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化纤项目投资意向书.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3116440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8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巫山县化纤项目投资意向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巫山县化纤项目投资意向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巫山县化纤项目投资意向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巫山县化纤项目投资意向书.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 MACRO/巫山县化纤项目投资意向书巫山县化纤项目投资意向书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说明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引导化纤企业将服务嵌入制造和营销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物流等服务环节延伸。为客户提供系统和增值服务。利用“互联网+”思维,提供柔性化、小批量、定制化服务,创新经营模式,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企业服务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服务型制造旗舰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优质纤维影响力。继续组织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培育中国纤维品牌。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新产品推广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内涵,推动纺织全产业链共同参

2、与纤维新产品推广,培育纤维品牌,扩大需求。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该化纤制品项目计划总投资7019.23万元,其中:固定资

3、产投资5692.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09%;流动资金1327.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91%。达产年营业收入9915.00万元,总成本费用7474.73万元,税金及附加116.43万元,利润总额2440.27万元,利税总额2893.29万元,税后净利润1830.2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63.0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4.77%,投资利税率41.22%,投资回报率26.07%,全部投资回收期5.34年,提供就业职位171个。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科技公司(二)公司简介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

4、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公司将“以运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以制造业支持运营服务业”经营模式,树立起双向融合的新格局,全面系统化扩展经营领域。公司为以适应本土化需求为导向,高度整合全球供应链。公司研发试验的核心技术团队来自知名的外企,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还聘用多名外籍专家长期担任研发顾问。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形成了完整的内控制度。上一年

5、度,xxx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07.90万元,同比增长31.89%(2395.91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化纤制品生产及销售收入为8771.66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8.53%。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2080.662774.212576.052476.979907.902主营业务收入1842.052456.062280.632192.918771.662.1化纤制品(A)607.88810.50752.61723.662894.652.2化纤制品(B)423.67564.89524.55504.372017.482.3化纤制品(C)313

6、.15417.53387.71372.801491.182.4化纤制品(D)221.05294.73273.68263.151052.602.5化纤制品(E)147.36196.49182.45175.43701.732.6化纤制品(F)92.10122.80114.03109.65438.582.7化纤制品(.)36.8449.1245.6143.86175.433其他业务收入238.61318.15295.42284.061136.24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548.22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75.59万元,增长率29.18%;实现净利润1911.1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

7、长218.57万元,增长率12.91%。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9907.90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8771.66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8.53%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31.89%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2395.91利润总额万元2548.22利润总额增长率29.18%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575.59净利润万元1911.16净利润增长率12.91%净利润增长量万元218.57投资利润率38.24%投资回报率28.68%财务内部收益率29.33%企业总资产万元15471.32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0.82%流动资产总额万元4768.27资产负债率37.51%二、项目概况(一)项目

8、名称巫山县化纤项目支持行业协会研究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支撑。加强行业自律,及时反映企业诉求。把握行业发展需求,加强产业联盟建设并不断提高重点联盟的运作水平。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等专业化服务,为特色集群、基地提供专业、定制化服务。完善原液着色功能性纤维的产业化纺丝技术,开发高性能、高浓缩功能性色母粒的清洁生产技术,完善原液着色纤维标准和色标体系。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2018年,中国大陆化纤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大陆化纤产量达5011.1万吨。从产量变化情况看,2009-2015年产量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上下,2016-2018年产量增长率

9、大幅回落,复合产量增长率不到1%。综上,2016年后,中国化纤产量增长缓慢,化纤产业进入调整期。(二)项目选址某工业新城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至2013年,巫山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4个乡镇,307个村、33个居委会。2017年,巫山县户籍人口为63.69万人。2017年,巫山县地区生产总值116.15亿元,同比增长10.0%,第一产业增加值23.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4.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32.8:46.9。2019年7

10、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9009.50平方米(折合约28.50亩)。(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7.56%,建筑容积率1.2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5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9.72万元/亩。(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19009.5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2842.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522.2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9096.54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364.96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77台(套),设备购置费1521.91

11、万元。(七)节能分析“巫山县化纤项目建设项目”,年用电量990875.15千瓦时,年总用水量8936.60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22.54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0.85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3.88%,能源利用效果良好。(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某工业新城发展规划,符合某工业新城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7019.2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692.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09%;流动资金1327.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9

