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中“内外有别”和“以我为准”的统一.pdf

上传人:pei****hi 文档编号:3262295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宣翻译中“内外有别”和“以我为准”的统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宣翻译中“内外有别”和“以我为准”的统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宣翻译中“内外有别”和“以我为准”的统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宣翻译中“内外有别”和“以我为准”的统一.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 言应用研究 夕 卜 宣翻译中 “ 内外有别和 “ 以我为准的统一 口贺金山付 欢 摘要:外宣翻译是外宣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因此,探索出符合中国外宣翻译的方法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意 义。目前 “ 内外有别”的原则在外宣翻译界深入人心。不过为了使中国文化走向国际,有些学者也提出外宣翻译应 “ 以我 为准”。我们认为应将外宣翻译的 “ 内外有别”和 “ 以我为准”结合起来,而非割裂开来,才能使外宣效果最大化既 不影响受众对译文信息的接受,又能使中国文化走向国际,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关键词:外宣翻译内外有别 以我为准 一 、引言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正从以经济和科技为代表 的综合

2、国力竞争逐步转向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但是目前我 国的文化软实 力却与我 国经 济大 国的地位明显不 匹配 ,这 点看一下 当前我 国在世 界文化 市场中所 占的份额就一 目了 然 :美 国独 占鳌头 ,占4 3 的份 额,而中国还不足4 。 1 由 此可见,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任重而道远。外宣作为文 化输 出的重要渠 道 ,也 面临着 巨大挑 战。除此之 外,从 中 国在国际上 的国家形象来 看 ,外宣所 面临 的巨大 挑战也可 见一斑 。英 国广播 公司 ( B B C )在2 0 1 3 年5 月2 2 日公布 的一 项各 国国家形 象的调查 结果显示 :在接 受调查 的2 5 个 国家 中

3、,德国的国家形象最好,中国的国家形象排第9 。对中国 持 负面看法 的比例 为3 9 ,上升 了8 。这是2 0 0 5 年 展开这项 民调以来 ,对 中国持负面看法 l 匕 例最高的一年。I 2 尽管该项 调查的调查方式存在争议,也容易受到偶然事件的影响, 但 也从 一个侧 面反 映出中 国外宣所 面临 的严 峻挑战和艰 巨 任 务。 二、外宣翻译之策略探讨 对外 宣 传 离不 开对 外 翻 译 ,且对 外 翻译 的质量 直 接 影响着对外宣传的成败。然而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和文化 存在着 巨大差异 ,探索出符合 中国外宣 英译实际 的翻 译策 略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一方面,我国学者 已做

4、了大 量研究,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指出:对于从事对 外传播翻 译工作 的人员来说 ,最应该注 意的是要潜心 研究 外 国文化 和外 国人 的心理思维 模式 ,善 于发现和分 析中外 文化的细微差别和各自特点,善于把握两种不同文化和语 言的内在逻辑及其表达的差别,时刻不忘按照国外受众的 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去把握翻译,以期达到最好的传播效 果 。 3 国务 院新 闻办公室 前主任赵启 正则反复 强调说外宣 工作要 “ 内外有别”,也就是在做外宣工作时要注意中外 受众的思维、心理差别,不能按汉语的思维习惯做对外宣 传 。实 际上 ,对 外宣传 “ 内外有 别 ”的原 则,用黄友义 的 话说 ,

5、就是 “ 外 宣三贴近原 则” ,即 :贴 近中 国发展 的实 际, 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 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 习惯。在翻译实践中主张以目的语为依归, 使译文在语篇 构成、句法结构、修辞方式、语体风格方面符合目的语读 者 的习惯 ,从而让其 明白无误地获取译文所要传递 的信息, 达it i l ) l- 宣英译 的 目。1 5 但 是,随着 让中 国文化走 出去 ,增 强中 国的软 实力, 增 加 中 国在世 界 上 的话语 权 的呼 声 日益 高涨 ,有 学者 认 为 ,在 通过汉译 英宣传 中国文化时 ,应 “以我为准 ”,即 应 采取 “ 异 化 ”的翻译 取 向,主要采 用直

