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训练题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2126066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训练题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训练题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训练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训练题 .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训练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迤逦(l )熟稔( ni n)懿(y)范命途多舛(chu n) B盘桓(hu n) 朔(shu ) 风尽(j n) 管心惮(d n)远役C. 手腕(w n) 窈(y o)窕蓬蒿(g o) 茕茕孑(ji ) 立D. 舂(ch ng)粮泠(l ng)然剜(w n) 肉失之东隅(y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哀声叹气噩梦彤云密布辖制B. 食不裹腹提防天高地迥酒馔C. 钟鸣鼎食拔擢晨光熹微盛筵D. 兴高采烈出岫泱泱不乐孤鹜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武汉天

2、地的人工湖、百步桥、 假山造型别致,让周围的居民羡慕不已,可小区却以邻为壑,竖起了“非本区居民禁止入内”的牌子。B. 肇事司机李敏镐不是采取积极措施救人,而是欲置伤者于死地, 掩盖事故真相,干下了伤天害理、耸人听闻的事。C. 中国诗是早熟的, 以后就缺乏变化直至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D. 由于旧城改造,都教授只得从旧宅搬出来,住进了马路边的一栋商住楼。可是还没有住满三年,他又接到通知,要他安土重迁,再次搬家。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表达简明的一项是( ) A. 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B. 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Kimi 、王诗龄、田雨橙、天天等“

3、星二代”的“同款服饰”顿成热销品, 有文化品味的童装也成了服饰行业的“新增长点”。C. 涵盖全国 26 所知名高校的“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公布了20XX年自主招生方案。由于三大联盟的考试时间再次“撞车”,考生只能“三选一”。D. 本次班会的主题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5下面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呈现的外公对外孙女的爱、翠翠对二老纯真的爱以及天保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爱,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B. 契诃夫是 19 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文笔含蓄,情趣隽永,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

4、子里的人等。C.滕王阁序是骈文中的优秀篇章。文中描绘滕王阁秀丽如画的风景,寥廓雄壮的山川,情景俱佳,声色并茂。D.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其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一、名句默写,抚孤松而盘桓。木欣欣以向荣,。,或植杖而耘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潦水尽而寒潭清,川泽纡其骇瞩。,秋水共长天一色。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但以刘日薄西山,。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

5、外之分,斯已矣。1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13、,愿乞终养。二、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1、归去来兮2、觉今是而昨非3、载欣载奔4、三径就荒5、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6、审容膝之易安7、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8、曷不委心任去留9、聊乘化以归尽10、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11、恨晨光之熹微12、怒而飞13、志怪者也14、抟扶摇而上15、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17、而后乃今将图南18、抢榆枋而止19、而控于地而已矣20、适莽苍者21、彼且恶乎待哉22、形影相吊23、晚有儿息24、逮奉圣朝25、拜表以闻 26、寻蒙国恩27、听臣微志28、庶刘

6、侥幸29、不胜 之情30、当侍东宫31、察臣孝廉 32、恭疏短引33、俊采星驰34、雄州雾列35、保卒余年36、夙遭闵凶37、谨拜表以闻38、腹犹果然39、小年不及大年40、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解释鹏之背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宋荣子犹然笑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臣以险衅但以刘日薄西山臣以供养无主臣具以表闻圣朝以孝治天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四、翻译下列句子(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老

7、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6)而刘夙婴疾病。(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五、下列对文学知识的陈述 , 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作用。B 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初一,“朔”指月末最后一天。C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 仪表举止、 言谈话语、 坐

8、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在古代的礼节中,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而室内座位方面又以坐西向东为尊。“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D契诃夫小说的总体特点是:运用出色的幽默讽刺手法,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社会的各种病态 ,抨击沙皇专制制度 ,热烈向往新生活的到来。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A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优美散文。其山水诗对后世影响极大。精选

9、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以诗文齐名,称为“初唐四杰” 。其诗作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名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D 边城以 20 世纪 30 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七.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句话依次涉及哪几个历史人物A. 曹操谢灵运李白陈子昂B. 梁孝王陶

10、渊明曹植谢灵运C. 屈原贾谊陶渊明曹丕D. 贾谊冯唐谢灵运陶渊明八.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契诃夫是 19 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变色龙,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B.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的滕王阁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文章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是骈文中的极品。C.“奸雄”曹操性格复杂,虽说过“宁教天下人负我,休叫我负天下人”这样的话,但他有时又有宽容的气度。当刘备、关羽委屈于他手下时,他都曾以礼相待。(三国演义)D堂吉诃德与“白月骑士”

