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休克”浅析.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76096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休克”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休克”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休克”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休克”浅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化休克”浅析“文化休克”浅析 【作者简介】张媛,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中西文化差异漫画 一个人从小到大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环境里,熟悉那儿的一切,但一旦当他进入一个语言文化完全陌生的环境,就会产生焦虑和茫然的心态,这种心理上的反应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休克现象。在跨文化交流中,尤其是对于初次出国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现象。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的交流也日益扩展,在面对新的文化环境时,人们必然会遭遇“文化休克”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认识和了解“文化休克”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出国后的交流障碍,

2、帮助人们顺利过渡到适应异国文化习俗的阶段。 “文化休克”是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 在1958年首次提出的概念1,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自从奥伯格提出这个概念后,它被专门用以说明一个人初次进入到不同于母语文化的全新文化环境后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进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生活的时候,面临自己熟悉的一套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使得原来适应的模式暂时失效了,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茫然、烦躁、焦虑、抑郁,沮丧,敌视的心理,严

3、重的甚至会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如今“文化休克”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词汇被借用于人们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迁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而这种不适应几乎是普遍的现象,它是跨文化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 一、“文化休克”的阶段 按照奥博格的理论,文化休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兴奋阶段(蜜月阶段)、沮丧阶段(休克阶段),过渡阶段和适应阶段。2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形式。每个出国的人都会经历,只不过每个人对其反应的强度有差别。 (一)兴奋阶段(Euphoria Stage) 指人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由于有新鲜感,心理上兴奋,情绪上亢奋的阶段,也被称作蜜月阶段。这个阶段一般从进入

4、一个新的文化环境开始,持续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 对于大多数第一次出国的人来说,出国前对崭新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在接触异国文化后的最初几天,会对新环境的一切感到兴奋,对所见所闻感到新鲜,感觉就像处于兴奋的“蜜月”阶段一样。 当然在这一阶段中虽然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但人们通常会把它们当作新奇的一部分来对待。不幸的是,蜜月期往往结束得很快。接下来新来的人必须面对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买不到自己想吃的食物,听不懂当地人说的俚语等。慢慢的,周围的国外友人好像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关心你,你甚至可能会觉得这个国家的人并不喜欢外国人。新生活兴奋的感觉渐渐被失望、失落、烦恼和焦虑所代替。这样你就进入了下一阶段。 (二

5、)沮丧阶段(Distress Stage) 在这个阶段,处在异域文化中的“外乡人”由于文化的不同,加上人地生疏,孤独少援和种种生活不便,可能开始感到周围的一切咄咄逼人,开始抱怨、排斥这个新环境。这样的感情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可能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一阶段通常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这是经历文化休克现象期间的一个危险期,不过也是转折点。新人要么使自己变强大来适应这种变化,进而继续留在当地;要么自身萎靡不振,最后只能落得个回家的结果。 (三)过渡阶段(Transition Stage)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沮丧和迷惑之后,“外乡人”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找到了对付新环境的办法,解开了一些疑团,熟悉了当地

6、的语言,以及食物、声音等非言语语言,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他们心理上的混乱、沮丧、孤独感、失落感渐渐减少,慢慢地适应了异地文化环境。 文化艺术张媛:“文化休克”浅析(四)适应阶段(Integration Stage) 在这个阶段,“外乡人”的沮丧、烦恼和焦虑消失了,基本上适应了新的文化环境,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也会适应语言的交流,会对当地的文化氛围更加适应。这时去任何地方都不会感到焦虑。当然在社交方面仍然会有问题,可能还是不明白别人说的全部,特别是成语。但是,90%都已经调整好来适应新的文化,接受这个国家的食物、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甚至可能会发现自己有些欣赏甚至是偏爱这个国

7、家的一些事物。于是,这儿的生活方式与家乡的确实不同,不过仅仅是不同而已,并没有好坏之差。 二、减轻文化休克的方法 “文化休克”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种复杂的个人体验,虽然期间自己可能会产生某种不舒服甚至痛苦的感觉,但它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所有的人,甚至对同一个人在同样环境的不同时期也有着不一样的影响。因此,对于那些将要或已经处在异国文化区域中的人来说,既然社会环境是个体无法一时改变的,那么,就应该学会自我的文化调适,这种调适可以通过学习和专门的技能训练加以减轻和缩短,这种调适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8、一)掌握跨文化交流必需的知识,如语言、社会习俗等文化常识。即在出国前专门学习该国的语言,了解对方的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知识,了解文化休克的种种特征,使人们对这一现象有理论上和心理上的认识和了解。 (二)需要具有个人的自尊、真诚与信心,还需要保持健康的自我意象和重塑个人文化需求的良好愿望。 (三)要敢于实践,思想开阔,在实践中提高个人在异国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人们可以借助当地的一些华人民间机构的帮助,了解当地的各种社会规范,通讯和交通状况,如何找住房等,使新去的人有安全感,避免手足无措,逐渐从陌生的环境压力下得到放松。 结语 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文化休克的再度发生,也无法摆脱这种症状的出现,但至少可以通过上述的一些方法减轻人们受到的异国文化的压力,使他们缓解文化休克的程度,逐渐进入当地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是再严重的文化休克现象,也称得上是一种新的文化体验和心理感受,因此,最有效的克服“文化休克”的手段就是来自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对对方文化的了解。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