6、译 的方法 ,这样 才能 “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 ,只有以中华文化为准的译文 才能够满足这种要求,改变 自己以迎合西方人习惯或偏见 的译文 则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 。” 6 3 还有 学者认为, “ 在进 行 语言表达 层面的翻译 时,应采用 以目的语 为依归 的 策 略 ,在进 行文化层面 的翻译 时,应 采用 以我为准 的 策略。” 7 1 事实 上 ,赵 启 正所 强 调 的 “ 内外 有别 ”和李 贵 生等 提 出的 “ 以我为准”分别是指外宣翻译的两个方面,即言 语形式和言语内容。在言语形式上,即怎么说、怎么写方 面 ,应符合 标准英语 ;而在言语 内容上 ,即说什么、写什 么方面 ,应

7、 保 留中国特 色文化 内涵 。也就是说 ,外宣翻译 出来的译文在形式上应注重中外读者的思维和心理差别, 根据英文表达方式及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对 中 文 原 文 进 行 适 当 的 加 工 , 即 通 过 增 添 、 删 减 、 调 序 或 改 。1 21 r 语 言应用研究 ,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而在内容上,译文 应 保留具有 中国特色 的文 化意象和 内涵 ,将原汁原 味的 中 国文化介绍给 世 界, “ 而 不是改头换面 ,将其篡 改成英美 国家熟悉 的 洋文化 的变体 ,或翻译 成没有任何 文化 内 涵 的符号” 。 但 正如 语 文知识词 典所解释 的那样 : “ 内容借

8、形 式 来体现 ,形式靠 内容而存在 ” 9 ,两者相 互作用 ,相互 影响。所以只有实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我们所 期 待的效果 ,既让译文 能够 被国外读者所 接受 ,又 能用译 文 中所蕴含 的独 特的 中国魅 力去吸 引他们 ,去影 响他 们 。 而 不应将外 宣翻译 的 “ 内外有别 ”和 “以我为准 ”割裂开 来 。如果一 旦涉 及到文化 层面就坚持 “ 以我为准 ”,而完 全 不顾言语 形式 ,不顾受 众的理解和 感受 ,就可 能得不偿 失 ,不但 宣传 不 了中国文 化 , 反而 让受众 无法理 解和 接 受 ,甚至会产 生厌恶心理。 因此,一篇好 的外宣译文首先应拥有完

9、美的言语形 式 ,也就是 译文应 以 “ 内外有别 ”的原则为基础 ,使译文 符 合受众 的思维 习惯 和接 受心理 ,使 译文语言符合 标准英 语的思维 习惯。 三 、言语形式之 “ 内外有别” ( 一 ) “ 内外有别 ”的依据 “ 橘 生淮 南则 为橘 ,生 于淮 北则 为 枳 ,果徒 相 识 , 其 实味不 同。所 以然者 何?水地 异也。 ( 晏 子春 秋 内 篇 杂下第六 )”春秋 齐 国晏婴 的这一 比喻 ,用 于对外 汉 英翻译可 谓恰如其 分。 “ 汉 、英语 在文字体 系,词汇形 态 、语 言组 接方式 ,还有语法范 畴、表达风格 等方面原本 就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加上各 自

10、不同的地域环境、历史条 件 、社会背 景、文化传 统、生活方 式、价值观念 等等 ”, 使得 我们 自认为完全正确 、合 理的表达 ,在 国外 受众眼 里却往往 是不恰 当的,不合乎规 范的甚至是无 法理解 的或 错误 的。外宣材料 的翻译必须对 原文进行适 当的加工 ,即 通过增添 、删减 、调序或改写等 方法策略 ,使 译文完全 符 合标准英语 ,而非完全按照原文行文 ,亦步亦趋 。 ( 二 ) “ 内外有别 ”:增 、删 、调、改 外宣 的最大特点 是对 外性 ,其受 众都是 国外人士 。由 于中西方在 语言 、文 化和思维逻辑方 面千差万 别,很 多带 有典型 国情色彩 的事 物与观念

