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2338618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doc(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第1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孩子们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也是在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一年级的数学课对孩子们有很深远的影响,要让孩子们爱数学,要让孩子们真正喜欢数学课,这几天的课很重要。本课容十分简单,就是要让孩子们能手口一致地按顺序数数。新课伊始我创造了“学校校园这个让孩子们感到新鲜好奇的场景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观察校园中有那些物体,再数一数它们的个数,最后用点子表示个数。整个课堂进展得比拟顺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方一些孩子对数数已经非常熟悉,没有用手指点着一个一个数的习惯;在用点子表示物体个数时有个别

2、孩子画的太过于随便,没有形成排列规那么、整齐的画图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我着重让孩子们用手指点着数了好几遍,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好品质。对于画图不规那么的现象,我也进展了指正,以防今后的作业中出现随意、马虎的现象。第2课时?比多少?教学反思我过去教学“比多少时,总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图让学生根据我拿的图进展比拟。在现在的教学中,我意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在教材里有意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尝试,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

3、发和补充,使自己对“比多少的问题得到清晰全面的认识。有些学生还发现了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改变了原来单一、被动和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问题:由于年龄较小,自律性不强,在小组讨论时一些学生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对此我没有直接对他们提出批评,而是通过互动提醒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与课堂有关的问题,收到了不错的反响。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反思本节课要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上、下的

4、位置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历,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认识,而对于“前后的位置关系,这是学生认识比拟薄弱的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开展及形成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先整体观察主题图,然后一边观察一边用“上或“下描述图中货车、火车、轮船的相对位置。通过反响,学生对于“上、下的位置关系描述比拟到位。学生感受到:在物体位置不变时,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不变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不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主题图进展观察和描述之后,学生又用“上、下说说讲台上摆放的物

5、品的位置关系,并动手摆学习用品,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第2课时?左右?教学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左、右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左右顺序的概念比拟淡薄、容易混淆,所以,教学时就要从学生的左、右手开场,让学生明白一般的人写字、吃饭都用右手,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进而了解并熟悉“左“右这两个位置的关系。但是“左“右的相对性在他们的头脑里还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先让学生体验“左“右,然后感悟“左“右,最后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这几个方面。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对于他们

6、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借助生活经历,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新课开场时让学生借助双手初步体验“左“右,通过“找身上分左右的好朋友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左“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15的认识?教学反思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积极地进展反思,首先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历,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开展效劳。一、创设情境,增强数学课堂魅力。生动、贴切的情境设计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

7、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那么。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通过创设去王奶奶家玩的情境,并配上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顺利开展15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二、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做出数学的精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数学课堂生动化是教材的特点之一。操作与实践、探索与发现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要使学生不是记数学,而是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开展。因此,数学课堂活动化对小学阶段的学生

8、来说更表达出其必要性。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摆图片、摆图形等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真正体会15的基数含义和数序。这符合一年级小朋友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特点,把教学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并让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 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 、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

9、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整节课我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进展设计和教学,现反思如下: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俗话说:“良好的开场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在动力。因此,在上课时,我就用猴子玩耍的故事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这样引导自然、形象,融科学性、趣味性一体,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还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动手实践活动,发现了比大小的规律,这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材料。二、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机和气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10、方式。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拥有了许多动手实践的时机,还在实践中拥有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机。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急于对学生的答复给出肯定或否认的意见,而是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我只是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交流,以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整课堂中反响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错。但作为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纠正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随波逐流的倾向。第3课时?15认识及比大小:练习课?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练习课,是对前面两个

11、课时所学的“15的认识和“比大小的练习稳固。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认、读、写15各个数和会用“和“=来描述5以数的大小,欠缺的仅仅是熟练度和准确度。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稳固15各数的认读,加深对三种符号的认识。本节课一开场,我通过数一数大姐活动,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15的认识。然后通过对各个习题的引导,让学生在做题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也稳固了旧知。总之,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成功的练习课,到达了练习稳固的目的,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后面的数学学习奠定了感情根底。第4课时?第几?教学反思自然数有两重含义,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是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是序数。本节课学习的

