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向日葵地读后感.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761209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远向日葵地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遥远向日葵地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远向日葵地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远向日葵地读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遥远向日葵地读后感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共2篇),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逐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在这样如阿勒泰的土地般质朴的文字中,李娟带我走进那从未想象过的茫茫荒野,引领我走出钢铁水泥的城市,来到全世界离海洋最深远的内陆地区,向我叙述着一个平凡农民眼中的耕作劳动和生活气息 这片遥远的向日葵地的确遥远,它坐落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作者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仅仅九十亩的荒土地。尽管这里荒草丛生,毫无生气,却承载着作者一家生活的盼头和期望。这一片命运千疮百孔的向日葵地,不仅地质不优良,还面临着命

2、运的挑逗和嘲笑:它被母亲一次又一次播种,首次是被鹅喉羚糟蹋殆尽,好不容易长大了的秧苗又遭遇了旱灾,紧随其来的又是虫害向日葵的生命历经曲折坎坷,也伴随着作者一家的生活起起落落。 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更寓意着美好和希望。在作者眼里,它那么倔强顽强,日日夜夜追寻心中的太阳。而种下的向日葵,却犹如失去太阳的花朵,在贫瘠的土地中苟延残喘。一次播种无获,只能等待下一次播种,不管未来风雨雷鸣,不管结果能否收获,每一次,种下的都是期盼,都是渴求,都是对未来的希望。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太阳。正如作者所说,“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读到这,我想到了人类的生命。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一无所有

3、的,而向日葵最初的种子也一样,从播种入土的那一天开始,就无休无尽地与其他生物竞争,与大自然和天气抗衡,直到疼痛破土而出,又迎来阳光风雨中与命运的斗争。人也一样,从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的命运具有的不确定性,未来可能面临着数以万计的困难与挑战。如作者一家在阿勒泰的生活茫茫荒野,寂寞无人烟,生活不仅仅是一场修行,更是一场忍耐孤独与寂寞,踏遍坎坷和荆棘,尝尽艰辛和困难的苦旅。然而,令我深深敬佩的是,在现在正常人无法忍受的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作者一家人始终怀着期冀与执着的内心,带着平静乐观的心态,维持着一个家庭的点滴温情,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心灵铺展开在荒野中哪怕一点点的生活味道。而如今我们

4、身后强大的祖国也一样,从曾经的繁华一世,到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屈辱,无数次寻找救国道路,艰辛探索后却是重重碰壁,陷入被他国肆意践踏和侮辱的地步。而在祖国受辱的期间,又有不知多少中华儿女始终包含一片希望,坚守民族信念,追寻国家未来的太阳,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心中信念的火苗燃烧起的熊熊之光,换来由弱到强的伟大飞跃!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一份对民族未来自信坚定的期许,那一份对中国信念执着不懈的坚守! 我不知道,在往常临近丰收的季节,荒漠旁颗粒无收的向日葵地对作者来说是一种多大的打击,“像一块死去的皮肤,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我不曾体验过耕种过后收获无果的情景,更不知道,曾经幻想的漫天金黄,如今眼前

5、终究化为乌有的绝望沮丧; 但是我知道,平日在学习上有时勤奋刻苦咬牙坚持后仍然在关键一考名落孙山时的失落,知道十分耕耘,可能终无一分收获的伤感; 我也知道,在中华民族这一条改革,探索,发展,憧憬的道路上,不论未来风雨,前路坎坷,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一定会满怀初心,勇往直前! 在他们身上,我不曾看到一点抛弃希望的神情,不曾听到一句消极埋怨的话语; 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一种令人惊异与钦佩的积极乐观,体会到一种迎难而上的生活态度,感受到一种执着坚守的民族信念。正如作者的那句话:“一双手的力量不能改天换地,却恰巧能维持个体的生命。”在我看来,千千万万双手不能改朝换代,但一定能接收最耀眼的阳光,创造最伟大的奇

6、迹!命运终不负有心人,无数次怀着侥幸心理播种下充满希望的种子后,种子迎来了如太阳光般金灿灿的耀眼丰收。与此同时,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奇迹性飞跃! 与其说李娟书写的是向日葵的播种、育苗、成熟、灿烂、歉收或丰收,不如说笔下流淌出对人的出现,成长,隐忍,离别的一种独特思考。在书中,我领略到的不仅仅是那片播种种子的向日葵地,更有金色向日葵之外的那些沉重而美丽的事物,是贫寒生活与民族困境中的一丝希望之光,人与人之间的相偎相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祖国的紧密联系,以及生命对生命的依恋和怜惜。 我想,李娟的记忆,也一定永远定格在心灵深处的那一大片金灿灿的向日葵地,因为“在大地上,除

7、了白昼之外,麦田的金色是最大的光明。”充满希望地伴随她的人生路和心灵旅程。即使到了现在,每每回忆起,仍然“有无数条路通向记忆的那片金色的田野,却没有一条路可以走出”。而正是这些烙在记忆深处的经历,塑造了他们满怀希望,为之奋斗的人生,“只有燃烧起内心的希望,经历奋斗的汗水,才能收获金灿灿的果实。”同时,也在我的心中浮现出这样一位在茫茫风沙,寂寥的荒野中眺望远方的少女,伴随着在阿勒泰涌出的片片丰收的金黄中,她迎着心中的太阳,满怀希望,走向未来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放弃播种希望的种子和梦想。 作者第一句话就描述:乌伦古河横在戈壁沙漠,沿途拖拽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这个“拖拽”一词太生动有趣了,

