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语文囚绿记教案范文合集.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31760546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语文囚绿记教案范文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语文囚绿记教案范文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语文囚绿记教案范文合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语文囚绿记教案范文合集.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语文囚绿记教案范文合集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囚绿记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囚绿记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2、理解绿的象征意义,了解其象征手法. 3、明确托物言志的手法,并且联系时代背景,把握课文的主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点拨法,整体感知课文. 2、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学习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

2、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拓展延伸理解“释绿”时人们思想上达到一种升华. 从圈点、朗读的方法品味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通过学生互助合作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其感悟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绿是自然色中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

3、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和希望.当一抹绿出现在沙漠中时,当绿芽冲破险绽放绿意时,当无边的绿色铺面而来时,不知道大家具有一种怎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我国现代作家陆蠡的一篇作品囚绿记. (二)、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原,他从小就天资聪慧,具有“神童”之称,是我国现代的散文家、翻译家,1942年,他坚贞不屈而死于日寇的_之下,当时他才34岁.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海星、竹刀、囚绿记.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人民贫困,这一切使这个拥有远大抱负的爱国青年感到焦灼不安与痛苦,因此让他发出了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四)、整体感

4、知、理清思路 (1)、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囚”的意思是关起来,如囚徒、囚犯.“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 (2)、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朗读欣赏一下这篇课文,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绿是作者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长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这样做都是因为作者对绿的喜爱. (3)、划分段落大意,用一个词来概括出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两种分法: 方法一,将文章分为五个层次: 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 方法二,将文章分为四个层次: 恋绿

5、(1-7)囚绿(8-12)释绿(13)念绿(14) (4)、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作者对“绿”的情感有何变化,请讨论并概括. 情感变化:渴望喜爱独占放手留恋 (五)、品味精彩语段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有哪些呢?并作简要分析. 一下几句为参考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第五段) 此句前面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把绿色当作希望、幸福和快乐的象征.这里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说明了作者有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愉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另外,这句话还对后面写作者与绿枝

6、条的“亲密交往”起铺垫作用.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与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第八段) 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作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 (3)、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第十三段) 绿枝条与作者一道经受折磨,但最后都获得自由.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 (六)、合作探究,深化感悟 (1)、作者为什么对绿对一株常春藤那么的喜爱呢?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己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

7、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爱常春藤. (2)、作者笔下的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几个词来概括? 蓬勃、向阳、固执(板书) (3)、结合绿的特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提示: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简单的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当时的

8、背景:卢沟桥事件发生,烽烟四起(文章第十三段) 绿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征,是向往光明、自由的象征,是坚强不屈的抗敌精神的象征. (七)、拓展研究 1、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我们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提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为喜爱花的艳丽芬芳,便折花赏玩;因为喜爱鸟的清脆歌喉,便将它囚于笼中;因为喜爱山的清新翠绿,便结伴游玩,却给它留下一片狼藉.而人与人之间的“爱”更是复杂.父母爱子女,百般呵护,却舍不得让他们去飞、去闯、去受苦;老师爱学生,倾囊相授,却在无意间左右着学生,束缚着他们个性的发展.于是我们明白,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带来温暖,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滋润心田,有时,爱是一种伤害!爱

9、不是控制、掌握和囚禁,而需要提供更大的空间,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 四、小结 作者喜欢绿,写出了绿的蓬勃向上、充满生机,永远向着阳光、固执的特点,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向往光明自由的象征和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象征.这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法值得我们我以为人学习. 五、板书 囚绿记 -陆蠡 一、方法一,将文章分为五个层次: 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 方法二,将文章分为四个层次: 恋绿(1-7)囚绿(8-12)释绿(13)念绿(14) 二、作者的情感变化 情感变化:渴望喜爱独占放手留恋 三、绿的特点 蓬勃、向阳、固执 四、绿的

10、象征意义 绿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征,是向往光明、自由的象征,是坚强不屈的抗敌精神的象征. 六、作业 1、同学们,本文写了对绿的爱,请另写一种颜色,赋予它一种情感和象征意义.题目自拟,200字左右. 提示:红色象征热情,黄色象征富贵,白色象征纯洁,金色象征高贵,蓝色象征平静等. 囚绿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教学过程:

11、一、导入: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_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_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

12、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

13、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_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

14、(812)放绿(13)怀绿(14) 1、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四、讲析课文 1、寻绿(14段)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5)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

15、奇?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寻绿热切追求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观绿(57段). (1)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

16、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 明确:“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 明确:“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5)绿色使作者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明确:行为“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心态怀

17、念、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 观绿欢喜满足 3、囚绿(812段). (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明确: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如果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盛. (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亲密,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

18、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但是“绿友”按照作者的安排生长了吗?(没有) (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

19、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顽强的,是固执的.在第11段,作者详细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普通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明确: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 虽然绿枝条此时十分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决定离开北平时再放绿.其实我们仔细想想,

20、作者为什么会因为绿枝条的固执而恼怒?是因为他爱绿至极. 囚绿爱绿至极 4、放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放绿点明主旨 5、怀绿(14)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怀绿惦念牵挂 四、总结全文 1、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

21、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明确: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顽强抗争 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暗示、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

22、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该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向往光明 3、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囚绿记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能用生动的

23、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

24、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教学设想 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深化,从品位凝聚着作者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味,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紫色的灵魂中的紫色是高贵而忧伤的.而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欢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其中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字音字形: 陆蠡(l)

25、涸(h)辙 婆娑(psu) 猗(y)郁 囚系(x) 蕈(xn )菌 了截:直截. 涸辙:干涸的车辙. 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枝叶扶疏的样子眼泪下滴的样子. 猗郁:茂盛的样子. 三、介绍作者: 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

26、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背景资料: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其他作家的评价: 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 “ 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

27、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四、梳理文章: 1、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2、为什么要“囚”绿? (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28、3、我“囚”住了那抹绿吗?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 绿友 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作者“囚绿”的行为,对这位被囚的“绿囚”你是如何理解的? 本文是作者在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写的,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关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因而将它囚. 作者那份对绿的渴

29、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常春藤的不屈不挠;显示了生命不可侵犯.) 五、重点分析 本文是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写的,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在述说之中,有懊悔,有自责,表现出对常春藤品格的敬佩.在写作本文时,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共同呼声.陆蠡在这篇讴歌绿的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课文除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以外,还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圈点批注.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直接倾诉对绿的热爱和渴盼,表现出作者对当时北方都市沉闷环境的厌倦和不满,既指自然环境,

30、也可以指当时的社会环境. (2)“我拿绿色来装饰无声的歌唱.”一方面表达作者喜爱绿色就像喜爱生命,绿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同时也为自己“囚绿”交代原因. (3)“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责怪常春藤,表达对绿的自省的心理活动,对绿的认识逐渐起了变化,但仍然不肯彻底改变自己的决定,很能反映作者对绿爱得“执著”. (4)“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两者的关系改变了,由主宰者和被支配者的关系,化为朋友.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沦陷于敌人手中的土地和人民的深情怀念. 六、总结升华 1、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

31、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暗示、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该从物的特点思考, 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3、总结 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