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3202848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朝代更替 隋唐五代(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581年-618年) 唐:(618年-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 中原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 二、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 1.萨珊王朝的灭亡和唐朝对萨珊流亡政权的荫庇 萨珊末代国王伊嗣俟继承王位,大食入侵,兵败被杀,萨珊波斯灭亡 伊嗣俟之子卑路斯避居波斯东部,建立流亡政权 卑路斯向唐朝“请兵救援” 在卑路斯所在的疾陵城设立波斯都督府,以卑路斯为都督 在大食威逼下,卑路斯入

2、唐朝,被封为右武卫将军,在长安设立火祆寺 唐朝册立卑路斯的儿子泥涅师为波斯王,客居长安 唐军混送泥涅师到吐火罗 泥涅师复返唐,授左威卫将军2.拜占庭(东罗马)强大,加强与东方的往来 通过文物考究,隋唐与拜占庭的交流十分频繁。例:拜占庭金币的发现 有学者认为,在6世纪中叶以后的一个世纪中,拜占庭金币可能成为高昌地区流行的国际标准通货。3.阿拉伯帝国的兴起4.中国确立了东亚文化中心的地位 隋唐统一王朝的建立,中国进一步确立了中亚文化中心的地位。 朝鲜半岛的百济、新罗和日本都加强了与隋唐王朝的联系。 新罗积极发展与隋唐的关系,拉动中国力量介入半岛事务。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成为统一

3、的新罗 中外交通的发展1.陆路 隋朝时期中西交通的道路主要有三条,唐朝对外交通的繁荣是在隋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隋朝的北道 从敦煌可到达欧亚各国,最后到达地中海 中道 从敦煌 经新疆,可到中亚,最后到达波斯湾 南道 出敦煌,经新疆,可到南亚,最后到达印度洋对外陆路,还有与印度的两条通道:一为吐蕃、泥婆道(西藏经尼泊尔至印度)一为安南通天竺道(安南都护府到印度,还可到老挝、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2.海上交通 条件:隋代大运河的开凿;隋唐的强盛和文化的昌明吸引了各国远渡重洋来中国。 造船能力加强,具有远航能力。 经航海来中国的外国船队增加,可以横渡印度洋, 体现:抵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 唐代南

4、海商道可抵达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报达(巴格达) 唐代与东亚的新罗、日本的多条海路。 自登州(山东蓬莱)至新罗王城;自明州(浙江宁波)或扬州至今韩国全罗南道的灵岩; 唐代与日本的海路有北路、南岛路和南路。隋唐时期中外人员流动 自汉代依赖,就有西域人入居中国,到南北朝时期,西域人在中国入仕为官者甚多,以胡汉融合的关陇集团为通知核心的隋唐两朝对入华外国人采取了更加宽容的政策。唐代中国经济、文化为世界翘楚,稳定的统治、开放的政策、便利的中外交通均为外国人入居中华打开了方便之门。5003838文宗702武周8054804德宗66978127796677784777代宗665991759肃宗265950047

5、52265459447331211653高宗5574717玄宗630太宗人数船数公元人数船数公元入唐旅居的外国人主要有以下几类:1、佛教僧人。佛教僧人来唐主要在高宗、武后时期。他们在唐朝主要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在外来佛教僧人中,还有一类长期在唐朝留学的学问僧。佛法演至隋唐,宗派大兴。唐初,进一步为外国僧人入华学习佛法大开方便之门。曾规定:“既是蕃僧 ,入朝学问,每年赐绢二十五匹,四季给时服”,因此有更多的学问僧人蜂拥而至。来唐学习佛法的僧人主要来自新罗、日本。日本平安朝时期(7941192年)初期(794894年)入唐求法之风极盛,为一大特色。有所谓入唐八大家:最澄、空海、常晓、圆行、圆仁、惠

6、远、圆珍、宗叡。 2、留学生。 外国留学生来唐学习,始自太宗贞观(627649)年间。据唐会要记载:“贞观五年以后,太宗数幸国学、太学,逐增筑学舍一千二百间已而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伺候,日本也随遣唐使派遣留学生入唐学习。2、外国商人 在唐朝居住的外国商人也很多。主要有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新罗人,此外还有天竺、罗马、日本、林邑、真腊、骠国、狮子国、泥婆罗、固失密(今克什米尔地区)等国人。粟特人夙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西域丝绸之路的转贩贸易。在唐的波斯侨民主要以经商为主。在京师长安的西市中,就有波斯邸,不仅出售珠宝

7、香药,而且兼营钱庄业务。4、工匠艺人 隋唐时期,还有许多国外的工匠艺人来到中国,为中国的科技、艺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5、使节、质子与贡人 隋唐时期与中国有使臣往来的国家甚多,外国使节中有些人处于对唐朝文化的钦仰和其他原因,自愿留在了唐朝境内定居。 人质制度,是古代外交关系中经常发生的以人作为抵押的制度。 所谓“贡人”,是将人作为“方物”,即地方土产的一种献给唐朝廷,供皇室或贵族官僚玩赏。中国人到海外鉴真鉴真玄玄奘义净义净随着唐代国力强盛,中外交通路线的畅通,中国人到海外的更多了。西行求法高僧、使者、行人留下的许多行记、报告和见闻录,大大充实了中国有关域外历史和地理的知识,有利于增进中国与其他