12、1%。(十)资金筹措自筹。(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9915.00万元,总成本费用7474.73万元,税金及附加116.43万元,利润总额2440.27万元,利税总额2893.29万元,税后净利润1830.2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63.0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4.77%,投资利税率41.22%,投资回报率26.07%,全部投资回收期5.34年,提供就业职位171个。(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科学组织施工平行流水作业,交叉施工,使施工机械等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做到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在技术交流谈判同时,提前进行设计工作。对于制造

13、周期长的设备,提前设计,提前定货。融资计划应比资金投入计划超前,时间及资金数量需有余地。三、报告说明根据报告是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盈利能力,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前具有决定性意义。四、项目评价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工业新城及某工业新城化纤制品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工业新城化纤制品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2、xxx科技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巫山县化纤项目”,本期工程

14、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工业新城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171个,达产年纳税总额1063.09万元,可以促进某工业新城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4.77%,投资利税率41.22%,全部投资回报率26.07%,全部投资回收期5.34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5.34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4、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智能制造工程,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开展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引导产业智能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建设

15、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开展标准试验验证。加快传统行业民营企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提振民营经济、激发民间投资已被列入重要清单。民营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壮大区域经济、安排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五、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平方米19009.5028.50亩1.1容积率1.291.2建筑系数67.56%1.3投资强度万元/亩199.721.4基底面积平方米12842.821.5总建筑面积平方米24522.26

16、1.6绿化面积平方米1364.96绿化率5.57%2总投资万元7019.23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5692.022.1.1土建工程投资万元1866.482.1.1.1土建工程投资占比万元26.59%2.1.2设备投资万元1521.912.1.2.1设备投资占比21.68%2.1.3其它投资万元2303.632.1.3.1其它投资占比32.82%2.1.4固定资产投资占比81.09%2.2流动资金万元1327.212.2.1流动资金占比18.91%3收入万元9915.004总成本万元7474.735利润总额万元2440.276净利润万元1830.207所得税万元1.298增值税万元336.599

17、税金及附加万元116.4310纳税总额万元1063.0911利税总额万元2893.2912投资利润率34.77%13投资利税率41.22%14投资回报率26.07%15回收期年5.3416设备数量台(套)7717年用电量千瓦时990875.1518年用水量立方米8936.6019总能耗吨标准煤122.5420节能率23.88%21节能量吨标准煤40.8522员工数量人171第二章 建设背景分析一、化纤制品项目背景分析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优势,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产业及应用推广体系集聚,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

18、体系和产业创新平台,推进企业技术中心、重点行业工程中心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集成开发。加快推动在关键领域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的工程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继续支持开展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等行业学术活动,支持以实现产业化为导向的工业应用基础研究,为化纤新品种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着力提高常规化纤多种改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水平,重点改善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的阻燃、抗菌、耐化学品、抗紫外等性能,提高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加快发展工程塑料、膜等非纤用切片及产品,扩大应用领域。加强

19、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仓储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纤工艺和装备,实现柔性化生产和产品的优质化。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推广在线计量检测控制系统应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突破关键技术,推进高技术纤维产业化。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加强高附加值、低成本关键工艺及装备工程化技术研究。间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纤维,重点开发新品种,拓展应用领域。碳纤维、聚苯硫醚纤维和连续玄武岩纤维等产品,重点攻克低成本、高稳定性制造技术和装备,开发适用不同领域需求、不同档次的纤维品种,碳纤维要以汽车轻量化和大飞机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契机,重点攻克高

20、端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技术。聚酰亚胺纤维、对位芳纶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等品种,重点研制成套装备、解决工程化放大的技术问题。突破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化学纤维绿色加工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低成本生产。重点提高生物基合成纤维聚合及纺丝单线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优化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元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两化融合。着力突破数字化、智能化化纤成套装备及制造等关键技术,突破现有化纤装备设计瓶颈,实现模块化生产。满足多品种、高品质、低能耗、清洁化的生产要求,鼓励支持开发面向化纤企业生产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2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物联网系统。加强在线检测、远程诊断以及运行维护等功能的开发应用。开发和推广数字化工艺设计、数字化全流程制造技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实现大容量多批号产品的信息自动化及产品可追溯性。推动在涤纶、锦纶等行业建立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研究大数据、云计算在化纤生产全流程中的应用。推广绿色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回收再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开发锦纶熔体直纺、再生丙纶直纺等新技术。推广绿色制浆技术,提升原液着色技术生产水平,拓展应用领域,发展纤维绿色后加工工艺技术。编制节能低碳技术目录,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持续推动清洁生

