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67张PPT).ppt

上传人:模** 文档编号:33062350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67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67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67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67张PPT).ppt(6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左传左传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释释“秦晋之好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

2、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烛之武大义赴敌营。烛之武大义赴敌营。 3 3、勇士闯虎穴,巧言退秦师。、勇士闯虎穴,巧言退秦师。 4 4、转学法指导转学法指导公元前公元前630年年郑郑秦晋围郑示意图秦晋围郑示意图

3、氾水氾水函陵函陵氾南氾南崤山崤山 1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无礼于晋,且,且贰于贰于楚楚也。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转第二自然段转第二自然段 2 2、佚之狐佚之狐言于言于郑伯郑伯曰:曰:“国危矣,若使国危矣,若使烛之武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见秦君,师必退。”公公从之。从之。( )辞曰:辞曰:“臣臣之壮也,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公曰:曰:“吾不能早用吾不能早用子子,今急而求,今急而求子子,是是寡人寡人之过也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焉。”( )许之。许之。思考:思考:1 1、

4、本段涉及到哪些人物?在括号里补上人物姓名。、本段涉及到哪些人物?在括号里补上人物姓名。2 2、理解句式:是寡人之过也。、理解句式:是寡人之过也。3 3、分角色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分角色读课文,揣摩人物的语气、感情语气、感情 。佚:沉重佚:沉重坚定。坚定。烛:慨叹烛:慨叹伤感。伤感。公:心平气和。公:心平气和。转烛之武转烛之武 3 3、夜缒而出。见秦伯,曰:、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

5、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思考:思考:1 1、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说辞可以分为几层?、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说辞可以分为几层? 2 2、你认为哪一句说

6、辞最能打动秦王?、你认为哪一句说辞最能打动秦王? 3 3、简单品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简单品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第第1层:郑既知亡。层:郑既知亡。(语气沉着真挚。)(语气沉着真挚。)第第2层:亡郑利晋。层:亡郑利晋。(语气平稳、严正。)(语气平稳、严正。)第第3层:存郑利秦。层:存郑利秦。(语气高亢、诚恳。)(语气高亢、诚恳。)第第4层:回顾过去,晋不讲信用。层:回顾过去,晋不讲信用。 (语气慷慨激烈。语气慷慨激烈。)第第5层:展望未来层:展望未来 ,晋必将攻秦。,晋必将攻秦。(语气慷慨激烈。)(语气慷慨激烈。)转语言艺术转语言艺术 4 4、子犯请击之。公曰:、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不可

7、。微夫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不仁;失其所与,失其所与,不知不知;以乱易整,;以乱易整,不武不武。吾其。吾其还也。还也。”亦去之。亦去之。转人物描写转人物描写九月甲午,九月甲午,晋侯、秦伯晋侯、秦伯围郑,围郑,以以其其无礼于晋无礼于晋,且,且贰于楚贰于楚也。晋也。晋军军(于)(于)函函陵,秦陵,秦军军(于)(于)汜南。汜南。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

8、扎在汜南。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晋侯、秦伯晋侯、秦伯:晋文公、秦晋文公、秦穆公穆公。五级爵位制五级爵位制。于:对于:对无礼于晋: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于晋无礼。以以:因为。:因为。贰于楚: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于楚。贰,贰,从属二主。从属二主。数数动动军军:驻扎。:驻扎。名词名词动词动词 介绍背景介绍背景晋秦围郑。开篇晋秦围郑。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试展埋下伏笔,试分析。分析。佚之狐佚之狐言于郑伯言于郑伯曰:曰:“国危矣,国危矣,若若使使烛之武烛之武见见秦君,秦君,师师必退。必退。”公从公从之之。 佚之狐对郑伯说: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

9、危险之中,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郑伯同意了。伯同意了。 烛之武、佚之狐烛之武、佚之狐:“之之”为介为介于姓、名之间的语气助词。于姓、名之间的语气助词。烛烛之武、佚之狐,之武、佚之狐,都是郑国大夫。都是郑国大夫。师师:军队。:军队。之之:代词,他。:代词,他。若若:如果。:如果。辞辞曰:曰:“臣臣之之壮也,壮也,犹犹不如不如人;今老矣,人;今老矣,无能为也无能为也已。已。”公公曰:曰:“吾不能早吾不能早用子用子,今急,今急而而求求子子,是寡人之过也是寡人之过也。然然郑亡,子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亦有不利焉!”许

