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2867921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doc(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方案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 蔡大河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良好习惯不仅是人的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终身学习的源动力。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更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过程,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目标。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教学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

2、计算的方法,积聚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可见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实验是一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旨在使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学会迁移的、终身受用的良好学习方法。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还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由于不少学生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

3、在数学学习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缺乏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精力不集中,听课方法差,抓不住重点的习惯;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仔细检查的习惯;不善于温故知新,缺乏自觉复习的习惯;识记方式单调,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的学法指导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学法指导意识淡薄,学法指导能力差;二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三是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四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

4、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五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以上这些问题既造成了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计算、验算方法的指导,是目前学校校本研究的当务之急。为了合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路径,选择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尤其符合本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发展要求。二、课题的界定: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计算:学生的口算、竖式计算、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较高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严格教学要求是保证学生计算高正确率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计

5、算能力的关键: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培养耐心验算的习惯;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即加强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三、研究的目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从实践上看,本课题研究与教师课堂教学同步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开发教师潜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使教师目中有“人”,以学法而定教法,使学生在获得“鱼”的同时也获得“渔”,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

6、教学模式。从理论上看,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为学法指导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借鉴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学法指导教学理论。具体的目标为:1.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在计算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学生计算学法指导的实践操作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计算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计算意识和主动验算的自觉性,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汇聚成合力,提高学习效率

7、。3.用调查问卷等方法总结学生现有的计算、验算方法,以现代教育论、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提炼教师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和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4.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寻找因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指导从而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计算教学指导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计算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效教师行为特征,在实践层面上推进突出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5.通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探索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使教法与学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使学生掌握优化选择计算

8、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反省、思考、总结并在教学中优化选择与运用适合自身的教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将新课标中计算方法的指导落到实处,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四、研究的内容:1.学生学习习惯和计算方法、速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分析研究:(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3.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1)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通过这种指导、

9、让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和意志。(2)计算方法体系的指导。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预习、听课、作笔记、复习、阅读、做作业、总结归纳等方法。(3)计算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

10、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5.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优化指导研究:(1)指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作业、错题记录等环节的指导。(2)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3)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4)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方法。6.数学单元知识的习题专题研究:做好单元习题专题教学研究,注

11、重选取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和范例来组织教学,使学生透过这种范例,领悟掌握科学计算方法,将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和谐地统一起来,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总结,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7.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以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指导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结构、特点、操作方法、注意问题、适应范围等。五、研究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具体采用如下方法: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情报资料,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12、,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行为特征,找准研究的突破口。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提高计算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法的形成。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指导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3.个案研究法,对某些教师和学生在研究实践中的创新、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个案研究。4.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综合采用“质”和“量”的办法,形成研究报告。六、支撑性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教师应当用“变中有不变”的辨证观点

13、,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为适应新教育形势的需要,虽然与时俱进,我们的有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要变,但是,“变中有不变”,数学教学实用性实效性不能变,全面提高学科质量的宗旨不能变,教师要掌握“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消除新课程什么都好,传统的什么都不好的错误认识。 2.建构主义理论:即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

14、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4.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七、研究措施和策略:课题实施的几条措施:1.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落实到位。2.适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计算能

15、力方法指导的本质特征。3.对学生的计算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与可信度、客观性与真实性。4.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课堂,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5.进行教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并及时研讨,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形成书面材料。6.增强成果意识。要及时反思回顾,认真总结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以案例、教育叙事、论文的

16、形式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妥善地收集整理好各种资料,全面总结研究并形成科学完善的“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报告。7.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相关任课教师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课题实施的总体策略:1.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因素的指导:教师要抓住最佳契机,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计算的有效性、重要性进行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树立对自己认知策略的自我监控与调适,提高元认知能力。(1)认识计算方法的重要性;(2)激发学习动机;(3)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习意志;(4)强化成功体验,进行自信心的培养;(5)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培养良好学风。2.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师

17、生共同制订数学学习习惯的常规制度。在实践中重视对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进行系统性指导,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独立作业。(1)数学学习常规的制订与学习;(2)加强预习指导;(3)加强高效率听课的指导;(4)加强总结归纳复习指导;(5)加强独立作业和错题记录本摘录的指导。3.计算方法的指导:(1)开设学法指导课:由指导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不定期的开设学法指导课,印发一些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章资料,请同学对照、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讨论异同点。(2)经验交流:不定期召开计算方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供大家分享;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

18、学生说出自己学习上的困惑,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教师适时介入点评、激励,既让优等生产生成功感,也让学困生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途径。(3)质疑问难:主要解决个体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心理方面、技巧方面的问题。根据学生遇到的学习方面的困惑或问题,教师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偏差和误区,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计算方法。4.计算方法的内化指导:内化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数学学习常规要求转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由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1)学习的常规习惯内化:如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2)选择运用具体方法的习惯内化。通过教师、学生每

19、课时有意识反复地对照比较,每日持之以恒地总结,共同分析自己的进步与困难,教师适度的点评来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整和同化顺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自觉执行学习行为标准,掌握一系列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内化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以下几点:(1)学生能读懂的尽量指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含义,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2)学生能分析的题目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分析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能归纳概括的知识结构、解题规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4)学生能探索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尽量鼓励他们去尝试、去探索,以利于他们获

