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流行病.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3292180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流行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流行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流行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流行病.doc(6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流行病96目前适合我国的流行病学定义是 D A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防制疾病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B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纯理论的学科 C研究人群中非传染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防制疾病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D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E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学科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D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E分析性研究142客观地反映某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不设专门对照,使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的研究为 A143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2、,并可以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的研究为 C144由研究者控制干预措施的研究为 D145使用比值比反映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的研究为 B61下列有关现代流行病学叙述正确的是 C A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是疾病 B流行病学研究的角度是个人或人群 C流行病学从疾病或健康事件的分布出发D流行病学用观察的研究方法揭示健康事件的人群特征E流行病学是一门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科学66目前适用于我国的流行病学定义是 D A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 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问题 B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布及决定疾病频率的决定因子的科学 C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

3、病的分布生态学及防治对策 D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E流行病学是关于流行的科学,它研究流行发生的原因规律及扑灭的条件,并研究与流行做斗争的措施16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是 B A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B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C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D传染病、非传染病、伤害 E设计、测量、评价17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 AA疾病,伤害,健康B病人,非病人,一般人群C传染病,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D死亡,患病,健康E疾病,健康,突发事件6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是 C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

4、点的特征 C对比的特征D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特征 E社会医学和预防为主的特征67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A对比B概率论和数理统计C调查D抽样E实验68针对艾滋病的流行,下列哪项不属于流行病学的工作范围 D A艾滋病的哨点监测B在社区开展关于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C调查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特征D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案E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的评价109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之一,现欲研究加拿大华人食管癌发病率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的关系,并对疾病的分布作综合性描述,最适宜采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 法是 DA横断面研究B遗传流行病学C出生队列研究D移民流行病学E病例对照研究97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

5、E A疾病的流行特征B疾病的病因C疾病的防制措施D流行病学研究方法E疾病的临床诊治133某地针对某病研制了一种药物,该药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则可能导致该病 CA患病率减少B发病率减少 C患病率增加D发病率增加 E对发病率和患病率无影响20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 B A每十万人口的粗死亡率B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C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某人群所有死亡者中死于某病的比例 D某特殊原因引起某病的死亡率 E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2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EA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C某病发病率的

6、分母中包括具有该病免疫力和现患病的人 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特定人口中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E患病率指特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比例25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是 BA发病率B潜在减寿年数C患病率D生存率E病死率101发病率不适用于 DA描述疾病的分布B寻找病因线索C评价防治效果D衡量疾病严重程度E反映疾病发生的频率63爆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 EA发病率B患病率 C病死率D死亡率 E罹患率65关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DA前者用于医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区人群 B某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 C某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D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

7、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E两者计算的分子分母都不同108某社区糖尿病的发病率长期稳定,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减少糖 尿病患者并发症,延长了患者寿命,由此可以预期的结果是 EA糖尿病年患病率降低,年病死率降低B糖尿病年患病率升高,年病死率升高 C糖尿病年患病率升高,年死亡率降低 D糖尿病年患病率降低,年死亡率降低 E糖尿病年患病率升高,年死亡率先降低后升高100一项胰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 17%的病人被诊断为糖尿病,根据年龄、性别配对的对照组 4%有糖尿病,由此推断糖尿病在胰腺癌发生中起了病因 作用,该推论 EA正确B不对,因为没有可比人群 C不对,因为该研究不能

8、提供糖尿病和胰腺癌发生之间明确的时间顺序 D不对,因为没有做假设检验E不对,因为 17%和 4%不代表人群的发病率某年某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糖尿病普查,该社区年初人口数 9500 人,年末人口数 10500 人。年初有糖尿病人 100 人,年末有糖尿病人 130 人,普查期间有 10名患者死于糖尿病并发症。147该社区普查当年的病死率 CA10/10500B10/10000C10/140D10/130E10/40148该社区普查当年的糖尿病患病率为 CA130/10500B130/10000C140/10000D140/10500E40/1000069评价某地霍乱爆发情况的最佳指标是 DA发病率

