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模板范本】.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674879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模板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模板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模板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模板范本】.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原教师职业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它的工作对象是生动、变化着的学生个体。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鲜明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对我们的工作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当我们对工作的对象有了深刻的了解后,育人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实现。 因此,教师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就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面言,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其心理特征及教育应对策略总述如下: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应对策略:小学生的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兴奋和抑制系统还不够协调,因此他们在注意、情绪、抑制等方面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2、。(1)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2)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些失彼的现象。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他们的注意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而不能提出他们能力不及的要求。有些教师在学生一入学就要求学生上课时安安静静地听课,认为这样才算是遵守纪律,这样的要求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3)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强烈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动机和日常行为。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很容易大喜大悲

3、,缺乏控制。比如,他们受到表扬立即兴高采烈,挨了批评则马上情绪低落,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注意方式,关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积极情绪实现对儿童学习的促进作用。我们有很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习惯于课前处理班级问题,然后再讲课,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问题,一是浪费了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二是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影响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4)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

4、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地坚持.因此,教师要求小学生做需要长久意志努力的事情时,最好能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这样既避免学生觉得枯燥、不好完成,又可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提高他们的参与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需要学生自觉坚持的任务,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坚持性.2、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应对策略: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又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过渡性、闭锁性、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1)中学生的大脑额叶尚未发育成熟,执行控制能力不足,容易情绪化,并且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加工信息多使用情

5、绪通路,这些都决定了青少年的脑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影响,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自身情绪、而非逻辑本身的支配。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避免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强烈冲突的行为,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当众批评讽刺、体罚学生的行为.同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2)青春期大脑前额叶的急速发育使得青少年容易将问题过度复杂化,将社会理想化并且言行不一.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中学生很敏感、很容易胡思乱想,老师和同学的一点小的行为变化可能就会引起他们各种猜测,并随之引发喜悦、焦虑、抑郁等各种情绪状态。还有一种让教师无所适从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对所

6、有的道理都很明白,对别人的要求也很高,认为别人都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一遇到不良现象就十分愤怒,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高,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老师们有的时候会特别气愤,认为他们是明知故犯,是故意跟老师作对.其实这种言行不一、对己宽松、对人严格的现象是受青春期脑认知加工特点影响的。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不能因此给学生扣上表里不一、品行不良的帽子,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教育活动,既不能只重复讲道理,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抵抗心理,也不能认定学生已经懂得道理了,就跳过这个环节,直接对他们提出行为要求,而是要把重点落在认知和行为的联系上,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出言行一致、品行兼优的学生。(3)中学生既容易被新

7、异刺激吸引,又渴望组织的归属感。我们应该考虑青少年在智力、情绪、社会性发展上的多种需求,把学校建设成安全、支持性的社会型组织,满足青少年的社会渴求,避免学生因为冲动性强、抑制力弱、追求新异刺激而吸烟、酗酒、网瘾、吸毒等不良行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一方面要注意与学生加强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班集体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避免学生因缺乏同伴交往而加入不良群体。比如,可以通过班团活动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具有安全感、亲密感和归属感。师生、同伴之间的合作与友好相处,可以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从中学习良好的交往模式,建立起社会支持体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感到孤单和孤立无援,这样有助

8、于他们打开封闭的心理,培养开朗的性格,抵御不良行为和不良群体的影响。总之,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时时提醒自己,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虽然与小学生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各方面的发展还没有成熟,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3、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应对策略:由于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儿童,会因为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心理特点.首先,学生的发展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城市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比较富裕,这些孩子往往会出现自我中心、耐挫力差的特点;农村的学生

9、比较淳朴真诚,承受力强,具有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的美德,但交往能力、卫生习惯比较差。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在区域的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注入新的元素,如城市学生教育可以加入一些体会生活艰辛、培养抗挫折能力和自理能力的环节,而农村学生教育则可以加入交往技巧训练和卫生习惯培养的内容。其次,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性格特点、教育方式,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从家庭教养方式来看,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孩子就有可能蛮横无理、攻击性强;家庭教育溺爱、放纵,孩子则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体会别人的立场;而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有的由爷爷、奶奶带着,有的寄住在亲戚家中,缺乏心理沟通和多样的交往活动,这些学生往往

10、在心理上存在自卑感,不愿在大庭广众下说话,不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这只是一些典型家庭的教育问题,其实,家庭教育不能这样简单分类,每个家庭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当然每个孩子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考虑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4、个性特点与教育应对策略:作为教师,还要注意中小学生的一些独特之处。因为,儿童个体因脑的发育不同是具有不同特点的.第一,由于脑的特异性,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如有些学生擅长语言文字的学习,有些学生擅长数学学习,有些学生擅长运动,有些学生擅长音乐、美术。在学习方式上,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有些儿童习