12、是有关序数的含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教学中我注意从一下几点进展操作:一、 利用主题图,引入教学主题。教材主题图能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因此,一上课,我就要求学生认真观看主题图,明白主题图的意思,并适时提问:从图中你能不能知道谁最先买到票,为什么?从而引出序数“第1。有了“第1的认识,我进而提出了一些指向性较明的问题,学生迅速认识了“第1“第2二、 联系生活、学习数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我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如“考试我想得第1“我坐在第1组,等等。学生有了教师的引导,很快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第几的意思。这样,不仅让学生稳固了新知,也加强了学生的语

13、言表达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的教学,首要是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是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第5课时?分与合?教学反思本课时的主要容是对4和5的组成进展教学。对于4和5的组成的知识,大多数学生通过学前学习已经有了比拟好的根底,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他们通过摆小棒对“4和5的组成的合理性进展感性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在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课堂上通过“猜数量等游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而体会学习数学大姐乐趣也正是本课堂的另一个教学点。第6课时?分与合:练

14、习课?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堂练习课,我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先通过用小黑板出示两道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再在完成练习四的习题中,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交流、去体会,从而使知识由他们自己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是帮助他们“过桥的人,引导他们走最近的路到达目的地。第7课时?加法1?教学反思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承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5以的加法是在学生

15、认识了5以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根底上教学的。?新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局部的突出特点是表达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一下的教学环节:1、 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 分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探究发现。3、 结合教学容分成练习,稳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 总结、归纳、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表达“尊重学生,注重开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

16、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开展的过程,体会到发现数学的乐趣。第8课时?加法2?教学反思“5以的加法是本学期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容,因此我非常重视本节课的教学。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1、 设计多媒体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2、 根据课时涉及的知识点,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 结合教学容分层练习,稳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 总结、归纳、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为了能利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7、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开展的主体。第9课时?减法1?教学反思这一课主要教学与减法相关的概念,要求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减法意义的根底上正确熟练的读、写减法算式。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学好减法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充分理解减法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创立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划一划,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减法的含义即“去掉。在此根底上,对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进展教学,使知识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初步接触减法,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5以的减法,我结合大量图片,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使学生充分理解减法的算理,到达“一通百通的目的。第1

18、0课时?减法2?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注重遵循这样一个教学思路:由演示问题到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口算5以数的减法以及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的安排力求做到由低到高,由点到面,步步深入,以便让学生很容易就学会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从总体来看,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进展。教师通过自身的示作用关注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细心观察画面,口头逻辑表达等,更明显的是重视了学生的开展,为从图示题向应用题过渡打下了坚实的根底,表达了新课程改革

19、理念中的养成教育、开展观点。下面我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展较为具体的反思。本课注重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到达教学目标。在体会减法的含义这一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创设情境中找信息,并根据找到的有用信息提出问题。教师通过了课件演示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图意。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说出了“5-3=2,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说算式的含义,找一找“5“3“2在图中分别表示那一局部。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含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从图中发现信息,获取数学知识;在

20、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问题,用教学的观点解决问题。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纸鹤写算式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而且在练习过程中,练习形式注意了由个人答复到集体练习,由点到面,层次清晰。我很重视让学生看图说图意,从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课思考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训练学生根据知道的信息来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说和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要防止说套话。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课,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不一样的图意,并列出算式。第11课时?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5以的加减法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也是学生在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个数学重点知识。因此,

21、我特意安排了 这样一堂练习课,力图帮助学生整合之前课堂上学过的容,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安排方面,为了尽可能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我将课堂分为了“根底练习“稳固练习“拓展练习三大块,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从课堂效果来看,本节课到达了预期的目标,但仍然存在一局部学生“吃不透,另一局部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在课堂容的安排上,还可以吧三局部训练进一步细化,所选练习题还可以更具有典型性。第12课时?0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15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节课中力求表达: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会

22、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这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他们虽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但没有将这些经历提炼为数学知识,因而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是一个难点。基于学生的好奇,以及对生活中的动态、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自己设计教学时,我力求从生活实例中引入,寻找生活中的“0。好的方面:1、 教学与生活实际严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字含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大局部学生到达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及写法。缺乏方面:1、 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

23、子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2、 在教学活动中,我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以至于有些环节脱离了主题。第13课时?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首先,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0的根底上安排教学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来说,他们对“0本来就不陌生,生活中也会接触到有关“0的加减法,因此,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备课中针对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开展学生的能力。其次,课上尽可能让学生努力地进展尝试,并进展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学生每进展一类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后,我都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并启发学生再说出类似的算式,使学生