11、 ,很多 国内流行 的说法和表 达无法 被国外读者理 解和接受 。因此 ,要 克服 翻译 中这种 “ 南 橘北枳 ”的现 象 ,就要 求译者在翻译 过程 中注意 “内 外有别 ”的原则 。所 谓 “内外有 别” ,就 是说在翻译 时要 充分考 虑译 入语读者 的习惯和心 理, 明确 原文中那些哪 些 是对 内的说法 ,哪些 可用来对外 宣传 ,对原文 该增加 的增 加,该删减的删减,该语序调整的语序调整,进行必要的 变通和 处理 ,而非完全照搬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I 增加缺失成分 汉 语在 语 法上 重 隐含 ,语 言 形式 零 散 ,语 义 关系 松 散 ,各 语法成分 隐含在词语铺排 的线

12、性流程 中 。所 以在 进 1 2 2 行翻译时,一定要遵循 目的语的语法特点,将原文中隐含 r 三 的部分凸显 出来 ,例如: ( I )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 就业工程 ,形成企 业优 胜劣汰的竞争机 制,形成企 业优 胜 劣汰的竞争机制。 ( 十五大报告) 我们 把 这句 话补 全 ,其 应 该是 : ( 我 们应 该 )鼓 励 ( 企 业 )兼并 ,规 范破产 ( 程序 ) ,分流下 岗 ( 人 员), 减员 ( 以 )增 ( 加 )效 ( 率 )和 ( 鼓 励 建设 )再 就业 工 程, ( 这样才能)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 这句 话 隐含 了很 多信 息

13、 ,但 对 于 一般 的 中 国读者 而 言,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作为外宣文件翻译时,我们则 要把所有 隐含或省 略的信息都补全 ,这样才符合 英文的表 达习惯 ,为国外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译文如下 : We shoul d e i l courage mer ger of ent erpri ses, s t an d ar di ze ba nkr u pt c y pr o ce du res , di v ert 1 ai d -of f w orke r s ,i n cre a s e effi ci e ncy b y d ownsi zi n g st aff a n d e

14、n c o u r a g e r e e m p1 o y m e n t p r o j e c t s s o a s t o f o r m a c om pet it i v e me ch a ni s m s e1 ect i n g t h e s u peri or a n d el i mi n at i ng t he i nfe r i o r ( 2)中国有两点是靠得住的,一是讲原则,二是说话 算数 。 “ 中国有两 点是靠得住 的”是指在众 多方面 ,至 少有 两点 中国是靠得住 的,而非 中国有 两点或只有 两点是靠得 住的。如 果译者缺少政治敏感性 ,按部就班翻

15、译成 “ O n t w o p o i n t s C h i n a c a n b e a c c o u n t e d ”,就完全歪 曲了原意, 不但不 能宣传 中国,反而歪 曲、破坏 了 中国的形 象。译文 如 下 : C hi na c a n b e a cc o unt e d o n A mo ng ot he r t hi ngs , i t u p h oi d s p ri nc i pl e a n d s e c o n d , i t h o n o r s i t s wo rd s ul 2 删除多余成分 中国官员和媒 体喜欢用 词华丽 、说法夸 张、 说一

