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中“愁”的若干意象]-愁的意象.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482524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词中“愁”的若干意象]-愁的意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唐宋词中“愁”的若干意象]-愁的意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词中“愁”的若干意象]-愁的意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词中“愁”的若干意象]-愁的意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宋词中“愁”的若干意象 愁的意象 摘要:“愁”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唐宋词人却用了不少具体可感的意象来表现,借有形有色之物以抒难以名状之情,使“愁”变得可触、可感。其内涵丰富、意象各别,展示着唐宋词绚丽的文学美。 关键词:愁;意象;春草;水 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质在于表达情感。从总体来看,诗词写作是由内向外的,是作者深入发掘内心情感并外向成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经常借一些具体、可感的意象来烘托抽象的情感。唐宋词中词人多以“春草”、“落花”、“雨”、“风”等托寄愁情。 一、春草 以春草烘托和抒写离愁,最早见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其中,“萋萋”犹言草盛之貌。

2、此句以春草萋萋体现时序变化,反映“王孙”离去日久,从而表达对归人的殷切期盼。 唐宋词中常用“春草”比兴离愁,一者春草的滋生,标志季节更迭,容易令人促觉时序变化,从而感佩离别日久、愁情益盛。如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中“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凄凄芳草、声声马嘶映衬得愁思愈发浓郁。 再者,“春草”滋生还常常寓意着深春的到来,春暖花开,极目而去,周遭春景,美不胜收。试想面对如此美景,而归人未还,当下思量,便觉景愈美、思愈切,而愁则愈深。宋代咏草词中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梅尧臣苏幕遮露堤平和欧阳修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并称为“咏春草绝调”,其中又以欧阳修的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为最,如: 阑干十二独凭

3、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全词不着一个“草”字,而以“碧”代之,“晴碧”可见春草之清新,“连云”又可见春草之广袤,“碧”“云”相接、浑然一体,所以境界阔大。如此美景,而亲人未归,是愁情更增、愁绪更深。 宋人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卷十七“咏草词”一条中曾言道“(少年游)不惟前二公所不及,虽置诸唐人温、李集中,殆与之为一矣”。而唐圭璋(2000)又评价少年游“境界辽远阔大,语言质朴清新”。 二、落花 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时序更迭,本与人无尤。然陆机文赋中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诗词创作更推崇以情入景、因景生

4、情、情景交融。唐宋词中,词人也常借“落花”来抒发思绪愁情。如温庭筠更漏子星斗稀: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全词上阕写景,其中“残月”和“落花”使得冷清、寥落之情溢于言表;下阕抒情,既表现了暮春的寂寥,也映衬了岁月流逝、美人迟暮之感,而“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则更添凄凉之气。 在李煜千古名篇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也使用了“落花”这一意象来表现内心的愁苦: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中“无限江山”

5、“见时难”既包含了词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怀念,又饱含着词人内心的无奈和愁苦。“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中“流水”、“落花”都像“春去”一般一去不返。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的帝王、今日的囚徒,更是形成了“天上”与“人间”的鲜明对比。无限凄苦之情,欲吐还吞,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南宋女词人卓绝千古的声声慢更为“恣放”的诉愁名篇,其下阕尤其精彩,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时节虽已不是暮春,但深秋时节充满了萧瑟、肃杀之气,满地堆积的“黄花”,更是寓意着深深的思愁。 三、雨 除去“春草”、“落花”这两个常用

6、的意象,在唐宋词中,词人还经常用“雨”来表现愁情:雨丝霏微不绝,离愁连绵不尽。 晚唐词人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整首词描绘一个风雨飘摇、孤寂阴冷的秋夜:秋风过处,梧桐树叶片片分落,而稀薄的秋雨霏霏绵绵,声声落入人心,更显孤寂、凄凉,“空房、空阶,冷雨、冷心,阵阵摧残,难以解脱”。 此外,万俟咏的长相思雨是写听雨失眠的愁情,但通篇不着“雨”字,而全是夜雨之声,如:“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其中,“一声声”、“空阶滴到

7、明”袭用自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但与温词相比更加内敛,试想漫漫雨夜、难以入眠,连梦都难成,只能望着烛火,听着窗外雨打芭蕉、人打更,真可谓“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更响一声思”。 四、风 有雨就有风,唐宋词中不仅大量使用“雨”作为表达“愁”情的意象,也注重以“风”带“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曾这样评释此句“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落寞地王苟延残喘的悲愁之情令人不忍卒读。 又如晏殊

8、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下阕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得风人之致”,而刘扬忠(2003)又赞全词“情深而意苦、格高而致远”。 唐宋词中,多以具体可感的意象来寄寓情感。唐宋愁情词中除“春草”、“落花”、“雨”、“风”等四种意象之外,还经常使用“柳絮”、“流水”、“残月”、“燕”等意象来寄寓愁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词作境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其中“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谓之“有我”。在唐宋词中,词人创作尤重以物见我、以我观物,讲究自然景象无一不可入诗、无一不可入词。作为唐宋词的一个重要题材,愁情词多以身边具体可感的事物生发内心的离愁别绪。

9、在不同词人的作品中,虽然各人所选取的具体意象不同,所用的表达手法也因人而异,但因情寄景、以物喻情的表达传统却源远流长。 注释: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290。 吴曾文中“前二公”即指林逋和梅尧臣。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132。 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88。 张红.温庭筠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17。 张红.温庭筠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17。 参考文献: 1沈金梅.试论秦观词的感伤基调,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向海林.论李清照词中“愁”的文化内涵,求索,2001年第1期。 3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4杨海明.唐宋词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5杨海明.论唐宋词所积淀的民族审美心理,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作者单位: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吉林大学文学院)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