20、得成就感,激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勇于探索、钻研的习惯。(5)适时的学法矫正,形成符合学生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6)瞄准重点,强化训练,自动内化。像数学中的假设法、转化法等最基本的解题策略,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教师可以进行专门辅导,通过“范例教学”,促使学习方法的自主迁移,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这些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还能体验到这些学法的优势,使之在

21、应用这些学法时逐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5.教法与学法指导的优化组合: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学法因素,结合课堂教学,做到教法与学法指导优化组合,并将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1)教学设计中重点考虑学生的学法。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备课要备学情,明学法,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做好渗透学法指导的准备;(2)教学各环节中加强学法指导。学生“会学”的前提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数学课程教学分预习、听课、复习、完成作业等几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学法指导,重点在课堂上要实现教法和

22、学法的有机结合。讲解知识点要注重点拨学法,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如指导学生解题时,不能单纯地教给学生结论,也不能就题论题,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考方法。(3)课外辅导中强化学法指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对学法的初步接受或掌握,而要融会贯通还要通过课外很多学习活动来完成巩固,因此在课外辅导中对强化学生学法指导很有必要。八、研究对象:一二年级全体学生。九、研究的过程:1第一阶段(2008年6月2008年8月),研究的准备阶段。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素材,研究了学生在计算习惯上、方法上的困难与障碍,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23、、方法等。2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5月),研究实施阶段。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1)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现状系统性调查,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2)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3)对教法和学法指导的优化组合研究。3第三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十、研究成果:1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究报告。2最终研究成果:主体研究报告,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3最终成果转

24、化:(1)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相关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帮助教师形成有效的学法指导教学策略;(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能自动化地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3)探索出科学性强、易于操作的“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其他年级教师提供可行性经验。十一、研究保障:1.人力、时间保障。研究者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素质和从事研究的时间,长期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有一定组织管理和研究水平。研究者是从教多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师,精力充沛,积极进取,能主动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

25、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教育学会获奖或发表,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了有关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研究较丰富的感性材料。2.技术手段保障。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二是低年级组教师团结合作意识特别强。三是具有现代化的科研手段作保障,学校建有远程教育资源系统和宽带网络系统,可以多方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与外界互通研究信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题研究报告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 徐振珍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从长远看,学生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就目前而言,作为数学

26、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如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而学生计算失分率却非常高,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上来的数据,学生计算平均失分1015分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

27、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错误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只要结果不对就是错误。如:34 -16 = 16 、5 6 = 11、42 + 18 60 等都是错误,如果只考

28、察结果,以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为标准,那么这些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都应该打个“”,但只停留在“对”或“错”的标准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纠正和改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犯的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计算的错误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发生错误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粗心,根据以上的错误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口算技能。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一些简单的运算口诀不熟练,常常出现5+9=15,二六十八,六

29、九四十五等类似的错误,从而导致计算时出现错误。(2)对计算法则不明确,算理不理解。运算法则是根据实例总结出来的,如按一般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知道要这样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计算的过程中知识性的差错就比较多。(3)没有形成技能技巧。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计算多样性,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质量。但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了形式,而没有形成技能,所以也会发生计算的错误。(4)学生心理角度存在的问题。感知比较粗略。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知开始。人类的知识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

30、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受。”同样,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的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拢,集中感知事物。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学等。如把54写45;把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还有注意不够集中等等。(5)受学生不良学习

31、习惯和计算习惯的影响。二、课题的界定能力等于知识加经验加智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掌握数的基本的运算,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探究数学问题。”对学习者而言,学会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俗语说“以车代步”,但现在很多人都有了汽车,为什么还要练跑步呢?因为汽车是工具,而跑步是能力。掌握了计算器是外在的工具,计算技能是内在的能力。掌握了计算器,你只能掌握了按哪几个键会得到什么数字,而掌握了计算技能,你就

32、明白了“怎么样”去计算,“为什么”要那样计算。计算能力是一个人必要掌握的能力。计算时的心理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算的结果。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感知能力等心理因素,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密切的联系。三、研究实践(一)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1、寻找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实效性。数学第一册以二十以内的计算为这册教材的重点,现在的计算课不单单是计算课,这其中还渗透了很多的数学思维。但是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是得让学生掌握并且熟练20以内的加减法,在教学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以体现计算的多样化,目的是激活,发散学生的思维,当有很多方法呈现的时候,我心里面有觉得最简便的方法,

33、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有他们认为简洁的方法,上课的时候我问: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很多学生往往会回答说:因为我这种方法简洁。这个时候总是会束手无策,让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体验的自己思考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但是几节计算课上下来,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学生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标准的单一性,批作业的时候我不知道应该是对还是错,如果我现在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碰到考试,考试的答案是否是唯一的呢?而且有些学生喜欢的方法往往不是一般的通用的方法,计算速度比较慢,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得出一般的具有通用性的方法呢?同时我也感受到有些孩子是为了找方法而编方

