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集成产品开发初探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2493451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5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22年集成产品开发初探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2022年集成产品开发初探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22年集成产品开发初探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集成产品开发初探 .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集成产品开发(IPD)初探一、 IPD 背景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简称 IPD)是一套产品开发的模式、理念与方法。 IPD 的思想来源于美国PRTM 公司出版的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简称PACE 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一书,该书中详细描述了这种新的产品开发模式所包含的各个方面。最先将 IPD 付诸实践的是IBM公司, 1992 年 IBM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遭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 公司销售收入停止增长,利润急剧下降。 经过分析, IBM发现他们在研发费用、研发损失费用和产品上市时间等几个方面

2、远远落后于业界最佳。为了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IBM 提出了将产品上市时间压缩一半,在不影响产品开发结果的情况下,将研发费用减少一半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IBM公司率先应用了集成产品开发(IPD)的方法,在综合了许多业界最佳实践要素的框架指导下,从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两个方面来达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利润、有效地进行产品开发、为顾客和股东提供更大价值的目标。IBM公司实施 IPD的效果不管在财务指标还是质量指标上得到验证,最显著的改进在于:1、 产品研发周期显著缩短;2、 产品成本降低;3、 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率降低,人均产出率大幅提高;4、 产品质量普遍提高;5、 花费在中途废止

3、项目上的费用明现减少;在 IBM成功经验的影响下,国内外许多高科技公司采用了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如美国波音公司和深圳华为公司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践证明,IPD 既是一种先进思想,也是一种卓越的产品开发模式。二、 IPD 核心思想和框架IPD 作为先进的产品开发理念,其核心思想概括如下:a) 新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决策。IPD 强调要对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并在开发过程设置检查点,通过阶段性评审来决定项目是继续、暂停、种植还是改变方向。b) 基于市场的开发。IPD 强调产品创新一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的创新。为此,IPD 把正确定义产品概念、市场需求作为流程的第一步,开

4、始就把事情做正确。c) 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采用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团队(PDT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 ),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以及决策,达到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目的。d) 异步开发模式,也称并行工程。就是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原来的许多后续活动提前进行,这样可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 - - - - - - - - - e) 重用性。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BB :Common Bu

5、ilding Block )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f) 结构化的流程。产品开发项目的相对不确定性,要求开发流程在非结构化与过于结构化之间找到平衡。IPD 框架是 IPD 的精髓,它集成了代表业界最佳实践的诸多要素。具体包括异步开发与共用基础模块、跨部门团队、项目和管道管理、结构化流程、客户需求分析($APPEALS )、优化投资组合和衡量标准共七个方面,IPD 框架如下图所示。下面分别介绍IPD 框架中的几个方面。三、市场管理市场管理从客户、 投资、市场等产品生存的外在客观环境因素来影响产品的特性和生命。包括:1、客户需求分析可以说, 没有需求就没有软件,缺乏好的、 及时的市场需求是项目方向偏离

6、和产品失败的最主要原因。IPD 使用一种用于了解客户需求、确定产品市场定位的工具$APPEALS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 - - - - - - - - - 进行需求分析。 $APPEALS从八个方面衡量客户对产品的关注,确定产品的哪一方面对客户是最重要的。 $APPEALS 的含义如下: $-产品价格( Price );A- 可获得性( Availability);P-包装( Packaging ); P- 性能( Performance

7、 ); E-易用性( Easy to use); A-保证程度(Assurances ); L- 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of cost); S- 社会接受程度(Social acceptance )。2、投资组合分析IPD 强调对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如何正确评价、决定企业是否开发一个新产品, 以及正确地决定对各个新产品的资金分配额,就需要测定新产品的投资利润率。只有明确了投资利润率的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决定因素和计算方法,企业才能对产品战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进而确定产品开发的投资。2000 年我进入华为的时候,耳边就满是IPD 的名词,从新员工培训到管理干部会议还有华

