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终南山》唐诗宋词鉴赏.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0972859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维《终南山》唐诗宋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王维《终南山》唐诗宋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维《终南山》唐诗宋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维《终南山》唐诗宋词鉴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王维终南山唐诗宋词鉴赏 大家知道,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非常出色的大诗人,他不仅善于诗歌创作,而且他擅长音乐,也擅长绘画,在绘画方面,他是“破墨”山水见长的“南宗”的山水画之祖,“南宗”画派的山水画之祖。 宋朝的大诗人苏东坡评价他,说读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看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 我们现在讲他著名的一首五言律诗,题目叫终南山。这一首终南山诗,就是画中有诗的杰作,我现在读王维的终南山。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它又名南山,又名太乙,它雄峙于周、秦、汉、唐的京城之南,巍峨壮丽

2、,引人注目。所以早在诗经的秦风里边,就有一首写终南山的诗,题目就叫终南。 唐朝诗人描绘终南山的诗更多。王维的这一首终南山是唐人咏终南山诗里边的代表作。写终南山,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你比如中唐的大诗人韩愈,这是一位大古文家,也是一位大诗人大诗人韩愈有一篇著名的南山诗,“南山”就是终南山,著名的南山诗,它长达一千多字,是五言一句,五个字一句,长达一千多字它是吸取了汉赋的一种铺张描写的手法。汉赋,大家知道,汉代的赋是咱们古代文学史上有价值的一种文体,汉赋。 汉赋的写法是铺张描绘,韩愈的南山诗吸收了汉赋的铺张描写的手法,力求全面地来描写终南山,所以他写了一千多字但是他自己在诗里边最后还说:“挂一念

3、万漏”,就说是还挂一漏万,没有写得很全,他感到很遗憾,但是历代的评论家已经嫌他写得太繁琐,太冗长了,不认为它是一首好诗,是一首长诗,不认为它是一首好诗那么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艺术创作,包括诗歌的创作,它贵在以个别来表现一般,而不是罗列一般,贵在以不全求全,而不应该以全求全文心雕龙的刘勰就说过:诗要“以少总多”,拿少来表现多,古代的画论家也说,画要画出十分精彩的画,要“意余于象”,他说画出来的那个景象,它表现的“意”,还要有它的“象外”的意,也就是说,要以少总多。 我们举一个例子,古代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孟尝君大宴宾客的画,这位画家画了两列筵席,摆的两列的很长很长的两列席,左边一列,右边一列,左右都

4、有许多食客,就是力求画全而大画家陈洪绶,这画画的人都知道陈洪绶,陈洪绶画孟尝君宴客图,他不这样画,他只画了一边,右边的筵席,也没有画全这个右边的筵席上的这些食客们伸着酒杯,朝着左边,来给他斟酒的、倒茶的、上菜的,看了右边又回顾左边,就给人一种印象,左边没有画出来的那一边,还有无数的食客。 这就是“以不全求全”。那么“南宗”山水画的开山祖王维很懂得“意余于象”、“以不全求全”的这个创作奥秘所以他的终南山这一首诗只用了四十个字,五言律诗,八句,五八四十个字,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把一座辽远宏大的终南山写得令人想象无穷,他为它传神写照,为终南山传神写照。 我们现在看一看这一首诗,首联,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

5、天都,连山接海隅。这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写终南山的总轮廓。 终南山的总轮廓,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诗人走到终南山脚下了,来写终南山,看终南山,他就不可能有“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的这一种观感如果到终南山里边了,更写不出这一个总轮廓,这因为画画有一个道理,你要画山的话,你走得越近,越不能看见它的全貌,到深山里边,更无法写它的全貌,苏东坡写庐山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了解这一种道理,我们就知道,王维是从长安城出发,去游终南山。一出长安城,看见的终南山的远景,他可以把终南山作全体的、宏观的关照,所以它“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这是写它的远景。 对于“太乙近天都”这一句,历来有不同的

6、解释,比方,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的这个唐诗选,它里边就解释,这个“天都”指什么呢?指长安的京城,“天”就是天子,天子的都城,就是指的长安的城,这其实是错误的。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名,也是终南山的主峰,最高的峰叫“太乙”,如果说是“太乙近天都”的“天都”,就是长安的京城的话,这一句诗也不过是说:终南山离长安京城很近,这没有什么诗意。 “太乙近天都”“天都”:指帝都,即唐天子的都城长安。是天上的天帝所居的都城,正确的解释,这叫“天都”。这当然是一种神话的说法,道家的说法,那么“天都”是天帝所居之都,实际上就是天,“太乙近天都”是写这个终南山高,高(得)与天接近了。 唐太宗写过一首望终南山的诗,它里