34、法,即使有些方法也有道理但既不简便又不清楚。这时教师应如何控制交流时间提高交流的实效性?或者给学生一个暗示?或者用语言自然引导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究?使学生明白:计算的方法不在多少,更要注重这种方法是否清楚明白,又对又快。从而达到计算教学“放得开更收得拢”。2、消除鼓励算法多样化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在鼓励算法多样性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掌握了好几种,而有些反应速度偏慢的学生,在多种方法的冲击下,就搞不清倒底要学的是哪一种,结果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这个问题的实质可能就是以前常说的后进生“转化”问题,新教程重视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

35、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中,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群体已经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个别学困生就是一种方法也没掌握。面对这些学困生又该如何处理?可否给这些学生安排一些单独辅导?但加班加点补课似乎又违反了新课程的理念。班里有个学生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掌握好,而现在又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鼓励愉快学习的情况下,我想新课程教学对于学困生也需要额外适量练习的巩固。 (二)精心设计计算练习,多样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评价模式。1、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

36、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1)每堂课上安排练。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2、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1)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改错。设

37、计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且利用多样的练习形式吸引住学生,保证教学效果。(2)集体讨论,师生交叉反馈。学生独立练习后,就组织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改错题的“症状”,相当于“会诊”。找准错误,分清原因,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叉反馈作用。(3)引以为戒,总结防错措施。“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预防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安排“改错课”的好处是:可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错误订正,更有利于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同时,改错训练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保

38、证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克服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此种练习重在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3、强化估算练习,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从而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给予引导,让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估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开阔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增进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兴趣。制定一项评优制度,并在整个学期中参照和加以执行。1、课堂尝试练习中,正确率达100%,口头表扬。2、课堂作业正确率达100

39、%,红旗奖励,并可加七彩评比分两分。3、组织开展小型的班级口算比赛三次(暂定),对于表现优秀者,进行口头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三) 加强家校联系,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班里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专门制定表格我的数学在进步表格中分星期一到星期五五格,每天都从上课表现和作业情况加以评定,有笑脸,平脸,哭脸,为三个等级,由老师评定。给这些学生请一个小老师。小老师关注他们的作业情况,并每天加以评定。表上有爸爸妈妈的话和家长签字,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这一周数学学习的表现。并对孩子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进行说明,更有利于教师对学习情况的了解。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持之

40、以恒,教师强化检查。我的数学在进步 姓名: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课表现作业情况爸爸妈妈的话:家长签字:四、研究成效(一)理论性成效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基奠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创设有趣的情境,揭示新知与旧知的碰撞点,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整个学习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不仅激起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让学生参与亲自体验中,是低年级小朋友学习计算学习最有效的途径,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具体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活常识。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让计算算成为学生学习情感和获取能

41、力的需要,教学的效果才得以充分体现。2、从认知心理,看动手实践的必要性。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计算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先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图画表征,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3、在实际教学中寻找技能与心理的结合点加以突破。如果仅仅为了计算而教学,那么在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多的错误

42、,而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认识还是学习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各类计算的意义,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有利于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4、运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官,感官就会对这刺激产生顺应,引起感官性降低。在巩固练习的计算练习中,当学生产生一种只是把计算当成任务,没有任何目标,机械式的去完成的念头时,这时候计算出现错误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如果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就能够让学生订立学习的目标,从而强化有益的动机,克服不利的动机,产生进一步学习好的愿望。在教学中,我抓住了课堂上

43、的即时反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准确的和能够正确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于肯定,对于计算出现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的结果。这就是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每一次的进步与成功,都会给学生的心灵深处增添向上的动力。实验证明,学生了解其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结果其学习积极性要高得多,从心理学上说就是给予及时强化,激发起继续学好的愿望。(二)实践性成效从学生的课堂作业来看实效。课堂作业中有大量的练习,所以作业能有效的反应学生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的每一次的作业情况,并从整体和个别两个维度加以分析。从整体的情况,主要看班级的正确率有多少,错误的题中,哪一类型的错误出现的最多,从整体出现的问

44、题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效。个别主要关注学生出现某一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比如这一个错误为什么会出现,有哪些可能存在的情况。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来看,关注问题出现的心理方面的原因。从每一次作业中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改进问题,从而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经过研究实践,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中以计算错误为主要到失分点,到二年级下学期单元检测中计算的失分率明显减少,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五、研究困惑与反思(一)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

45、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我们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二)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和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

46、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另外,在老师不作要求的时候,学生口算与估算的自觉性有待于加强,由此可见,口算与估算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念,在非实验班进行推广。并从低年级开始,不能局现于中高年级和实验班。(三)如何让数学学习的评价操作更加有效、便捷我们虽然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系统,但是许多质性评价的方法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如何让评价工作操作起来更方便,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

47、的一种数学方法,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一、问题的提出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

48、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内、课堂外仍然存在一些想法,认为数学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一位学生有再好的头脑,计算能力不强,他怎么能顺利解答问题?怎样体现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承受着应试教育的压力,只有加强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数学思想,可以强化口算、笔算、估算等计算方法和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让学生重视数学计算,培养计算的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