22、产,深化污染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培育行业内能效领跑者企业。推进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促进绿色消费。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再生化纤及制品的比重。研究制定行业绿色采购标准,规范采购、生产和销售,提升产品质量、行业信誉和品牌度,促进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的消费。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体系建设,提升“绿色纤维”产品的市场认知度。设立以化纤企业和协会为主体的行业绿色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转型。完善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继续做好再生纤维素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等行业规

23、范条件宣传和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告管理工作,适时进行规范条件修订。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和标准,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绩效评估,扩大适用领域。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优质纤维影响力。继续组织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培育中国纤维品牌。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新产品推广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内涵,推动纺织全产业链共同参与纤维新产品推广,培育纤维品牌,扩大需求。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化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

24、在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科技创新趋势,进一步完善化纤协会团体标准,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标准转化。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人才培育,夯实行业基础。适应化纤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依托高校与骨干企业,集聚专业师资队伍,推进课程体系与培养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大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强在国际投资、法律法规、标准认证等领域的人才储备,注重工程化技术团队的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加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

25、专业人才培养,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科技人才。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引导化纤企业将服务嵌入制造和营销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物流等服务环节延伸。为客户提供系统和增值服务。利用“互联网+”思维,提供柔性化、小批量、定制化服务,创新经营模式,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企业服务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服务型制造旗舰企业。二、化纤制品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优势,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产业及应用推广体系集聚,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

26、新体系和产业创新平台,推进企业技术中心、重点行业工程中心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集成开发。加快推动在关键领域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的工程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继续支持开展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等行业学术活动,支持以实现产业化为导向的工业应用基础研究,为化纤新品种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着力提高常规化纤多种改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水平,重点改善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的阻燃、抗菌、耐化学品、抗紫外等性能,提高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加快发展工程塑料、膜等非纤用切片及产品,扩大应用领域。加

27、强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仓储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纤工艺和装备,实现柔性化生产和产品的优质化。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推广在线计量检测控制系统应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突破关键技术,推进高技术纤维产业化。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加强高附加值、低成本关键工艺及装备工程化技术研究。间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纤维,重点开发新品种,拓展应用领域。碳纤维、聚苯硫醚纤维和连续玄武岩纤维等产品,重点攻克低成本、高稳定性制造技术和装备,开发适用不同领域需求、不同档次的纤维品种,碳纤维要以汽车轻量化和大飞机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契机,重点攻克

28、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技术。聚酰亚胺纤维、对位芳纶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等品种,重点研制成套装备、解决工程化放大的技术问题。突破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化学纤维绿色加工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低成本生产。重点提高生物基合成纤维聚合及纺丝单线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优化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元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两化融合。着力突破数字化、智能化化纤成套装备及制造等关键技术,突破现有化纤装备设计瓶颈,实现模块化生产。满足多品种、高品质、低能耗、清洁化的生产要求,鼓励支持开发面向化纤企业生产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能源管理体

29、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物联网系统。加强在线检测、远程诊断以及运行维护等功能的开发应用。开发和推广数字化工艺设计、数字化全流程制造技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实现大容量多批号产品的信息自动化及产品可追溯性。推动在涤纶、锦纶等行业建立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研究大数据、云计算在化纤生产全流程中的应用。推广绿色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回收再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开发锦纶熔体直纺、再生丙纶直纺等新技术。推广绿色制浆技术,提升原液着色技术生产水平,拓展应用领域,发展纤维绿色后加工工艺技术。编制节能低碳技术目录,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持续推动清洁

30、生产,深化污染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培育行业内能效领跑者企业。推进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促进绿色消费。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再生化纤及制品的比重。研究制定行业绿色采购标准,规范采购、生产和销售,提升产品质量、行业信誉和品牌度,促进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的消费。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体系建设,提升“绿色纤维”产品的市场认知度。设立以化纤企业和协会为主体的行业绿色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转型。完善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继续做好再生纤维素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等行业

