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色彩招贴设计的论文.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194315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美术色彩招贴设计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民间美术色彩招贴设计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美术色彩招贴设计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美术色彩招贴设计的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民间美术色彩招贴设计的论文 1.1与设计创意结合 进行成功设计的前提是有良好的创意,在现代招贴设计活动中,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前要找到适当的艺术形象来生动的表达主题,从而达到与观者产生共鸣的目的,一个好的设计作品能让观者从观赏作品过程中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是由内而外的。色彩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具有感觉的作用,公众对招贴的第一印象都是通过色彩得到的,在设计招贴中必须考虑如何表现色彩的冲击力,让观者获得强烈的思想情感和产生共鸣。民间美术色彩历史悠久,色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古代,人们就用红色来代表红红火火,表达自己希望来年顺利的美好祈愿,充满了主观的浪漫色彩气息。民间美

2、术色彩的创意要符合大众心理,准确的把握大众内心的需要。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民间艺术色彩的表现力,拓展思维空间,丰富设计创意,不要被传统文化所束缚,激活传统民间美术色彩的生命力。 1.2与图形信息的传达 图形是一种最容易被人所接受和理解的视觉语言,在运用图形来表达某种信息的过程中,色彩的运用是图形信息得以准确表达的重要条件。在我国的民间美术中,图形的设计大多采用简单夸张的造型与鲜明亮丽的色彩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色彩对比等一系列色彩的表现手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设计中结合传统的中国图形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设计作品的含义,给观赏者的视觉和心灵都带来强烈的震撼,

3、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表达一定的意境,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招贴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的图形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 1.3民间美术的色彩与文字意境表达 文字与图形一样都属于视觉符号,文字设计一方面可以传递信息,另一方面文字自身也具有视觉图形意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汉字,凝聚了特有的形象观念,色彩的运用对文字寓意的表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文字进行图形化的象征从来都是设计师的创作素材,现在民间流行的“花鸟字”,具有象征意义的“福、寿”等,就是汉字图形化的典型代表。劳动人民懂得如何运用汉字的谐音、象形来设计汉字图形,汉字图形作为民俗

4、中的常用符号,不同的汉字具有不同的寓意,传统的吉祥文字的色彩设计,以红色为主调来烘托出喜庆的气氛,红色带给人们积极的心理暗示,红色的喜字代表吉祥喜庆,红底黑字的春联表达人们对明年的美好愿望,寄托人们祥瑞美满的寓意。在信息化的时代,文字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文字本身也超越了符号的内涵,文字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表达信息的方式。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打破常规,形成一套崭新的思维创作体系,运用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创意汉字巧妙的结合,激发创意灵感。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吉祥文字的结合,体现了设计者特有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态度,设计师应该领悟文字的精神,巧妙的运用民间艺术色彩。 2结语 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作为一名设计师要灵活地运用民间美术色彩理论,结合设计创意、图形信息等因素,拓展思维空间,准确的领悟和掌握设计文化的内涵,在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对设计需要的要素准确的领悟和把握,创造带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招贴设计文化。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