11、加尔拉斯里决斗,败北后不得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了游侠活动。 回家后一病不起, 临终回光返照, 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堂吉诃德)九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他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 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B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通过描写堂吉诃德非常曲折滑稽的游侠经历,折射出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C 三国演义通过叙述蜀汉兴衰历史揭示战争策略的重要性:刘备采纳诸

12、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赢得赤壁之战,进而占领益州、汉中,使蜀汉达到鼎盛;曹操采用郭嘉之计,挑起孙、刘矛盾,致使联盟破裂,使蜀汉逐渐衰亡。 D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二姐, 最后借刀杀人。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她的谴责之意。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我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演变特征李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度, 总体而言,古代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次数呈逐渐增加趋势。 在以小农经济

13、为生产基础的古代社会,灾害的破坏显而易见。 如何救济灾荒,迅速恢复生产是历朝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并由此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救灾制度体系。救灾制度的形成历史久远,早在农业起源之时业已出现。周礼? 地官中明确地将其划分为散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除盗贼等十二种类型,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后世荒政的格局,历朝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 逐渐建立了诸如钱粮赈济、 赋税蠲免、 移民就食等救灾减灾制度, 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民间自救形式。这些制度随着历史进步而发生变化,并呈现出具体的演变特点。政府对社会力量的倚重愈来愈强。古代社会的民间救灾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是血缘性组织的互助活动, 比如宗族, 自北宋范仲淹创办范

14、氏义庄以来,这一模式已成为后世家族救济的一个典范,各地的宗族组织一般都建有义庄、族田、社仓等,平时救济贫困,灾时用于族内的自救。唐宋以后,随着乡村社会力量的发展, 以富民为代表的民间救济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二是个人的捐赠。部分官僚缙绅、 富户巨商在灾害发生时, 捐出部分救灾物资。 政府为鼓励民间富户捐献,往往通过赠匾额、 授顶戴等措施进行表彰性奖励。宋代富民就已在灾荒救济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补充甚至部分取代了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角色与地位。救灾条文愈加具体细化。 随着灾害的频繁、 国家财政压力的增大以及制度的愈发规范,政府的救灾规定越来越具体。 例如,蠲免税赋是古代重要

15、的减灾措施,唐以前并没有固定的标准, 只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颁布诏令。 唐以后规定趋于详细。明朝弘治三年( 1490 年)制定了固定的蠲免比例,受灾10 分,免 7 分税粮,依此类推至 4 免 1 为止;清朝大体沿用这一规定, 但保持了一定的弹性。 顺治十年(1653年)规定州县受灾 810 分,免 30;57 分,免 20;4 分,免 10。在制度上规定得更加具体,并赋予适当的弹性区间。断代王朝前后期, 救灾措施重心呈现显著差异。从王朝的发展看, 救灾制度伴随着朝代的盛衰而呈现出具体的变化特征。每个王朝的中前期, 各种救灾制度一般能顺利运行; 但到晚期, 赈济措施多沦为虚文。 如唐代比较重要的救

16、济旱灾活动共 132 次。从时段上看,除了减膳、撤乐、避正殿等象征性的措施外,减免赋税、罢役赈恤等具有实际意义的救灾措施在穆宗之后,变得越来越少,即使有,也往往成为一纸空文。经济实力强盛是救灾制度运行与创新的基石。从历史发展来看, 经济实力强盛的统一王朝是救灾制度创新的频繁期。例如汉代创建了常平仓制度, 隋唐出现了义仓制度,宋代出现了社仓制度。清代由于人口增多,粮食极度匮乏,于是制定了保护农产品的粮食安全制度。从历朝水利工程的兴建分析, 前四位的分别是唐、宋、明、清,分别占3.0、13.1、26.7、38.1%,这几个朝代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王朝。历代为了保证国家的经济来源, 对税赋的主要贡献地

17、区都十分重视,在救灾时也投入更多的关注。 例如,唐代的救济区域多在政治中心京师、河南及经济发达的江淮、河北、山东,而对于偏远的边疆地区, 尤其是岭南一带所占比例甚少。清代对江苏、安徽、浙江、直隶、河南、湖北、山东、东北等重点地区也投入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的救灾力量。多数救灾制度长期不变。 各种基本救灾制度在历史时期长期保持一种不变的稳定状态, 只是在种类与数量上略有变化。当然有时也会受到一些挑战,但这样的挑战,改变不了救灾制度的总体格局。从实施效果看, 古代社会的众多救灾制度成效

