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卷子之十四.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724570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卷子之十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物卷子之十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物卷子之十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卷子之十四.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物卷子之十四人物卷子之十四 胡竹峰,1984年生于岳西,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空杯集墨团花册:胡竹峰散文自选集衣饭书豆绿与美人霁旧味不知味集闲饮茶民国的腔调雪天的书竹简精神茶书等散文随笔集。曾获孙犁散文奖双年奖、安徽文学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滇池文学奖、林语堂散文奖、草原文学奖、红豆年度作品奖,中国文章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部分作品被翻译成日语、英语、俄语、意大利语对外交流。 秦嘉与徐淑 车还空返,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怅然 东汉诗人秦嘉与徐淑的来往信件见于艺文类聚,读其重报妻书,儿女情长映照庄严。笔墨之间,情意绵软,如梅尧臣论诗所说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秦嘉以

2、从容舒缓之笔,叙谈日常生活之事,抒写夫妻离别之念,格外有情。情在日常中,带有男欢女爱的相悦色泽。顾有怅然,仿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味道,抑扬顿挫、刚柔相济。 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稀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 铜镜幽幽,既明且好。设想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徐淑在屏风下对镜顾影,思念远在中原洛阳的郎君,拉开抽屉,有好香四种、宝钗一双。窗外,天空蔚蓝,飘满白色的蒲公英,镜中人一时心生惆怅。 曾经把玩过一

3、面铜镜,那是块古老的铜镜,背面长满铜绿。镜中影影绰绰的面容映在冰凉的镜面上,连同镜前人的一颦一笑,沉到时间深处。镜面苍黄,镜面沧桑,想起这块镜子曾经重叠过多少人影,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层层像纸一样,叠压在古镜的底部。 既惠音令,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 不是秦嘉,亦非诗人,也觉得徐淑的回信婉转有致,婉转有致中亲切可人。 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惠异物于鄙陋,割所珍以相赐,非丰恩之厚,孰肯若斯? 在中原生活久了,忆雨、念雨,怀想江南的水汽。夜里读到这样的短笺,心际波光粼粼。楼外有风,拂吹窗帘,如在乡野,忍不住扭头去看。 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

4、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列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 据敦煌文献写本,秦嘉随书赠予徐淑的,除了宝钗一双、好香四种、素琴一张外,还有诗歌十首,并说:“诗人感物以兴思,岂能睹此而无用心乎?”见到秦嘉所赠诸物及诗作,徐淑“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 染世已深,不再思心成结。年龄渐长,乡愁是说不出口了。年龄渐长,春愁是说不出口了。年龄渐长,思心成结一类的话也说不出口了。 秦嘉早逝,后,妻兄逼徐淑改嫁。徐淑作為誓书与兄弟明志,云:“烈士有不移之志,贞女无回二之行,

5、淑虽妇人,窃慕杀身成义,死而后已。”未几,哀郁而终。今所存者,皆秦徐夫妇往来叙情之作。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凝眸、深情、怀想,青衿飘袂、时间如刀,快两千年了。 姜夔 姜夔以词名,实则他的诗亦好,譬如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二。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姜夔的诗词,温润如玉,伤怀入骨,“西风门巷柳萧萧”一句,读得人心意阑珊又起彷徨之情。姜夔才华横绝,可惜身上那种孤硬的气质,使其一生落魄、前途徘徊。 夏承焘先生寻绎钩沉,姜夔早年客居合肥,与一对擅弹琵琶的姊妹相遇。正月元宵灯会的夜里,王孙公子、五陵年少提着灯笼遍地游赏。那年姜夔在热闹的人群中,听到了琵琶女姊

6、妹的弹奏,与其中一位结下不解之缘,却因生计难能自足,只得游食四方,无法厮守终生。姜夔用情之专之深,使得其词极为感人,诚如夏承焘先生所言,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 姜夔下笔克制,风格近似李煜和纳兰性德。 姜夔,字白石,其诗词亦如石,孤花瘦石,骨骼清奇。姜夔词中有真情,然被凄清孤冷的笔墨包裹了,所以王国维说他隔,认为白石词虽然格调高绝,却终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隔了一层。姜夔这种欲笑还颦、欲歌先敛的风格,王国维不喜,张炎却欣赏。张炎说:“白石词如野云狐飞,去留无迹。”又说,“白石词不唯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令人神观飞越。” 张炎乃世家子弟,推重姜词,自作词却略显空疏,学得姜夔字句典雅,学不到意境清空,

7、更学不到幽林远涧的悠远气息。 王国维以境界作评判词牌的标准,抱着自己的审美不松手。隔实则也是中国艺术的高境之一。姜夔的隔透着文人的清气,既不是苏、辛的大言豪迈,又不同婉约派的一味愁苦,更没有脂粉、富贵气,不浓艳、不平淡,淡里深情,有适中的好。 有年冬天祭灶后一日,大雪夜里,李慈铭燃烛读姜夔词,次日呵笔记之:“清脆如坐古梅花下煮冰雪饮之,亦一快也。”李慈铭又说,“遍读姜夔绝句,恍如残雪在地、寒江不流、山木明瑟、夕晖淡然。寒鸟浴冰缺处,琮琮作珠玉声也。白石以词名,而诗实高出数倍,律体则非所长耳。”老夫子见识弥坚。 李清照论词,于前人多所指摘,设或易安见到姜夔,又当如何?落拓江湖,一生潦倒,姜夔洒脱

