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模拟精选演练提升湘教版.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827450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模拟精选演练提升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模拟精选演练提升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模拟精选演练提升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模拟精选演练提升湘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016南京市、盐城市一模)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60万亩,并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结合下图,完成12题。1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水土流失人口迁出 全球气候变暖A B CD2土地沙化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湿地减少 降水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湖泊蓄洪能力增强ABCD解析:第1题,由于人们在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少;周围植被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地沙化。第2题,土地沙化会造成湿地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蓄洪能力减弱等。答案:1.A2.C(2016河南十校测试)读某年我国部分省区荒

2、漠化动态变化图,完成34题。3内蒙古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冻融作用D内力作用4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B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环境C防护林以及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D全球变暖,该地区降水增加解析:第3题,内蒙古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B项正确。我国大致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以西、以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以东、以南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冻融作用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大山脉的山顶地区。内力作用对荒漠化的形成作用不明显。第4题,读图可知,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转好。过度

3、放牧、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全球变暖等会导致荒漠化面积变大,与题意不符,故A、B、D项错误。由于防护林的建设和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地区荒漠化防治效果明显,荒漠化面积减少,故C项正确。答案:3.B4.C(2016福建厦门一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5图中、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6据图可判断()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解析:第5题,一般在相同降水量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量越小,则依据选项中的三类土地利用类型,可判断为林草地,据此排除B、C、D项。第6题,图中显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林草地地表径流量最小,表明下渗量最多;而植被覆盖率最低的撂荒地的地表径流量最大,表明下渗量最小。即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答案:5.A6.B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