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全】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515440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最全】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1年【最全】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最全】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最全】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历史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诞生于A.古埃及B.古中国C.古印度D.古巴比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制定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以仁释礼”,结合所学知识可

2、知,题干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下列古代官职中,源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设立的是A.御史大夫B.节度使C.转运使D.军机大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因此古代官职中,源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设立的是军机大臣,D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朝设立的官职,排除;B项是唐朝的官职,排除;C项是宋朝的官职,排除。故选D。4.公元前213年,丞相

3、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统一文字C.设立太学D.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A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排除;汉武帝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C排除;为实行思想的大一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5. “花剌

4、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复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A.“公历”的由来B.阿拉伯数字C.巴格达的“智慧官”D.计算机网络【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复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不符合题意;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

5、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C选项不符合题意;计算机网络,在二战后出现的,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一些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创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确的是A.韩非子儒家学说B.顾恺之兰亭集序C.贾思勰齐民要术D.苏格拉底“原子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选项C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A排除;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B排除;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D排除

6、。故选C。7.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下列古代人物中,与屠呦呦同属医学领域的是华佗 张仲景 祖冲之 李时珍A.B.C.D.【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佗、张仲景、李时珍都是医学领域,故B正确;祖冲之是数学家,错误,故排除ACD项。故选B。8.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A.木器B.彩色陶器C.石器D.炭化稻谷【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要了解原始社会的历史,最可取的证据是历史遗址、遗迹,这是可以通过考古发掘验证的第一手资料。而河姆渡原始居民有了原始农耕,主要种植的作物是水稻,能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7、,所以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炭化稻谷,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9.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的是A.神曲B.蒙娜丽莎C.最后的晚餐D.哈姆雷特【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这些国家和地区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代表,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D正确;神曲是意大利诗人的

8、代表作,A排除;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BC排除;故选D。10.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A.海洋B.河流C.高山D.沙漠【答案】B【解析】古代中国文明位于黄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文明位于两河流域,所以他们兴起的相同因素是河流,故选B;这些文明的兴起的相同地理因素主要是河流,与海洋、高山和沙漠无关,排除ACD。故选B。11.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C.

9、环境优美、风景秀丽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D符合题意;适宜航行、交通便利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A;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C。故选D。12.有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西欧经济的腾飞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因素主要是A.原有的工业基础设施完善B.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C.

10、走上联合自强的发展道路D.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各国二战前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凭借其原有的工业基础;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西欧各国重视科技教育,积极参与第三次工业革命,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经济;西欧各国纷纷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都有利于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从生产力因素来看,主要是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3.世界贸易组织自成立后的十年间,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成员国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表述的是该组织的A.成立背景B.建立过程C.活动方式D.积极作用【答案】D【解

11、析】依据所学可知,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世贸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贸组织为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及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15.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做法的终极目的是A.适应军务需要B.保证决策机密C.提高办事效率D.强化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本

12、题主要考查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知识点。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做法的终极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D符合题意。故选:D。16.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一

13、书认为:文艺复兴是中世纪世界遭到的第一个重大冲击。文艺复兴冲击了A.手工工场B.租地农场C.神权至上D.人文主义【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故它冲击了神权至上观念。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选择C。17.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A.王国B.侯国C.郡D.县【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

14、,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巨人传写到:巨人国国王卡冈都亚诞生后,起初接受说教式的经院教育,他成了书呆子;后来改用新的学习方法,每天阅读、讨论、运动、实验,把书本知识、实际生活、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结合起来,结果他变成了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这反映了A.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B.经院教育完全被摒弃C.基督教改革者的要求D.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后来改用新学习方法,每天阅读、讨论、运动、实验,把书本知识、实际生活、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结合起来,结果他变成了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可知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了教育领

15、域,故A正确。B项错在了“完全被摒弃”,故排除B项。人文主义精神与基督教教义截然相反的,基督教是不可能要求改革的,故排除C项。当时还没有产生工业资产阶级,故排除D项。故选A。19.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和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选:C。20.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是后世

16、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律颁布的时间是A.公元前18世纪B.公元前5世纪C.公元6世纪D.公元19世纪【答案】B【解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元前450年属于公元前5世纪,故B符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公元6世纪、公元19世纪与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不符,排除ACD,故选21.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牛顿现代科学之父万有引力定律B.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天演论C.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狂人日记D.贝多芬“乐圣”命运交响曲【答

