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影评.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3232193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时代》影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少年时代》影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年时代》影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时代》影评.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少年时代影评 看到后来伊桑.霍克那多少让我觉得有点毁容的胡子我才想起来这不就是他吗,不就是爱在三部曲的男主角么。而整部少年时代,虽然主角是儿子,实际上不也正是爱在的女方版本么。我们在三部曲中看到了男主角(不合道德的)浪漫,也看到之后他的幸福表象下两人之间的争吵与谅解。而故事的另一半,也许就像少年时代那样延展开。随着反反复复的结婚离婚最后决定放弃那些一地鸡毛,母亲这边的故事更“丰富多彩”。然而,毕竟是中产阶级的狗血生活。 在使用过度简化了的阶级分析方法毁掉影片之前,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那些“狗血”的桥段,它们真的有什么冲突吗?我们看到盆子被砸了,然而呢?我们会被

2、一时所震慑,然而这里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生命寻找自己的形式或“总体性”的过程,没有明显到让我们一看便知作为主角的儿子成长着的重要时刻。因此有许多人,相反,说这部影片过于平淡,从而也没有什么艺术性,只是平庸之作罢了。 那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平庸的啊。 对生活形式的追求一旦成为逻辑上在先的东西,或者说姿态,人恐怕就很难逃脱克尔凯郭尔那样徒劳的姿态。相反,生活的形式是在生活本身貌似无法控制、捉住的洪流中浮现出来的。认为没有形式就无法把握生活是倒果为因,是自相矛盾的:生活本身无法理解的一点,套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大概就是它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在现在,而是在将来,在回忆的时候。在回忆的时候,不是只有过在说话,相

3、反,其实是未来在说话。换句话说,当人把握到生活的形式或那种总体性的时候,过经历的一切就因此找到了位置,并且由于他在面对未来说话,这种形式本身是有价值的,因此过经历的一切也一道获得了价值。 戏剧,实际上也包括了那些强调戏剧性的小说,是关于未来的,然而并不是一个开放的、待实现的未来,而是命运。威廉.麦斯特同娜塔莉亚的结合同少年维特的自杀一样,是命运的一部分。这种命运是面向过的展望,由于一切都已经决定,所有的事件只有唯一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从实现目的的角度来看具有了完善的形式与总体性。相比之下,面向未来的回忆深知自己当下的判断是有局限的,是多种可能性中的一种。它有一个预期的目标,但也不是唯一的;并且无

4、论如何都是一种事后的完型。 然而电影,如苏珊.朗格所说,是一种关于现在的艺术。在12年的拍摄与等待过程中,生活的形式无时不刻在发生这种变形,使得剧本不可能按照12年前确定的唯一线索命运发展。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先定且预知的命运,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神话。也因此,电影呈现的是生活形式尚且混沌、人不自知时的那些“当下”,那些犹豫和混沌中的当下,那些磕磕碰碰然后心存侥幸的当下。从这一点上来说,少年时代是一部真正的电影,而不是对戏剧的模仿。在有命运的叙事中,主体编剧和导演抓住了时间,他们可以说:“Seize the moment!”而在这里,只有主角们自己可以用言不及义的话说:“Moments seize

5、 us.” 因为电影是现在时的无命运叙述,凡是需要通过回忆才能理解的当下都不会道出意义,一切回忆与反思都在特定情境之中带有主观色彩。也因此电影中没有任何旁白或解释,只有对当下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否会产生共鸣则完全取决于观众自己的经验。而对电影所选择的那些瞬间来说,这实际就是迎接与道别。尽管有的道别是逃离,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都是无法阻挡的道别。甚至来不及道别,车窗外骑车的朋友就消失在草丛之中,而曾经遇到过的人再也不会相见。这样想来,人们所谓学会道别,实际说的是:学着不说再见。 孩子需要道别,需要道别所赋予的仪式感,保证今后会再相见。这是他们对生活形式的最初理解要见到见过的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6、对这种形式的需要会被更高级的(或者,更低级的)追求所代替,仪式退场,道别就变得不再有意义。所有的难舍难分最后都被证明甚至不会再提起,领悟到这一点,人才第一次学会理解处世之道,甚至是理解生与死。活着就是仍会被想起,而遗忘同死了并没有什么区别。 没有命运富于能动性的插手,一切都在事后被赋予了带引号的“必然性”亦即价值。在我们对电影的回忆中记起自己的瞬间,电影没有提供的形式在我们对自己生活决断的反省中浮现出来,形成对位赋格的复调。道别的人也许也不会相见,没有道别的人也许还会再见,相逢同各种事件一样,对当下并不蕴含什么承诺,而只有在未来因凭彼时的期待而道出意义。那时,简单的电影叙事就被神话叙事所取代,这是一种自我神话,具有完善的形式与总体性。正是借此,别人平庸的生活叙事也能够打动人。在那一刻,变动不居的杂多被把握住了,因为我们赋予了它形式,以及真正的心灵。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