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导学案答案版(1)-劝学导学案.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0949540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导学案答案版(1)-劝学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劝学导学案答案版(1)-劝学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劝学导学案答案版(1)-劝学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导学案答案版(1)-劝学导学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劝学导学案答案版(1)|劝学导学案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导学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 劝学 编写人:王丹 一、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荀子及相关文学知识,掌握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背诵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并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味文中蕴涵的“学习之道”,通过研读文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 荀子简介: 1、荀子其人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

2、,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指出先秦儒家三个时期的三位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对话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指出先秦议论文发展的三个阶段),标志着古

3、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 荀子的思想 (1)天道自然的思想 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2)“天行有常”的思想

4、 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荀子对传统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礼论) 3.“天人相分”的思想 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

5、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礼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论) 4.“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况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度作为君子、小人之分的标准。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5.“化性起伪”的性恶论 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

6、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三、 成语积累 青出于蓝:靛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因以“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语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积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积水成渊: 渊:深水潭。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比喻积小成多。 驽马十驾: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

7、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四、基础巩固,请为以下粗体字注音 木直中( zhng )绳 须臾 ( y ) 虽有(yu)槁暴(go p) 参省 (cn _ng) 跂(q)而望矣 知明( zh智) 生(_ng性)非异也 蛟龙 ( jio ) 锲而不舍( qi ) 跬步( ku ) 六跪二螯(o) 骐骥 ( q j ) 蛇鳝之穴(shn) 驽( n )马 五、通假字积累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 (“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

8、”;“暴”通“曝”,晒) 六、古今异义 1、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 2、疾声非加疾也 古义: 今义: 3、假假舆马者 古义: 今义: 4、金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 5、爪牙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 答案: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疾古义:强。 今义:疾病,快。 3、假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金银、黄金。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走狗。 五、实词积累 中: (1)瓮中之鳖 ( 内、里 )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间、当中 ) (3)中道而

9、废 ( 半、一半 ) (4)木直中绳 ( 符合、适合 ) (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命中 ) 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强 )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憎恨 )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 快 ) (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妒 ) (5)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 疾病 ) 闻: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听、听到 ) (2)博闻强志 ( 见闻学识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声誉、名声 ) 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终止)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断) (3)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10、横渡) (5)以为妙绝 (到了极点) (6)络绎不绝 (间断、断绝) (7)绝处逢生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8)绝无仅有 (独一无二) 假: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3)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与“真”相对,假装 (5)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 而: 蟹六跪而二螯 ( 表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 表恶其能而不用

11、也 ( 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所以” ) 登高而招 ( 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 吾尝跂而望矣 ( 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 八、 翻译句子 (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六、理解性默写 1、“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

12、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4、“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7、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答案: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