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历史 专题四《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复习配套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516025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中历史 专题四《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复习配套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高中历史 专题四《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复习配套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中历史 专题四《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复习配套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中历史 专题四《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复习配套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小说文明小史中,描写一位学堂出身的少奶奶时写道:“穿双外国皮靴,套件外国呢子的对襟褂子,一条油松的辫子拖在背后,男不男,女不女的。”材料反映了这位少奶奶的服饰特点是 ()。A完全西化 B中西合璧C固守传统 D女扮男装解析从“外国皮靴”、“对襟褂子”可以判断出服饰特点应为“中西合璧”;而“男不男,女不女的”实际上指的是“中不中,洋不洋”,而不是指的“女扮男装”。答案B2下列图片所示居室建筑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近代中国同时并存。其中,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特征的是 ()。解析A、C、D三项

2、是中国的传统建筑。而上海石库门里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征,从图中可看出里弄中的建筑为西式,而里弄又是中国的传统,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3对右图中的住宅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B是乡村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C是城市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D中西合璧是其典型特征解析图中所示为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与西方文化无关。答案D4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纱照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服饰的变化发式的变化礼仪的变化是否缠足的变化A B C D解析通过对比两幅图片可发现,近代习俗在服饰、发式、礼仪、缠足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答案A5中国某婚

3、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一婚姻法应颁布于 ()。A民国初年 B新中国建立之初C改革开放后 D维新变法时期解析从材料中的反对封建婚姻、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可以判断出该法颁布于新中国初期。答案B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民谣的出现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解析民谣是一个时期社会风貌的反应。材料中的民谣内容

4、主要是提倡新服,“断发”,不缠足,实行文明礼仪等,不难选出这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法规要求。答案CB组(能力题)7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社会变革的推动“欧风美雨”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 B C D解析注意关键词:社会原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属于服装自身的原因,不是社会原因,故排除所有带的选项,所以本题选C。答案C8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B当时服饰

5、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C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D辛亥革命推动了国人服饰的变化解析审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辛亥革命后”,再由引文中的“旗装改汉装”“短衣裳”“脚”“六寸长”等信息,结合教材可知反映的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改革和不缠足运动,所以A项正确。B项错在“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因为当时农村仍处在封闭、落后状态,服饰改革并未得到迅速推广。再据题干中的“辛亥革命后”可知变化的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C、D项正确。答案B9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A婚礼简

6、约 B自主择偶C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解析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自主择偶,但材料无法体现婚礼简约、自由恋爱和夫妻平等思想。答案B10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视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最能体现 ()。A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B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C人们的平等观念增强D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本质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辫子”的认识截然不同,由此反映了生活习俗的变化,A正确。B、C两项从材料中并不能直接体现,D项说法不准确。故本题选A。答案A11(10分)社会

7、习俗的变化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女子缠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材料二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3分)(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3)分析材料三中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如今的服装“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3分)答案(1)主张:放足、断发、易服。目的是学习西方文明,推行新政(变法)。(2)妇女废止缠足、男性革除结辫陋习(若回答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社会习俗逐步近代化等内容也可得分)。西方文化的传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3)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提高;思想解放,审美水平提高(文化水平提高)。-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