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实用文档推选——三部六病讲义.ppt

上传人:高远 文档编号:3290330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实用文档推选——三部六病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优质实用文档推选——三部六病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实用文档推选——三部六病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实用文档推选——三部六病讲义.ppt(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部六病讲义,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部六病研究室,刘绍武先生与马文辉老师,三部六病学说,整体,系统,局部 组织 器官,整体气血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局部证治观,表部 枢部 里部,表阳证表阴证枢阳证枢阴证里阳证里阴证,十二单证 合证 兼证 合病,溢脉 紊脉 聚脉 覆脉,四脉证,协调疗法,协调方,局部病局部治疗 局部病系统治疗 局部病局部整体双关治疗,层 次,内 容,第一篇,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三部的划分,学术渊源周易,“一分为二”阴阳属性论,“一分为三”三极结构论,“三极六爻”思想,辨证分型的总纲,三部六病的辨证方法,辨证定位的基础,素问阴阳离

2、合论 “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周易,伤寒论,机体结构层次三部,六病疾病的时、位、性,与外界相接触的部分、支撑机体的躯壳框架,和饮食物相接触的部分,通过大血管与心脏相连的部分,脏系统,躯壳系统,腑系统,适应饮食,完成水谷的摄取、消化、吸收、排泄,沟通表里内外,呼吸、运动、体温调节、与外界的信息互换,阳 病 阴 病,肝,肺,三部的划分,第二篇,表阳证的证治 表阴证的证治 表部部证的证治,一些概念,核心证暴露疾病主要矛盾,对诊断起决定作用的证候,纲领证(主证)某种疾病具有的独特证候,一般证,对抗性,非对抗性,纠偏,协调,矛盾,疗法,表

3、阳证的证治,核心证:头项强痛。 纲领证:头项强痛,发热恶寒,脉浮,或咳喘。 诊断部位:头部。 治则:汗法,辛凉解表。 主方:葛根麻黄汤(即麻杏甘石汤加葛根):葛根30g、麻黄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 主药:葛根。 副主药:麻黄。,表阴证的证治,核心证:手足逆冷。 纲领证:手足逆冷,脉细,肢节痹痛。 诊断部位:四末。 治则:温通法,温通血脉。 主方:当归桂枝汤(即当归四逆汤):当归15-3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细辛3-10g、通草10g、大枣10枚。 主药:当归。 副主药:桂枝。,厥证鉴别,表部部证的证治,主证:项背强几几,恶风,有汗或无汗,骨节疼痛。 治

4、则:温经解表。 主方:葛根汤。葛根12-30g、桂枝6-15g、麻黄9-15g、芍药6-15g、甘草6-10g、生姜9g、大枣4枚。 主药:葛根、桂枝。,第二篇,里阳证的证治 里阴证的证治 里部部证的证治,里阳证的证治,核心证:胃家实。 纲领证:胃家实,发潮热,自汗出,大便难。 诊断部位:腹部。 治则:下法,泻热除实。 主方:大黄芒硝汤(即大承气汤):大黄5-15g、芒硝3-10g、枳实10-20g、厚朴10-20g。 主药:大黄。 副主药:芒硝。,不同类型的里阳证,里阴证的证治,核心证:腹满。 纲领证:腹满,或吐或利,时腹冷痛。 诊断部位:腹部。 治则:温健法,温里健中。 主方:苍术干姜汤(

5、即金匮要略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易白术为苍术):苍术15g、干姜10g、茯苓15g、甘草10g。 主药:苍术。 副主药:干姜。,不同发病部位的里阴证,里部部证的证治,主证: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 治则;健脾和中。 主方:生姜泻心汤。生姜15-30g、干姜10g、甘草10g、黄芩15g、黄连10g、半夏10-15g、人参10g、大枣10枚。 主药:生姜、黄连。,第四篇,枢阳证的证治 枢阴证的证治 枢部部证的证治,枢阳证的证治,核心证:胸中热烦。 纲领证:胸中热烦,身热或往来寒热,咽干口燥,小便黄赤。 诊断部位:胸胁。 治则:清法,清热除满。 主方:黄芩柴胡汤(即黄

