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05物态变化含解析.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808103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05物态变化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05物态变化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05物态变化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05物态变化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态变化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答案】热胀冷缩;乙;可以【解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正常人体的温度在3542之间,所以乙是体温计。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2仪器的使用和读数:(1)图甲是小明使用温度计的情形,他操作的错误是 。图乙是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丙中木块的长度为 cm。(3)图丁中机械秒表的示数为

2、 s。【答案】(1)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32;(2)2.20;(3)140【解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由图可知,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图中的温度计一个大格都是10,其中又分了10份,故其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的上方,所以读数是32;(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5.2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0cm3.00cm2.20cm;(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

3、表0.5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秒表的读数为2min20s140s;3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答案】A【解析】(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

4、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综合分析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A正确。4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后,应立即读数,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使用体温计之前应

5、先把体温计直管中的液体甩到玻璃泡里【答案】D【解析】A、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A错误;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C、体温计的量程3542,沸水的温度约为100,体温计不能放在沸水中消毒,故C错误;D、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直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所以使用体温计之前应先甩一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故D正确。考点二:识别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判断5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A清晨枝叶上形成露珠B太阳升起后浓雾渐散C气温升高使冰雪消融D冬天铁丝网出现白霜【答案】C【解析】A、清晨枝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是液

6、化现象的;故A错误。B、浓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浓雾散去是因为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水是熔化现象;故C正确。D、铁丝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结冰B雾气消散C露珠形成D冰雪消融【答案】A【解析】A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B、雾气消散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不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7下列现象需要吸

7、收热量的是()A 气结成露B 水滴成冰C 雪融成溪D 气凝成霜【答案】C【解析】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A不合题意;B、水结冰是凝固,凝固放热,故B不合题意;C、雪融成溪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C符合题意;D、气凝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D不合题意。8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凝华B凝固C汽化D液化【答案】A【解析】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9(2019阜新)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

8、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答案】B【解析】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快蒸发,故A错误;B、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故B正确;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晶体,故C错误;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10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图中各图是

9、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A草叶上形成“白霜”B冰雪遇暖消融C草叶上形成的“露珠”D冬天河水结“冰”【答案】C【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D、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11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C玻璃杯中的冰升

10、华成水蒸气造成的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答案】B【解析】由于从冰箱取出的玻璃杯,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玻璃杯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一会儿又变湿。1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北方冬天洁白的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B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汽化现象,放出热量C阳光下的雪人“流汗”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D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舌头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答案】D【解析】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放热,故A错误;B、樟脑球变小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

11、现象,升华吸热,故B错误;C、雪人“流汗”是冰熔化成水,熔化吸热,故C错误;D、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舌头,舌头上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1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春雨天晴,路面变干B盛夏季节,天降冰雹C深秋清晨,薄雾弥漫D寒冷冬日,冻衣晾干【答案】D【解析】A、路面变干,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雹主要小冰晶下降过程中碰上过冷水滴凝固其上形成,所以主要是凝固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D、冻衣服晾干,冰直接升华成为水蒸气。故D符合题意。1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12、A冰化成水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D霜的形成【答案】D【解析】A、河里的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15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淞沆

13、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答案】A【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正确;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植被表面,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16如图为一辆正在匀速行驶喷射水雾的环保车,它的动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雾喷出后一会儿就消失了,其中

14、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热。【答案】减小;汽化;吸【解析】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速度不变,质量减小,所以动能减小,则机械能减小;水雾喷出后一会儿就消失了,是由于水吸热后汽化变为水蒸气了。17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 (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填“液态”或“气态”)水。【答案】空气中的水蒸气;液态【解析】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温度非常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块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18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填物态

15、变化的名称)时迅速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答案】升华;吸热【解析】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考点三:图像问题19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答案】C【解析】A、图象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

16、但熔化过程必需吸热,故A错误;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是晶体,故C正确;D、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由Qcmt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错误。2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

17、温度不变,不吸热【答案】C【解析】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21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B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18、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D水的沸点是99,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答案】A【解析】A、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水在沸腾过程中,仍然要吸收热量,由图可知其温度保持99不变,故B正确;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能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故C正确;D、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99,沸点低于100,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22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

19、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答案】B【解析】A、图甲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故A错误;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物质受热均匀,故B正确;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晶体在熔化前后以及熔化过