17、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了他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TF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所以组合中不正确的项是B,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组合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2. 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到1937年,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这说明苏联A.优先发展农业B.实现了工业化C.推行市场经济D.发展模式僵化【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可知,1928年,苏联正在实

18、施第一个五年内计划。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的有利条件,体现在对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提供了有力的国际条件。而到了1937年,苏联已经完成了前两个五年计划,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实现了工业化,所以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3.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A.农业耕作工具B.便捷的交通工具C.农业灌溉工具D.实用的生活用具【答案】C【解析】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材料中“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

19、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可知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C符合题意;耕作工具、交通工具、生活用具均不符合筒车的特点,A、B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A.开辟新航路B.文艺复兴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法国大革命【答案】B【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反对神权至上,不作神的附属物,而要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故B项正确。25.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A.无为而治B.仁C.仁政D.兼爱【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

20、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主张“仁”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A项符合题意;“仁政”是孟子的主张,C项不符合题意;26.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表现是A.“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C.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兴起;所有非洲国家摆脱殖民枷锁D.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21、都是发生在一战后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B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一战之前,排除;C项发生在二战后,排除;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在二战后,D排除。故选择B。27.根据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其中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设立的封国有A.齐、燕B.齐、鲁C.宋、晋D.宋、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西周分封了齐、鲁两国,故山东称“齐鲁之地”,故B符合题意;燕在河北,故A不符合题意;宋在河南,故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沟通了中外文明B.消除了民族矛盾C.促进了民族交融D.促进了道教产生【答案】C【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

22、方的战乱,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游牧民族与汉族的杂居,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和交流。C符合题意;游牧民族内迁属于民族融合,不是外来文明。排除A;游牧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并不能消除民族矛盾,排除B;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是土生土长的宗教,与民族融合没有关系,排除D。故选C。29.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这一时期”是A.古巴比伦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C.文艺复兴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

23、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0.当代西方史学家曾经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由欧洲国家组成、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是A.国际联盟B.联合国C.欧洲联盟D.亚太经合组织【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

24、共同体组成,加强了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欧盟是目前由欧洲国家组成、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1.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律颁布的时间是A.公元前18世纪B.公元前5世纪C.公元6世纪D.公元19世纪【答案】B【解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元前450年

25、属于公元前5世纪,故B符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公元6世纪、公元19世纪与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不符,排除ACD,故选32.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收入B.加强中央集权C.缓和阶级矛盾D.反击匈奴袭扰【答案】B【解析】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有在封国内继续分封的权力。材料中汉文帝废除了诸侯自己分封的权力,把诸侯封国内分封的权力收归至中央。这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属于政治举措,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众建诸侯”会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不是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

26、;材料与反击匈奴没有联系,排除D。故选B。3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属于中医药著作的是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黄帝内经D.农政全书【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各9卷,162篇,约14万字。它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战国至秦汉医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排除;B项是明代手工业和农业方面的著作,排除;D项是明代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故选C。34.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

27、史事实的是A.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B.中国特色SHZY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C.十月革命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D.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答案】D【解析】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属35.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上文记载的毕昇发明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省时、省工,降低制书成本,有利于图书普及,加快文化传播,题干所描述的也就是活字印刷术使

28、用的情况,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人民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质量提高,此后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A项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期,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B项不符合题意;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36.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留下的至理名言。这位“先驱”是A.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D.巴尔扎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A符合题意;达芬奇是

29、意大利美术三杰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故C不符合题意;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7.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其中领土最大的是A.雅典B.斯巴达C.罗马D.迈锡尼【答案】B【解析】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各地陆续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其中以雅典和斯巴达最具代表性,他们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迥然不同。其中领土最大的是斯巴达,崇尚武力,整个社会俨如大军营,雅典则以民主政治而彪炳史册。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38.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A.开辟新航路B.文艺

30、复兴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法国大革命【答案】B【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反对神权至上,不作神的附属物,而要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故B项正确。39.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A.SHZY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D.全面建设SHZY成就辉煌【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故B符合题意。SHZY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SHZY制度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建设SHZY成就辉煌是1956年到1966年,故ACD均不符合

31、题意。故选B。40.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也是疆城最大的王朝。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是A.女真族B.契丹族C.鲜卑族D.蒙古族【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206年,蒙古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故D符合题意。女真族建立金,契丹族建立辽,鲜卑族北魏,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41.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A.隋文帝杨坚B.唐太宗李世民C.宋太祖赵匡胤D.明太祖朱元璋【答案】D【解析】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借诛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消