8、的山人气是卓越布衣风味。周作人不喜欢山人气,然梅花访友,一洗尘俗,也是身而为人、生而为文的最后清贵。 我在杭州的时候,住地离马塍路很近,据说姜夔死后葬其处。如今高楼林立,连块黄土也找不到了。 汤显祖 元朝五世十一帝,九十八年,诗词文章无甚起色,杂剧大放光芒。东京瓦肆勾栏各种技艺的演出本子,因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改编或创作,气象一新。 其后明朝,谈到剧作,汤显祖最为我所喜。汤显祖的好,好在满园春色关得住,一枝红杏不出墙。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三十四岁中进士,做过官,政绩斐然。隔了几百年,我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所喜欢的,还是人家的文章、学问,更喜欢那一本牡丹亭。 牡丹亭全

9、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自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故又名还魂记,这些名字皆不如“牡丹亭”三字春意缠绵。看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如睹画美人,看牡丹亭如睹真美人。画美人亦好,但无真美人之罗袜生尘,更无真美人之活色生香。牡丹亭的好,好在活色生香。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是汤显祖得意之作,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四梦者,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也。 汤显祖耽于梦、夜气方回、鸡鸣枕上、痴人说梦,慕繁华、爱热闹,系怀闺阁、无事记梦,写出了一幕热闹的大梦。汤显祖百年之后,曹雪芹也爱梦,那场红楼梦更宏大,更波澜壮阔。金瓶梅亦是梦,烟花春梦、浮生若梦。 “得意处唯

10、在牡丹”,实则得意处唯在牡丹亭洋洋一卷好文字。 汤显祖落墨有种正大的好,不偏不倚,是大风之声、是大雅之言,好得浩浩荡荡、好得横无际涯、好得气象万千。明清一代,小品盛行,格调上来了,局面往往狭窄。汤显祖下笔有楚声,即屈原的风气。不独屈原的风气,纵横捭阖不失史家气派,行迹又有文人爽朗洒脱状,自高处平易近人。 男欢女爱、吹拉弹唱、饮食日常、人情世故,在汤显祖笔下如日似月。牡丹亭造句尤为和风丽日,无怨愤、无哀伤,读来清嘉婉媚,不似牡丹,更近碧荷芳草。牡丹亭是日影,风动日影、水流日影。牡丹亭有喜悦有深情有心动,描尽男女相悦之悦、男女相亲之亲,高情的相遇,缱绻千古。 我读牡丹亭,觉得不枉然。世间男女有高情

11、厚谊,如梦如幻,带着夏夜的清露,读来喜不自胜。汤显祖是古往今来第一大情种,牡丹亭题词有明人所无的魏晋风度:“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晚年潜心佛学,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民”,说“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 ”,以“茧翁”自号。有人作茧自缚,可惜可叹。有人终其一生作不出茧,无所可缚,亦可惜可叹也。 戴震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粗粗翻过,翻得出学问也翻得出心血,学问是心血之精华。 段玉裁对戴震一见倾慕,誊抄他的著作,以弟子谦称,决意拜其为师。戴震堅辞不就,六年后,方许以师徒相称。 戴震年长段玉裁十二岁,中举时间却晚两年。段玉裁

12、恪尽弟子之谊,亦师亦友如同颜回与孔子。八年后,戴震在京逝世,段玉裁悲痛万分,厚赗戴震遗族,亲撰祭文。此后,有人提及戴震名讳,段玉裁定然垂手拱立,每至朔望,必定庄重地诵读戴震手札一通。八十岁时深怀感念:“辑先生手迹十五汇为一册,时时览观。呜呼!哲人其萎,失声之哭,于兹三十有八年矣。” 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戴震绝无此患,学问大佳却不好为师。桐城姚鼐写拜师帖,戴震回信说:“至欲以仆为师,则别有说,非徒自顾不足为师,亦非谓所学如足下,断然以不敏谢也。古之所谓友,因分师之半。仆与足下无妨交相师,而参互以求十分之见,苟有过则相规,使道在人,不在言,斯不失友之谓,固大善。”字字可见人情,字字通晓物理

13、。 周作人辨古今思想与文章之好坏,以人情物理为第一要义。不懂人情物理,“结果是学问之害甚于剑戟,戴东原所谓以理杀人,真是昏天黑地无处申诉矣。”“学问渊博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见识通达尤为难得,有了学问而又了解物理人情,这才能有独自的见解此又与上文所云义理相关,根本还是思想问题”。 据说戴震十岁才会说话,稍后入塾,过目成诵,日读数千言不肯休。师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 “此朱文公(朱熹)所说。”即问: “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两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 戴震十七岁时立下志向,要以探索古今治乱之源,阐明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原理为平生治学的目的,也就是闻道。 戴震的道在其孟子字义疏证一书,曾自况: “仆生平论述最大者,为孟子字义疏证一书。”戴震是穿古服的现代人文学者,据说纪晓岚拿到这本书,读了几页又惊又气,把书扔到地上。段玉裁也说读不懂这部书。 戴震朝向元典,直承六经孔孟,识见不同常人。纪晓岚以阅微草堂笔记之眼看戴震,或者懂得会多些。戴震的学问大,我读了,不能说一无所知,更不敢说知,一言概之,或可曰:疾虚妄。 责任编辑 丘晓兰 特邀编辑 张 凯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