16、 些大 而空 的套话 ;而英 语则讲求简洁 明 了,重 点突出 。所 以在 进行 外宣翻译 时,要对那些哕嗦堆 砌 ,言之 无物 的成分进 行删减。 ( 3 )开发 区的设立,是迪庆州委、州政府选择最佳区 位,集中布局一批优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点 带面,滚动发展,带动整个迪庆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是 云南藏区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 中国官员在讲话 的时候,往往加上一句评语,就是在陈 述一个事实之后,往往喜欢加上一句点评来说明这个事实的 意义在哪里,这样其实是很乏味的陈词滥调。 “ 果断地删除 冗余 的词句,以更清晰、明了的文字向外 国读者传达 出原作 者 的思想 精华 ,可能是真正忠 实

17、于原文的做法 。_ l z 全盘翻 译太显哕嗦,不如删 去: E s tab1i s hi ng t he E cono mi c and T echno1 ogi c a1 De ve1 o pme nt Z one was t he de ci s i o n of t he Di qi ng P r efect u r a1 gove rnment It s Pu r Po s e i s t o co nce nt r at e a n umb er of ad va nt ag eo u s e nter pri s e s t h a t wi 1 I b r i n g a b

18、o u t n e w e c o n o mi c g r o w t h p oi n t S a n d S ti mul at e t he ec on o mi c de ve1 op me nt of t he pr ef e ct ur e a s a w h o l e ( C h i n a T o d a y , N o 8 h u g u s t , 2 0 0 6) 3 语序调整 在汉 语表达 中,语义层 次不清 ,缺 乏逻辑连 贯是很常 见的。而在其英语译文中则必须进行语序调整,使其语义 层次清晰,逻辑连贯,让受众迅速提取译文的重要信息, 掌握译文的逻辑关系 。 (

19、4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传统百货行业面临较大的竞 争压 力,但并非没有机会。依靠线上线下一体 ,差异化竞 争,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百货行业或可成功 “ 逆袭”。 英汉语言的行文习惯不同,句子、旬群的组织方式不 同 ,为 了取得好 的翻 译效果 ,对原文信 息进 行重组 ,是有 必要 的,否则其要义无法转移到英语 中去。 译 为:S e v e r a I e x p e r t S i n t e r v i e w e d S a i d t h a t a1 t h ou gh t t adi ti o n a1 g e ner al mer c ha ndi s e st o r es

20、a r e h ea ri l y ex p os ed t o co mp eti ti ve pr es s ur e, t he y Sti 1 1 S t an d a c ha nc e t o ac hi e ve a t ur n ar ou nd b y a do pt i ng s uch St rategi es a s o n1i neoff1i ne i nt egrati on co mpetiti ve di ffer enti ati on a nd b usi nes s mode1 i n no v at i o n “ 但并非没有机会”指的就是后文中 “ 百

21、货行业或可 成功 逆袭”,所以,进行调整后语序应该是:尽管传 统百货行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但依靠线上线下一体, 差异化竞争,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百货行业仍拥有可成 功 “ 逆袭 ”的机会 。 4 适 当改写 外宣材料往往水平不一:部分材料存在 内容逻辑松 散 、层次不清 、搭配不 当之类 的问题 :部分材料 虽条理清 晰 、层 次分 明、文采斐然 ,但 作者不 了解中外差 异及外宣 原则 ,按 内宣 的思路来行 文 ,不符 合国外受众 的 口味和接 受心 理 。对 于这类材料 ,在对原文进 行添加 、删 减 、语序 调整仍不能达到 目的的情况下,就可根据原文 ,去伪存 真,取其精华 ,弃其糟

22、粕 ,大胆地对原文进行改写。 ( 5 )近年来, “ 与其请顿饭,不如请 出汗”的邀约开 始流行起来。保龄球道旁常有这样的例子。举家前往保龄 球馆不说,亲戚朋友之间来场比赛,既透着热闹,又联络 了感情,还锻炼了身体。 】 I n t o d ay S C hi na , s port S a cti vi t i es , i nst ea d of l e ast S , ha ve be co m e a me a ns of S O Ci a1 c om m uni c ati o n a mong man y p eop1 e F or exa mp1 e, ra mi l Y bo

