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新时代来临.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31765675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20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新时代来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2020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新时代来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20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新时代来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20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新时代来临.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2020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新时代来临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连日来,出席全国两会的军队代表委员表示,进入新时代,中国军队以更加开放、自信和透明的姿态,履行国际义务,体现大国担当.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新时代内容,供大家参考. 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主任慈国巍说. 朋友圈 越来越大,构建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军事外交新格局 前段时间, 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军队 主

2、题展览在联合国总部受到广泛关注. 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维护国际海上通道;从参加国际灾难救援、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到开展安全交流合作 中国军队,和平力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 中国军队的 朋友圈 越来越大. 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岳阳舰舰长赵岩泉曾随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两次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也多次随舰出访.他说,每一次出海远航,都能明显感受到沿途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友好与热情, 这是对和平之师的赞赏和褒奖 . 进入新时代,中国军事外交呈现新气象,体现新作为. 慈国巍说,军事外交战线坚决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军事外交服从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对外军事关系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中实现稳步发展. 一个 稳

3、字,在慈国巍眼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与大国军事关系稳中有进.中俄两军关系持续保持高位运行,不断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提供正能量.中美两军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中国军队按照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使两军关系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 与周边国家军事关系稳中有为.着眼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与周边17个国家建立防务安全磋商机制,战略互信不断加强.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关系稳中有新.中国加强与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南太平洋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军事交往,全方位拓展双边军事关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慈国巍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新安全观,中国军事外交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作出新贡

4、献. 聚力服务强军兴军,军事外交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 一份关于中外联合演习的材料,让全国人大代表、陆军边海防学院教授侯胜亮颇为感慨: 仅去年一年,中国军队就参加中外联合演训40余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 和平使命-2018 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对稳定地区局势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中巴、中泰联训实现兵力要素新突破,承办国际军事比赛由陆军、空军向海军、武警部队拓展. 去年秋天,中国军队赴俄参加 东方-2018 战略演习,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出境参演规模最大的一次,演练充分释放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效能.实践证明,军事外交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军事外交,必须服务强军兴军. 慈国巍说,进入新时代,我们周密筹

5、划组织中国-东盟海上联演、中美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演、中巴空军联训、国际军事比赛等联演联训联赛项目,在主题设置、科目内容、组训方式等方面着重突出实战化. 全国人大代表、陆军某部特战队员周健曾在国际特种兵狙击手比武中勇夺桂冠.他说,与各国军队同台亮相、同场竞技,中国军人充分展示了自信、勇敢和专业能力. 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广,提供的公共安全产品遍布全球 曾多次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的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刘石磊,对大国军队的使命担当体会得尤为深刻.她说: 中国军队的发展,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随着中国军队能力增强,我们承担的国际安全责任也随之增大. 慈国巍

6、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加国际维和、海上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提供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共安全产品. 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已先后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9万余人次,被联合国誉为 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 从2008年12月起,中国军队派遣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常态化护航行动,10年间先后为6600余艘中外船舶提供安全保护. 中国海军 和平方舟 号医院船服役10年来共访问43个国家,惠及民众23万余人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时代军事外交砥砺前行、改革重塑的重要一年. 慈国巍说,中国军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7、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国际军事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努力推动军事外交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交流互鉴,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永恒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的著名诗,是很具有辩证思维的诗词.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用到治国理政实践中的重要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积极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走出去,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进而坚定

8、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永恒魅力.这充分展示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雄厚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2013年12月30日,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

9、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以后,他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于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文化的最大力量是 化人 .它能够润物细无声般地塑造人、陶冶人、培养人,进而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公元1492年(中国是明朝孝宗弘治五年),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美国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常常是这个部落已经会打铁了,那个村还在用木棍;这个村知道螃蟹可以吃,别的村还以为它是毒虫;这个村已经知道鳄鱼不能碰了,那个村还