20、程中都要吸热,所以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增大,故C错误;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不是冰,故D错误。23如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该物质液态比热容比固态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图乙是酒精沸腾时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以知道,酒精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答案】固液共存;大;不能【解析】(1)读图甲可知,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故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读图甲可知,04min与812min的时间相等,两段时间内温度

21、升高不同,前者升高了8,后者升高了4,说明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3)由图乙知酒精的沸点位78,沸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小于水的沸点,所以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24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成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 (选填会”或“不会)汽化。【答案】不变;会【解析】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成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停止

22、加热一段时间后,水不会沸腾,但蒸发不会停止,蒸发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故水还会汽化。考点四: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5在炎热的夏天,凉山州部分县市气温高达35,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答案】D【解析】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所以人会感到凉爽;电风扇吹出的风,并不能降低气温,也不是冷风;故只有D说法正确。26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

23、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BCD【答案】D【解析】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把手伸开,吹出的风也会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27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题是:水蒸发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答案】温度【解析】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

24、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另一块不加热,说明改变了水的温度,而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的空气流速一定,因此是探究的是水蒸发快慢和液体温度的关系;28某同学探究影响蒸发散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a温度计示数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 有关,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看,空气流动促进了酒精分子向空气扩散。(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 。【

25、答案】(1)25.5;(2)吸收;(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4)雨天(或潮湿天气)【解析】(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则a温度计示数为25.5。(2)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3)通过b、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看出,c的示数低,b、c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因此可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若三根温度计示数差别不大,即水的蒸发快慢差别不大,说明空气湿度较大,此时水不易蒸发,雨天或潮湿天气时空气湿度较大;若温度计的示数差别很大,则说明空气湿度较小,晴天时空气湿度较

26、小,由此可以猜想可能的天气是雨天或潮湿天气;考点五:探究固体熔化、固体凝固的规律29如图甲所示,小雪用该实验装置在室温下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将浓盐水冻成的冰块打碎后放入小烧杯中,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甲),其示数为 。(2)观察现象,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象(图乙),由图象可知盐冰的熔点为2在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外壁出现水珠,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4)将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在正在熔化过程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的质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

27、“不变”)。【答案】(1)8;(2)2;增加;(3)液化;(4)增加【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8;(2)从图中可知,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不变,所以熔点是2;盐冰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大;(3)熔化吸热,使烧杯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烧杯外壁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即出现的水珠;(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30如图甲所示是小胜同学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装置。(1)为了完成该实验,除

28、图中器材外,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2)为了使该物质受热均匀,建议小胜同学选取 (填“较大”或“较小”)颗粒的该物质进行实验(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第45min末的内能 (填“大于”或“小于”)第20min末的内能。【答案】(1)秒表;(2)较小;(3)54;(4)小于【解析】(1)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测量时间的仪器是秒表,所以该实验的仪器需要秒表;(2)为了使该物质受热均匀,建议小胜同学选取较小颗粒的该物质进行实验;(3)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54;(4)由题图可知,物质在第35min以后,放出热量,

29、但是温度不变,为其凝固过程,故凝固点为80;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第20min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而该物质第40min时从液态到固态,为固液共存态,故该物质第40min小于第20min时的内能;考点六:探究水沸腾的特点31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象(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2)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第6min时 (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3)实验结束

30、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 (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答案】(1)68;(2)低于;不变;小丽;(3)温度低于沸点【解析】(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60上面第8个小格处,读作68;(2)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3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1,先后从第6、9分钟开始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大小为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第6m

31、in时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水温降低,低于水的沸点,所以锅内的水停止沸腾。32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中,老师发现某小组的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则该组测得水的温度比实际温度偏 。(2)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3)水中气泡如图丙所示时,水 (填“没有沸腾”或“已经沸腾”)。(4)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5)撤去酒精灯后,同学们发现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 。【答案】(1)高;(2)93;(3)已经沸腾;(4)不变;

32、(5)吸热【解析】(1)实验中,老师发现某小组的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则该组测得水的温度比实际温度偏高;(2)由乙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93;(3)水沸腾前的现象是有少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大,到水面破裂;由此可知图丙为沸腾时的现象;(4)在沸腾过程中水不断吸热,水的温度不变;(5)撤去酒精灯后,同学们发现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33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

33、)调整。(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还可获得的信息有: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A处向上;(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3)98;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合理即可)【解析】(1)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A处向上调整。(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可以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可获得的信息有: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