛之武退秦师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鸿门宴)3. 意动:活用为有“以为”意思的动词。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4. 活用作状语。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壁赋)吾得兄事之。 ( 鸿门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愚公移山)B. 动词的活用1. 活用为名词。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 )2. 使动用法。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可烧而走也。 ( 赤壁之战)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C. 形容词的活用1. 活用为名词。例:将军身披坚执锐。 ( 陈涉世家)义不杀少而杀众。 ( 公输)精选学习资料

12、-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美具,二难并。 ( 滕王阁序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 ( 勾践灭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曾不知老之将至。 ( 兰亭集序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 归去来兮辞 )2. 活用作一般动词。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 滕王阁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游褒禅山记 )火尚足以明也。 ( 游褒禅山记 )3. 使动用法。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州)大王必欲急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足以荣汝

13、身。 ( 孔雀东南飞 )4. 意动用法。例: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数词有时也可活用为动词。例: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唐雎不辱使命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诗经 氓 )(六)偏义复词偏义复词一般由近义语素或反义语素组成,使用时其中一个语素已无实意,只做陪衬,直译时要根据语境决定去留。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七)巩固练习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人固有一死A. 固请,召有司案图B.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 其闻道也固

14、先乎吾D.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A.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B.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C.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D.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 距关,毋内诸侯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 对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 , “

15、车”是衬字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 , “出”是衬字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偏义在“亡” , “存”是衬字D.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父” , “母”是衬字5. 下列各句中,加点动词活用形式相同的一组是()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项伯杀人,臣活之 可烧而走也A. B. C. D. 6. 下列句子形容词活用形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素善留侯张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火尚足以明也 幼吾

16、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A. /B. /C. /D.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 30 分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秦爱纷奢B.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 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在哉3. 与

17、“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禹汤被之矣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 (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 每逢佳节倍思亲D. 我军十倍于敌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B.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 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D.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蜀之鄙有二僧B. 先帝不以臣卑鄙C. 孔子鄙其小器D.

18、 鄙人不胜感激7. 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范增数目项王B. 云青青兮欲雨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8. 与“ (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正本清源B. 狼奔豕突C. 规行矩步D. 草行露宿9. 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B. 袖手旁观C. 穷形尽相D. 夏雨雨人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斗折蛇行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19、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C. 其一犬坐于前D. 予分当引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试题答案】1. B,爱惜,吝惜。A 喜欢,爱好。C 爱慕,欣赏。D,隐蔽,躲藏2. D,哪里。 A 安稳;安全。 B 安逸;安抚,抚慰。C 养生;使安。3. C,通“披”。A 蒙受,遭受。 B 表被动。 D 覆盖4. A, “倍”通“背” ,违背。5. A,根本,基础。B 版本,文本;奏章。C 本来,原来;根本,主要。D 推究,考查;课本,教材。6. B,见识短浅。A 边界。 C 轻视。 D 自谦之词7. 题干和D 项是使动用法,A、B、C 三项是名词作动词。8. 题干和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9. 题干和 C 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10. 题干和 B 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