10、许之。之。 烛之武烛之武推辞推辞说:说:“我年轻时,我年轻时,尚且尚且不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郑文公说:文公说:“我早先没有我早先没有重用重用您,现在危急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烛之武就答应答应了。了。 之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子的独立性,不译。无能为也已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不能干什么了。什么了。为:为:做(什做(什么)么)已已,同,同“矣矣”子子:古代对:古代对人的尊称。人的尊称。是寡人之过也是寡

11、人之过也:是是,代词,这。,代词,这。过过,过错。,过错。也也,判断句的标志。,判断句的标志。然然:然而。:然而。写烛之武临危受写烛之武临危受命命,谈谈你对烛谈谈你对烛之武的牢骚与郑之武的牢骚与郑伯的认错行为的伯的认错行为的理解。理解。夜夜,缒缒而出。见秦伯,而出。见秦伯,曰曰:“秦、晋围郑,郑秦、晋围郑,郑既既知其亡矣。若知其亡矣。若亡亡郑而有益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于君,敢以(之)(之)烦烦执事执事。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

12、您有什么好处,那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夜夜:名词:名词作状语作状语。在夜里;当夜。在夜里;当夜。亡:亡:使使灭灭亡。亡。 使动使动用法。用法。缒缒:用绳子:用绳子拴着从城墙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上往下吊。执事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对方的敬称越越国国以鄙以鄙远远,君知,君知其其难也;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邻之厚厚,君,君之之薄薄也。也。若若舍郑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君亦,君亦无所害。无所害。 越过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

13、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邻邦的国力邦的国力雄厚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削弱了。了。假如假如放弃灭郑的打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算,而让郑国作为作为您秦国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么害处。 以以:相当于:相当于“而而”。鄙:鄙:把把当作(当作(边邑边

14、邑)。)。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焉焉:哪里,怎么。:哪里,怎么。以以:相当于:相当于“而而”,连词,表目的,连词,表目的,“来来”。陪陪:增加。:增加。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泛指主人。泛指主人。行李行李:出使的人,使:出使的人,使者。现指外出的人携者。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之:带的随身物品。之:主谓之间。主谓之间。共共:同:同“供供”。乏困:乏困:缺少的缺少的( (东西东西)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许君焦、瑕,君焦、瑕,朝济而夕设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焉,君,君之之所知所知也也。况且况且,您,您曾经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对晋惠公有恩惠

15、,他也曾也曾答应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是您知道的。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渡河。设版,。设版,指筑墙指筑墙。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筑土墙用的夹板 。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君回国)。护送晋君回国)。尝尝,曾经。,曾经。为为,给予。,给予。赐赐,恩惠。,恩惠。之之:主谓之间。:主谓之间。也也,表判断。,表判断。夫晋,夫晋,何厌之有何厌之有?既?既东东封封郑,又欲郑,又欲肆肆其西封,

16、其西封,不不阙阙秦,将秦,将焉焉取?取?阙秦阙秦以以利晋利晋,唯唯君君图图之。之。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疆界,如果不侵损侵损秦国,晋国将从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哪里得到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使秦国受损而而让晋国让晋国受益受益,您还是好好掂,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量掂量吧吧!” 既东封郑:既东封郑:已经在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国的边界。东:东:向向东。东。封:封:疆界,疆界,使使成为疆界。成为疆界。肆:肆:延伸,

17、延伸,扩张。扩张。何厌之有何厌之有:有何厌,:有何厌,“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厌厌”,满足。满足。唯唯:句首语气词,表: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示希望。图图:考虑。:考虑。秦伯秦伯说说,与郑人,与郑人盟盟,使杞子、,使杞子、逢孙、杨孙逢孙、杨孙戍戍之,之,乃乃还还 。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就率军回国。 盟:盟:结盟。结盟。戍:戍:守卫。守卫。说说:通:通“悦悦”,高,高兴。兴。乃乃:于是。:于是。烛之武说退秦烛之武说退秦师师。赏析其高。赏析其高妙的劝说艺术