24、及时将自己已有的学习经历和实际的结论建立起联系,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进展概括。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了能力。再次,整节课能关注每个学生,尤其在说算理的环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受到了不错的效果。第14课时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这节课安排的容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为了使学生在头脑里对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构造,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切实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在对5以数的认识进展整理和复习时,引导学生全面复习5以数的认识,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家住在几

25、号楼几单元几号,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字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容,是对知识进展系统整理,从而建立网络化、系统化的知识构造。教师把枯燥的教学容融入游戏之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场,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历。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

26、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历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开展初步的空间概念。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并会识别;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展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为: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分为六个环节进展教学: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三、实

27、践探究,认识特征。四、实践运用,体验特征。五、稳固练习。六、课后小结。整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和讨论的时机,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稳固了对各种物体的特点认识。本节课我认为教学比拟好的方面是: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运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2. 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根本

28、做到了有效。3. 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把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使用数学的乐趣。4. 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时机,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教学缺乏之处:1. 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的组织教学不到位,学生不听指挥,随意玩桌上物品。2.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学生没有听清楚就动手操作。3. 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多说说图形的特征。4. 在“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立体图形这

29、一问题时,我觉得虽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但是还没有大胆展开。第2课时?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立体图形的拼组是现行新课标教材中“认识图形一这一教学容的一局部,这些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开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的思考问题,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表达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在操作中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教师在设计“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教学容时,是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根底上,利用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

30、,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2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本课时,我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学习是过程中,学生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是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第5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6和7的认识?一课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一、 创设新颖、有趣的人物情境。?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而小学一年级

31、的学生有效注意时间较短,所以我结合课本的主题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放学后清扫教室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都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受不到自己是在学习,我虽然没有那样精湛的教学技巧,但我努力营造这样的学习气氛。二、 课堂环节设计合理,容充实。本节课虽然是以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来进展,但我力求让教学扎实、有效,并精心设置了多个练习环节。利用探究题目将本来容较多又缺乏联系的各个局部贯穿起来,使学生在轻轻松松是学习气氛中掌握、稳固知识。三、 关注细节,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思想品质的教育。“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

32、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且在观察主题图时,我教育学生要讲卫生、爱集体,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中,我告诉孩子:只有团结、努力才会有更多收获。此外,在书写6、7时,我也不忘适时纠正、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从课堂效果看,这节课到达了预设的要求,但也存在值得反思的地方。一、 数学课的教学,应处于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 要更恰当准确。二、 对于本课相关知识的复习应考虑得更周到。三、 在基数、序数意义的区别这一环节还有待完善。第2课时?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而不是枯燥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

33、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1、 猜数、分数的乐趣。为了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用让学生解决问题来引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强化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学生也对这样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分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将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再说一说分法。教师板书分法,让学生更明确6的组成。在此根底上,再教学7的组成便水到渠成了。2、 动脑的乐趣。在学生已经能够分6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练习7的组成。让学生对6和7的分法进展总结,从而掌握如何快速分6和7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动脑操作、表达,使他们充分感知6和7的组成。3、 助人的乐趣。在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

34、互相帮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6和7的组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乐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既有趣又有用。从课堂效果看,到达了预设的要求。第3课时?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6和7的组成的根底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在两人一组的游戏探究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看图列式,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良的地方:1、 对于5+1和1+5的情境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

35、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式子其实就是同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图两式的由来。2、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指导学生重点复习6和7的组成,并引导学生进展联想,看到一组还能联想到另一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2+5=7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2=7。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7的“好朋友算式?3、 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局部大姐学生都会。教师应该选择“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是怎么算的这样的问话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学习借助6和7的组成计算加减法的方法,否那么学生很容

36、易只停留在自己能得出的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过程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第4课时?6和7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练习是新授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快乐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练习的设计上穿插摆一摆、分组比赛等形式,并加以比赛。同时加强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关注并及时帮助其纠错订正。第5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反思这节课是讲授“解决问题的容,旨在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

37、力。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严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启发引导,由扶到放,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容、找出有用条件和选择恰当的方法计算。本课还注意了容的深浅把握,只就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进展指导,主次把握得好,突出了重点,攻克了难点。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历,我把教学