23、wl i ng contest S a re no w verY Co mmon i n Chi na The S e a cti Vi ti es h el P f amil y m em ber S en ha nce t i es w hi 1 e k e epi n g fi t 很 明显,原文文 本是典型 的信息型文 本。所 以译者并 没有按部 就班地将这 些汉语表 达和盘托 出,而是从原文 中 抽象概括出主要信息,按英语的习惯重新行文布局,几乎 重写 了原文 ,既使信 息更 明确 ,又贴近 了英语读者 的阅读 语 言应用研 究 僧 暑厘用研 艽 习惯,使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言

24、语 内容之 “ 以我为准 ”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当代的文化建 设不仅要 “ 引进来” ,更要 “ 走 出去 ”。党 的十八大报告 明确提 出了 “ 中华文化走出去迈 出更大步伐 ,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的目标,所以外宣的最终目的是让 中国文化走 出去 ,从 而增强 中国的软实力 ,增加 中国在世 界上 的话语权 。这就要求我 们在言语 内容 上坚持 “ 以我为 准”,即将我们的文化 ( 而不是 “ 阉割”后的文化)原汁原 味地介绍给世界 。但是我们所说 的 “以我 为准 ”并非是要与 “ 内外有别 ”相割裂 ,而是建立在 “ 内外有别”言语形式基 础上的 “ 以我

25、为准”。因此,由于在言语形式上遵循了 “ 内 外有别 ”的原则,即使有受众相对 陌生的文化 因素 ,也不影 响受众对译文的理解,并会给西方读者一种新颖的感觉,这 也符合 中华文化走 出去的 内在要求 。事实上,在这方面我们 也不乏成功 的事例。例如 , “ 一些原本在英语 中空缺的汉语 词汇, 因为在 新闻报道 中经常出现, 而逐渐融入 了英语之 中, 如 武术 阴阳 太极 风水 等词的拼音形式 已经 被收入英语辞典 。这些词汇既传播了中国文化,又丰富 了英 语词汇 。 ” “ 所 以,我们在 外宣翻译 中国特有 的文化 信息 时,应大胆地尝试 “ 以我为准”,采用一系列翻译方法,尽 量保留原

26、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我们倾向于采用的方式有三 种:直译、音译和译注法。 1 直译 直 译,即翻译 时在忠实 原文 的基础 上,保 留原文 的形 式 ,按照字面 的意思来翻译 的一种翻译 方法 。尽管译 文保 留 了中文 的意象 ,但英 文含义清 晰明 了,不须 解释也可 以 为读者接受 和理解,如 “ 纸老虎 ( p a p e r t i g e r ), 大跃 进 ( t h e g r e a t l e a p f o r w a r d ), 菜篮子工程 ( f o o d b a s k e t p r o j e c t ) ” 。 ( 6 )每到春节,当地人都会涌到财神庙,焚香

27、叩头拜 财神,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发大财。 At t h e SP ri n g F e s ti v a1 c r o wd S 0 f 1 0 C aI r es i d ent s i n ho pe S of be c omi n g r i c h i n t h e co mi ng y ea r , s wa m t o t h e t e mpI e of we a1t h t o Cl ut c h i nce ns e Sti ck an d bo w i n f r ont o f an a1t a r t o t h e g o d of wea1 t h 上述 例 子 中

28、 的 “ 财 神 庙 ”和 “ 财 神 爷 ”都采 用 了直 译 的方式 ,译 者保 留了源语 中的文化形象 ,再现 了源语具 体生动的意境 。事实上 , “ 不少汉语成语、俗语和比喻等 本来就通俗 易懂 、生动直观 ,再加上语篇语境 的衬托 ,直 译入英语也能为美国读者所领悟, 并使译词极富异 国情 调 。 ” 2 音译 音译法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使用:一是在英语词汇中 找不 到与 其对 等 , 能表达 其 中 国文 化 内涵 的词语 ; 二是 汉语 拼音 较 其对 等 的英 语词 汇 更 能突 出地表 达 其 中国特 色。例如,中国的 “ 衙 门( y a m e n ) ,秀才 ( x i