9、B病死率C患病率D罹患率E感染率70下列哪项可能引起患病率的上升 CA发病率下降B病程缩短 C健康者迁出D病死率升高 E病例迁出71下列哪项指标是对疾病死亡和疾病伤残而损失的健康寿命年的综合测量 B A,死亡率BDALYC病死率D患病率EYPLL110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在年龄 大于 65 岁的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却随着年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对于这种现 象,最可能的解释是大于 65 岁的人 AA糖尿病患者的寿命较短B糖尿病的病死率降低 C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较长D糖尿病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 E更注意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D流行

10、病学实验研究 E分析性研究118反映某地区某一时点或期间疾病分布的特点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 间的联系,不设严格的对照,使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该研究为 A某地区有固定人口 100 万人,2004 年 1 月 1 日统计有冠心病患者 8000 人,截止2004 年 12 月 31 日,共新发生冠心病 2000 人,当年有 200 名患者死亡,其中 60人死于其他疾病。144请问该地区当年的冠心病病死率为 DA60/1000000B140/2000C200/8000D140/10000E200/10000145该地区当年的冠心病患病率为 BA8000/1000000B10000/100000

11、0C8000/990000D10000/990000E9800/990000146该地区当年的冠心病发病率为 CA2000/990000B10000/990000C2000/1000000D10000/1000000E2000/99200016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 BA病程短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B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C病程短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D爆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E流行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104下面哪个术语不能用来描述某疾病在某地区一定时期内人群发病程度的变化 EA爆发B流行 C短期波动D散发 E地方性56在我国 20 年代,猩红热重型病例多见,病死率可高达 15%2

12、0%,但近年来 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明显降低,几乎未见有病死者。这是疾病在时间分布上表 现出的 DA短期波动B季节性C周期性D长期趋势E散发91在普种麻疹疫苗前我国儿童麻疹发病每隔一定年限发生一次较明显上升,这 种现象是 DA大流行B爆发 C长期变异D周期性 E季节性升高107某医院统计了 19952000 年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新病例的基本情况,结果如 下:1995 年、1996 年、1997 年、1998 年、1999 年、2000 年住院人数为 45、50、65、76、82、85,占总住院病人比例分别为 8%、7%、6%、5%4.5%、4%,以下结论和理由均正确的是 D A住院人数统计结果表

13、明人群食管癌发病风险逐年升高 B根据食管癌所占病例的比例来看,人群食管癌发病风险逐年下降 C不能确定人群食管癌发病风险的时间趋势,因为没有进行住院比例的统计学 检验 D不能确定人群食管癌发病风险的时间趋势,因为上述指标没有反映人群发病率E不能确定人群食管癌发病风险的时间趋势,因为住院人数和比例结果相互矛盾66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DA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季节分布 C季节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D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E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地区分布73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时,作用最强的因素是 A A年龄因素B性别因素 C教育因素D职业因素E民族因素7

14、5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CA人群分布,城乡分布,年龄分布B时间分布,性别分布,地区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D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年龄分布 E城乡分布,性别分布,时间分布96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 AA环境B遗传因子 C宿主D生物环境 E社会环境11下面关于病因三角模型的论述,正确的是 DA它是目前最科学的病因观B它强调宿主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C疾病是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D它强调环境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E它强调病原物在发病中的作用67流行病学的病因是指 DA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B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D使得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E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

15、因素75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 B A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 B能够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更接近客观实际情况 C不需要确定必要病因D不需要确定充分病因E涉及问题具体且可操作性强78流行病学中正确的因果观是 DA单因单果B单因多果 C多因单果D多因多果 E直接/间接病因113有人曾对日本的胃癌进行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胃癌在日本高发,在 美国低发。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胃癌发病率高于美国人,但明显低于 日本国内的日本人,这说明对胃癌发生有较大关系的因素是 CA遗传因素B卫生文化水平不同C环境因素D暴露机会不同E群体免疫力不同12提出病因假设的目的是为了 EA肯定病因B代替病因 C

