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闻乐天授江州司马.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514489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闻乐天授江州司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闻乐天授江州司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闻乐天授江州司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闻乐天授江州司马.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七绝。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词阅读原文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乐天:白居易,字乐天。授:付予,指授职。江州: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在唐代是个闲职。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词阅读题目 小题1:诗歌以景托情,在的氛围中强烈抒发了作者深受刺激时的心

2、情。(2分) 小题2:请鉴赏诗中“灯”这一意象的妙处。(2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词阅读答案 小题1:凄凉黯淡、悲愤 小题2:作者选取久燃油尽、失去光焰、灯影昏暗、摇曳不定的“灯”来表现,既写出夜深不寐,又衬出心境悲凉,用笔精炼,铺垫下文。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这首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小题2: 试题分析: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

3、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词阅读赏析 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

4、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5、。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

6、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后来他在与元微之书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