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储藏法.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640643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储藏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玉米储藏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玉米储藏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储藏法.docx(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玉米储藏法1.玉米储藏特点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玉米在我国主要产区北方,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果穗处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所以玉米的原始水分一般较高。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华北地区一般为15-20,在东北和内蒙地区一般为20-30。玉米的成熟度往往不很均匀,这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顶部籽粒成熟度不够。成熟度不均匀的玉米,不利于安全储藏。玉米的胚大,呼吸旺盛。玉米的胚几乎占玉米籽粒总体积的1/3,占籽粒重量的10%12%。玉米的胚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据试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倍。

2、玉米的吸收和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玉米胚部含脂肪多,容易酸败。玉米胚部含有整粒中77-89的脂肪,所以胚部的脂肪酸值始终高于胚乳,酸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玉米胚部的带菌量大,容易霉变。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微生物附着量较多。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是虫、霉首先为害的部位,胚部吸湿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霉菌即大量繁殖,开始霉变。(2)玉米储藏方法玉米要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粮食水分。由于各地的气温、气湿有较大差异,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储藏措施。分等级:分水分不同入仓。玉米入仓时要做到按含水量不同、按等级不同分开储藏。为安全储藏打下初步

3、基础。水分含量高的玉米入库前应进行烘干。低温密闭:根据玉米的储藏特性,适合低温、干燥储藏。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燥密闭,一种是低温冷冻密闭。南方地区收获后的玉米有条件进行充分干燥,在降低到安全水分之后过筛入仓密闭储藏。北方地区玉米收获后受到气温限制,高水分玉米降到安全水分是很有困难的,除有条件进行烘干降水外,基本上可采用低温冷冻入仓密闭储藏。其作法是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摊凉降温,粮温可降到10以下,然后过筛清霜、清杂,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玉米果穗储藏:玉米不脱粒,果穗储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经验,很早就为我国农民广泛采用。由于果穗堆内孔隙度大(可达51.7%),通风条件好,又值低温季节,因此,尽管高水分玉米果穗呼吸强度仍然很大,也能保持热能代谢平衡,堆温变化较小。在冬春季节长期通风条件下,玉米得以逐步干燥。当水分降到14.5%15%时,即可脱粒转入粒藏。玉米果穗储藏,籽粒胚部埋藏在果穗穗轴内,对虫霉侵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穗轴内的养分在初期仍可继续输送到籽粒内,增加籽粒的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