8、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交往。 唐代自玄奘开始。赴印度的求法运动又在佛教徒中兴起。在唐代西行求法僧侣中,以玄奘、义净最为著名。 鉴真鉴真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杨州江阳县人。十四岁于扬州大云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僧人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

9、鉴真双目失明,又回到扬州。 经过十二年努力,鉴真终于搭乘日本遣唐使团的船东渡,同行弟子中包括尼三人和胡人安如宝、昆仑人军法力、占婆人善所。鉴真所乘船到达萨摩国川边郡秋妻屋浦,一个多月后在盛大隆重的欢迎下进入首都奈良。当年,鉴真在奈良东大寺设立戒坛,日本僧人在称为“三师七证”的十位和尚参加下出家受戒,此为日本正规受戒之始。天皇任命鉴真为大僧都,成为日本律宗始祖。他建立的唐招提寺开基。鉴真携带不少佛经、佛像、佛具等到日本,虽已双目失明,还能协助校订写本佛经的讹误,用嗅觉鉴定草药。同行弟子有的擅长雕塑、绘画、建筑等,传播了唐朝文化。真圆寂。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弟子为他所塑干漆像,一千二百

10、余年来,始终受到日本人民的景仰。 玄奘玄奘 。 唐初佛教高僧,杰出的翻译家和旅行家。十三岁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法名玄奘。贞观元年,他从长安出发,经凉州,违反当时出关禁令,偷越玉门关,孤身穿越沙碛,历尽艰辛,到达高昌,而后取道焉耆、龟兹,越凌山,经粟特诸国境,过铁门,入吐火罗国境,而后沿今巴基斯坦北部,过克什米尔,入北印度。他在印度各处游历,到过尼泊尔南部,转而巡礼佛教的六大圣地。贞观四年到达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学习五年。又向附近的杖林山胜军论师学习。他遍访五印度,沿恒河东经孟加拉,至迦摩缕波,循印度东海岸南行到达达罗毗荼,和僧伽罗隔海相望。折向西北经摩诃剌陀,瞻仰阿旃陀石窟。最西经历狼揭罗。他

11、曾进入印度半岛的腹地,又西行沿印度河北上至钵伐多。 贞观十四年重又回到那烂陀寺。迦摩缕波国童子王和羯若鞠阇国戒日王在曲女城举行佛学辩证大会,邀请玄奘参加。玄奘在会上为论主,提出制恶见论,博得极高荣誉,被称为“大乘天”。次年春,他携带搜集到的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以及佛像、花果种子等返国,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玄奘取经之行,历时十数年,是中古史上一次艰险而伟大的旅行。由玄奘口授、弟子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亲见亲闻的旅行记录,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此书记载正确,故为近代学者在中亚、印度等地进行考古发掘的指导书,故有人将其作用比拟为鲍桑尼乌斯书之于指导雅典考古上的作用。唐太宗非常重视玄奘的胜利归来,命令宰

12、相率领朝臣远出迎接,并在洛阳接见玄奘。随后命宰相房玄龄选取、调集硕学高僧,组成规模宏大的译场,协助他翻译佛经。这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一次译经活动。他与后秦的鸠摩罗什、陈朝的真谛和唐中叶的不空齐名,成为四大翻译家之一。共译出佛经七十四部,通过这次译经活动,玄奘培养了一批弟子,著名的如圆测、窥基、慧立、玄应等。义净义净 唐代泛海赴印度的求学僧、译经师。幼时出家,遍访名师,专研戒律。他敬慕法显、玄奘业绩,立志西游。三十七岁时,只身自今广东番禺附波斯船赴印度,在恒河口之多摩梨帝登岸,此即昔日法显登舟离印返国之处。义净在印度十三年,历三十余国,其中以在王舍城北的那烂陀寺留学时间最久。先后得梵木经、津、论

13、近四百部,合五十万颂。武周垂拱元年离开那烂陀,仍循海路归国,又在南海滞留近十年,于证圣元年到达洛阳。 义净归国后,备受唐廷优礼,武则天赐予三藏之号,安置他在洛阳佛受记寺,使之专心译经。义净先与于阗僧实叉难陀等共译华严经,对华严宗的建立有很大贡献。久视元年以后,义净自行翻译,计在东、西两京先后译出佛典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另有未定稿七八十卷。从义净的译作来看,他用力最勤并热心加以传布的是律部。义净卒,葬于洛阳延兴门东之平原,卢灿撰有塔铭。义净的著述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五种。寄归内法传四卷记述了室利佛逝、末罗游末罗瑜,一般认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占碑河流域、羯荼、裸人国等东南亚地区的社会、文化情况,特别是佛教流行的情况。其中有关羯荼、裸人国等地区的记载可与9世纪以来阿拉伯地理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