10、总有人去招惹它.导致美洲落后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部落之间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没有交流,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之中,自生自灭,处于没有交流、没有进步的封闭状态. 而就在此刻,生活在东方文明国度里的中国人,正朝着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的 百姓亲睦 目标迈进(孟子 滕文公上),追求四海皆兄弟,天下如一家.不仅发明创造了汉字、中医、丝绸、瓷器、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万里长城等,还以宽广的胸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热情吸收和包容各种文化.例如,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去西藏,以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汇集世界多种文明的高昌、龟兹、敦煌石窟绚丽壁画,玄奘、义

11、净赴印度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远洋等,古老的中国在政治、哲学、宗教、语言、教育、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建筑、外交、军事、体育、医学、饮食等方面都有自己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的建树,几乎在人类知识所有的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其中丰富的传统性、内源性、原创性、连续性和融合性,都是其他民族或者其他文化所望而兴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意味着中华民族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容多样文明为一体.传统文化中 生 的哲学,所释放出的文化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中国由世界文化的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 尽数)可以说,

12、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交流文化,一种融合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信奉和而不同的原则,在创造自身文化的同时,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推动各种文明融合发展.在开放的春秋战国时代,齐人可以去魏,魏人可以入秦,燕人可以南下,楚人可以北上;在学术上,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唐人有胡气 ,正是因为唐人勇于开放,对儒文化、道文化、佛文化以及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均采取宽容的态度,从而造就了大唐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宏观发展历史上看,尽管也暴露出恶虐的形态,比如曾出现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大兴文字狱等文化专制

13、.但总体而言,中国古人对于各种不同学说、不同文化的立场和态度还是比较宽容开放的,还是更愿意运用各种有效方式,积极吸纳中外先进文化,丰富和发展自己. 毋庸置疑,整个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文明交流互鉴史,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文化融合与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吸收新思想、接纳新文化、创造新文明的创新过程.这个过程,至少自商、周以来,从未间断过.我们姑且不论融合的力度与效果如何,融合的形态与进程怎样,正是由于我们的祖先骨子里善于吸收新鲜血液,不断丰富和深化自己,才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各种人类文明中的一只 不死鸟 ,才使中华民族数次成为升腾烈焰中的 火凤凰 . 说到文明交流互鉴,就不能不提春秋战国时期

14、的文化融合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与民族大融合、鸦片战争以来的中西文化大融合,正是中国历史上这三次极其重要的文化和民族融合,奠定了中华文明独特发展历程和独特历史风格的底蕴,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文明历数千年而不衰.春秋战国的文化融合与民族融合,主要是在中国腹心地区进行的,它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 汉民族文化,实现了南北间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这次从奴隶制时代走向封建时代的社会大革命,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后又成就了汉朝400年的基业,诞生了杰出的秦汉文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与民族大融合,不仅扩大了疆域范围和民族范围,还引进了佛学文化并扎根中国,这

15、次从旧的封建文明走向新的封建文明的大革命,造就了盛大的隋唐文明以及闻名和领先世界的盛唐文化,曾引得万邦来朝;鸦片战争至今,这是一个惊涛骇浪、英雄辈出的伟大历史时代.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三次文化大融合,乃是中国拥抱世界、走向世界,世界迎接中国.中国从落后文明时代走向现代文明时代的一次生死攸关的大冲杀,最终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交流互鉴创造了辉煌和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仁德治国,法家的势、法、术,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孙武的权谋 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魂与魄.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显著特征是:五千年文明,未曾断层;五千年文明,不曾分裂;五千年文明,以世俗为本.其中一个很重要

16、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支撑着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一个有抱负有前途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背靠传统、立足现实、关注未来、锐意前行.我们背靠传统,就要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创新传统,这是一种美德.其实,道德观念一致是情感的重要方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儒家道德,长期以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当代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根本原因是它的传统优秀成果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完全相符相融,价值认同是增强文化自信