8、为公司的各项内部宣传材料,几乎都可以看到这个字眼。那个时候, 各个产品的研发从组织架构上已经基本形成了PDT的雏形, 各种计划, 文档,研发活动也是套IPD 里的模式。但是这个时期, IPD 在华为公司内还只是个概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华为公司成立的IPD项目组 (和 IBM配合,制定符合华为公司情况的IPD 具体流程以及相关模版)里的人,几乎没有人能说清楚IPD 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个时候研发流程用的是所谓的IPD1.0 ,但是IPD的实际效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大家只是在研发活动的称谓以及重要文档的输出上是按照PDT1.0 流程规定照葫芦画瓢。而IPD 的核心组决策,IPMT的审议监控等关

9、键措施并没有施行,只是在两个产品线上作试点,摸索实际推行IPD 的经验和问题。 这个过程持续到了2001年,从 2001 年开始,华为公司规定,公司内30% 的产品线必须严格按照IPD2.0 流程运作,其他产品线继续以葫芦画瓢按照这个流程走。到了2002 年,华为公司规定,到2002 年底,所有产品线必须完全按照PDT2.0 的流程运作。此时,支撑PDT流程的相关人事制度,财务制度, 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等都已建立起来。更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华为公司从高层领导到基层产品研发管理者都对PDT的思想和流程有了比较清晰深入的认识,因此已经具备全面推行 PDT的客观条件。我所在的四条产品线既有早起模仿PD

10、T模式运作的,也有正式按照PDT模式运作的。 PDT 模式的意义我个人认为PDT模式的意义有以下几点:a. 有效整合产品研发相关环节的资源,形成统一团队。b. 建立严格的产品研发审议监控机制,避免盲目立项,盲目开发。c. 打通了产品线上个环节,形成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消息传递通道和机制,形成产品需求以及问题的高效反馈和跟踪机制。d. 真正形成了市场驱动,产品效益考核的机制。e. 使得公司能够准确把握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

11、- - - - - - - - - 5.PDT 的弊端到目前为止我所能看到的PDT的弊端只有一条,就是纵横制管理带来的多头领导,产品线和资源线可能为了各自利益,对处于交汇点上的人员提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工作牵引,使得产品线人员经常感到无所适从。我本人就深深体会到了这点。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在于 PDT模式本身,而是执行这一模式的基层管理者还没有完全认识到PDT 的精髓和价值,或者是为了维护小集体利益造成的。6 为推行 PDT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我感到, 华为决心推行PDT并不难, 难在准确把握在推行PDT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可以正确解决。 PDT模式在 IBM 已经证明是成功的模式,

12、华为的产品结构以及运作特点和IBM极为相似, 因此理想地看,按照PDT模式运作,没有理由不提升公司效益。可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华为毕竟是中国的企业,中美两国文化差异巨大,PDT适合 IBM 未必适合华为。对此,任正非首先自上而下地统一思想,在要求30% 产品线推行PDT的时候,他强调,基层员工不理解PDT不要紧, 但是公司管理层,以及产品线领导必须深刻领会PDT思想。 他一再强调, 华为要作的是国际企业,要作国际企业就不能总是强调中国特色。华为最终要面对的是在国际领域内的与国际通信厂商巨头竞争,必须要削足适履,学穿美国鞋,五年不变,到真正领会时再考虑改造PDT的问题。 为此, 华为在中高层管

13、理干部中作了大量的培训。可以说,推行的PDT的前提是对人的思想的改造,而这个改造过程是从上至下的。第二个问题,是遵从制度和提高效率的矛盾。几乎每个IPT 在刚刚按照PDT流程运作的时候,都感到, 按照 PDT流程,使研发管理变得非常复杂,效率低下。而那个时候,华为的市场竞争压力非常大, 每个产品线首先关注的都是如何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纷纷表示不愿意按照PDT流程运作,或者实际运作中偷工减料,应付了事。为此,任正非强调,在2001 年,对于按照PDT流程运作的产品线可以适当降低对它们在市场绩效方面的考核,但是强调他们推行PDT的质量,并且建立起严格的QA制度,对研发过程作严格监控。第三个问题,就是

