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2103484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pdf(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赏析杜甫的望岳和春望。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昏” 和“ 晓” 两个天地是泰山“ 割 ” 开的! “ 割” 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B.“ 夫” 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是颔联。D.“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春到长安,山河依旧,草木

2、葱茏,诗人感慨万干,不禁赞美。(2)这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 (1)D(2)望岳表现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春望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解析】 【分析】( 1)ABC 理解正确, D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眼中的长安城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些景象,让诗人非常的伤感。(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分析,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

3、代的浪漫与激情。末句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春望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天宝十四年叛军攻占长安,七月,肃宗即位,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诗歌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故答案为: D;精选学习资料 - - -

4、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2 页2 望岳表现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春望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点评】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 诗眼 ” , 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 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

5、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南浦王安石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注】 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 画栋朝飞南浦云” (滕王阁序)中的南浦。(1)“ 鸭绿 ”“鹅黄 ” 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2)第二句 “ 物华撩我有新诗” 中的 “ 撩 ” 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因风粼粼而起的是“ 鸭绿 ” 色的 “ 水光 ” ;柔和的阳光映照

6、下“ 袅袅 ” 而垂的当是“ 鹅黄 ” 色的新柳。 “ 鸭绿 ” 与“ 鹅黄 ” 用的都是借代手法。(2)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 撩” 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解析】 【分析】( 1) “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东风吹动了一江春水波光粼粼,摇动的新柳柔美地垂在岸边。“ 鸭绿 ” 深绿色,代指春水,也就是“ 粼粼起 ” 的水光;“ 鹅黄 ” 嫩黄色,代指新柳。用了借代手法,以颜色代本体。(2) “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在南浦东冈吹东风的二月之时,美丽的景色让我诗兴大发。“ 撩” :引逗,挑弄。用了拟人手法,

7、把“ 物华 ” 比作诱人的美女,写出南浦风景之美,撩动我心,勾起我写诗的欲望。故答案为: 因风粼粼而起的是“ 鸭绿 ” 色的 “ 水光 ” ;柔和的阳光映照下“ 袅袅 ” 而垂的当是“ 鹅黄 ” 色的新柳。 “ 鸭绿 ” 与“ 鹅黄 ” 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 撩 ” 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鸭绿即鸭头绿,深绿色,代指春水。鹅黄:嫩黄色,代指新柳。“ 鸭绿 ” 、“ 鹅黄 ” 都是借代的手法; 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

8、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 ?修辞 (描写手法 )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2 页3 了诗人 ?的感情。)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艾青诗选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岸(1)诗中的 “ 礁石 ” 象征了什么?(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全诗采用了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

9、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_、_,洋溢着一种 _情绪。【答案】 (1)“ 礁石 ” 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2)拟人、比喻、对偶。(3)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解析】 【分析】( 1)礁石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经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旧微小地面对海洋、历经磨难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故象征一切被压迫的民族,一切被压迫的人民抗击旧世界的力量。(2) 它的脸上和身上运用拟人,把礁石当成人写。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运用对偶,对仗工整。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

10、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把浪打在礁石身上的状态比喻成刀砍一样。 用“ 扑过来 ” 描写浪花,无疑,是把浪花比喻成“ 人” 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 打碎 ” 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这里,就有了比喻、拟人,同时,在更深的层次上,有“ 移情” 的作用。(3)“海洋 ” :象征着各种困难的根本,象征着人类劣根性和罪恶的源泉。“礁石 ” :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也象征了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微笑 ” 的含义: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

11、种自信,在残酷的敌人面前是一种强者的藐视,在欢乐与胜利的时刻是一种舒畅。 礁石告诉我们要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强调表达了那种坚韧、不折不挠的精神。故答案为: “礁石 ” 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拟人、比喻、对偶; 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2 页4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的能力。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 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 概括描述形象特征。 展示形象的意义。因此,简答题答案也

12、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 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明白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答题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3、。(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答案】(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2) 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解析】 【分析】( 1)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 ” ,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

14、疑。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2)从 “ 断人行 ” 、“ 皆分散 ” 、“ 无家 ” 、“ 长不达 ” 这几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自身孤苦无依之感。从最后一句中的“ 未休兵 ” 一词可以感觉到诗人对战乱早息的强烈渴望之意。故答案为: 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主题思想。对诗句要注意理解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联系诗人

15、的生活、经历等进行分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2 页5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感悟,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请结合词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6、。可怜白发生!” 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2)“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可怜白发生 ” 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解析】 【分析】( 1)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根据这两个比喻,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因此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2)最后三句话的意思是: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17、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辛弃疾 21 岁时,就在家乡历城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据此可知这几句话表达了词人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又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故答案为: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可怜白发生 ” 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点评】 此题考查鉴赏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辨析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

18、合全诗内容分析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2 页6 (1

19、)请对 “ 四面歌残终破楚” 一句作简要赏析。(2)“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运用 “ 四面楚歌 ” 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2)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解析】 【分析】(1)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 四面歌残终破楚” 是史记项羽? 本纪“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故事,结合写作背景分析用典的作用,这是秋瑾在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

