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3152615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外阅读训练(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一)童年的馒头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趁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

2、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当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妈妈笑笑,没吭声。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

3、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故伎重演”是什么意思?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_3.文中两次出现了娘的“笑”,这两次笑有何不同?_4.“我”吃了娘蒸的大馒头,为什么“哇”一声哭了?( )A.馒头太烫了。 B.内心感到愧疚。5.说说“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_6.“我”把馒头都吃了,娘却对二丫娘说“全带回来了

4、”,你对娘的这种做法怎么评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体会说说你的看法。_【参考答案】1.指尽管我极力控制,口水却越咽越多,肚子叫的也越发厉害。比喻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2.娘平时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 3.第一次是欣慰的笑,第二次是掩饰尴尬的笑。4.B5.饥饿中的母爱,使“我”真正懂事了,从此懂得真正去关爱自己的家人和别人,“我”承受了本不是自己的年龄应该承受的艰辛,长大了。 6.这是善意的谎言,是娘对女儿深爱的表现,她不希望让女儿丧失自尊。(意对即可) (二)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

5、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 领我到操场边坐下 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

6、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近义词:教导( ) 赞扬( ) 反义词:进步( ) 骄傲( ) 2.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一个排比句。 3.给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_5.找出文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_并另外再写一句类似的句子:_ 【参考答案】1.近义词:教诲 称赞 反义词:落后 虚心 2.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3., 。 “ ? !” 。 4.示例:因为老师的教导像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道路。使我终生

7、受益。5.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示例: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三)_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

8、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日本人,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

9、,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想方设法:_3.王若飞狱中锻炼方法有:_、_、_。4.用“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5.“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指的是什么?_6.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_【参考答案】1.示例:狱中锻炼 2.想种种办法,文中指王若飞在狱中想各种办法锻炼身体。3.日光浴 冷水擦身 “室内体操” 4.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5.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真理和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真理。6.赞

10、扬了王若飞不向恶劣环境屈服,坚持斗争的精神。(四)家乡的蒿笋在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以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

11、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香浓味鲜,美味可口,()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

12、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家乡的蒿笋有个奇怪的特性( )A.它是王母娘娘的银簪变成的。B.它要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才能用来制作菜肴。C.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3.“银条托金虾”中的“银条”指的是( ) A.蒿笋 B.银耳 C.银簪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_5.文中插入王母娘娘的传说,有什么作用?_【参考答案】1.虽然但是(或:尽管可是)2.C 3.A 4.用蒿笋做的菜的特点是:鲜、嫩、香、脆。5.丰富文章的内容,体现了作者对家乡蒿笋的喜

13、爱之情。(言之有理即可)(五)空城计(节选)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手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这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

14、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这个片段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这本书的作者是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旁若无人 _ (2)若某等之见_(3)必弃城而走 _ (4)吾兵止有二千五百 _3.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

15、这三次“笑”的不同内涵。 (1)“笑容可掬”:_(2)“抚掌而笑”:_(3)“拍手大笑”:_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懿之所以退兵,是因为他怕诸葛亮在城中设埋伏。 B.诸葛亮之所以敢用空城计,是因为他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 C.关于诸葛亮摆空城计的歇后语是:诸葛亮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D.诸葛亮是吴国的军师。5.读了这个故事,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人物形象。诸葛亮:_司马懿:_6.诸葛亮的许多故事家喻户晓。请再写出一个诸葛亮的故事。故事的名称:_【参考答案】1.三国演义 罗贯中2.(1)好像 (2)如果 (3)跑 (4)只3.(1)故作坦然轻松,以诱司马中计,这是紧张

16、的笑。(2)见魏军远去,暗自庆幸,如释重负,这是轻松的笑,侥幸的笑。(3)胜利之后的开怀大笑,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弄司马懿的笑。(意对即可)4.D5.诸葛亮:沉着冷静 足智多谋 司马懿:谨慎多疑6.示例:草船借箭(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

17、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噼噼啪啪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

18、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1.这个片段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这本书的作者是_。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1)丧尽天良:_(2)走投无路:_ 3.写出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的连续动词。 _4.认真读短文,回答问题。(1)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_(2)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_(3)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_【参考答案】1.水浒传 施耐庵2.(1)文中说杀害林冲的三个人没有一点儿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2)文中形容林冲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3.

19、进庙门:走、掩、放、坐、喝。冲出庙门:抄起、吼、冲出、杀。4.(1)林冲遭到太尉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2)草料场是高俅派人收买牢头放火烧的。(意对即可)(3)高俅一伙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害林冲,先是发配,然后是火烧草料场,千方百计致林冲于死地,他没有活路了,才被逼上梁山。(意对即可)(七)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自度其足 _ (2)至之市而忘操之 _ (3)吾忘持度 _ (4)反归取之 _ 2.翻译句子。(1)

20、何不试之以足?_(2)宁信度,无自信也。_3.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参考答案】1.(1)测量(2)到去,往 (3)量好的尺码 (4)同“返”,返回。2.(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示例: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4.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八)司马光幼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即了其大旨 _ (2)自是手不释书, _ (3)众皆弃去 _ (4)光持石击瓮破之 _ 2.翻译下面的句子。(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2)水迸,儿得活。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凛然如成人”中“如”是“如果”的意思。B.司马光小时候非常喜欢左氏春秋。C.“破瓮救友”一事发生在司马光七岁时。4.这则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参考答案】1.(1)大意,主要意思 (2)自此,从此 (3)离开 (4)拿起2.(1)从此以后手不离书,甚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2

