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pdf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3263996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pdf(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米(m ) 、厘米( cm ) ;2、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 刻度线,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就是几厘米;4、 米和厘米的关系: 1 米100 厘米 100 厘米 1 米;5、 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1) 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2) 画线段的方法: 先用笔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线, 在“0” 刻度线所

2、对应的位置上面画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刻度,在这个刻度所对应的位置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在这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直线连接两个点,在直线的上方写出线段的长度,并标明长度单位;(3)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 0” 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6、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个二年级学生的身高:1(米) 30(厘米) ;一本数学练习本的宽度:13(厘米) ;一根铅笔的长度: 17(厘米) ;教室里黑板的长度: 2(米) ;一颗图钉的长度: 1(厘米);一张床的长度: 2(米) ;一口井的浓度: 3(米) ;学校进行 100(米) 赛跑;教学楼的高度: 25(米) ;小宝宝的身高:

3、80(厘米) ;一根跳绳的长度: 2(米) ;一棵树的高度: 3(米) ;一把钥匙的长度: 5(厘米);一个文具盒的长度: 24(厘米) ;讲台的高度: 90(厘米) ;教室门的高度: 2(米) ;教室的长度: 12(米) ;筷子的长度: 20(厘米) ;一棵小树苗的高度: 1(米) ;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 ;爸爸的身高: 1(米) 75 (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米) 20 (厘米)或 120(厘米);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 用竖式进行两位数加

4、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3、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 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4、 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 用竖式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 , 在个位上加 10 再减;3、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 , 个位加 10 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

5、的 1 再算;4、 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边减混合1、 连加、连减连加、 连减和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边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 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3、 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 列成一个

6、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 步骤: 先读题;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 ;作答;2、求“一个已知数” 比“另一个已知数” 多多少、 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 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3、 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 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 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4、 关于提问题的题目, 可以这样提问:和一共?比多多少 / 几?比少多少 / 几?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初步认识(1) 角是

7、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 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的越大,角就越大, 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小, 角就越小;2、 角的特殊: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3、 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 画直角的方法: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最后标出直角标志;(3) 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

8、钝角:锐角直角钝角;(4) 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 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三个角,其中一个角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 4 个直角。4、 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 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和简便算法: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 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 计算 2 226, 表示的是 3 个 2 连加的和是 6 , 用乘法算就是:236 或 326;2、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1)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

9、乘号, 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的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 4 4412 改写成乘法算式就是4312, 或3412;(2)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 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 读作: “6 乘 3 等于 18”。3、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 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4、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 表示 5 个 4 相加或 4 个 5 相加;5、 加

10、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6、 乘法算式中, 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乘法交换率);7、 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8、 在 9 的乘法口诀里,几乘 9 或 9 乘几,都可以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9、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加法: 33333217 乘加:35 217 乘减:36 1=17 10、“几和几相

11、加”与“几个几相加”的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如: 求 4 和 3 相加是多少?用加法( 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 求 4 个 3 相加是多少? (3333315 或 3515 或 5315)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 2 和 4 相乘用 248;2 个乘数都是几,求积, 用几几,如 2 个 8 相乘用 8864;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 既可以表示“4 个 2 相加”, 也可以表示“ 2 个 4 相加”,“555” 写成乘法算式是( 3515)或(5315) ,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 来计算,表示( 3)个(5) 相加。3515

12、 读作: 3 乘 5 等于 15 ,5315 读作: 5 乘 3 等于 15。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 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3、 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4、 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 认识时间(1)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 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 1 个大格有 5 个小格, 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钟

13、。(3) 时针走 1 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 1 时60 分;(4) 半小时 30 分, 一刻钟 15 分钟;(5) 时间的读与写:如 3 :30, 可以读作 3 时 30 分, 也可以读作 3 点半; 8 时零 5 分应写作 8: 05 。2、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 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2) 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 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 3 时和 9 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 搭配1、 用两个不同的数字( 0 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 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 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3、 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