31、规范条件宣传和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告管理工作,适时进行规范条件修订。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和标准,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绩效评估,扩大适用领域。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优质纤维影响力。继续组织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培育中国纤维品牌。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新产品推广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内涵,推动纺织全产业链共同参与纤维新产品推广,培育纤维品牌,扩大需求。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化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体系,提高标

32、准在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科技创新趋势,进一步完善化纤协会团体标准,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标准转化。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人才培育,夯实行业基础。适应化纤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依托高校与骨干企业,集聚专业师资队伍,推进课程体系与培养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大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强在国际投资、法律法规、标准认证等领域的人才储备,注重工程化技术团队的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加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

33、域专业人才培养,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科技人才。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引导化纤企业将服务嵌入制造和营销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物流等服务环节延伸。为客户提供系统和增值服务。利用“互联网+”思维,提供柔性化、小批量、定制化服务,创新经营模式,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企业服务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服务型制造旗舰企业。三、项目建设有利条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交易给项目承办单位搭建了很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很多公司都已经不是以前传统销售方式,仅仅依靠一家供应商供货,而是充分加强网络在市场营销的应用,这就给公司创造了新的发展空

34、间;凭着公司产品良好的性价比和稳定的质量,通过开展网上销售,完善电子商务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培养和集聚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产品生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引进和内部培养,搭建了一支研究方向多元、完整的专业研发团队,形成了核心技术专家、关键技术骨干、一般技术人员的完整梯队。当地相关行业的前列,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项目承办单位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向科研开发倾斜的奖励机制,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品及关键工艺开发的奖励。undefined四、化纤制品行业分析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化学纤维包括:纤维素纤维(人造纤维)、合

35、成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三大类。人造纤维是利用纤维素或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物质作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如人造棉、人造丝等;合成纤维是采用石化和炼焦工业中的副产品加工而成,包括锦纶、涤纶、锦纶、丙纶、氨纶等。此外,根据纤维长度,每种化纤产品可分短纤和长丝两类。据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化纤产量为1261.4万吨,同比增长15.30%,化纤市场短期呈现回暖状态。其中,人造纤维119.59万吨,合成纤维1139.36万吨。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以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化

36、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2018年,中国大陆化纤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大陆化纤产量达5011.1万吨。从产量变化情况看,2009-2015年产量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上下,2016-2018年产量增长率大幅回落,复合产量增长率不到1%。综上,2016年后,中国化纤产量增长缓慢,化纤产业进入调整期。根据2019年6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化纤产量为1261.4万吨,同比增长15.30%,化纤市场短期呈现回暖状态。2019年第一季度人造纤维119.59万吨,合成纤维1139.36万吨。具体来看,涤纶产量最高,约973.63万吨

37、,同比增长15.30%,占比高达77.19%;锦纶产量103.89万吨,同比增长12.80%,占比约8.24%;涤纶短纤产量为102.25万吨,同比增长13.23%,占比8.11%。整体来说,化纤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但是,通过对比2017-2018年化纤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季度数据和累计数据发现,2018年产能利用水平下降,各季度产能利用率均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产能利用率下降了但是产量仍然是保持增长态势,这表明中国化纤企业在产能本就过剩的情况下仍然在盲目扩大产能。中国化纤产业仍面临较大挑战,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

38、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据中国化纤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化纤进口量在94万吨左右,同比增长2%。进口产品中需要关注的是涤纶短纤,进口量190999吨,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9.7%;这与国内再生原料受限有关,弥补再生纤维不足;并且涤纶短纤与再生产品不能以税号区分,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是再生涤纤。其次是腈纶,进口149355吨,占比约15.9%。2019年第一季度,共进口化纤20.98万吨,同比减少5.24%,一季度产品格局与201

39、8年表现不同,粘胶短线的进口达49339.9吨,占比最高,约23.0%。其次是涤纶短纤,进口量约42453.5吨,同比增长4.52%,占比20.2%;一方面是国内涤纶短纤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另一方面,再生涤纶短纤进口量增加。2018年,中国化纤出口量约430万吨,远高于进口量;其中以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为主,占比合计77.0%。而中国化纤产品出口量仅占产量的8.58%,即中国化纤产品主要是供国内消费使用,中国大陆地区化纤产业的转移与国内相关上下游产业紧密相关,与出口目的国相关性较弱。2019年一季度,化纤出口119.77万吨,同比增长12.01%,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6.17个百分点;2019年一季