16、否定病因D验证病因 E探索病因的关联强度136观察发现:饮水中氟含量越高的地区人群龋齿的患病率越低,饮水中氟含 量越低的地区人群龋齿的患病率越高,在寻找病因过程中可以利用下列哪种逻辑 思维方法 C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排除法E类推法110二十世纪 70 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组原因未明的脑炎,散发于全国各地 区,受累人数超过 2 万,1976 年被命名为“散发性脑炎”。病前相关事件暴露率: 服咪唑类驱虫药 47.2%,病毒感染 22.8%,毒物接触 5.7%,精神刺激 4.9%。针 对该初步分析结果,正确的说法是 D A驱虫药、病毒感染、毒物接触和精神刺激是散发性脑炎的充分病因组B不能获得

17、病因线索,因为没有一种因素是所有患者共有的C可以获得病因结论,因为服咪唑类驱虫的暴露率最高,所以服咪唑类驱虫药 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 D提示服咪唑类驱虫药可能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还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 验证E“散发性脑炎”与上述 4 种因素均可能有关111某高校于 2004 年 7 月中旬在学生中出现了一批腹泻病例,该校保健科立即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腹泻者均在食堂用餐,且病前 3 天内均有食用食堂卤菜 史,因此推断卤菜可能是本次腹泻的主要原因。此推论应用的是 AA求同法B求异法C同异共用法D共变法E剩余法98因果推断中的必要条件是 AA因先于果B关联强度大 C关联可重复出现D存在剂量

18、反应关系 E病因和疾病分布一致57西德在 1961 年第四季度对反应停采取干预措施后,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也下 降,这符合病因判定标准中的 EA时间顺序的证据B关联强度的证据 C可重复性证据D合理性证据 E终止效应的证据138欧洲反应停大量上市后发生海豹短肢畸形,反应停药物的销售与海豹短肢 畸形的发生在时间间隔上约等于一个妊娠期。这符合病因判定标准中的哪一条 E A时间顺序的证据B关联强度的证据C可重复性证据D合理性证据E终止效应的证据(146149 题共用备选答案) A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B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C病因、宿主、环境三要素保持动态平衡 D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

19、比重增加 E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增加 根据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下列情况可以从哪个角度解释146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 B147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 A148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型脑炎流行 D149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 E68病因判定标准中应该放弃的是 CA关联的时间顺序B关联的强度 C关联的特异性D关联的合理性 E关联的可重复性(149150 题共用题干)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1)调查某地324 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0 年中有 11%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 133 例非感染者

20、仅有 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RR=13.75。(2)临床预后比较:抗菌治疗组:用 三联抗菌清除幽门螺杆菌,该组溃疡复发率为 0。非抗菌治疗组:用组胺拮抗剂 治疗,该组溃疡复发率为 60%80%。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 之一。14910 年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11%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 133 例非感染者仅有 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RR=0.05。该结论符合病因推断标准中的 D A关联的一致性B关联的重复性C剂量反应关系证据D关联时间顺序和关联强度证据E关联合理性证据150用三联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杆菌后,复发率为 0,而不清除幽门螺杆菌,溃 疡复发率为 60%80%。该结果

21、符合病因推断标准中的 EA关联的重复性B剂量反应关系证据 C关联的特异性D关联合理性证据 E终止效应证据77某因素与疾病可能有因果关系,下列不正确的观点是 D A患者中发现该因素多于非患者B必须在发病前暴露于该项因素 C消除了该因素可减少发病的危险度D在所有患者中均可发现该因素 E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呈剂量反应关系106一项胰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 17%的病人被诊断为糖尿病,根据年 龄、性别、种族配对的非胰腺癌患者为对照组仅 4%被诊断为糖尿病,由此推断 糖尿病在胰腺癌中起了病因的作用 CA正确B不对,因为没有可比人群 C不对,因为在糖尿病和胰腺癌的发生之间没有明确时间顺序 D可能不对,因为

22、在胰腺癌病例中缺少糖尿病的确诊 E可能不对,因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缺少胰腺癌的确诊52对病因不明的疾病进行描述性研究,其主要任务是 D A验证病因B确定病因 C因果推断D建立病因假设 E确诊病例81为了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情况,开展普查工作最适合于 A A患病率高的疾病B患病率低的疾病 C不易发现的隐性疾病D病死率较高的疾病E检查方法操作技术复杂的病种114为了解某市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计划开 展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要拟定一个调查方案,应该选用 EA60 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调查B40 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调查 C全人群进行普查D抽样调查 E调查历年死因报告了解当地主要死因A个