18、。妙的劝说艺术。 夜夜,缒,缒而而出,见秦伯曰: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秦、晋围郑,郑既既知亡矣。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以烦执事。越国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鄙远,君知其,君知其难也。难也。焉焉用亡郑以陪邻?邻用亡郑以陪邻?邻之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为东道主东道主,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尝为晋君赐赐矣,许君焦、瑕,矣,许君焦、瑕,朝朝济而济而夕夕设版焉,君之所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不阙阙秦,将

19、秦,将焉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图之。之。”心平气和,平缓。心平气和,平缓。诚恳,反问语气。诚恳,反问语气。委婉,平缓。委婉,平缓。反问,语调略高。反问,语调略高。较轻,有力而肯定较轻,有力而肯定拉长音拉长音态度诚恳,中速读。态度诚恳,中速读。要有愤激之感,速度较前要快。要有愤激之感,速度较前要快。反问语气反问语气反问语气反问语气语速承前语速承前语气平缓,诚恳语气平缓,诚恳 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矛盾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矛盾, ,打动了秦伯打动了秦伯, ,使秦退兵使秦退兵, ,他是如何做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到这一点的?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以退为进以退为进.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20、.替秦着想替秦着想, ,以利相诱以利相诱. .引史为例引史为例, ,挑拨秦晋挑拨秦晋. .推测未来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劝秦谨慎. .(表面)(表面)(深入)(深入)高妙的劝说艺术高妙的劝说艺术v有理有理v有利有利v有节有节v有体有体援古例今,审时度势援古例今,审时度势洞悉对方心理,缩短彼此距离洞悉对方心理,缩短彼此距离不卑不亢不卑不亢语言得体,语重心长语言得体,语重心长你平时可曾成功地劝说过别人?谈谈你的经验。你平时可曾成功地劝说过别人?谈谈你的经验。理理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讲道理v分析形势分析形势亡郑对秦无益亡郑对秦无益v 亡郑对秦有害亡郑对秦有害v 舍郑于秦有益舍郑于秦有益v纵观历史纵

21、观历史晋国无信且贪晋国无信且贪v展望未来展望未来预言晋将阙秦预言晋将阙秦利利化被动为主动化被动为主动v烛之武为何不去见晋侯而选择见秦伯?烛之武为何不去见晋侯而选择见秦伯?v分析一下烛之武所洞悉的秦伯的心理。分析一下烛之武所洞悉的秦伯的心理。v(戒心、贪心、疑心(戒心、贪心、疑心)v烛之武是如何拉近彼此距离的?烛之武是如何拉近彼此距离的?v(消除戒心、瓦解贪心、利用疑心(消除戒心、瓦解贪心、利用疑心)节节不卑不亢不卑不亢v既不刺激对方,也不失却本国尊严既不刺激对方,也不失却本国尊严体体得体得体v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别人的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烛之武对于秦伯,一口

22、一个尊重,烛之武对于秦伯,一口一个“君君”,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厉害得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厉害得失。每一言每一行无不表现了对对方的尊敬。这每一言每一行无不表现了对对方的尊敬。这种尊敬赢得了对方的好感,从而也为自己的种尊敬赢得了对方的好感,从而也为自己的说服工作打好了感情基础。说服工作打好了感情基础。 v作为臣子,委婉提醒,不提要求,一切请秦作为臣子,委婉提醒,不提要求,一切请秦伯自己定夺。满足了人潜意识中的自尊伯自己定夺。满足了人潜意识中的自尊 。v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v一个为纾国难挺身而出的忠臣一个为纾国难挺身而出的忠臣v一个远见卓识的杰出的外交家一个远见

23、卓识的杰出的外交家v一个晓理动情的天才式演说家一个晓理动情的天才式演说家v一个善用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的政治家一个善用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的政治家v一个审时度势的出色的心理分析大师一个审时度势的出色的心理分析大师 子犯子犯请击之。公曰:请击之。公曰:“不可。不可。微夫人微夫人之力不之力不及及此。此。因因人之力人之力而敝而敝之,不之,不仁仁;失;失其其所所与与,不,不知知;以乱;以乱易易整,不整,不武武。吾。吾其其还还也。也。”亦亦去去之之。 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