14、产品线人员的绩效考核。前面谈到,按照传统思维,员工的考核主要在部门,工作也是部门布置和评估的。但是施行 PDT后,员工和部门的关系越来越松散,很多员工长时间在产品线上工作,从办公地点以及工作计划都和部门没有什么关系。而部门领导并不习惯这样管理本部门员工,而且有些部门本身也背有考核指标,依赖所有员工共同完成,因此会用手中掌握的对员工的考核来限制员工过多地参与对产品线有利而对部门无益的工作。为此,华为调整了对员工的考核制度,起初是引入产品线相关考评,但是相关考评只能是部门最终考评的一个参考因素,部门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个考评,因此仍然出现某个员工在产品线上考评非常出色,可是部门考评却比较差。到我离开华

15、为时,这个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但是,华为一直强调,员工考评迟早会和产品线利益保持一致,这个阶段也许现在已经实现了。我对华为PDT的简要理解就是这些,限于篇幅,很多体会不好在此全部写出来。PDT的思想远非我这个普通基层员工能够全部体会的,借这个机会谈出来就当是工作之余的一个兴趣交流。至于我们公司是否适合IPD 模式或者如何推行IPD,我不敢妄自评论。产品研发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 - - - - - - - - - 一、国

16、内企业产品研发的现状和问题 2004年国内手机厂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缺乏持续竞争力,导致业绩集体下滑,库存积压严重。据CCID统计,国产手机2004 年上半市场占有率仍有50,但统计6月份销售量时,市场占有率只剩下38。2004 年 11 月份, TCL手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较去年同月下跌约58。波导 2004 年上半年底的库存为20.3 亿,几乎占总资产42 亿元的一半。国产手机产业的风光不再,再一次引起人们对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深思。汽车产业最近几年发展迅猛,但国内为数不多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难成气候,尤其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支撑汽车产品开发的产品平台。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国有 14

17、00多家零部件商分散在全国各地,但年销售总额仅为500 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德国博世公司的年销售总额将近2500 亿元人民币。 谈到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博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包善恒先生分析道:国产零部件整体发展滞后于整车发展,数量庞大的生产商形成了各自独立的配套体系。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与产品的开发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很大不足,尚未形成与主机厂同步的研发能力。 由于缺乏核心产品平台和零部件配套能力,中国汽车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汽车产业的现状足以让我们对 以市场换技术 的思路进行反思。机电产业是传统工业的支柱,据统计, 全球有五万亿美元的机电产业。但国内机电企业普遍存在着产品

18、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不高、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彩电、 空调等消费电子行业, 国内企业的低价搏杀实在是无奈的选择。机械行业的情况也许更糟。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项南在澳大利亚的内燃机展览会上看到: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柴油机放在台子上,底下铺着红色的地毯。参观时,他们开起来,什么问题也没有,声音也非常柔和。而我们的柴油机,放在展厅的水泥地上,周围还要铺上木屑,那是因为漏油太多,会把地上弄脏。同样马力柴油机, 我们的卖价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时,也不得不陷入对低附加值式的 中国制造 的沉思。以上现象代表了国内各行业和企业的普遍情况,产品研发的薄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且,

19、国内企业产品研发的薄弱不仅是单一环节的薄弱,而是从核心技术、子系统/零部件、产品平台到最终产品整个链条都薄弱,当然越是到底层(如核心技术)越薄弱。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营销和研发就是马车的两个轮子。中国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认识了市场,认识了竞争,认识了营销( Marketing & Sales )的重要性,给企业这架马车装上了一个不错的营销 轮子。但 研发 轮子依然是那么的弱小,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业绩停滞不前,甚至下滑或陷入困境。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无法及时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产品更新换代慢。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越