7、边有一句说是,“碧嶂插遥天”,就是碧颜色的那个山峰,直插到云天里边去了。那么,“太乙近天都”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写终南山的高,它高与天相接。 “太乙近天都”导读:诗人从平地遥望终南,看见终南山的总轮廓,气势雄伟,其顶峰与天相接。那么“连山接海隅”比较好懂,“连山接海隅”“海隅”:指海角,海边这是写终南山的远,高可及天,远直连到海隅而实际上终南山当然没有连到海,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而实际上诗人是从长安城向南,要去游终南山的途中,来望终南山,终南山西不见头,东也不见尾,所以用“连山接海隅”来夸张地写终南山的东西的辽远。 这两句把终南山的总的轮廓大致上勾画出来了。“连山接海隅”导读:从长安遥望终

8、南,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现在我们讲第二联,第二联是“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这两句诗历来解释的人都没有讲通,食而不知其味,都没有讲通,我现在根据我的体会来加以分析。终南山唐王维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历来的注家注解“白云回望合”一句,有的说四望出去,是白云连接着,有的说回望山顶,回头看山顶,白云聚合,笼罩于终南山上,这都不得要领。 “回望”,“白云回望合”的“回望”,是跟下一句的“入看”对照,对偶的,它的意思是“回头望”,而不是四望,不是向四面望,“回望”是回头望,不是向四面八方望但又不是回头望山顶,诗人正在向终南山行进,在游终南山,他已经是在开始,第二

9、联已经开始爬山了。假如说是“回头望山顶”,有人解释说回头望山顶是白云聚合,那么回头望山顶,那就是说游完终南山回来了,下山了以后才回望,可以望见山顶白云聚合,那根本就是违背诗意的。 那么我根据我的理解来讲“白云回望合”,终南山唐王维白云回望合我们分析这个句子,说是“白云回望合”是个什么句子,是个什么样的句子,主语是什么,它在这里,“白云”摆在前边了,好像是这一句的主语。 其实不是。主语是省略了的,诗人游山,游山观景,主语是“我”,是诗人,“白云”是“望”的对象,回望白云,“我”回头看白云,“合”,合上了,围拢起,合拢起来了,这一句诗是这个意思。 “白云回望合”,回头望的时候,白云合拢起来了,那么

10、什么意思呢?写“白云回望合”的时候,已经是诗人藏过了一层,藏过了一层什么呢? 说他未回望之时,他没有回头望的时候,怎么样呢?回头望的时候,白云已经合拢了,那么他未回头望的时候怎么样呢?就说是身边没有白云,白云没有“合”,就是身边没有白云 为什么没有白云呢?说它分开来了,白云分开来了,分向两边了,退向两边去了,而说白云分开,退向两旁的话,分明又藏过了一层,就是前面较远的地方,白云是合拢的,看不见其他实际情况是什么呢?说诗人身在终南山中,那么朝前看,白云弥漫,一片白云,远望一片白云,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的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里边了; 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

11、不可即;一回头看,分在两边的白云又合拢起来了,汇成茫茫云海了。 这一种奇妙的境界,凡是有游山经验的人都会体会得到。但除了王维,谁能够用五个字表现得这样出神入化呢?白云实际上是,他所说的白云是一种白茫茫的雾气远望能够看得见白云,你继续走,白云又在远处,白云近处看不见,就没有了,就好像是就分到两边去了,回头一望,又有一定的距离,它在远处又合拢了,又是白云,所谓白云,我(们)坐飞机的时候,也可以看到,那么飞机的周围从窗子里边看,那不是很浓的云,远处看是云,旁边看是白茫茫的一些雾气。 “白云回望合”导读: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然而白云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及;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

12、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青霭入看无”“青霭”:一种淡薄的青色雾气那么下一句的“青霭”是什么呢?“青霭”也是雾气,不过比“白云”淡一些,颜色淡一些,因而不是白色,而是青色,甚至有一点翠我们读古诗的时候,写这个“翠微”,见这个诗里边有所谓的“翠微”,“翠微”就是指的这一种“青霭”,是淡薄的一种青色的雾气。岑参在大雁塔上头遥望北原的时候,他说:“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遥望一种“青濛濛”的,那就是一种青霭,一种雾气在山上头遥望,山上头一种雾气,青色的雾气,就叫做翠颜色的,苍翠的颜色,叫做“翠微”。终南山唐王维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那么“青霭入看无”这一个句子,跟它的上一句“白云回望合”是所谓的“互文”,它们综错为用,互相补充的。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