24、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勇武的。我们还是的。我们还是回去吧。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微:微:假如没有。假如没有。夫人:夫人:那人。那人。因:因:依靠依靠子犯子犯:狐偃的字。:狐偃的字。敝敝:损害:损害与与:结交,:结交,亲附亲附知知:同:同“智智”其: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表商量语气,还是。去:去:离开。离开。易:易:交换交换结局:晋军亦退师结局:晋军亦退师v晋文公晋文公 将其与将其与“子

25、犯子犯”相比,相比,看其一代霸主看其一代霸主之气之气整体把握秦晋围郑秦晋围郑临危受命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说退秦师晋师撤离晋师撤离坦言知亡,避其锐气坦言知亡,避其锐气亡郑无益于秦亡郑无益于秦存郑无害于秦存郑无害于秦亡郑有害于秦亡郑有害于秦句句与郑无关,句句关郑兴亡。句句与郑无关,句句关郑兴亡。 真可谓: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真可谓: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 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围郑秦晋围郑(起因)(起因)烛之武烛之武说服秦伯说服秦伯(经过)(经过)秦晋退师秦晋退师(结果)(结果)理由(无理于晋;贰于楚)理由(无理于晋;贰于楚) 烛之武退秦师烛

26、之武退秦师结构图解结构图解灭郑无益灭郑无益于秦于秦(争取结盟)(争取结盟)晋有野心晋有野心(离间)(离间)越国以鄙远越国以鄙远困难困难亡郑以陪邻亡郑以陪邻失策失策建议建议: :舍郑以为东道主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其乏困于秦有益于秦有益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何厌之有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举例论证)(举例论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推理论证)(推理论证)不可不可靠靠秦伯说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 ,乃还乃还子犯请击之子犯请击之晋文公晋文公不可不可

27、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不仁失其所与失其所与不知不知以乱易整以乱易整不武不武吾其还也吾其还也“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致到了朝,以致到了朝堂之上,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左右莫不含笑”。转第三段转第三段 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 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可分四层: “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至“君之薄也君之薄也” 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

28、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样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至“君亦无所害君亦无所害” 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三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层则是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至“唯君图之唯君图之” 在经过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

29、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 善于分析利弊善于分析利弊讲究语言艺术讲究语言艺术善于揣摩心理善于揣摩心理烛之武的游说艺术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善于利用矛盾善于利用矛盾机智善辩的外交家机智善辩的外交家以以“利利”巧攻心理巧攻心理以以“害害”巧析形势巧析形势以以“史史”巧施离间巧施离间 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论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论 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老靠圆密。 魏禧魏禧左传经世钞左传经世钞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刘勰文心雕龙

30、文心雕龙转第四段转第四段塑造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v1.环境烘托(疾风知劲草)环境烘托(疾风知劲草)v2.他人的陪衬他人的陪衬v3.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语言v烛之武可以说是“一人之辩胜于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v烛之武职务 v(弼马温) 三朝老臣,不得升官,须发尽白v做一做现代烛之武。做一做现代烛之武。v(设定情境,请学生任选其一)v情景一:情景一:假设你的邻居或好友学习成绩很好,本来满怀希望考上重点中学,却只考上一所普通高中,父母为此非常失望,自己也因此对家庭厌烦,对学习失去兴趣,正打算辍学离家出走,请你前去劝说。v情景二:情景二:你的爸妈因为要不要借钱给即将买房的亲戚吵架了,你

31、来给妈妈做做思想工作,劝说妈妈解亲戚燃眉之急。讨论讨论: :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 ,理由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郑郑 伯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佚之狐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识人才的伯乐。烛之武烛之武官微人轻官微人轻,怀才不遇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临危受命, 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秦秦 伯伯以利为重以利为重,亦敌亦友亦敌亦友,变化难测变化难测, 政治手腕了得。政治手腕了得。晋晋 侯侯以利为重以利为重,以以”不仁不仁”为借口为借口,沉着应对沉着应对, 有政治家的风度。有政治家的风度。v作文素材积累作文素材积累v1、素材开发