20、来越短。以手机为例,生命周期只有4 个月左右,如果不能及时上市或者上市后没有竞争力,那肯定亏本。 国产手机 2003 年依靠渠道和终端比国外品牌面向更多的消费者,加之款式的不断更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到2004年,国外手机厂商也实现了渠道的延伸和渗透,国产手机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 - - - - - - - - - 的短板就暴露了出来。随着国外手机厂商在产品开发上的发力,国内手机厂商明显跟不上。推出的产品质量不过

21、关,可靠性差,性能不高。国产产品功能方面基本没有什么问题,有的方面甚至更适应本土化的需要,但产品质量实在不敢让人恭维,老出故障,外观质量差,不可靠,稳定性差。如果说研发是国内企业的软肋,那产品质量就是软肋之中的软肋。产品档次不高。这一表现与产品质量不高有直接的关系,但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致使绝大多数行业国产产品就是中低档产品的代名词。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导致各个行业的毛利率均在下降,这是不争的现实。如通信设备的毛利率就从过去的60% 左右下降到现在的40% 左右。难怪华为任总也曾向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大倒苦水:如果我们是做餐饮的就好了,毛利率更高!面对毛利率下降的挑战

22、,关键要在产品研发方面做文章,在研发中构建产品成本优势。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现实表明,国内企业在控制和降低产品设计成本方面也不擅长。难道是国内企业不重视产品研发吗?过去,中国企业确实对研发重视不够。正如 中国经营报 总编指出: 在前几年中头版报道的企业曾经非常风光,现在几乎全部销声匿迹了。中国企业有一种急功近利的赌徒心理,通常大肆投放广告,甚至是一段时间搞运动搞销量,但明年怎么办?10 年后怎么办?中国企业是踏踏实实搞产品的时候了。现在,应该说国内绝大多数技术型和制造型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研发了。但重视研发只是改变企业研发弱势的前提,除此之外, 企业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研发管理体系的建设。

23、曾经以 手机、扩机、商务通,一个也不能少而享誉全国的恒基伟业公司,由于没有持续不断地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现在已经很难唤起人们的记忆了。局外人认为没有新产品,肯定是企业不重视研发,研发投入不够,但是事实上刚刚相反,相对于企业自身规模来讲,恒基伟业在研发上的投入非常大,2001 年光北京研发中心就超过100 人,算上各地的研发人员,差不多300 人。为什么这么一个庞大的研发队伍,不能面对外部竞争的挑战?答案在于研发管理和研发能力。同恒基伟业一样,国内大多数致力于产品研发的企业在研发管理上困难重重:(1) 缺乏明确和前瞻性的研发规划研发战略和规划是公司战略在市场和产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公司对产品

24、机遇的战略性认识, 包括产品战略愿景、产品平台战略及规划、产品线战略及规划、具体产品的开发计划四个层次。国内企业一般会有一个远大的产品发展目标,也制定具体的产品开发计划,但很少在产品平台战略和产品线规划上下功夫。缺乏明确和前瞻性的产品平台规划和产品线规划,产品开发就失去了路线图,产品开发人员就会无章可循,他们会在不知该产品在公司未来规划中所处位置的情况下,定义和开发产品。其结果是,各个产品相互拼凑,不能形成一条一体化的产品线。 而企业由于不能按恰当顺序开发并投放新产品,往往错失良机, 在恼怒的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25、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 - - - - - - - - - 态下,于是企图样样都一下子做出来,结果摊子铺得太大,而发现自己不具备充足的资源。一位专业人士认为:恒基伟业没有一个相对长远的战略,其种种尝试都带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该公司一度希望掌上电脑、智能手机、记易宝 、行业应用等方面都取得成功,结果是哪个方面都未做好。(2) 跨部门协作困难产品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几乎需要企业所有的职能都参与进去。也正是在各职能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带来了部门协作和协调困难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国内企业,不管他们在组织方式上是采用项目结构、