22、)水都流了出来,小孩得救了。3.A4.示例: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九)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

23、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1)戏答:_ (2)铸就:_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_(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_ _3.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

24、可能废除”的?_ _4.写出文中出现的部分下列几句诗句的后半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_。(2)清明时节雨纷纷,_。(3)明月几时有,_。(4)劝君更尽一杯酒,_。 5.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_【参考答案】1.(1)开玩笑似的回答。 (2)成就、建造。2.(1)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2)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也习惯并乐于用诗词来描绘情景表达情感。 3.因为汉字是中国人凝聚力强的原因之一;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汉字信息量大、文化底

25、蕴深厚、情感表达准确富有诗意,渗透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其他形式的文字无法替代的。(言之有理即可) 4.(1)春风送暖入屠苏 (2)路上行人欲断魂 (3)把酒问青天(4)西出阳关无故人 5.因为中国人自小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心中有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所以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十)汉字,最美的文字 红山飞雪走进书法展览大厅,流连于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前,仿佛置身于百花盛开的花圃中。看那一幅幅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书法作品,如同朵朵盛开的奇葩,摇曳生姿,争奇斗艳。行草篆隶楷,犹如夜幕上的星辰,熠熠生辉。驻足在巨幅作品前,凝神屏息,细细品味,你会觉得作品中那一个个汉字在飞扬,在律动,在含

26、情,在妩媚。各呈妖娆,各具情态。 这就是我眼中的汉字,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像一条滚滚的长河,在人类历史的河床上奔流不息。从最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行书楷书;从原始的记录工具的今天的书法艺术,伴随着我们的先人一路从北京的山顶洞中走向平原,河畔,走向高雅的艺术殿堂。汉字在不断进化,嬗变,趋于完美。文人墨客借助于它寄情山水,吟风弄月;才子佳人借助于它把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向千里之外,写入那个人的心头。而那些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们,更是将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挥洒的墨香淋漓,满纸龙蛇舞。 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如此含情脉脉,千娇百媚呢?你看那一个个篆字不就是一幅幅绝美而神秘的图画吗?将篆书

27、“鱼”字放在你的眼前,是不是觉得它在畅游,自由而活泼。那“井”字,“车”字无不表情达意,如书如画。汉字的形态美是无与伦比的,汉字的情态美更是举世无双。“妙”字由“女”“少”组合而成;由“女”“少”意会而成的“妙”字,其情态之美真是妙不可言。类似的字还有很多,如“歪”,“尘”,“鲜”等。真可谓观其字而会其意,读其句而达其情。 世界上又有哪一种文字可以和汉字媲美呢?西方文字那简单的线条无论如何也结构不出任何可以言美的图画,更无法上升为艺术。我们的邻国不甘心口说东洋话却书写我中华的汉字,于是,对汉字进行拆减和变异,原本栩栩如生的汉字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丑陋不堪,就像一个个脸上涂抹一层厚厚粉脂的艺伎,无任

28、何美感可言。所以,在日本,那些推崇真正艺术的书法家们,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汉字,从这些充盈着无穷魅力的真正汉字中,他们才会领略到书法的精粹和艺术的纯粹,才会欣赏到文字的美感和创作的乐趣。这样的书法才会生机勃勃,令人沉醉。 经历代书法家们潜心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汉字已演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不断演变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创新的汉字,都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天幕中。不必说篆书的图案美,也不必说金文的娟秀和华贵,那隶书的古朴妩媚,魏碑的森严遒劲,楷书的疏朗端庄,行书的闲适飘逸,还有那草书的恣肆昂扬。更不必说行楷,隶意楷书,隶意行书等等奥妙无穷的书写形式,无不彰显出汉字

29、艺术之美,令人如痴如醉,欲穷尽其美而食不甘味。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如此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呢? 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在由工具升华为艺术的进程中,造就了灿若星辰的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张旭一个个星光闪闪的名子,将中华文明的锦绣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也成就了有别于世界文明的独特景观。除中华而外,你见到过谁以写字而闻名于世的吗?你听说过哪一种文字被人们书写成艺术,悬挂于厅堂,被流传,被珍藏,被尊为国宝吗?文章之美世人皆知,而文字之美唯有龙之传人创造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中华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 列夫托尔斯泰被尊为世界文豪,但丁被称之为伟大的诗人,他们都以诗文名动天下。王

30、羲之以书法被尊为“圣”,这在他国是无法想象,也是难以做到的。兰亭序得以流传不朽,到底是得益于书法的精湛还是文章的精彩呢?文章的确非常之美,但书法的造诣更高,书法和文章双玉合璧,相得益彰,这岂不是千古美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文字就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文化,还可以长盛不衰,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有了自己的文化,却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文字来传播,来表达,那是一个残缺的民族,至少不是一个完美的民族。 因此,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美不胜收:_ (2)相得益彰:_ 2.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汉字的评价是怎样的?_3.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鱼”、“车”、“妙”、“鲜”等汉字,解说了汉字哪些独特之处?_ 4.在第8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列夫托尔斯泰,但丁,王羲之,其作用是什么? _ _5.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汉字的理解。 _ _【参考答案】1.(1)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2)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2.(1)汉字历史源远流长(2)形式优美(3)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3.(1)形态美或象形;(2)音韵美或形声;(3)结构美或会意。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