20、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因此这个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这样写,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故答案为: 运用 “ 四面楚歌 ” 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

21、世的思想感情。【点评】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这类题的答题模式: 从关键词,句子的位置等入手,结合上下文析句子的表层,深层含义; 指出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果使用了)分析其作运用;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7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

22、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2 页7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1)这首诗的作者是_原名 _,中国现代诗人。(2)“ 黎明 ” 的任务是: _ 诗人的任务是:_(用文中原话回答)。【答案】 (1)艾青;蒋正涵(2)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解析】 【分析】( 1)黎明的通知是艾青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他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2)诗人把黎明

23、拟人化,以黎明的口气把人们的期盼道出,“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 就是黎明的任务。诗人是传达黎明的祈愿的使者,“ 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就是诗人的任务。摘抄下来即可。故答案为: 艾青 ; 蒋正涵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点评】 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把握黎明的通知的作者。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得出“ 黎明 ” 的任务及诗人的任务。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

24、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山行 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答案】 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 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解析】 【分析】从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 以及 “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等诗句可知,两首诗都描写了乡村的秀丽风光;从“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以及 “ 蒸茗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 等诗可知,两首诗都猫写了农家丰收的景象;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

25、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 游” 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山行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写山水,饱含田园风味,写景如绘清幽静谧,同时充满了勃勃生机。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绘劌绘声,如歌如画,引人入胜。根据以上内容可知,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请的手法,【甲】诗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生态度,【乙】诗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以及不惜谢络仕途甘于归隐的决心。故答案为: 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 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26、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2 页8 的情感。【点评】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能力。答题时应反复阅读这两首诗歌,从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即可。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樵夫词(清)朱景素白云堆里拾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2)请自选角度,赏析“ 竟挑蝴蝶下山来” 一句的精妙之处。【答案】 (1)白云堆;深林(2)【示例1】用词精炼,一个“ 竟” 字写出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的情景,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示例2】衬托,诗人用蝴蝶跟随樵夫的自由自在,衬托樵夫自得其乐的心情,使樵

27、夫艰辛的劳动富有诗情画意,表达了对自由悠闲生活的向往。【解析】 【分析】( 1)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 捡青槐 ” 来烘托 “ 白云堆 ” 的清幽,又用“ 鸟不猜 ” 来反衬 “ 深林 ” 的幽静,“ 白云堆 ”“深林 ” 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2)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 竟挑蝴蝶下山来 ” 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 竟” 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 无意 ” 遥相呼应。故答案为: 白云堆;深林; 【示例1】用词精炼,一个“ 竟

28、” 字写出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的情景,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示例2】衬托,诗人用蝴蝶跟随樵夫的自由自在,衬托樵夫自得其乐的心情,使樵夫艰辛的劳动富有诗情画意,表达了对自由悠闲生活的向往。【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作用是 ,它运用了 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10阅读下面两首古

29、诗词,完成两小题。春光好(唐)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2 页9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寸,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1)欧阳炯笔下的初春最显著的特征是_,夜泊钱塘末句“ 微吟寄短愁 ” 的“ 愁指的是 _之愁。(分别用一个词语加以概括)(2)两首诗中各有一个“ 迸” 字,请分别加以赏析。【答案】 (1)生机勃

30、勃;羁旅(思乡)(2)“ 笋迸苔钱嫩绿” 一句写笋使劲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突出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 离心迸落叶 ” 一句中的 “ 迸” 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而这种力量来自“ 离心 ” 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解析】 【分析】( 1)春光好通过诗中“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 等句子可以看出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夜泊钱塘中“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 寻“ 酒市 ” ,是想 “ 借酒消愁 ” ,可是“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

31、愁更愁” ,“ 杯酒 ” 哪能化解浓浓思乡之情?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据此作答。(2)“ 笋迸苔钱嫩绿” 意思是 “ 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 ,“ 迸”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笋儿 ” 的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 离心迸落叶 ”“迸” 显示了力量,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以致迸落了树叶。从语音上看,“ 迸” 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动魄,百感交集。据此作答。故答案为: 生机勃勃;羁旅(思乡); “ 笋迸苔钱嫩绿” 一句写笋使劲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

32、,突出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 离心迸落叶” 一句中的 “ 迸” 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而这种力量来自“ 离心 ” 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原作,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从原作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分析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参考译文】春光好和煦的阳光,风和日丽,万物快活地竞相生长。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花儿,羞羞答答的,依偎在雪坞上

33、,洒出满世界浓香。透过那金丝般的柳枝,看得见一轮落日,仿佛柳枝就挂在斜阳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2 页1 0夜泊钱塘行船于江中,夕阳西下,已是傍晚时分。哪里可以让我栓住小船呢?层层树林里,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在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在秋风中振翅疾飞,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勾起我的思乡之情。树叶因难以承载这离别之情而坠落,思乡之梦化入这寒冷的钱塘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着。想寻酒市借酒浇愁又如何能化解这愁苦,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的愁绪。1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野步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袭,倚杖郊原作