38、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在前面教学解决加法问题的根底上,学生初步理解了大括号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放在认识大括号下面的数量及局部数位置的问号上。我先让学生找一找大括号,说一说大括号表示什么,让学生明确大括号一样是表示两边物体的数量,大括号下面有数字,就是表示已经知道总的有多少个,再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个画面和上一题加法不同的地方,知道加法中原来两边都已经知道数量是多少,现在其中的一局部有问号,也就是说其中的一局部物体不知道数量是多少,让学生讨论明确已经知道总数及其中的一局部数,求另一局部数用总数扣掉已经知道的那一局部数,所以用减法计算。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

39、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解决减法问题的格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7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反思6和7的加减法和解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为此我将两者结合起来安排了这节练习课。在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的意思,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仍然存在缺乏之处,反思总结如下:1、 课堂涉及是练习题还应该精简一些,多项选择典型题目;2、 在师生互动环节中,课堂秩序有些混乱,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应该在与学生互动时,多引导他们讨论思考与课堂容有关的

40、问题,防止开小差的现象。第8课时?8和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上完本节课后,个人感觉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1. 本节课时间不够,主要原因有二:第一, 可能是教学容较多,在新课中就有许多练习,整体上时间比拟紧。第二, 在两个环节上个人认为处理欠妥,导致时间浪费。一是学生收集的信息中有一个关于8和9的小故事,这在备课时是没有考虑到的。我觉得这个题材不错,于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读了一下,也浪费了一些时间,虽然感觉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在时间如此紧的前提下也只能放在课后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了,感觉此处有点不了了之的味道。另外,在教学8和9的序数意义时,我设计了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时,我怕读题浪费时间,就省略了读

41、题过程。但结果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对这一题完成得并不理想,也许读一读题目,效果会好很多,毕竟这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我对低年级的教学经历缺乏,总是忽略这个问题,所以今后要引起重视。2. 处理教材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全。8和9的书写环节应该调整到揭题之后,这是其他教师给我的第一个建议。我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明显。但自己之前却没有考虑到,而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看到课本上的顺序是这么安排的,就这么死板地去教,可见自己处理教材时还应该考虑得更周全些。又比方在理解8、9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时,我是通过数图形一题来完成的但由于没有读题,学生反响情况不太理想。其他教师建议我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如请从左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

42、请从右数8个学生站起来。这样的方法既直观又生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从而突破难点。第9课时?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一开场,我就用五角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以“猜数游戏引导学生感受分的过程,发现一个数的不同分法蕴含的规律,使他们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在引导他们整理8的分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每次移动一个,按顺序填出分的结果,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方法的根底上,主动探索数的分与合,其后在探索9的分与合时让学生独立进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根底。但按顺序摆、写时,有个别学生还是很容易出错,还有学生在写数字时候,存在着书写不规的问题,在这方面,应加强学生的练习。第10课时?8和9的

43、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用课件出示书上的太阳图,提问:“谁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那么,谁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呢?列式都还比拟顺利。接下来是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的含义,我要求学生先看加法,用自己的话把算式是含义表达出来,在看减法,也用自己的话把算式的含义表达出来,最后齐读算式。在说减法算式的含义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得不是很流畅。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图,要求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写出了四道算式,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的探索过程,并能将意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及运用数学语言进展表达的能力,加强了理解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

44、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图四式的形成过程,对新知的认识比拟深刻,这一点比拟成功。但仍有一些缺乏之处:学生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用多的一边减少的一边,在这里应加以强调:不管是“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列减法算式时,都应从总数中减。第11课时?8和9的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解决过这样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容已经不陌生了,根本上能够看懂、说清图意并解决问题。训练时,图中问号所表示的数量看起来是的,不用计算就已经直知道了,思维好的学生很快能理解,把它当作是未知的,但大局部学生就不好理解了所以在教学这点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局部。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两

45、点:1.创设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将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到森林游玩这一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广泛接触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合理组织教学,将数学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变为开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创造课,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有意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教学中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联系起来,创设有关生活的情境,有助于激活学

46、生的思维。第12课时?10的认识和组成?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活动。在一开场,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数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不让9这么骄傲,帮一帮伤心的0?很自然地引出了今天要学习的新数“10。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了两个数字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数,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在数数的时候,我创设大量的情境:数人物、数鸽子等,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进展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9的知识时,已经对数的组成

47、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培养了初入学的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汇报完答案之后,又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第13课时?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学习,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表达了?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下面具体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这节课一开场,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学生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学生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学生是这种心理,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逐步得到提高。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