6、芩汤加柴胡):黄芩30g、柴胡15g、白芍15g、甘草10g、大枣10枚。 主药:黄芩。 副主药:柴胡。,枢阳证的类型和转归,枢阴证的证治,核心证:心动悸。 纲领证:心动悸,背恶寒,短气,或脉微细。 诊断部位:心背。 治则:温补法,温阳益气。 主方:附子人参汤:附子5-10g、人参10g(党参30g)、茯苓15g、麦冬15g、五味子15g。 主药:附子。 副主药:人参(党参)。,枢阴证的特殊治疗,枢部部证的证治,主证: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心下悸、小便不利。 治则:和解阴阳,调理枢机。 主方:小柴胡汤:柴胡24g、黄芩10g、人参10g、半夏15g、生姜10g、甘草10g、大枣12枚。

7、 主药:黄芩、人参、柴胡。,第五篇,三部六病中的 十二单证、合证、兼证与合病,十二单证、合证、兼证与合病,十二单证:人体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部中,寒、热、虚、实四类不同性质的病理反应。 六证:同一部中阴阳属性相同的两种单证相互复合。 部证:同一部中四种单证共存,表现为非寒、非热、非虚、非实的病证。,十二单证、合证、兼证与合病,合证:同一部中阴阳属性不同的两个单证相互复合或不同部位(两部或三部)的单证相互复合。 兼证:六证或部证与其它部的单证相互复合。 合病:不同部中的六证相互复合。 杂病:六证、合证、兼证、合病、部证共存。,第六篇,三部六病整体气血论 及其诊疗规范,整体内涵,1.气血的统

8、一性 2.生态的自组性 3.层次的有序性 4.结构的功能性 5.动态的平衡性 6.形神的一致性 7.天人的合一性 8.意志的主导性,动态的气血,机体,局限性和特异性,静态的框架,整体性和统一性,四脉的形成机理,机体长期、反复受到过度的怒、喜、悲、惧的精神刺激,不良的饮食、环境等因素,人体重要脏器 所在地 和气血调配的 集散地,颅腔,胸腔,腹腔,盆腔,血涌于上,血郁于胸,气滞于中,寒凝于下,溢,紊,聚,覆,整体病的诊断与辨证,第七篇,三部六病协调疗法 与整体病的治疗,协调疗法与协调基方,协调疗法:模拟饮食物进入人体后消化、吸收、利用的过程,通过人体自身自然疗能的恢复,来诱导发挥机体内部的调控机制

9、。 理论依据:伤寒论第148条中的“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大便硬、脉细” 方剂选择:能适应各种病理反应的需要,具备寒、热,补、泄,升、降,收、散四个方面八种性质的基本属性。 协调基方: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整体病的治疗,第八篇,三部六病局部病的证治观 及对肿瘤病的治疗思路,局部证治观的基本内容,局部病的治疗方法(依据病变影响范围划分),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局部整体双关治疗,影响病变局部,局部使用各种治疗方法(非药物),出现表、里、枢三部寒、热、虚、实的征象,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不仅反应在局部,而且影响到整体,造成整

10、体的不协调,整体的不协调反过来又作用于局部,使局部病进一步恶化,将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治疗,协调整体,突出局部,定证、定方、定疗程,三部六病对肿瘤病的治疗思路,治疗原则 协调整体;攻除肿瘤;清理血液;忌食动物蛋白 常用方剂 攻坚汤:王不留30g、夏枯草30g、苏子30g、牡蛎30g 鸡甲散:鸡内金30g、炮甲珠30g、鳖甲30g 解郁攻坚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川椒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银花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王不留行90g、夏枯草30g、牡蛎30g,第九篇,三部六病对糖尿病的治疗思路,理消汤的组方原则,组成:协调基方合六味地黄汤合白虎汤,黄芪120g、花粉30g、石膏60g、 茵陈60g、丹参30g、郁金15g、 熟地30g、山药30g、 车前子30g、五味子15g、 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 苏子30g、川椒10g。,强壮中枢,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调肝 补胰猪胰,补肾,糖尿病的整体论治,结 语,中医学的历史是一段继承与创新协同发展,扬弃与吸纳齐头并进的历史。当今时代正处于知识大发展、大爆炸、大融合的时期,中医学也需要与时代并进,与世界接轨。三部六病学说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医现代化的典范,是中西医结合的纽带和桥梁,是继中医温病学派之后又一里程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