26、职能结构还是矩阵结构。首先,各部门对产品开发的成功标准缺乏一致的认识。比如技术部门认为只要产品顺利转入中试就成功了,制造部门理解的成功则是产品制造流程和工艺的稳定,而市场部门则关注的产品何时上市、销量如何。 各部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一致的目标是带来跨部门协作困难的根源之一。更有甚者, 产品开发被认为只是研发部门的事,其它部门只是义务配合一下,这与产品开发活动的本质就相差太远了。其次,在项目运作层面没有有效的运作原则和机制。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会采用项目组的方式来负责产品开发。但是,真正有责有权、运作高效的项目组少之又少。更多的情况是,项目经理的角色更象是一个行政管理人员、记录人员和协调人员,而不

27、是领导者, 项目组并不是真正的跨部门小组,职能部门所拥有的权利和责任比开发组多,责任的划分模糊,项目成员对职能部门的忠诚远远超过对公司或项目的忠心程度,造成决策的狭隘性和低效。一旦出了问题,部门之间就相互抱怨及推诿责任,备忘录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字眼:市场部认为, 工程部的看法是 , 生产部觉得 。另外,跨部门协作的障碍也来自于文化的不支持。很多公司习惯于做事情各自为政,本位主义和官僚主义较严重,属于跨部门协作的土壤 不良。(3) 缺乏有效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尤其薄弱很多公司制定了产品开发流程,但它们的流程只是一些功能流程(如硬件开发流程、测试流程) 的集合, 而缺乏一个联

28、合了所有的职能部门的集成的总体流程,这就象作战时缺乏总体的 作战地图 和作战方案 , 导致项目组如何开展工作,各部门如何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统一部署和安排,只能到时候各行其是。流程层次不清、不够规范、不具体、不细化、操作性不强等结构化不足的问题在国内企业中也非常突出,加之跨部门协作的机制又不强,导致产品开发流程在 部门墙 林立的情景下运行艰难、接口不畅、漏洞百出。国内企业研发流程的另外一个典型问题是,在产品开发前面的阶段,除了技术部门以外,测试、制造、维护、财务,甚至市场部门很少参与,导致产品开发偏重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产品的可制造性、可靠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需求考虑很少,导

29、致产品开发后面的阶段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修改前期考虑不周的错误,甚至要重新设计。尽管,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在国内企业已经开始普及,但由于相配套的组织机制、业务流程、 考评激励措施欠缺,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也是比较差的。比如:总体进度计划缺乏完整性,也得不到及时修正。进展情况得不到及时汇报,因为职能部门各自制定进度表。计划衔接性差,造成工作衔接性也很差。产品质量管理尤其薄弱。在源头上, 产品需求的定义不准确、不清晰(如客户需求)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

30、共 15 页 - - - - - - - - - 不完整(如可靠性需求、可维护性需求);在保证质量的过程控制上,流程本身不规范、不科学,执行不力;在质量控制活动上,缺乏完整的、明确的测试计划和技术评审计划,测试方法和手段落后,测试走过场,技术评审流于形式。(4) 不重视技术积累及平台建设谈到技术,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国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确实, 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由于没有长期持续的投入和努力,普遍没有核心技术。但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对支持产品开发的技术体系缺乏积累和系统性的建设。国内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开发通信系统已经十多年时间,但每一代产品开发都是对前一代产品的否定,没有继承性,缺乏技术积

31、累,直接影响了新一代通信系统的稳定和推向市场的时间。不仅在技术上需要积累和共享,元器件、 部件、 组件也需要通过标准化、通用化来共享。 在这方面, 国内企业的表现显然也是很差的。国内一家高科技企业在进行器件归一化工作时,发现在公司各种型号的产品中,100 欧姆的电阻竟达12 种之多。经过分析,最后归并为 4 种。(5) 缺乏有效的研发人员的考评和激励措施如何对研发人员进行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是困扰着企业的难题。一家精细化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在推行绩效管理方案是,研发部经理就提出: 做起来是可以,但考得不好,反而起反作用,谁来负责? 由于研发工作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对研发工作和研发人员的评价确实是比较

