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33****7 文档编号:33269979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编辑操作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当时中生接触到物理这一学科时那么就代表这一学科以后将始终伴随在学校生左右,但是物理这一学科的难度是特别大的,下面我给大家共享沪粤版(八班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盼望能够关心大家,欢迎阅读! 沪粤版八班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转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转

2、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留意:肯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

3、度时间图象 【2】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由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状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4、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洪亮,缘由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动身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

5、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推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凹凸。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

6、位置的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打算。人们依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听见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唱歌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掌握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章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爱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爱护听力应掌握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掌握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掌握噪声不超过50dB。

7、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常考点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 【3】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看它的量程,推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精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连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

8、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终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连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终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连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

9、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淌。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肯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连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上升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将衣服绽

10、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衣服挂在通风处。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怎样学好物理 1.上课仔细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试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乐观思索,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晰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 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决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2.坚持做笔记

11、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登记来。学问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登记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觉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3.整理好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试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

12、同的记号,比如x?、等等,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4.重视学校物理试验 试验是讨论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习物理的爱好,培育观看分析力量。提高试验技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试验应包括演示试验,同学试验、边学边试验和小试验。演示试验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演示试验可以通过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熟悉,从而更好地理解、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同学试验中,要接触试验器材,了解试验目的和原理,严格按使用规章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依据试验内容得出结论,做到手、眼、脑并用。通过试验,自己去“发觉”规律,学到探究物理学问的方法。 (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注意基础 要

13、想学好初三物理首先要有基础学问的奠基,要清晰基本概念,熟识基本规律,娴熟基本方法,理解基本概念在做题的过程中才知道怎样解题,才有解题思路,知道从哪里下手。 (二)注意做题 光有基础学问是不够的,要想学好初三物理,肯定要大量做题,在实践中检验对学问的把握程度,只有通过做题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娴熟的把握了学问点。 (三)擅长(总结) 要想学好初三物理,遇到问题要擅长思索,擅长分析。特殊是物理问题要分析物理现象的发生、进展。从物理过程中查找物理规律和求解物理问题的方法,思路广了,方法多了,力量也就高了。 (四)把握学问结构 要重视学问结构,要系统地把握好学问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学问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学问结构,小到力学的学问结构,甚至详细到章节。 (五)整理错题 要想学好初三物理是要预备一个错题本的,把自己错的题一个个登记来,然后时常复习加深印象,这样才能避开犯同样的错误。 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