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教案.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3248259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诗词鉴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诗词鉴赏教案诗词鉴赏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积累一些名家名作及相关知识要点。 2、让学生明确针对诗词的一些考点:艺术形象、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分析的能力、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2、在实践中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古代诗词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2、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句更是不胜枚举,如当你遇到困难时会想到李白的行路难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乐观地去面对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的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我了解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李清照写自己的愁思时也写出了一些名句,如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诵读时既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思想和生活态度,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更可以得到启发。所以对诗词的鉴赏非常重要,而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也明显地体现在中考试题中,纵观近几年我们内江市的中考试题都有这一板块的考查,因此今天我们来进得古诗词阅

3、读的鉴赏。 (二)总结考点 1、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即诗词中的意象。 2、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表达的言外之意。 3、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4、明确艺术手法及表达技巧。 (三)总结鉴赏步骤 我们明确了这些考点之后,那在鉴赏时应该要有一定的鉴赏步骤。 读诗理解读问分析作答。 (四)结合中考题例讲解解答方法和技巧。 现在我就结合下面的例题来讲解一下我们在遇到这些考点的时候应该怎样来解答,请看下面这道题。 例题: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 (1)第一联通过“”和“”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之情。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1、根据第一题教给感知意象和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感知意象的方法:明确什么是意象:即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反复吟诵,筛选关键词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特征。 让学生很快地找出是景物和人物形象并筛选出关键词,“巴山”和“楚水”及“诗人自己”,找到这里时并没有得到最后的答案,因为要找的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所以还要把握这两个形象的特征,得到“凄凉地”和“弃置身”。 2、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掌握情感分类:思乡怀人、壮志未酬、忧国伤时、赠友

5、送别等。了解自身经历和写作背景。把握意象特征。抓关键字词理解诗句意思。综合分析。 学生通过阅读方法很快就得出这是“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而的以历在前面已有了解,在把握意象特征这是一个重点分析,分别用了“凄凉”和“弃”字可以感受的心理是非常“愤懑”。 3、重点诗句的理解方法:要疏通文意,准确理解关键词的深刻内涵明确诗词风格:婉约、豪放和简洁等了解的写作背景结合诗歌的主旨来理解 这个考点可利用例题中的第二题来教给方法,如我们在解答时首先了解关键词的深刻内涵,“千帆过”和“万木春”让人体会到的是一幅“竞发向前”和“生机勃勃”的场景,“病树”和“沉舟”让人想到的是“旧的不好的事物”,结合诗词风格讲是非

6、常含蓄地自己的意思的,的写作背景是刚被贬归来,没有哀伤,更多的想到的是积极的景象,由此来结合生活中来理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明确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2)描写的艺术手法:从角度看分正面和侧面从用笔看分工笔和白描。 3)从描写内容看分景物和人物描写。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5)表现方式:托物言志、借景抒怀、衬托对比、借古讽今、象征等。 6)修辞:比喻、夸张、借代、对偶、反问、双关。 讲解这类题学生的难点主要在于对这个知识点的积累,是不知道用什么内容来作答,所以对相关知识的识记是必不可少的,明确之后再做则就轻易

7、而举了。 现在就结合赤壁的第二道小题让学生来体会是否是这样。“铜雀春深锁二乔”结合诗词大意可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战争的结局将发生改变,那“二乔”将会被“锁”,因此这里是用了借代手法说明东吴失败的这种结局,以此来说明了机遇的重要性,而他也需要“东风”这样的机遇,后一句一比较就可看出太过于直白了。 (五)做课堂练习赤壁 学生自由练习,师生共同点评。 特别指出学生在做这题时应注意“折戟”这个意象。 (六)结合例题提示诗词中想象的重要性。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

8、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这种题在学生中最容易失分的原因是把它和我们古文中的翻译混为一谈,误把画面描绘当翻译题来解答。 强调描绘提示:描绘画面的内容,考查的是对诗词所营造的意境的感受能力。描绘不是翻译,而是要展开想象描绘景物,同时还要点明景物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 (七)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从“感知艺术形象”、“理解诗句”、“体会感情”、“表达技巧”等四个方面进行诗词鉴赏,教给了鉴赏的方法,面对浩如烟海的诗词,我们不可能一一学完,老师也不可能教完,但只要我们掌握了鉴赏的方法,在实践中去运用,会运用这才是最主要的。 (八)布置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诗词鉴赏 考点

