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诗歌鉴赏必做题( 详解版).pdf

上传人:长青 文档编号:3205454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诗歌鉴赏必做题( 详解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诗歌鉴赏必做题( 详解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诗歌鉴赏必做题( 详解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诗歌鉴赏必做题( 详解版).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诗歌鉴赏必做题 答案 解析 考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泊秦淮 ( 唐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 1) “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要赏析。( 2) 1 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1)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2)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 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 淡,

2、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 1)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 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 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 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 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 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

3、忧 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 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 2) 古代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2 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 1页 ( 共 12 页) 答案 解析 考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鬂如 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 冈。 【注】乙卯:公元1075 年,即北宋熙宁八年。此时,苏轼40 岁,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

4、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关子词的上片,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直写夫妻生死相隔,如今已是十年,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 知,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 B. “不思量,自难忘”“不思”与“难忘”看似矛盾,但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诗人深深地 埋在心底的情感,夫妻情深,难以消除。 C.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诗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心情极为沉痛,如 今远隔千里,凄凉也无处可话,孤苦难消。 D.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鬂如霜”,诗人想象自己假如与妻子再见也应互不认 识,表达了自己年老孤苦的无奈与痛苦之情。 E. 词的上片直接破题,抒发诗人对

5、亡妻的深情,诗句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情真意 切,全不见雕琢痕迹,寓意却十分深刻。 ( 1) 请找出词中“记梦”的部分,并加以赏析。( 2) DE( 1) 记梦部分是: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几句写诗人自己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小轩窗,正梳妆”描写妻子正在梳妆打 扮,塑造了一位美丽娴静的少妇形象,折射出诗人当初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这 样写一方面表达了对爱侣永恒的眷恋,一方面也衬托也此时生死相隔的痛苦之 情。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落泪,梦与现实无从分辨,直接表达了 诗人的凄凉、沉痛之情。 ( 2) D诗人表达的主要是忧愤之情,其中有失去爱侣的伤痛,也有

6、未老先衰的伤 感,也有仕途的落寞。E词的上片并没有直接破题。 4分。选对任意一项得2 分,答对两项得5分。(5分) ( 1) 诗句赏析题,先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描述诗句,判断有没有手法的运用,最好写出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6分) ( 2) 古代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第 2页 ( 共 12 页)大海教育 在线1对1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扉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扉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

7、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诗的主旨是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B. 本诗通过一个成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C. 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艰辛,以及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D. 全诗交织着戍卒们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复杂心情。 E.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

8、战之苦,而四、五章则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 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 ( 1) 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开头几句句式重复,用字大体相同,这是什么手法?使用这种手 法有什么好处? ( 2) 3 AE( 1) 这是重章叠句的手法。这三章中,薇的“作”“柔”“刚”的变化,岁的 “莫”“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光的流逝、时序的更替,另外,戍卒焦虑、痛 苦的心情随着服役期的无限期延长越来越沉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 烈”,再到“优心孔疚”,他的痛苦也逐步达到了极致。 ( 2)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 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诗中无“揭

9、露和控诉统 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之意,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 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E项,“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错误,从诗中 来看,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由忧伤 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 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 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 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 面。最后,由战

10、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 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猃狁实在猖 ( 1) 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 3页 ( 共 12 页) 考点 狂,“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 归的原因。而这两章的色调如此的华美,那密密层层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战 马,威风凛凛的将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这里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 惜血酒疆场的豪放情怀,故应为“对自己军队装备的赞美和自豪之情”。 题干问的是“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开头几句句式重复,用字大体相同,这是 什么手法?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诗歌的技

11、巧。题干已经给出暗 示,“开头几句句式重复,用字大体相同”,这是诗经中常见的技巧,即重 章叠句,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 “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 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 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 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 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 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 人生的比照。因此

12、,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 的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看到的不只 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 2) 古代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 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思:语气助词,无义。方:坐伐渡江。刈:割。楚:荆条,一种灌木。之子于

13、归:女子出嫁。秣:喂牲口。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诗。( 1)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章以乔木不可休起兴,为全诗奠定了惆怅伤感的情感基调。 B. 全诗以江汉不可渡比喻主人公对汉水游女渴望不可求的情思。 C. 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主人公由希望到悲愤的情感历程。 D. 作品通过秣马秣驹的行动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对游女的一片深情。 ( 2) 简要分析本诗在结构上的特点。( 3) 4 第 4页 ( 共 12 页)大海教育 在线1对1 答案 解析 考点 古体( 1) C( 2) 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三章层层相联,尤 其是后两章结构几乎相同,更替的只是其中一