11、惯于通过听觉学习,有些儿童习惯于视觉学习,有些则习惯于通过动觉方式学习。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教学方式,提出教学要求,不能给所有学生设定同样的标准。第二,儿童的脑与认知发展的速度具有差异性,有些儿童的某些方面发展很快,而另外一方面可能发展很慢,就像大家常说的有“早慧的儿童,也有“大器晚成的儿童。因此,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起点和发展变化,不能凭学生一时的表现就武断地预期以后的发展。第三,学生的学习障碍问题不可忽视。除了智能明显低的孩子,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很少注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特异性障碍.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有许许多多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受阅读障碍、计算障碍、注意缺陷

12、、学习障碍等认知障碍的折磨,他们中许多人智力正常,但却存在不同的学习困难。也就是说,每个班主任老师的班级里都有可能存在有认知障碍的学生,只是老师和家长很少注意到这些问题,大家经常把这些学生的成绩不良归咎于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总是采取批评教育、加大作业量等方式解决,这样的解决方式不但错过了帮助这些学生解决问题的时机,还容易影响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遵照博友的意见,我在网上找来了马先生的文章,附在后面,方便各位博友思考研究,谢谢博友3454号的建议。网易博友3454:很赞同!以下这篇文章似乎是其姊妹篇:“强烈呼吁不能偏废学生眼界心胸的培养教育”。您如到百度里,搜此原标题里的前述这些关键语

13、,很容易就找到原文了。您看看吧,很耐人寻味的马弘毅率先提出“应重新审视中国大陆的教育方针并要客观表述人类文明” (作者:北京 马弘毅) (中国教育部主管并公开发行的网络科技时代杂志第101期新课程实践半月刊发表特约大陆著名民主人士马弘毅先生写的一篇署名文章大国崛起的动力后劲来自教育革命中国著名家长马弘毅一谈教改全文如下)我们的教育课程改革,在目前非物质环境基本依旧的前提下,欲求能有大的突破,这是不可能的。2005年夏,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倪仲勋在采访我的时候,我就说过,造成中国大陆教育弊端频仍的根本原因(或称“关键原因”)不在教育界,各界人士过多指责处在低端的教育部门,确实有点冤枉。但是,任由

14、这种弊端蔓延泛滥,中华民族为之付出的历史代价太沉重了,已使我们从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下一代,正在日益丧失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创造力减弱,他们长大成人对人类文明缺乏具有正面深刻影响的应有建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人类生命,存在于世最值得夸耀之处,主要看其对全球文明发展进程贡献如何。我国要想马上全面挽回自己的这种不利教育局面,可能耗时会比自己糟蹋自己曾经花费的时间还长.出于我们都是中国人,为了中国十多亿人的长久未来,不能只顾自己明哲保身,我们应在力所能及的允许范围尽量有所作为。 一、关于课程设置的综合平衡问题中国内地的教育课程,特别是基础教育方面的内容,除了多余的以外,该有的好像都有了,比较全。

15、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调查了解到的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课程设置一般情况,找出我们与人家相比共同的科目及内容都有哪些。我们不妨称之为“世界共同课”。对这些与世界各国教育内容相通的课程,予以重点保护,规定严格的考试测评标准,不许学校或教师随意破坏。比如体育课,现在在中小学,课时被挤占,忽略进行严格考试测评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学生体质严重下降,到高三毕业的十七、八岁男女生城镇近视率已经高达99,几乎人人戴眼镜.农村受灾面也很大.我们的基础教育本来就在广受非议,都认为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学生浪费光阴学了一些长大成人以后用不上的东西,身体再因这种学而无用的过程被搞坏了,更不值得。我们应该尽早确立这样

16、的指导思想,对“世界共同课的讲授、考核,不分高下,同等重要。因为这些内容对何国度的学生产生的人生影响,都很深远。不能够只顾语文、数学,要把属于“世界共同课”的所有课程一视同仁予以对待。以此求得课程设置上的综合平衡,尽量达到教育科学化.我坚持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第一要追求教育课程设置的综合平衡,第二要把着眼点特别放在对“世界共同课”的重视与综合平衡上来。“世界共同课”应该成为今后中国内地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二、关于教育目标的重新审视也应提上日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强调每一个受教育个体,都是潜在的领袖之材,对他们要有教无类.中国大陆的教育则强调的是,把一般人首先视为“螺丝钉,只有极特殊的人群,