32、困难。比如说要考产品的市场效益,研发人员会说课题又不是我选的,怎能怪我?再如考计划完成率和错误率,往往越难的项目计划完成率越低、错误也越多, 而项目组人员越是辛苦, 如果他们的考核却越低,这不是 鞭打快牛 吗?那谁还愿意去做高难度而重要的项目。 于是,企业对研发人员的考核在定量和定性之间、在结果和过程之间、在短期和长期之间摇摆,找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在矩阵结构下如何对研发人员考评也是一个难点。研发人员面对两个或以上的上级,考核关系如何界定,项目考核和部门考核如何结合,权重如何定, 如何对技术部门以外的职能部门参与产品开发的人员进行考核这些问题让人难以理出头绪。绩效考核的不科学也带来了报

33、酬激励缺乏依据,带来不公平感,影响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如果再加上岗位价值不明确、任职资格划分及评定模糊,那研发人员的薪酬就确实靠拍脑袋了, 于是薪酬机制引起更多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 项目奖被一些企业看作是灵丹妙药,可惜项目奖在带来短期的激励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降低研发人员对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团队精神、短期行为、不利于人员流动和培养等长期的危害。对于研发人员来说,发展机会、认可、 沟通、 荣誉等非经济性的激励措施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薪酬,但这些也明显被大量企业忽视了。 一个企业主抱怨研发人员不愿意加班,但他自己极少与研发人员沟通,研发人员按时下班有班车,晚上加班后回家要自己想办法,更不用说免费的夜

34、宵。试想,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哪个研发人员愿意加班?与以上企业的研发现状和问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中兴、海尔、联想、方太等企业却通过在研发管理上的持续努力,建立了有效的研发管理体系,实现了产品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华为,通过长期的研发管理努力和集成产品开发(IPD)的实施,形成了世界级的研发能力。美国3COM 公司 CEO Brucel Claflin对华为如此评价道:在同意成立合资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 - - - - - - - -

35、 - 业前, 3COM 公司已经花了数月同华为的工程师会面洽谈并测试产品。在此过程中,本人亲眼目睹了华为世界级的研发能力正是依靠世界级的研发能力,华为的通信产品频频在国际市场取得突破。那么华为、 中兴等企业在研发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换言之,应该建立怎么样的研发管理体系?二、 IPD- 系统性的研发管理解决方案在国内企业中,在研发管理方面作出努力的当然不仅有华为、中兴、海尔、联想、方太等领先企业。事实上,很多企业在研发管理上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一家电力自动化设备的公司了解到产品开发应该按照产品线和资源线相交叉来运行,于是根据教科书上的说明建立了矩阵组织结构,并据此进行了部门和人员分工,规

36、定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然后希望产品线部门努力开发产品,资源部门专注于资源建设。但运行半年后,产品线和资源线矛盾重重,项目管理更加混乱,研发人员无所适从,只好有回复到原来的组织模式。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在同西门子公司合作时引进了西门子的全套产品开发流程,如获至宝,然后在公司推广。两年下来,开发活动确实规范了不少,但产品开发人员不关注市场、跨部门协作困难、合格研发人力资源不足、产品质量失控等问题并没有好转。一家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商在第一代产品开发过程中,创业者直接面向市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市场调研,摸清了客户需求和竞争产品的问题,然后协调各方面资源迅速开发和推出产品,结果后来居上,取得了

37、巨大的成功。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和产品增加,该公司决定划分部门,加强职能建设,划分了工业设计部、结构部、电气部、燃气部、工艺部、模具部等部门, 并实行主设计师制,有主设计师负责产品的开发工作。两三年后,各项研发职能是加强了, 但产品的创新机制反而下降了,产品开发离市场远了,产品开发速度慢了,产品开发质量差了。在以上案例中, 并不是矩阵结构不好、西门子的产品开发流程不好,也不是企业不应该强化职能管理。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研发管理当然也不例外。上面三家企业的错误在于没有采取配套的措施,实施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在西方,管理界和企业界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就在寻求系统性的研发管理解决方案。 1992 年