8、画面感一下就由荒芜变得灵动,就像李娟说那样如铁屑紧紧吸附于磁石,我被她深深的吸引住了。 书中塑造的每个人物都用诙谐的语气描述得活灵活现,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其中,笔墨用得最多的是李娟的妈妈,一位经历非常丰富、把日子折腾得热气腾腾、永不放弃,堪称传奇的母亲形象。 坚韧不屈的妈妈连播四次向日葵种子,与天斗与地斗,第一年只收获来年的种子时,妈妈说:明年老子接着种,老子就不信,哪能年年这么倒霉; 第二年丰收时为了节省雇工费用,与叔叔两人将20多吨葵花籽400多袋挪动30米到路边。 乐观热情的妈妈在干涸无际的大地中没有一树一花一草,可妈妈干完活回家时,变魔术一样从怀里掏出了一束野花; 去阿勒泰看望李娟临走

9、时买了几株花苗怕冻坏装在暖瓶里带到了葵花地的家中。 温情柔软的妈妈妈妈的几次婚姻,在李娟眼中看都看够了,可对叔叔却是真爱,之前将就敷衍的日子,在随着从城里买回两本菜谱,学做菜而慢慢变得正式认真。 庞大母性的妈妈去城里看李娟,全身上下被各种包劫持着,还扛着两根三米长的树杆,转三趟车。妈妈是如何将这一堆东西弄上弄下带过来,成了千古之谜。 野心勃勃的妈妈幻想参加野地拉力赛的摩托竞技,还托人去报名,却被超龄拒绝而抱憾。 善良慈悲的妈妈花钱收养残缺的鸡并给鸡做衣服、给狗给牛做衣服; 给小狗赛虎剥瓜子; 散步时天色太晚鸡是夜盲眼妈妈弯腰抱起它继续前进; 兔兔迷路一夜未归,妈妈深夜辗转反侧,遍野大喊兔兔啊兔

10、兔兔啊; 爱惜土地,心疼死了土地变成了一面无边无境的白色搓衣板。 豪迈泼辣的妈妈卖掉新房子,全家住到了新房子旁边的兔舍,只为了赌葵花地的收成,敢于尝试不瞻前顾后。妈妈赶牛,不管谁家的牛也不管谁家的牛圈,碰上就敢进去。 谨慎自律的妈妈一望无际连个土包都没有更别说人和树了,开摩拖车却坚持打转向灯,看不懂红灯却追赶监督过路的司机。 纯真可爱的妈妈野外看上了一只猫想要担心人家不给,于是想出了借两天,想着拼命给猫吃好吃的,让它不想回去了,实在不行就赖着不还,结果对方不要,妈妈抄起猫就跑,回到家亲了又亲。晚上带着全队人马出去巡游,犹如女王出巡,带上了鸡猫狗,还想带上鸭子,得意地说,我家啥都有,啥都乖。 书

11、中写道巴合提借了叔叔50元钱20年了,每次路过都要特意绕到蒙古包来打招呼,每次都诚恳的说:没有钱。债务人与债权人双方绝对平等,借钱就是借钱,还不起就是还不起,光明正大,没有谁对不起谁。跟我们现在借钱老远躲着走,差异之大,不可思议。当地的礼俗,单身不开伙挨家挨户随意轮流混饭吃,牧民没谁觉得不妥。 借钱及混饭的故事,让我感受到:牧场人民的淳朴,他们这种纯真的天性,跟职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活在那里,不需要拐弯抹角,惴惴不安,横竖撇捺一目了然,相处轻松愉悦。 李娟描写的大红花,在最农忙的时节,坚持请辞休假去城里看大型弹唱会。妈妈在荒原中劳累一天还不忘遍寻一束花回来点缀灰色的生活

12、,去到城里还坚持用暖壶带回来花苗,无论生活给予他们多么贫瘠多么不堪灰头土脸,依然执着的追求生活的美好,妈妈说开店生意连续两天能够达到200元的话就休息两天,不像我们一般人的思维模式,生意好要乘势追击,德国商店周末节假日是禁止营业的,属于家庭游玩放松时间,可是中国人太勤奋赚钱拼命,现在绝大部分还处于唯金钱至上。生活需要拼也需要慢下来好好感受,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别忘记因为什么而出发,不忘初心! 大红花虽然上工迟下工早中午还要午休,可是绝对的干活能手,地老板都想请她,妈妈开杂货店商品品种单调数量少,靠着嘴巴甜,生意还不错。职场上的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然分分钟钟都有被边

13、缘化的可能。 李娟以轻松灵动的文字描述那块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是天生的乐观者,粗粝而纯真,坚韧又智慧,时常让读者开怀大笑,可是书最后真实的照片却感到异常沉重,外婆站在荒野一眼望到地平线中的画面太辛酸,虽然没有直抒艰辛,然而全篇中,时不时流露出了孤独与无助。后记中李娟写道她用力地抒情,却硬生生戛然而止,欲说还休。作者那份痛,那份无可奈何,那份想将更多的关于那块土地上消失的永不消失的,人的无辜和人的贪心都书写出来,最后还是坦言其实回避了太多,因为懦弱和虚荣。然而,现实生活就像她描述向日葵一样,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 即使生活给予的是一地鸡毛,但精神世界却是充裕的,随遇而安,尊严而又庄严,通篇带给我们力量与沉思,智慧与慈悲。 “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追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感谢李娟的文字!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共2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范文。 青铜葵花读后感 葵花之最读后感(共7篇) 逍遥游读后感(共8篇) 远方海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50字(共4篇)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