23、案调查B筛检 C抽样调查D普检 E生态学研究119为了在健康人群中发现可疑的乙型肝炎感染者宜用 B51对某病进行普查,以下哪项不是普查的目的 B A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B了解疾病自然史C了解疾病的分布D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 E早期发现病例58为研究雄黄矿附近地区人群慢性砷中毒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在雄黄矿排放 洗矿水河流下游的三个村庄进行调查,每个村子各选取在当地居住五年以上,无 职业性砷接触史的居民约 200 人,进行体检并填写健康调查问卷。此种研究属 B A病例对照研究B现况研究C生态学研究D社区试验E队列研究115某市郊区某种肠道传染病历年发病率较高,今研制成一种预防该疾病的新 疫苗,为观察该

24、疫苗的流行病学预防效果,你准备选择的观察人群是 C A患病率高的人群B患病率低的人群C发病率高的人群D发病率低的人群E免疫水平高的人群113为研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分布特点,在 W 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五个社区,对 15 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体检并填写健康调查问卷。该种研究属于 B A分析性研究B现况研究C社区试验D生态学研究E队列研究2000 年我国开展了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 东、中、西和京津沪地区,并按有无结核病控制专项项目分为项目地区和非项目 地区,在上述各地区中按 1:3125 的比例,随机抽取 257 个调查点,每个点的人 数约为 1500 人。调

25、查发现,我国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痰涂片阳性)肺结核 和菌阳(痰培养)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 367/10 万、122/10 万和 160/10 万,且农 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南沿海,非项目地区高于项目地区。141该研究可以反映我国结核病的 BA发病情况B患病情况 C新发和再感染情况D感染谱 E地区分布不同的原因142该研究没有使用 EA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D比例抽样 E非概率抽样143报告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的目的是 C A便于早期发现病人B研究结核病的病因学C分析结核病的传播机制D了解人群中传染性结核病分布特征E比较不同地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102为研究某矿区附近人群多种慢性

26、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以了解开矿污 染对附近村民健康影响,另选一个远离矿区无污染的村庄为对照,每个区各选1000 名在当地居住 10 年以上、年龄在 20 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并填写健康调查问卷。该种调查方法是 BA群组病例对照研究B现况研究 C社区试验D队列研究 E生态学研究18筛检试验的目的是 EA对可疑病人进行确诊B为了评价筛检试验的特异度 C为了评价筛检试验的灵敏度D防止筛检人群出现漏诊 E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或某病的高危人群79筛检试验是 B A对人群中的早期病人作出诊断 B早期发现病人或高危个体的一种措施 C评价筛检试验的真实性 D评价筛检试验的可靠性E了解

27、筛检试验和金标准在诊断病人方面的符合程度A个案调查B筛检 C抽样调查D普检 E生态学研究120为了调查人群中糖尿病人的患病率,宜用 C49筛检的目的是 D A对可疑病人进行确诊 B评价筛检试验的特异度 C评价筛检试验的敏感度D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或某病的高危人群E验证病因139某地在退休纺织女工中开展糖尿病的筛检,用空腹血糖作为筛检手段,按WHO 筛检标准,对筛检阳性者进一步确诊。该筛检方法敏感度 95%,特异度 90%, 根据当地退休职工的糖尿病患病率为 6%,试问 1000 名退休职工通过筛查后发现 筛检阳性人数是多少 EA57B94C60D154E15180反映筛检试验阴

28、性者患某病可能的比例所用的指标是 A A阴性预测值B阳性预测值 C误诊率D漏诊率 E特异度53并联试验可以提高 EA真实性B阳性预测值 C特异度D可靠性 E敏感度101用某种方法进行女性乳腺癌筛检的研究,一般女性乳腺癌的患病率约为 2/10 万,患有乳腺增生症的女性患病率约为 60/10 万。在一般女性中进行筛检,筛检 阳性者中仅 0.1%患癌,如果在乳腺增生症患者中进行筛检,则 20%筛检阳性者 患癌,这说明在患病率高的人群中开展筛检 DA特异度变化不大B特异度降低 C敏感度降低D阳性预测值升高 E敏感度变化不大为了评价筛检乳腺癌新方法的有关指标,对 300 名乳腺癌妇女和 300 名非乳腺