29、u c a i ),饺子 语 言应用 研究 水 ( f e n g s h u i )”等等,都采用了音译的翻 译方式,因为这些词语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词汇,蕴含丰富 的中国文化意象,在英语词汇中找不到与其对等的词汇; 即使有类似 的词汇 ,也无法 完全表达其 中国特色 。例 如, 中国的传统食物 “ 饺子”,在中国古代,大年三十的晚上 被称 为 “ 交子 ”,意指 旧年和新 年的交替 ,所 以中 国有大 年三 十晚上全家人 一起 吃饺子来 迎接迎接新年 的 习俗 。如 果不采用音译,而翻译成 “ C h i n e s e d u m p l i n g ”,就会 失去 它所蕴含 的中 国文化

30、内涵 。再如 ,北京奥运会 吉祥物 “ 福 娃”的译名 “ F r i e n d l i e s ”自公布以来就饱受争议,后来 重新更改了译名,采用音译的方式直接翻译为 “ F u w a ”。 与 以前 的译名相 比,直 接的音译更 能向世界传达 中国奥运 吉祥物所蕴含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蕴。 3 译注法 有些 词语诞生 于中 国特定 的历史、地理 、文化 、习俗 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或地方特色,完全直译或音译可能使 对 中国文化 、习俗 等相对 陌生的受众无法理 解 。所 以,应 遵循 “ 内外有别 ”原则 ,添加 必要的注释 , 以使受众 更容 易理解译文,接受译文中所附带的中国意象。 (

31、 7 )两个娃娃在观灯戏狮狗。以 “ 莲” “ 灯” “ 太” “ 狮”等谐音,题作 “ 莲灯太师”。古代官制,太师为三 公之首。故为祝愿发迹升官之颂词。 “ 太师”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官职, “ 莲登太狮 ” 谐音 “ 连 登太 师 ” ,具有丰 富的文 化 意蕴 ,不 可 随意删 改,而应 “ 以我为准 ”,保留这些特有的文化信息 。 T wo b oys ar e P1 a yi ng wi t h a i ot us 1 ant er n, a l i o n an d a d og T he r e ar e f our C hi nes e ch ar a ct er s i n

32、pi ct ur e: 1 i a n, du ng , t ai , s hi , whi c h a re h om on y mo us wi t h t he f o ur C hi ne se c h ar agt e rs i n mea ni n g: 1 ot us 1 i o ff (“ t a i s h i ” , t h e e m p e r o r s t u t o r ) , e l u c i d a t i n g t he theme of the Pi ct t l r e:t o be s ucces s i ve1y p r o m o t e d

33、t o t h e p o s t o f “ t a i s h i ” ( t h e h e a d o f t h e t hr e e hi g h est r an k of fi ci a1 s u nd er t he e mp er or i n a n c i e nt C hi n a : T a i s h i T a i f u a n d T ai b a o ) T h e wi s h : t o wi n pr o mot i o n an d g et ri c h 【 l 6 这段 文字 的翻 译完全符 合西方读者 的行 为风格和 思维 方 式 ,很好地

34、做到 了 “ 内外有别 ”,所 以就原文 意思层面 而 言,完全可 以被西方读者 接受 。另一 方面 ,译者做 到 了 “以我为准 ”,将原 文中国特有 的文化信息很 好地保 留了 下来 ,甚至给 受众一种 陌生的新鲜感 ,有助于 中华文 化的 对外传播。 “ 同时,这 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方读者对 遥远 、神秘的 东方古 国的猎奇心理。” 1 7 1 五、结语 外宣 翻 译 的 “内外 有别 ”原 则应侧 重 于 译文 的 言语 形式方面 ,即注重 中外 读者的思维和 心理差别 ,根据 英文 表达方式及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对中文原文 1 2 4曙进行适当的加工; “ 以我为准,