38、, IBM公司遭受了巨大的经营挫折,年亏损额高达近80 亿美元。为了摆脱经营困境, IBM 实施了以系统性研发管理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企业再造方案。在研发管理方面,IBM系统引进了PACE (Product And Cycle Excellence,产品及周期优化法,是美国PRTM公司提出的一套系统性的研发管理思想和方法),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1993 年到 1998年总共节省了120 亿美元的费用,硬件开发时间从4 年下降到16 个月,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品开发模式- 集成产品开发(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IPD是一套领先的、成熟的产品开

39、发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应该包括思想、模式和方法三个层次,对IPD 的理解也应从这三个层次来看。一、 IPD 是一套产品开发管理的思想。它的核心思想体现在6 个方面: 1) 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决策:IPD 强调对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和管理,优化投资组合, 将资源用于最有前途的市场机会和产品组合上;并在产品开发中设置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 - - - - - - - - - 段性的投资决策评审点,及时砍掉无前途

40、的项目。 2) 基于市场的开发:IPD 强调产品创新一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的创新。为此, IPD 强调产品开发流程与市场管理流程有机集成,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是正确定义市场需求和产品概念,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 3) 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产品开发是一个跨部门的流程,必须有一个跨部门的小组对最终结果负责,协同各项活动,确保沟通、协调和决策的高效。 4) 异步开发模式:将产品开发按照最终产品、平台、子系统、技术分解为不同层次的任务, 并行开发所有层次的任务。通过对每个层次的关注和面向市场的开发,快速、高效、不断地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5) CBB( Common Building Block)

41、:即重用,在不牺牲差异性的情况下尽可能重用。CBB是实现异步开发的基础和手段。当产品是基于许多成熟的共享的CBB和技术搭建或集成而成的话,无疑产品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会得到更好的控制和保证。 6) 在非结构化和过于结构化当中找到平衡:产品开发是复杂的,因为产品开发人员必须完成成千上万项活动,而这些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个部门, 如何协调这些活动便成为极其复杂的工作。为了能管理好这些庞大而复杂的活动,产品开发过程必须成为结构合理、定义清楚的过程。但产品开发流程不同于生产流程,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理想的生产是拷贝,产品开发是有限度的创新,IPD 流程也应该是有限度的结构化。不能规定得太死、太细。二、

42、 IPD 是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产品开发模式。所谓模式, 就是系统要素的有机组合方式。产品开发管理系统包括了很多要素或组成部分, IPD 按照如下框架对这些要素进行组合。IPD 的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跨部门团队(IPMT,Integrated Portfolio Management Team,集成组合管理团队和PDT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产品开发团队)、两大流程(即市场管理流程和IPD 流程)和一系列的要素。这些要素可以归纳为跨部门团队、结构化流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43、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 - - - - - - - - - 一流的子流程、考评、IPD 工具几个方面。根据这一框架,IPD 提供了一整套运作机制(如IPMT决策机制、 PDT组织运作机制) ,并展开为分层次的业务流程,直到细化为操作指南和模板。所以, IPD 作为一种产品开发模式是非常完整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三、 IPD 集成了多个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的方法,是一套方法集。主要包括7 个方面的方法论:(1) 客户需求分析:$APPEALS ,从 8 个方面对产品进行客户需求定义和产品定位(2) 投资组合分析:如SPAN (战略

44、定位分析)和FAN (财务分析)(3) 衡量标准:一套从商业(市场)角度来看的衡量指标,如:投资效率,新产品收入比率,被废弃的项目数,TTM ,TTP (产品盈利时间),CBB等(4) 跨部门团队:如核心小组法(PDT )(5) 结构化流程: IPD 流程是分层的、分阶段的、并由子流程支撑的结构化流程(6) 项目和管道管理: 对单个项目的管理以跨部门的团队和结构化的流程为基础,并通过制定一个全面的计划来实施、协调和监控; 管道管理是根据公司业务策略对项目及其所需资源进行优先排序及动态平衡的过程( 7) 异步开发及CBB :产品开发的各种方法集成到异步开发模式中,在CBB的基础上实现产品开发的快