32、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D正确;隋文帝杨坚时期并没有废除丞相制度,A排除;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完善中央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并没有废除丞相制度,B排除;宋太祖赵匡胤增设多名官员,分割宰相的行政、财政等大权,但没有废除丞相制度,C排除。故选D。42.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收入B.加强中央集权C.缓和阶级矛盾D.反击匈奴袭扰【答案】B【解析】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有在封国内继续分封的权力。材料中汉文帝废除了诸侯自己分封的权力,把诸侯封国内分封的权力收归至中央。这显

33、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属于政治举措,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众建诸侯”会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不是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材料与反击匈奴没有联系,排除D。故选B。43.清代潍县县令郑板桥以竹寄情,表达爱民情怀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C.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板桥之所以被称为“枝叶关情”的潍县县令,主要是来自其“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C项符合题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的诗句,A项不合题意

3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朱熹的诗句,B项不合题意;“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这是爱尔兰谚语,字面意思是,农民耘地,即使在家里想出千条做法,也不如亲自下地操作,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C。44.有学者评价某段历史时指出,文化一旦脱离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找到理解这个世界的途径。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这位学者评价的是A.手工工场出现B.租地农场兴起C.文艺复兴运动D.早期殖民掠夺【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文化”“脱离中世纪空想的桎梏”“ 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并结合所学可知,“向导

35、”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所以学者评价的是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一次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ZBZY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排除。故选C。45.世界贸易组织自成立后的十年间,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成员国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表述的是该组织的A.成立背景B.建立过程C.活动方式D.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世贸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经

36、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贸组织为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及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46. 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上流餐厅以棕榈心沙拉为特色,人们竭尽所能地在亚马孙河上游搜索做这种沙拉的原料。这种行为A.破坏了自然环境B.造成了人口问题C.导致了普遍饥荒D.引发了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欧美上流餐厅以棕榈心沙拉为特色,人们竭尽所能地在亚马孙河上游搜索做这种沙拉的原料”反映了人类为追求自身的享受而无限地向大自然索取,这将导致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A。

37、47.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关键词“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A.牛顿B.巴尔扎克C.贝多芬D.梵高【答案】A【解析】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力学体系创立者,故A符合题意;巴尔扎克是法国小说家,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梵高是荷兰画家,排除BCD。故选A。48.善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欧化”的主要措施是A.实行“二官八省”制度B.废除武士特权C.提倡文明开化D.推行租庸调制【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欧化”可知,近代日本向西方国家学习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所

38、以C项符合题意;AD项是“汉化”措施,B项是明治维新在政治上的措施,不是“欧化”的主要措施。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49.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城市的兴起B.庄园的兴起C.市镇的兴起D.大学的兴起【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所以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50.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7亿美

39、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A.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B.中国单独抗击日军C.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D.中国经济实力强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苏联援华约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可知,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C符合题意,ABD51.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创作了长诗神曲,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是A.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D.伏尔泰【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

40、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他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2. 1942年7月开始,“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这场战役A.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D.使德军丧失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1942年7月”“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

4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B符合题意;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的是莫斯科保卫战,A排除;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是意大利投降,C排除;使德军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的是中途岛海战,D排除。故选B。53.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D.何尊属于农

42、业生产工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和“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故A正确。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D项。故选A。54.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始于A.新航路的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故A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排除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排除D。故选A。55.清

43、代潍县县令郑板桥以竹寄情,表达爱民情怀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C.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板桥之所以被称为“枝叶关情”的潍县县令,主要是来自其“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C项符合题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的诗句,A项不合题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朱熹的诗句,B项不合题意;“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这是爱尔兰谚语,字面意思是,农民耘地,即使在家里想出千条做法,也不如亲自下地

44、操作,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C。56.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A.土地改革后的喜悦B.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C.对农村改革的肯定D.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结合所学知识,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结合,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集体所有制优势

45、。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题干表达了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肯定。C选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后的喜悦表达不准确,题干中提到的是“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选项不符合题意;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表达不准确,题干中提到的是“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选项不符合题意;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表达不准确,题干中提到的是“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7.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繁荣,表明洋务运动A.完全无力与外国

46、的企业抗衡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故D符合题意;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表述错误,故A不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完成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故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58.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和“余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