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中历史 2.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训练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52316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中历史 2.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训练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版高中历史 2.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训练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版高中历史 2.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训练 岳麓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高中历史 2.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训练 岳麓版必修2.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版高中历史 2.13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训练 岳麓版必修2【基础达标】1.右图是“上海新造铁路火轮车开往吴淞”的刻版画,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2.(2013长沙高一检测)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3.(2012西安高一检测)

2、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D.航空运输4.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5.进入近代,中国电报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A.台湾B.天津C.广东D.湖北【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

3、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C.修筑铁路不利于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2.(2013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右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3.(2013临沂高一检测)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

4、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4.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5.(2013东城高一检测)“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B.航运C.航空D.电报通讯6.(2013大连高一检测)阅读下列近

5、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天气预报1856年1873年1939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汽车1886年1901年1928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A.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地域不平衡性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二、非选择题(共26分)7.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千米,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 960

6、千米。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材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朝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18分)答案解析

7、【基础达标】1.【解析】选A。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不久被拆除。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因此A说法错误。2.【解析】选C。本题考查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注意时间1876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火车仅仅出现在个别大城市,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人的出行方式;从材料“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说明B表述错误;当时国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绝大部分人对火车等西方先进事物持抵制态度,只有少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先进事物,D表述错误。3.【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具有打破外国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

8、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4.【解析】选A。A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的淡化,是历史进步的体现。B反映了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压迫。C体现了对先进交通工具的排斥。D描述了城市马车的主要用途是游览观光,都不能说明交通工具的进步或交通思想的进步。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电报线,故选A。“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中的某段内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A.电话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当时新式学堂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C.当时

9、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A、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说法错误,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题干材料是引自于国文教科书,因此说明当时新式学堂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能力提升】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提取和理解能力。题干中叙述了“此(铁)路一开”的后果,从这一角度来看,毛鸿宾是反对修建铁路的。因此,A正确。【知识拓展】阻碍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1)近代中国经济条件落后,缺乏发展近代交通与通信事业的雄厚经济基础。(2)交通与通信事业的发展基本从零开始,导致发展速度缓慢

10、。(3)尽管一部分先进人士积极发展近代交通与通信,但顽固守旧势力极力反对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4)近代交通与通信工具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既造成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又遭到企图阻挠中国发展壮大的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5)受到中国长期君主专制盛行、科学技术落后的制约,大部分地区愚昧迷信思想浓厚,不利于近代交通与通信事业的发展。【变式训练】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主办的北华捷报曾评论“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这说明()A.中国当时还没有出现铁路B.一些官员希望借修建铁路之机中饱私囊C.当时一些政府官员反对修建铁路D.通过修建铁路实现自

11、由富强成为社会共识【解析】选C。从题目反映出的信息来看,中国官员把修建铁路的行为定性为胡作非为,定位为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甚至毁灭。可以总结出中国部分官员对修建铁路表示强烈反对。故选C。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2.【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20世纪初近代中国马车和汽车同时并存的局面,说明西方文明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中国出现了近代交通工具。A“全盘引进”、B“与西方同步”、C“无法接受”都与史实不符。3.【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故选C。汽车在中国开始出现的时间是20世纪初,且A说法不符合历史,排除A;铁路在19世纪70

12、年代才在中国最初出现,排除B;军舰是军事专用,不可能用于商业运营,普通人更不可能乘坐,排除D。4.【解析】选A。“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与材料无关,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材料反映了通讯事业的发展,故选D。6.【解析】选A。从图表可以看出近代西方科技传入上海用的时间比较短,而传入重庆则相对推迟几十年,这说明近代科技在中国具有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材料中没有第三次科技成果,故B错误,C与题意不符,D无法从材料中体现。7.【解析】第(1)题考查铁路修筑对德国社会发

13、展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当时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上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可得出答案。第(2)题先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再结合近代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分析影响。答案:(1)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2)说明清朝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路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

14、英、美、法、德、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材料二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 200千米,占总里程的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据袁昶

15、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2)根据材料二,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内容,理解“万国铁路博览会”的含义,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角度思考分析。第(2)题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积极方面可以从推动经济和传统运输业发展以及冲击旧观念等角度分析;消极一面可以从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控制的角度思考。答案:(1)特点:受顽固派阻挠,起步艰难;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并开始自制;技术发展缓慢、标准混乱。看法:一方面,广泛引进各国铁路先进技术,便于参照对比,吸收利用,有利于创新;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不利于铁路的普及和发展。(2)影响: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相关行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冲击旧观念,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便于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或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答出四点即可)-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