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旧址观后感.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901118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联大旧址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南联大旧址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联大旧址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联大旧址观后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南联大旧址观后感西南联大旧址观后感_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爱国是西南联大的灵魂,是学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以下是本店分享的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不得不说,看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被它的氛围感染了。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文人言语之间,描绘出那令人神往的年代,还有时代文人可敬可叹的风骨。所谓风骨者,置生死于度外,千金不改其志,万难不屈。国难当头,又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各地爱国青年离开家乡,求学归来。 他们用先进的思想与杰出的才华,挽救水深火热中的中华民族。他们在大学中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探

2、索知识,冲击着旧中国的思想文化家庭与教育,同时还组织反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躲避战乱,三所一流大学齐聚昆明。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等人的带领下,三校团结到了最后。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情况之下,我们不再是一盘散沙,在有多少困难,都要克服,最后要把它联合到底。 正是这些大师,正是这些民族脊梁,把西南联大办好,培养了一代代像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在学术上有相当成就的人才。但我们若着眼于文化的更可贵的一方面,则八年多的西南联大,始终都在雍容和睦的气氛中长成,这非特是我们教育史上的佳话,

3、亦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光辉的事情。 这部纪录片,最终反映了西南联大为什么如此成功,同时也提现了我们作为大学生的使命。西南联大与许多优秀的前辈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敬业勤学的精神,现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认为现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学者之谓也,应有学实也。我们应该反省自身,坚定信仰,无畏无惧,忍辱负重,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科研立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力拼搏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了西南联大历史纪录片之后让我感触良多,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惭愧的,我们现在的条件多好啊。可是还在抱怨学校这样差那样差甚至以这些借口来逃避我们应该学的很多专业知识,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可以放心的在学校里汲取丰

4、富多样的知识,却不懂得珍惜,还经常想尽各种办法来逃课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知道,当时联大的学生正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年代,依然是那么的渴望学习,甚至连生活都令人堪忧,但还是不能阻挡他们学习的决心。他们在校舍被摧毁后没有就此放弃学习,而是抓住了每一个学习机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旧坚持学习,真的让人十分震撼古有勾践卧薪尝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都是发人深省的,至近代的联大学生同样在艰苦的时代,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忍辱负重,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联大师资雄厚,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依然坚守刚毅坚卓的校训,培养了不少人才,当时的就有朱自清梅贻琦,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

5、教授。联大也因为有这些学富五车爱国学士的存在,联大也因此蓬荜生辉,联大的莘莘学子也在他们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知识,有所成就,例如邹承鲁杨振宇华罗庚等人才均出于此。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便是学校环境。当时联大的办学理念是适应社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峻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大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调课程要以基础为重心,这使得学校立德气氛十分浓厚。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西南联大培养了大批人才。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昨天用了较长时间把中央电视台记录片

6、频道播放的西南联大五集看了一遍,有许多感慨。回首抗战岁月中国的大地上由东向西真是一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大迁徙这其中有无数读书人高昂着头颅挺直着腰板在行走。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文化大转移世界上有哪个民族遭受过这等苦难世界上又哪有过这么一群读书人,把大学当作捍卫国家荣誉与民族精神的第二战场这就是西南联大带给我们的震撼。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开始后1937年11月1日,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中国

7、教育史上只存在了8年,但因其英才辈出,又产生了无数故事与传奇,成为了中国大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它存在于中国教育史上的特殊时期,所以那里的师生那里的精神都很特殊。 感慨一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信念。在谈论西南联大,大家一定会想起从那儿走出来的一批优秀中华儿子,如:闻一多吴大猷李政道邓稼先钱钟书费孝通很多很多,那都是有形的,而最最可贵的是在国家危亡时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凸显现的中国知识分子高贵精神气质,是硝烟弥漫的战火中,众多师生弦歌不辍,坚持到底,稳定人心的力量。 感慨二精忠报国为国献身的精神。一大批联大师生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下,克服了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坚持教学育人。1100名学生直接参战

8、,他们有的在前线作战,有的服务保障。记得有一幕,为了战场需要,一批翻译人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好多就死在了胡康河谷。更多的人则在后方支援抗战,用科技支援前线,开展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因为如此联大毕业率不到50。 感慨三坚韧不拔,奋发努力的精神。在吃不饱穿不暖,天天挨敌机轰炸的环境下,坚持学习,坚持科研坚持著作,从不放弃。让我印象很深的这样一幕:金岳霖先生花费数年心血撰写的70万字的手稿因躲避轰炸中丢失,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他不气馁,从头开始,没有参考资料仅凭记忆,白天教学晚上一盏油灯,实践着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 感慨四甘愿吃苦乐于清贫的精神。抗战时期,全国人民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9、,生灵涂炭饿殍遍野,联大学生,吃穿住都成问题,敌机轰炸,所有人天天都面临着生死的威胁,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也没能影响到联大师生做学问学知识。他们抱定知识救国的决心,孜孜不倦,舍身忘我,确实值得现代学生好好学习。有一个镜头:闻一多带领几百名学生从长沙行走1600公里来到了云南,他们边走边学边走边体查民情边走边讨论,把队伍当成了移动的课堂。在那么恶劣的条件,那样的环境他们都能如饥似渴地坚持学习,我们今天的学子们还有理由整天游戏抖音,荒废学业吗。 余秋雨说过: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你。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在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南联大的艰苦卓绝感受那不灭的精神和一个个崇高的灵魂时,从他们身上给予我们的是前行的力量和顽强生长的动力。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