34、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有人认为,诗中“ 野步 ” 之人是老者,这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有写秋风,作者寄予其间的情意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 (1)倚杖、白人头(2)本诗 “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把秋风拟人化,说是秋风管闲事,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表现秋风之猛烈,吹破了诗人的茅屋,表达了诗人对秋风的怨愤之情。【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通读全诗,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形象。野步之

35、人是一位老者,从诗歌的“ 倚杖 ” 一词,得知是个倚着拐杖的老人;最后一句中 “ 白人头 ” 也在告诉读者野步之人是白头发的老者。(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诗人情感的能力。这首诗的后两句写秋风,诗人将“ 秋风 ” 拟人化,认为它是个 “ 管闲事 ” 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受形象地表达出来。诗人是借写秋风表达岁月无情人将老的怅愁。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要表现秋风风势之大、之猛,吹破了诗人栖身的茅屋,表达诗人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故答案为: 倚杖、白人头; 本诗 “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36、 把秋风拟人化,说是秋风管闲事,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表现秋风之猛烈,吹破了诗人的茅屋,表达了诗人对秋风的怨愤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解答本题,学生要反复朗读,理解全诗内容,抓重点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熟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2 页1 1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提升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

37、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本诗首句写“ 杨花 ” 和“ 子规 ” ,有哪些作用?(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 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有“ 语近情遥 ” 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 杨花落尽子规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 不如归去 ”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2)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38、,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解析】 【分析】( 1) 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从自然现象来说,杨花落尽,子规啼鸣是在暮春时节,因此“ 杨花 ”“子规 ” 点明时令。另外,“ 杨花 ”“子规 ” 都是古诗中非常重要的意象,“ 杨花 ” 含有飘零之感,“ 子规 ” 含有离别之恨,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分析,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整首诗里流露出对朋友的关切、担忧之情。因此诗人选择这两种景物就烘托出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据此答题,意对即可。(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感情,自己的朋友被贬到龙标,诗人非常同情

39、朋友的遭遇,担心朋友路途的安危,自己又不能随同朋友前去,只能把这种感情寄托在月亮身上,希望月亮能代表自己一直伴随着友人到遥远的地方。因此,诗人的感情比较复杂,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故答案为: “ 杨花落尽子规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 不如归去 ” 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

40、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

41、、人、事的描写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2 页1 2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 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 暮雨 ” ,故称 “ 赋得暮雨 ”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 楚江:指长江。 建业:今江苏南京。 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 散丝:雨丝。(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

42、正确的两项是()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 雨”“江”“帆”“鸟”“树” 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C.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2)请赏析颔联“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43、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答案】 (1)B,C(2)“ 漠漠 ” 、 “ 冥冥 ”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解析】 【分析】( 1)A 错在 “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从题目及尾联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BC正确; D 错在 “ 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的是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 E从“ 沾襟比散丝 ”可以看出,尾联是直接抒发内心的忧伤。(2)结合颔联内容分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

44、鸟儿飞得迟缓。这两个叠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的景象,从而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叠词的运用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故答案为: B C ; “ 漠漠 ” 、“ 冥冥 ”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要从诗歌语言运用、情感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2 页1 3分析比较,

45、从而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此题考查鉴赏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曲写诗人在潼关路上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B.一 “ 聚” 一“ 怒 ” ,一 “ 表” 一“ 里” ,将潼关一带的山

46、河特征形象呈现出来。C.“ 望西都,意踌蹰” 写诗人遥望西都,来回踱步的样子,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伤。D.整首曲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感染力。(2)从 “ 宫阙万间 ” 角度来分析 “ 兴,百姓苦 ” 中“ 兴” 的含义。【答案】 (1)C(2)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解析】 【分析】( 1)C“ 意踌蹰(踌躇)” 的意思是感慨万千,非常痛心,“ 流露出对繁花逝去的感伤 ” 一句对诗歌情感理解有误。“ 西都 ” 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由盛到衰过程令人“ 伤心 ” 。(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7、兴,百姓苦” 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 兴” 指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这是大声的倾诉,是大声的疾呼,更是对统治者的鞭挞。故答案为: C ; 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对照诗歌内容对照题干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说说首句中“ 缓 ” 字有怎

48、样的表达效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2 页1 4(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答案】(1)“ 缓” 意为 “ 缓慢、慢慢 ” ,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解析】 【分析】(

49、 1)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天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飞来飞忙着找食。首先要解释词语,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理解,答出所表达的情感。如“ 缓” :缓慢、慢慢。对山中春日美景留恋欣赏,连脚步都慢下来了,形象地表达出诗人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的愉悦闲适之情。(2)“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桃花飘零,落红没有人注意,在山涧溪流中洗手却问的到桃花的香。可从侧面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赏析。如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故答案为:(1)缓 ” 意为 “ 缓慢、慢慢 ”

50、,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点评】( 1)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查考生对炼字的效果的赏析能力。考生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在诗句中该词语的表达的内容,表现诗人的情感。考生要掌握诗词鉴赏题型的特点及其答题模式。(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