29、癌 妇女用该法进行筛查,结果前者 250 例阳性,后者 75 例阳性。147该方法的特异度为 BA83%B75%C17%D87% E77%148该方法的阳性预测值为 EA82%B55% C67%D87% E77%85一种新的简便快速、费用低的早期直肠癌的筛检方法,为了再评价该方法的 效果,对 100 名非直肠癌病人用该方法进行再测试。结果有 5 名筛检试验阳性。 提示该方法的 BA灵敏度为 95%B特异度为 95%C假阴性率为 5%D真阳性率为 5% E阳性预测值为 5%53为了评价活检对乳腺癌诊断的预测值,对 400 例患乳腺癌的妇女和 400 名正 常的妇女进行活检诊断,结果是前者中 35

30、0 例阳性,后者 100 例阳性。该诊断试 验的阳性预测值为 CA25.0%B67.0%C77.8%D33.0% E12.0%19灵敏度是指 D A试验检出阴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 B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有病者总数的比例 C筛检阴性者中真正成为非病人的可能性 D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为阳性的能力 E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7677 题共用题干)某宫颈癌筛检试验的测定结果如下筛检结果宫颈癌患者非宫颈癌患者阳性400200阴性10030076该试验的灵敏度为 BA60%B80%C40%D20% E30%77该试验的特异度为 AA60%B80% C40%D20% E30%

31、82评价筛检收益的主要指标是 AA灵敏度B特异度 C正确指数D预测值 E阳性预测值50在人群中开展一项筛检试验,用来反映试验阳性者中患该病的可能性大小的 指标是 EA敏感度B特异度 C可靠性D真实性 E阳性预测值54在糖尿病的病因研究中,选择 100 名糖尿病病人,同时选择 200 名在年龄、 性别、职业和受教育程度方面相似的非糖尿病病人,然后比较两组肥胖的比例。 这是一种 AA病例对照研究B回顾性队列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D生态学研究E实验性研究美国 BostonVincent 纪念医院妇产科医师 Herbst 注意到:于 19661969 年间该院 诊断了 7 例年轻女性阴道腺癌病例,这是一

32、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且多发 生于 50 岁以上的妇女中。为详细了解这些病例从胚胎期至发病前的情况,以及 她们的母亲在妊娠期的情况,Herbst 将 1969 年 Boston 另一所医院发生的一个阴 道透明细胞癌的 20 岁女子也包括在内。这样 8 个病例,每个病例配 4 个非该病 病人作对照,要求与病例在同等级病房中出生时间前后不超过 5 天的女婴作为对 照候选人,优先选择与病例出生时间最近者为对照。对病例、对照以及她们的母亲进行随访调查。通过对 8 个病例与 32 个对照的研究,Herbst 等做出结论,母 亲在妊娠早期服用己烯雌酚使她们在子宫中的女儿以后发生阴道腺癌的危险性 增加。

33、78该研究属于 CA现况研究B实验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 E生态学研究79该研究采用 DA不匹配设计B1:1 匹配设计 C1:5 匹配设计D1:4 匹配设计 E成组匹配设计80该研究说明 A A病例对照研究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适合于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的研究 C队列研究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 D实验研究提高了研究效率E现况研究可证实病因线索57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对照是因为 A 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B可追踪观察以确定是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C可增加样本量,以达到统计学要求 D可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某因素暴露率的差别,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 E以对照组的暴露作为人群暴露的估计

34、54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比,其优点是 CA更容易避免系统误差B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 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更容易验证病因假设 E容易得到发病率指标56评价怀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最适用的研究方法是 D A临床试验B历史性队列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E横断面研究99关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D A是将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B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楚C病例组与对照组可比性好 D不能提高统计检验效率E可以避免回忆偏倚55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EA相对经济B根据所得结果可以计算 OR 值 C选择无病者作为对照D对