32、v 烛之武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期间他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v2、思维激活v 这则材料可以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时代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

33、总会发光的。v3、精彩应用v(1)想象画面型v 夜缒而出v 是夜,万籁俱寂,暗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着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蹒跚着迈向秦营。这艰难而伟大的一步啊,一步迈出,就迈向了有去无回的危险,迈向了前途的生死难料,迈向了虎视眈眈的虎狼之窝。v 满头的白发飘扬在深秋的寒风中。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国将不存,何以家为?也是前行的蹒跚脚步更加镇定。今夜的月光啊,照耀着一个老人执着前行的身影,照耀着一颗慷慨赴难的爱国之心。v(2)心理描写型v 深明大义v 烛光依旧阑珊,而他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生命就像这烛光,虽然现在明亮,可能在不经意的哪一刻黯然熄灭

34、。他的一生平淡如水,虽然平凡,但也算充实。可是自己总觉得应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涂下生命的光彩一笔,来昭示自己的才华与报复。v 他还在踌躇,曾经自己那么恨他,怨她,他让自己失去了年少的雄心壮志,失去了中年的忠心诚意。而现在,在自己垂暮之时,他却说,郑国需要我v 烛光摇曳不定,仿佛自己风雨飘摇中的祖国,又像自己摇摆不定的心事v 烛光又是一阵摇晃,烛之武挺身而出,犹豫的神色代之以满脸的镇定,他迈步而出,毅走向秦营。v(3)思维议论型 v思维,换个角度v 当烛之武坚定的脚步踏在通往秦营的道路上,秦穆公已端坐在营帐之中,摆开了咄咄逼人的架势。v 假如烛之武开口便是“郑国怎么怎么重要”,“郑人如何如何勇敢,

35、不畏强敌”,那么遗留下的将是他殷红的鲜血和郑国在诸侯版图上的消失。但是,烛之武换了一个角度,不仅使自己化险为夷,更是在黑云压城的危机关头力挽狂澜,使郑国在战争的风暴之中得以保全。烛之武用勇敢的行动向我们再一次表明:换一个角度思考,你将得到一片崭新的天地。v永远的烛之武v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v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

36、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v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v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v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

37、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v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v永远的烛之武。v【思维拓展】v一、秦晋联军围困郑国,烛之武临

38、危受命、出城游说,他为什么选择了去劝说实力更强也更具野心的秦伯,而不是势力稍弱的晋公?v二、如果烛之武选择了去游说晋公,你认为他该怎么说?他也会像游说秦伯一样获得成功吗?v此时有声胜无声(广东卷)v 语言与沟通v 我有一本特殊的“语言集锦”,名字叫:语言的力量。题写在扉页上的话是:此时有声胜无声!(“语言集锦”既是结构文章的样式,又紧紧扣住作文话题。“此时有声胜无声”既暗示语言沟通的力量,又照应文题。)v左传僖公三十年记下了郑国大夫烛之武语言的力量。我佩服烛之武,不只因为 v他放下个人恩怨,为国挺身而出的高尚品质,更因为他竟能用一席话说退秦国虎狼之师,挽救了面临危亡的祖国。“若亡郑有益于君,敢

39、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运,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简洁明了,步步紧逼,句句击中对方心理要害,足以让秦伯切感亡郑对自身的危害而放弃与晋国的联盟。这就是语言促进沟通的力量呀!怎能叫人不佩服?(第一个事例: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总结知识点梳理总结1 1、通假字;、通假字;2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3 3、文言虚词;、文言虚词;4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特殊句式。v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已,通已,通“矣矣” ) 共其乏困 ( 共,通共,通“供供” ) 何厌之有? ( 厌,厌,通通“餍餍”,满足,满足 ) 秦伯说 ( 说,说,通通“悦悦” )

40、 失其所 与 ,不知 ( 知,通知,通“智智” ) v古今异义 行李之往来 ( 行李,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使者;古义:出行的人,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裹 )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 东道主,古义:东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主人泛指主人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夫人,古义:那人;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 词语解释1、且、且贰贰于楚也。于楚也。贰贰:2、晋、晋军军函陵,秦军氾南。函陵,秦军氾南。军军: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辞:4、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使烛