45、速和高效在美国, IPD 作为业界最佳的产品开发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SEI(软件工程研究院,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对 IPD 作了标准的定义:IPD 是一种面向客户需求,将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活动进行及时协同的产品开发系统方法。美国不少高校还专门开设了 IPD 的课程。 IPD 包涵的思想、模式和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必将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三、 IPD 在中国企业的实践 IPD自 1998 年登陆国内,至今已经走过了6 个年头。与很多流行一时的管理概念或模式不同, IPD 没有华丽的外表,也缺乏哗众取宠的噱头,但正默默地改变着国内企业的研发管

46、理现状。华为公司是第一家引进和实施IPD,也是受益最大的国内企业。笔者有幸在华为参与了 IPD 的引进工作。记得在99 年初 IPD 项目的启动会议上,咨询方-IBM 的项目经理说:IPD 将优化华为公司的整体运作!当时我将信将疑,但几年下来,IPD 确实帮助华为建立了世界级的研发管理体系,并优化了华为公司的整体运行。其实,从98 年初,华为就开始自己摸索实施IPD,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走了很多弯路。当时,华为组织了项目组(主要由一批MBA构成),要求他们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了避免被打扰,专门为他们在一间酒店配备了办公室。最后,项目组拿出了一套基于 IPD 的研发体系变革方案, 并进行

47、了推广实施, 期望公司研发从此按照IPD 模式来运行。华为按照新的方案调整了组织结构,基于IPD 的研发流程和项目管理体系也在各产品线推行。看起来各项目组开始按照IPD 模式运作了,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效果并不象人们预期的那样。该次变革遭到很多人的抱怨,有人认为,此次变革, 不仅没有很好的解决原有问题,同时又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也有人认为, 新的流程占去了他们过多的时间而没有效率,还有人因为新的工作方式难以适应而不满。其中以下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变革后的PDT从结构上看并不是一个真正的PDT ,并没有贯穿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PDT经理也没有充分授权。PDT成员大部分来自研发,生产和服务

48、方面还正在逐步参与,市场方面目前只有一个接口人,而且这个接口人本身又可能忙于其他事情,对于PDT的市场牵引指导作用很少或者信息不明确,有时甚至误导。 该公司的 PDT基本上还是处于以技术为导向的状态,离市场、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其次, 新转变过来的各个部门、各个职位的职责没有很好的定义清楚,同时也缺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 - - - - - - - - - 合理有效的绩效考评指标。实际运作中有时候不但没有提高效率,反而使

49、效率降低。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产品线与资源线之间的关系没有很好地定义清楚和理顺。PDT并没有获得真正的项目预算, PDT经理无法通过经济杠杆来调动资源,而是通过协调或行政手段从资源部门去争取资源。另外, 大多数 PDT经理来自研发部门,技术比较好, 但在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培训或缺乏管理方面的技能。同时由于个人业务经验方面的局限性,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习惯于以技术为导向,不太注意站在市场、用户角度去考虑产品开发。包括一些PDT经理在内的PDT成员都比较年轻,缺乏全流程开发经验,在参与 PDT工作之前缺乏全面深入的培训,普遍缺少正规 PDT运作所需的技能,尤其是项目管理、跨部门沟通方面的技能。在研发流程方

50、面, 对研发全过程考虑得不是很全面,流程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如流程的整体架构和层次不清晰,主流程和子流程之间脱节,流程之间的关系不顺畅。 在流程的实际运作中,职能部门扮演的角色比产品线要重要得多,造成人为割裂流程,如研发流程,中试流程,生产流程等等,这种随组织结构而制定的各种流程之间的接口松散,出现有些问题没人管,有些问题多方管的现象,在这些接口上PDT要做大量的协调、沟通工作,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来,华为经过分析认为,不能再闭门造车,需要请老师来帮忙。于是华为决定请 IBM 作为咨询方来帮助解决问题。根据 IBM 咨询的方法论,华为IPD 项目划分为关注、发明和推行三个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