9、: 1、感知艺术形象。 2、理解诗句。 3、体会感情。 4、明确表达技巧。 步骤:读诗 理解。 读问。 分析。 作答。 诗词鉴赏教案2 一、 教学目的: 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是: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由上面考点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正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才能准确的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国古典诗词是一座宝库,名家灿若繁星,杰作浩如烟海。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足以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乐府,到多姿多彩的南北朝民歌;从“不为五

10、斗米折腰的陶潜,到为后人誉为诗仙、诗圣、诗魔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可以说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流,爱国主义精神一脉相承。 (二)、诗歌艺术形象的把握: 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家尽管创作方法及风格各具特色,但创作上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一定艺术形象的创造,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的。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包括广义文学形象和狭义文学形象。广义的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狭义的文学形象是指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角色、典型人物、主人公、抒情主人公等含义相同或相近。我们在平时的诗歌鉴赏中,应采用广义的形象概念。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

11、求,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动作形象,景物形象三种类型。 1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1 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

12、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例2阅读贾岛题李凝幽居,完成有关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填空: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李凝的隐者身份。 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 ”(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从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他对李凝隐逸生活的向往。使的情感和所刻画的人物跃然纸上,李凝的隐者身份也不难把握。 2景物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 鉴赏的依据景

13、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 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形象的范畴。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这恰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 例3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这首

14、诗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的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诗词鉴赏教案3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

15、感情。 2体会诗歌 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感情。 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16、。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 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 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这

17、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来源:学+科+网Z+X+X+K 4、齐读背诵这首诗。 5、研读题乌江亭,辅佐加深对赤壁的理解。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 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

18、”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 4、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6、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 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明月什么时

19、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叙述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 美无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

20、这美好的月光。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 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 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

21、,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 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教后记: 古诗词教学人物,个人认为宜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赏析文章两种途径来完成,教师不宜讲授得过细,应该传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导。基于这样的想法,在课堂组织教学时,便依 照读-品-析-背的流程与学生共同赏析诗词。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发挥主体性,参与讨论,其中时有精彩赏析。 资料超市: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

22、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 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 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 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

23、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

24、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诗词鉴赏教案4 1、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 2、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和解题能力。 一、考点解析 1、高考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略) 2、历年高考文学鉴赏题命题概况(略) 3、新语文教学大纲有关规定 *“阅读”部分要求 5、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

25、00万字。 *“选文”方面规定 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4:1。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40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 *教学“方式”提示 4重视古诗文的诵读。 我们认为,作为对世纪的高中生,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必须多读古代文学作品。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决不能抛开我们的优良传统。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高中生多读

26、古代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新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1。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熟读成诵,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作品词句的含义和思想内容,重点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二、例题解析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题第14题) 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

27、此,幽期不负言。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误项为B:错解“量少(sho)”为“年少(sho)”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各题(1996年全国题第10、11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公,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双调折桂令咏史阿鲁威) (10)对这首元曲文句

28、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误项为D:误将“孔明”换“刘备” (11)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照应。 B、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的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

29、建功立业的宏图志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误项为C:本未“比较”添“比较” 3、对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1994年全国题第11题)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误项为C:脱离“诗境”搬“术语”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1997年全国题第10、

30、11题)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0)对这两首竺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

31、们是古代传说中的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邀请于洞庭之上。 *误项为B:武断“个性”为“共性”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误项为D:强加“

32、微言”以“大义” 三、解析小结 四、课后练习(略) 诗词鉴赏教案5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理解五首古诗的思想内涵,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熟读并背诵五首古诗。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五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诗的内涵韵味深远,今天我们来学习五首新的古诗。 二、展示目标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理解五首古诗的思想内涵,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熟读并背诵五首古诗。 三、先学 (一)自主学习 1读准字

33、音。要求:默读古诗,遇到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求助组员解决。 2. 读出节奏。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 3.默读诗文,了解古诗大意。 (二)自学检测 1.抽查朗读古诗,注意读音节奏。 2.组内接龙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三)我的疑惑 四、后教 自主思考下列问题后组内交流,时间6分钟,准备集体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体会古诗内涵,先自主思考,后组内交流。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4.“但愿人长久,千

34、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点拨 五、 当堂检测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 诗句是: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婵娟、玉兔、夜光、素娥、 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 等。 6婉约 李清照 柳永 7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 并举一两个作家。 点拨: 5.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6婉约 李清照 柳永 六、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可以是有关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你人生的启迪、心灵的震撼,请你认真、条理的总结在下面。你认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中,哪些是你在检测训练过程中容易出错的?也请你总结在下面。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 课堂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诵读这五首古诗,感受诗意美! 板书 诗词曲五首 悠闲恬淡 寓情于景 诗中有画 寂寞寥落 诗作创新第 28 页 共 2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