41、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若:5、越国以、越国以鄙鄙远,君知其难也。远,君知其难也。鄙鄙:6、焉用亡郑以焉用亡郑以陪陪邻?邻?陪陪:7 7、行李行李之往来。之往来。行李行李:从属二主从属二主驻扎驻扎推辞推辞假如假如把把当作边邑当作边邑增加增加出使的人出使的人8 8、共共其乏困。其乏困。共共:9 9、且君尝为晋君、且君尝为晋君赐赐矣。矣。赐赐:10、朝、朝济济而夕设版焉。而夕设版焉。 济济:11、又欲、又欲肆肆其西封。其西封。 肆肆:1212、阙阙秦以利晋。秦以利晋。 阙阙:1313、秦伯、秦伯说说。 说说:1414、微夫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人之力不及此。 微微: 夫夫:通通“供供”,供给,供给恩惠恩

42、惠渡河渡河延伸、扩张延伸、扩张侵损、削减侵损、削减通通“悦悦”,高兴,高兴(如果)没有(如果)没有那那 1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3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

43、疆界。部的疆界。 4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事。词句翻译 1 1、通假字、通假字已已,通,通 “矣矣”, 了。了。共共,通,通 “供供”, 供给、供应。供给、供应。厌厌,通,通 “餍餍”, 满足。满足。 说说,通,通“悦悦”, 高兴。高兴。知知,通,通 “智智”, 明智,聪明。明智,聪明。(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古汉语常识2 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4、越国以鄙远邻之厚,君之薄也即东封郑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因人之力而敝之共其乏困退退,使动用法,使,使动用法,使撤兵。撤兵。军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亡亡,使动用法,使,使动用法,使灭亡。灭亡。 鄙鄙,名词意动,把,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当作边邑;远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厚,薄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变薄弱。 东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封,名词名词意动用法,使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成为疆界。 阙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削弱。 利利,名词使动用法,使,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获利。

45、 敝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西。 3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东道主 (2)行李 (3)乏困 (4)夫人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出使的人。例: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例: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共其乏困。今义:疲劳。今义:疲劳。古义:那人。古义:那人。 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6、。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4 4、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1 1、判断句、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否定判断) 2 2、省略句、省略句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3 3、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有”的宾语“何厌”前置, “之”作为标志。 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4 4、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

47、后置, 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重要实词例释 1 1、贰、贰 “二”的大写。 (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左传 隐公元年隐公元年) ) 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 ) 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例:贰则疑惑。荀子荀子 解蔽解蔽) ) 离心,背叛。 (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左传) ) 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论语 雍也雍也) ) 从属二主。(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8、。) 2 2、鄙、鄙 边远的地方。( (例:蜀之鄙有二僧。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为学) ) 庸俗,鄙陋。 (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左传 庄公十年庄公十年) ) 看不起,轻视。 ( (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左传 昭公十六年昭公十六年) ) 3 3、许、许 准许。 ( (同现代汉语同现代汉语) ) 答应,听从。 ( (例:例:“许之。许之。”、“许君焦、暇许君焦、暇”)”) 赞同。 ( (例:杂然相许。例:杂然相许。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 约数。 (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小石潭记) ) 表处所。 ( (例

49、: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 ) 4 4、阙、阙 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qu城楼 。 qu皇宫,引申为朝廷。 qu通“缺”。 ju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5 5、微、微 细小,轻微。( (同现义同现义) ) 衰败,国势衰微。 卑贱。 ( (例:参始微时,与萧何善。例: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史记史记) 幽微,精妙。(例:微言大义(例:微言大义) ) 隐蔽,不显露。(例:见微知著(例:见微知著) ) 如果没有。(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 6 6、敝、敝 坏,破旧。 ( (例:使史更敝衣草屦

50、。方苞例:使史更敝衣草屦。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左忠毅公逸事) ) 谦词,敝人 。 疲惫。( (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 损害,衰败。( (例: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例: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重要虚词例释1 1、而、而 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才,连词,表顺承) ) 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 )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表顺承,连词) )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 )2 2、以、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因为,连词) ) 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拿,用,介词) ) 越国以鄙远( (表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