14、两个字,这样写可以达到一唱三 叹,反复吟咏,把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游女追求不得的无望情感表达得淋漓 尽致。 ( 3) 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知识,解答时可通读全诗,回忆学过的诗歌体裁知识,然后对 号入座,判定所考查诗歌的体裁。本诗篇幅较长,全篇皆用四言,符合诗经 中诗歌的特点,故应属于古体诗。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 经中国风周南中的一篇, 是先秦时代的民歌。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 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 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 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

15、青年 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 1) C项,“由希望到悲愤”不当。从情感表现看,此诗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 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首 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三、三两章 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 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 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 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 ( 2) 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共三章,前一章独立,

16、后二章是重章叠句的结 构形式,这种结构方式也是诗经常用的结构方式。本诗第二、三两章只有个 别字不同,如“言刈其楚”与“言刈其蒌”只有“楚”和“蒌”不同,而“言秣 其马”和 “言秣其驹”也只有“马”和“驹”不同,这种结构形式能够形成一 种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使要表达的情感 更加淋漓尽致。 ( 3) 古代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5 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 5页 ( 共 12 页) 答案 解析 考点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7、 【注】此诗为古诗十九首之一。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是 A. 一、二句写皎洁的月色透过轻薄的罗帐,照着主人公,勾起了他的无尽乡愁。 B. “揽衣起徘徊”一句用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主人公失眠的时间之长,忧愁之深。 C. 五、六句表明主人公即使在欢乐的旅途中仍然时时思念家乡,时时依恋家乡。 D. 结尾两句主人公由“出户”又“入户”,内心的愁情无法排遣,以至泪下沾衣。 ( 2)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如何塑造的?( 3) 古体诗( 1) C( 2) 通过心理描写或动作描写塑造一个久居他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人物形象。( 3) 本题考查诗歌体裁。需要把握

18、特点,本首诗是古体诗。(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目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C 项,五六句“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设想其夫思自己。不是选项中的 “表明主人公即使在欢乐的旅途中仍然时时思念家乡,时时依恋家乡”。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 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 相关句子,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 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比如本题C项,五六句“客行虽云乐,不如早 旋归”,是设想其夫思自己。 ( 2) 此类赏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

19、目,一般都要从诗句中找出一些与人物形象相关的 关键词,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来分析作答。“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写思 妇夜不成寐,“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通过动作具体写其愁思辗转,“客行 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自己设想游子也在思念自己,属于心理描写;“出户独彷 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是通过动作行为女主人公也不 成寐,有无人诉说的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 ( 3) 古代诗文阅读 第 6页 ( 共 12 页)大海教育 在线1对1 古诗鉴赏 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20、,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A. “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 “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遮掩着后檐、桃李罗列在堂前的情景。 C. “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可以互换。 D. “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生活图景,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 1) 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的愉快心 情。

21、B. 此诗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富有画意,生机盎然。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 发; C. 诗中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表现诗人重返自然的愉快心 情 。 D. “狗吠深巷中”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完全相 同。 ( 2) A.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B.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而知还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下面诗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有共同意旨的一句是( 3) 作者归隐田园后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4) 6 C( 1) D( 2) B( 3) 作者心情是愉悦(轻松、闲适)的。这种心情是通

22、过对田园居所和乡村环境的描 写表现出来的(寓情于景);也有直接抒发出来的 ( 4) 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 7页 ( 共 12 页) 解析 考点 择 C “暖暖”和“依依”可以互换错。“暖暖”,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 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 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 ( 1) 选择D本诗这两句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 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而“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是状盛世之景。 ( 2) 选择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集中描写的是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 下来,语气

23、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 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趣。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的也是作 者归隐之后的悠然闲适的生活与题目诗句契合,故选D ( 3) 略( 4) 古代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之。谷鸟:山 中或水边的鸟。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楚水”,湖北这段长江古代属于楚。空,指没有水。将,“和”的意思。 B. 向往空