40、度中国化纤产品出口量仅占产量的9.50%。出口格局与2018年全年基本一致,涤纶长丝出口量比重稍有提升。未来,中国各地区化纤企业面临新一轮洗牌,化纤产业将进行大规模转移。其一,化纤产业的聚集特征与纺织业息息相关,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纺织产业转移,向中西部发展,将能为化纤行业的产业转移提供一定的市场基础,有助于化纤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其二,向东北地区转移,利用其化工产业优势;其三,东部沿海地区着重推进产品结构升级,研发制造高端化纤产品。化纤行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较为复杂。全球经济复苏较上年放缓的大势难以改变,将导致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偏弱,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产能快速扩张

41、“后遗症”显现,行业运行较年初预期的压力更大。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也正在逐渐增多,内需市场潜力空间依然广阔,将为纺织化纤行业发展提供首要支撑。随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实施,将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五、化纤制品市场分析预测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化学纤维具有耐光、耐磨、易洗易干、不霉烂、不被虫蛀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衣服织物、运输带、电绝缘线、医疗缝线、轮胎帘子布和降落伞等领域。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4920万吨,同比增长5%,全年销量为4811万吨,同比

42、降低1%。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2460万吨,同比增长8%,销量为2384万吨,同比微降。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销量呈小幅下降趋势。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为7906亿元,同比增长25%。2011年以来,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逐年增长,但利润总额却在逐年下降,2016年达到最低点。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盈利情况有所改善,利润总额为321亿元,同比增长21%。我国化学纤维行业利润率开始上升。我国化学纤维产品中,涤纶长丝产量最大,达到六成左右;涤纶短纤其次,产量占两成左右;锦纶、粘胶占比稍大,约为8%;其它品种化纤一般具有独特性能,用于特殊领域,占

43、比相对较小。化学纤维上游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炼化产品,如PTA、MEG、己内酰胺、丙烯腈、己二酸、MDI等,下游应用市场主要是纺织行业。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景气度提升明显,预计对化学纤维的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在环保压力、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化学纤维行业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产能过剩情况有所缓解,行业运行稳中向好。受纺织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影响,化学纤维产品价格上升,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平均负债水平有所下降,偿债能力有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略有好转,行业整体运营情况较好。从产地来看,江浙地区是我国化学纤维生产聚集地。浙江省是我国化学纤维产量最大的省份,2017年产量占比达到42%;其次是江苏

44、省,产量占比为30%。我国化学纤维生产企业数量众多,2014年,企业数量为1940家左右,达到顶峰。在环保政策趋严,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2017年,化学纤维生产企业数量降为1850家左右,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因纺织业较为发达,我国化学纤维生产地集中在江浙地区,在环保政策及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但仍有提升空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逐年增长,但销量有所下滑,在下游应用市场纺织行业的带动下,行业利润开始上涨。现阶段,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依赖销量带动收入的时代已经过去,提升产品品质,以质增效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章 选址规划一、项目选址原则二、项目选址该项目选址位于某工业新

45、城。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至2013年,巫山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4个乡镇,307个村、33个居委会。2017年,巫山县户籍人口为63.69万人。2017年,巫山县地区生产总值116.15亿元,同比增长10.0%,第一产业增加值23.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4.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32.8:46.9。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园区区位于中心城区东部,依江

46、而建,成立于1995年,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园区,是区域内重点发展的15大园区之一,区内配套功能完善,综合环境优越,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投资项目相继落户。2009年月,当地政府决定,将原城区科技工业园区划归经济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园区已实现“七通一平”。园区区按功能定位分为“四园一中心”,即:化工产业园、化工装备制造园、高新技术园、港口物流园、行政商务中心,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配套、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园区。振兴发展基础夯实,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省级产业园工业增加值、税收占比分别提升26个、23.5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增至7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6%,提高1.1个百分点。园区不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高新区始终站在国家和社会的改革潮头,在科技和经济结合、科技和金融融合、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人才吸引和培育,以及产城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促进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结构合理、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