35、, 原则应侧重于言语内容方 面 ,即保留源语 中特 有的文化 内涵 。所 以译者应将 这两者 结合起来 ,让形式 为 内容服务 ,让内容 以形式 为基 础 也就是说, “ 以我为准”应以 “ 内外有别”为基础 , “ 内 外有别 ”应服务于 “以我为准 ”。所 以我们对这 两个方面 都要注 意,不可顾此 失彼 。因为外宣翻译 的最 终 目的是宣 传 中国文化 ,增加 中 国在 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而任何文化 的传播又都建 立在被受众 理解 并欣 赏的基础上 。如 果过 分 强 调 “ 内外有别 ”,为 了迎合西方 人的习惯或偏见 而对 中 国文化肆意 “ 阉割”,那么中国文化将很难走出国界;而

36、 如果一涉及到文化层面就坚持 “ 以我为准”,完全不顾受 众的理解和感受,那么高呼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只是一 个 口号而已。 参考文献: 1 文化软实力蓝皮 书: 中国文化软 实力研 究报告 ( 2 0 1 0 )编 写组 文化软 实力蓝皮 书: 中国文化软 实力研 究报 告 ( 2 0 1 0) R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1 1 2 1 S t e p h e n E v a n s B B C p o 1 1 :G e r m a n y m o s t p o p u 1 a r c o u n t r y n t h e w o r1 d h t t P : w w w

37、b b c c o u k| n e w s | w o r 1 d e u r o p e 一 2 2 6 2 4 1 0 4 ht m 2 O l 3 -5 2 3 【 3 】 蔡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致辞 h t t P t | w w w u h i n a c o m c n | z h u a nt i | z y w 2 0 0 一 0 4| 0 6| c o n t e l l t 一 80 6 3 2 6 4 h t m, 2 0 0 7 - 4 - 6 【 4 黄友义 坚持 “ 外 宣三贴近”原则 ,处理好 外宣翻译中的难点 问 题 J 中国翻译 ,2 0 0 4 ,

38、 ( 6 ):2 5 2 6 【 5 】 袁 晓宁 以 目的语为依归的外宣英译特质以 南京采风翻 译 为例 中国翻译 ,2 O 1 0 , ( 2):6 1 6 4 6 】 李贵生,张德福 宣传中国文化应 “ 以我为准” 中国翻译, 2 0 l 1 , ( 4): 8 48 7 7 】 8 】 袁晓宁 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 J 中国翻译,2 0 1 3 , (1):939 8 9 】 语文知识词典编写组 语文知识词典 Z 1 石 家庄:河北人 民 出版 社 ,1 9 8 4 :1 2 2 3 1 0 1 3 1 6 】 贾文波 汉英 时文翻译 高级教程 M 】 北京 :中国对外 翻译 出版

39、有限公 司,2 0 1 2 ,1 6 0 1 6 3 1 1 王弄 笙 近年来汉英翻译 中出现的一些新 问题 J 中国翻译 , 2 0 0 2 , ( 1 ):2 3 2 8 1 2 】 刘式南 “ 中译 外 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 h t t D w e b c a s t c h i n a u o m c o w e b c a s t | c r e a t e d i 1 1 8 5 f 3 4 一 L 0 1 0 1 一 d e s c ht m, 2 0 0 7 4 7 【 1 4 】 【 1 7 】 顾静 透视美国新 闻期刊对中国特 色词汇的翻译 上海 翻译 ,2 0 0 5 , ( 1 ):5 76 0 【 1 5 】 范勇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之研究 解放军外国 语学报,2 0 1 0 , ( 5 ) :8 2 8 7 ( 贺金山 湖南长沙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4 1 0 0 0 8 3 ;付欢 湖南湘潭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4 1 1 1 0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