24、灵纯净境界的李白,由眼前滚滚不尽长江水想到了遥远的大海,他想在远方 “碧海”中找到一方真正的净土,现实坎坷,心才会在远方。 C. 颔联,前一句写友人就要远赴千里之外,后会难期,是遥远的空间扩散,后一句说兴 会都包含在这一杯酒中,眼前酒可暂慰离情,是直接的感情凝缩,一远一近结合巧 妙。 D. “兴在一杯中”诗句中“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对友人的同情与担忧之情,也有 劝慰之情,还有极度难舍之情。 E. 坎坷中的李白,再也没有赠汪伦的开朗,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安然,更没有了 “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放,本诗显得十分悲沉深厚。 ( 1) 请简要分折颈联的表现手法。( 2) 7 第 8页 ( 共 12 页)

25、大海教育 在线1对1 答案 解析 考点 CE( 1) 借景抒情或反面衬托(乐景衬哀情)、正面烘托。颈联前一句通过描写谷鸟在晴 朗的日子啼鸣的略显欢快的自然场景,凡尘作者与友人离别的忧伤;后一句以江 猿在晚风中吟啸的凄清,正面烘托离别场景的凄凉。一喜一悲,借景抒情,暗 示、渲染出作者送别友人的复杂情绪。 ( 2) C项,把“兴”理解成“兴会”,不正确,应该理解成“深厚情谊”。E项, “悲沉深厚”错,本诗风格还是带有一丝“轻快飘逸”的)(对一个2分,对两 个 5分) ( 1) 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 2) 古代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

26、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维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全,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 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A. 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 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 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 朝” D. 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 条” 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 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 第三

27、、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 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 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 2) 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3) 8 D( 1) D( 2) 野望一诗表现杜甫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杜甫 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杜甫由所望之 ( 3) 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 9页 ( 共 12 页) 解析 考点 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 “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

28、 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本题选D项 . 古诗词中的对仗,要考虑到词性、平仄等因素.A 项中“白雪”与清 江”,词性相对,颜色“白”对“清”,名词“雪”对“江”。B项中,“诸 弟”对“一身”,“诸” “一”都是数字相对,C项中,“供多病”与“答圣 朝”动宾结构相对,D项中,“极目”与“萧条”词性不相对。因此选D项。 ( 1) 本题选D项。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目“野 望”思考起,A项中“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B项 中“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后的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项中的 “迟暮”“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

29、望”的内容。D项中的“出郊” 切合“野”,“极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望”二字切合,因此选D项。 ( 2) 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 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 “涕泪” “供多病” “答圣朝” “不堪人 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 感。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 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 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 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

30、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 忧。 ( 3) 古代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相关小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季节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1)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 9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1分)( 1) 第 10 页 ( 共 12 页)大海教育 在线1对1 解析 考点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31、,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 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 息。(2分)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1分)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 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1分)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 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分) ( 2) 略( 1) 略( 2) 古代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答案 解析 阅读古诗,回答下了各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的体裁是_。本诗所表达的主

32、要感情是_。( 1) 说说颔联描写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 2) 10 七言律诗(近体诗、格律诗)。思乡之情。( 1) 第二联(颔联):描写了初秋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上句的“万籁有声”,运用 了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下句的“数峰无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景物描 写分外生动。 ( 2) 题干问的是“这首诗的体裁是本诗所表达的主要感情是”,这是考查文 学常识以及诗歌的情感。首先应明确诗歌的体裁,然后依据不同体裁诗歌的特点 分析本诗的体裁。诗歌为八句四联,二、四、六、八句押韵,颔联和颈联对仗, 故可以知道这是七言律诗、格律诗。对于后者,考生要把握诗歌的结构,本诗前 三联都是写景,尾联表情,“何事吟

33、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似”字流 露出思乡之情。 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 (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 ( 1) 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 11 页 ( 共 12 页) 考点 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 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解答诗 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 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

34、主要内容, 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 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 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根据 这些常识即可辨析本诗的体裁,同时根据诗歌的尾联可以明确诗歌的情感。(2 分) 题干要求“说说颔联描写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这是考查诗歌的手法技巧。 “万壑有声合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 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 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 沉寂。尤其

35、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 之,读来饶有情趣。 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 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 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 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 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 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 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 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本题,涉及的内容是颔联,“万壑 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有声”和“无语”已经提示了技巧。(3 分) ( 2)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常识 古代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第 12 页 ( 共 12 页)大海教育 在线1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数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