17、才是群众的潜在领袖并且一旦塞进这个高人一等之列,终生不变。这样,事实上就和我国现在实行半个世纪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一样,把人从一出生就开始分为三六九等了,即不公平,也不符合人的客观成长规律和教育科学.我认为没有必要为领袖人物担心:把人都往高端一个方向、一个层次去培养了,将来一般性的工作会再没有人干。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选拔是水涨船高的.在社会整体水平偏低时,具有大学文凭的人,自会显得十分了不起;一旦高等教育趋向普及后,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地位就会降到过去高中生的位置上来。如果我们的世界观不是这样的,出发点似乎存心要把来自普通家庭的人都往低层次去培养,那样一来就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会使我们的

18、社会,发生与水涨船高相反的结果出现,致使中国内地人口素质不断地“水落船低”,像大家过去司空见惯的现实。群众无足轻重了,领导人的水准又能高到哪里去呢?我经常看到一些自以为脱离了群众、高人一等的所谓领导,出口便是中国不适合什么什么原因似乎都是他所谓的“人民大众素质太低了”等等.中国人素质低,可是领导就来自这群中国人,一个中国同类怎么可以太高出他所在的人群和洋人一般齐了呢?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早就搞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他们即使出于很自私的目的,也不会把祖国人民都往低处贬、一门心思只往低处去培养的。我们应该从世界观上进行教育革新,扭转以往的育人目标,对教育,要从教育方针上重新给予审视。只有这样,中

19、国大陆才能产生深刻的有价值的教育变革,推动社会和谐向前,并在教育领域真正体现出科学的发展观。教育的目的,如果是把人培养成谁的或为什么而打造的“螺丝钉,人类的普遍文明,特别是那些最新取得成就的进步思想与尖端技术,还有必要对这些年轻的芸芸众生普及和传承吗?这个软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缺少人文内容及其人文教育一直不够的根本原因!假如我们也和世界发达国家、地区一样,认为人人确实生而平等,都有成为领袖之材的平等权利与可能,中国内地的教育就会更加重视人文教育,重视把人普遍向高端培养的主观追求.教育界近来彷徨不知所终的低沉局面也会得到相应改观的。我们现在探讨的这一问题,确实关乎了13亿人的长远未来

20、、前途命运。我衷心希望负责中国教育的领导人及其主管部门,站在一定的高度,为了人类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我们自己,从推动教育方针发生根本变革的大视角上,把我国带上一条教育促进民族复兴的大国崛起之路。三、关于加强胸怀眼界培养的必要性和教育途径“世界共同课”需要贯穿共同的先进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最近我从新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教育只有先进落后岂分东西方”。教育的价值评定确实只有先进与落后之别,如果还分东西方,两相尖锐对立,我们的先哲当初纷纷留学西方去求哪门子“真理”呢?大清国的黄袍马褂文化不就挺好的嘛,何不拿来传授至今呢?在中国还没衰落之时,外国又有什么必要当初一个劲向我们这边派“遣唐使和各种

21、学者主动来华学习取经呢?将人类文明借用东西方的地理概念,尤其是在教育问题上,两相严格割裂开来,是缺乏起码理据不足为凭的。教育不分东西方!凡是先进的,不仅西方的,我们可用,包括南方、北方和东方咱们自己历史上的一切相对进步成份,都一样需要给以珍视。要打破历来的我国小农经济局限性造成的狭隘观念,使那种宽广的眼界和胸怀及其能动性,首先在授业解惑人的脑海里安营扎寨,渐把国人都能融入到人类文明的主流中去,让大家视全球的利益均为自己的利益,地球是美国的也是中国的。现在我们的课本中,这种观念的教材严重缺乏。对人类文明明摆存在的普遍现实,我们甚至采取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鸵鸟战术,把头缩进来有意进行回避,宁可误导自己

22、的下一代,让他们一旦觉醒以后恨死我们,也不愿意认可真理,早早传授真知。中国内地的学生为什么互相嫉妒,不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首先想到应该怎样学习对方的制胜因素,少挑外界毛病,重在完善自己?原因就和我们的教材不能客观表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成果,教会我们的孩子们明白见贤思齐的做人道理有关。这种状况背离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成为世界强盛大国的目标追求,是十分狭隘而有害的。我们要利用现在进行“课改”的机会,对“世界共同课”的内容有意开展国际性的接轨工作。比如对语文、历史,就要多选一些有利于中国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他们顺利步入世界主流社会的古今中外教育内容。选材的视角要宽,囊括全球。从小让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憧憬,特别是要教会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懂得见贤思齐,尤为重要。我国的发展,依靠我们这一代,尤其是下一代的竞争力和这种能力的不断提升.眼界萎缩,缺乏坦荡处世哲学的人群,是很难带动整个国家最终赢得世界竞争的。 本来我还有几个问题准备拿出来借此与大家一起探讨的,限于篇幅就此打住.以上内容请教育界和关心我国教育的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福州5+教育免费咨询电话:059183315995第 7 页 共 7 页 五佳教育联系电话:180847187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