35、暴露因素的估计可能存在偏性 E可计算两组的发病率57相对于队列研究而言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 C A可以验证病因假设B可以得到发病率指标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E更容易避免系统误差94病例对照研究中关于选择病例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A应符合公认、统一、明确的诊断标准 B为保证病例诊断一致,应从同一医院选择全部对象 C最好是现患病例 D应尽量选择具有某种可疑危险因素的病例 E最好选择较典型的重病例55夫妻不和的男外科大夫事故发生率较高,如果用病例对照研究来验证此假设, 合适的对照为 CA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B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C夫妻和睦的男外科大夫D夫妻和睦的不是外

36、科大夫的男性 E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103随访观察 400 例肥胖患者连续服用减肥茶半年,疗效评价时发现 60%的人 体重降至正常,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DA减肥茶效果好,观察半年 60%的病人有效 B此法效果可疑,41%未见效 C无法做出结论,因样本较小 D无法做出结论,因未设对照组 E无法做出结论,因未进行统计学检验97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如下,其比值比的表达式为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归纳表暴露或特征病例对照合计有abab=n1无cdcd=n0合计ac=m1bd=m0abcd=tABCDE59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2=12.36,P0.05,OR=3.3, 正确的结论为 EA

37、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60相对危险度是 A 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 E以上都不是98为了评估高血压在 2 型糖尿病合并肾病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了按年龄、性 别、种族、居住地匹配的两组 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中 1 组为非蛋白尿组(尿蛋白300mg/24h,

38、n=106),另 1 组为蛋白尿组(尿蛋白500mg/24h,n=106)。回顾 性分析了出现蛋白尿之前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分析显示:高血压与蛋白尿的比值 比(OR)及其 95%的可信区间为 2.00(1.173.43)。正确的结论是 A A高血压可增加蛋白尿发生的危险,高血压是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 B高血压可减少蛋白尿发生的危险,高血压是蛋白尿发生的保护因素 C高血压与蛋白尿发生无统计学联系 D蛋白尿组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非蛋白尿组 E非蛋白尿组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蛋白尿组99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2=12.36,P0.05,OR=3.3, 正确的结论为 E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

39、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58在吸烟与胃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入过多的胃溃疡病人,可 能会 DA高估 RR 值B高估 OR 值 C低估 RR 值D低估 OR 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62研究得到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OR=1.1,95%可信区间为 0.71.5,这意味着BA总体 OR 值 95%的可能为 1.1B总体 OR 值在 0.71.5 的可能为 95%C总体 OR 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 95%区间说明有联系D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 95%

40、 EOR 值正负联系均存在98一项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为48.0/10 万,不吸烟者发病率为 25.4/10 万,其相对危险度为 A A1.89B0.53C1.69D1.49E22.6105一项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蛋白尿与高血压的关系。对照组为非蛋白尿组, 病例组为蛋白尿组。回顾性分析了出现蛋白尿之前高血压的患病情况,结果显示: 高血压与蛋白尿关系的比值比(OR)及其 95%的可信区间为 2.00(1.173.43)。 正确的结论是 BA高血压与蛋白尿发生无统计学联系B高血压可增加蛋白尿发生的危险,高血压是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C高血压可减少蛋白尿发生的危

41、险,高血压是蛋白尿发生的保护因素D蛋白尿组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非蛋白尿组E非蛋白尿组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蛋白尿组22队列研究属于 CA实验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 C分析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 E相关性研究107为了评估长期吸烟的危害,Doll 与 Hill 选择了符合入选条件的 34440 名男 医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吸烟情况将该人群分为不同暴露组。通过定期随访来获 取吸烟资料及相关信息。使用几种交叉方式来监测结局事件(死亡)的发生。上 述研究属于哪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 CA历史性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D描述性研究E现场试验103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共同点是 C A是前瞻性的B从因到果

42、C设立比较组D均适用于罕见病调查E检验病因假设的强度相近58下列哪项不是前瞻性研究的特点 C A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B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 C多用于罕见疾病 D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 E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便于分析剂量反应关系59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 DA在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未患病人群中选择无某种 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C在未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患病人群中选择无某种暴 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在未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两组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59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相对危险度为 2.6,95%的可信区间为 1.7-3.4,下列哪 种说法不正确 AA率差为 1.7B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 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D暴露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 2.6 倍 E该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101某人群某年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死亡与总人群心肌梗死预期死亡的研究 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人数 15000 人,该人群预期死亡数为 8000 人。SMR 等于 DA700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