17、的不竭动力. 时代在发展,文化需要创新.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质就在于文化融合创新.文化融合不是简单的搜集整理、归类合并,需要坚持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的原则,精心进行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的辨析与创造过程.唯有坚持文化交流互鉴,才有文化融合;唯有坚持文化融合,才有文化创新;唯有坚持文化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促进民族文化日益繁荣.文化交流互鉴,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进行文化交流互鉴,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要学懂弄通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演绎了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与魂,数千年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

18、当今和未来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现在看,最要紧的是要廓清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防止把传统文化当作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是指历代创造并保存下来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俗服饰、戏曲文学、工艺建筑、玉石陶瓷、青铜铁器之类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它是不朽的

19、民族魂.文化传统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传统文化在社会传播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传统文化是文化传统发展的继承者,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紧密相连.若是离开了文化,传统将不复存在.若是没有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便无从谈起,文化自信更是空穴来风.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正是由于文化传统所起到的作用.我们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孕育的民族精神.比如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的人文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的宽容精神,贵和尚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精神,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20、,最能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治国理政的启示与启发,无疑是裨益匪浅的.我们必须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从而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基,强大我们的文化自信底气. 要把握前进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报告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目标任务和方针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是文化母体,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的创新,我们创造了令世人仰慕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

22、展进步方向的文化.事实证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能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安定环境,确保各项现代化建设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必将成为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的强大精神力量. 要紧紧抓住根本,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观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核心价值观的逐渐溃塌,往往是社会矛盾激化、社会行将崩溃的前导.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经济残破、社会动荡、人口锐减,人民渴望安定.但他却反其道

23、而行之,不仅没有给人民休养生息的机会,反而不仁不义,焚书坑儒,实施暴政,进一步搜刮、役使百姓,大兴土木,盖豪宫、修 直道 、建陵墓、筑长城,全国劳力严重匮乏,连简单的再生产都无法维继了,导致秦朝统一中国15年而亡,成为历史上较为短命的王朝.秦朝灭亡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文化支撑点,核心价值观扭曲.在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紧紧扭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不放,这是因为: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独特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4、 等价值理念,与以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就连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 小康 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 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决定了文化自信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可以说,我们的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具有鲜明

25、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性质和方向.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明,还是到隋唐时代的辉煌,都印证了一个道理:价值观是凝结于文化中的 魂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决定着文化体系的性质,彰显着文化体系的魅力,引领着文化体系的发展,更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今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沉重压力,中国依然 风景这边独好 ,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与挑战,根本

26、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生命力,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对人民群众思想信仰的凝聚力、在国际文化舞台的竞争力以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就是中国拥抱世界、走向世界的强大底气. 要顺应形势变化,致力于中华文化圈的整合.当今世界出现了百年未遇的格局变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形势的基本判断.它决定了中国发展之路绝对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可能出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应对世界风云变幻,我们首先应该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中汲取强劲的精神动力,比如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与道家的安时处顺和淡泊名利思想、孙子兵法中的战略和 不战而屈人之兵 思想与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等互为补充,就能够构

27、成我们面对各种处境而镇定从容的完整的精神世界.前瞻未来,建设现代化强国,首先是中华文化圈的整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合力克服挑战.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夯实 中国制造2025 基础,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将中国经济嵌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使之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落实好 睦邻、安邻、富邻 的周边外交政策,以 一带一路 倡议为载体,扎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共同发展.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坚

28、定政治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态度,又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文明进步中的重大责任,同时也重申了企图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搞所谓的 新儒家思潮 ,是根本行不通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尤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扎实推动与实践,打破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 西方中心论 ,使普天下华夏儿女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为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开辟了广阔的

29、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传统文化阔步走出国门,它让在文庙中孤独自守的孔圣人游弋全球,赢得世界尊重与敬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有154个国家(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使得汉学在西方成为一门热学,学习中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交往中的一道靓丽景观,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引得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无不为中国而无比骄傲.毫无疑义,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既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也来自于当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而促使这个 民族的 转化为 世界的 的中介,就是文明交流互鉴.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让中华文明之园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