18、相对比较显著。 它的转变发生在清代道光年间之后,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及其引发的科技发展, 西方社会的救荒济贫思想与中国传统救荒理论相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救灾制度。 比如对于逃荒者, 以往的做法是将其遣返回原地,但清末却将其视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予以挽留,机构上也相应产生了一些重大变化。10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灾害频发,灾害的破坏严重,历朝历代都面临着救济灾荒、迅速恢复生产的课题。 这些因素使我国古代得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救灾制度体系。B. 早在农业起源之时,救灾制度即已出现, 周礼 地官将这些制度划分为十二种类型,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后世荒政的格局。C.古代社会的民间

19、救灾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血缘性组织的互助活动,其二是部分官僚缙绅、富户巨商在灾害发生时的个人捐赠。D. 政府对民间救灾的倚重愈来愈强,这是我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演变特征之一。政府鼓励民间富户捐献。 宋代富民在灾荒救济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补充甚至取代了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角色与地位。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朝代的盛衰,救灾制度呈现出具体的变化特征。每个王朝的中前期,各种救灾制度能够顺利运行;但到晚期,赈济措施便成为一纸空文。B.唐代比较重要的救济旱灾活动共132 次。穆宗之前的救灾,主要采取减免赋税、罢役赈恤等具有实际意义的措施,而在穆宗之后,则只有减

20、膳、撤乐、避正殿等象征性的措施。C.蠲免税赋是古代重要的减灾措施,明朝制定了固定的蠲免比例,清朝大体沿用明代的规定,但规定得更加具体,而且弹性区间比明朝大。D. 从历史发展来看,经济实力强盛的统一王朝是救灾制度创新的频繁期。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盛时期,在历朝水利工程的兴建中,其所占比例最大。1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 唐代的救济区域多在政治中心京师、河南及经济发达地区,清代对江苏、安徽、浙江、直隶、河南、湖北、山东、东北等重点地区也投入较多的救灾力量,因为这些地区是国家的主要赋税贡献地,对这些地区的优先救济能够保证国家的经济来源。B. 常平仓制度、义仓制度、社仓制度、粮食

21、安全制度等新的救灾制度分别诞生于汉、隋唐、宋、清,可见这几个经济实力强盛的统一王朝是救灾制度创新最为频繁的时期。C. 古代社会的众多救灾制度成效相对比较显著,如果不是道光年间之后西方思想的传入及其引发的科技发展, 古代社会救灾制度的总体格局还会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其稳定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清末改变将逃荒者遣返回原地的做法,将其视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一重大改变是西方社会的救荒济贫思想与中国传统救荒理论相融合的产物。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帆山子传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

22、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豪放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一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其论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 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韩康伯邻居康伯母每闻帆山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帆山介立有清操,虽石粟无储,不取非其道。所居之地二十里,有水以贪泉名之,谓饮

23、者怀无厌之欲。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石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行止有耻,遇人无机心。 假馆某某家, 偶有不称于意, 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 ?易称见金夫,不由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

24、矣。其挚友名江吟香者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皆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此行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 ! (对原文有删改)注: 嗢噱(Wju ):笑谈,笑话。椭狡:小器具。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木主:木制的祖先牌位。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高下:认为他高或低B色斯举矣举:表现C圣人诏我矣诏:教导D自称无方之民无方:没有出路14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 分)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行止有耻,遇

25、人无机心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椭狭零星,手自摹拭A B. C. 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帆山子看来, 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符合人的本性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 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的行为合乎圣人之道。C. 文章结尾说帆山子有仁爱之心, 故而在他死后, 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D. 帆山子是一位隐士, 为人

26、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个“真气盎然”的人。16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3 分) 有水以贪泉名之,谓饮者怀无厌之欲。(3 分)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 (3 分) 17. 用斜线给下面短句断句(断句不超过6 处)(3 分) 事 母 孝 谨 及 其 执 丧 哀 毁 过 礼 与 韩 康 伯 邻 居 康 伯 母 每 闻帆 山 哭 声 辍 餐 投 箸 为 之 悲 泣。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蝶恋花别范南伯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剗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注】 剗:同“铲”,铲除、铲平。作者杨炎正,宋人,此词为送别友人而作。词的上片是怎样层层写出诗人与友人真挚深切的友情的?请分析说明。(4 分) 请简析词的下片运用的表现手法。(4 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