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下1鱼我所欲也含解析.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802854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下1鱼我所欲也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下1鱼我所欲也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下1鱼我所欲也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下1鱼我所欲也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鱼我所欲也素养提升 孟子(1)了解创作历史背景。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时代。孟子认为,一国上下不顾道义地逐利,就会作乱犯上,必然导致国破家亡。所以,孟子将“富”与“不仁”对立起来,提出“保民”思想。因此,孟子提出的“舍生而取义”的观点,既是对人性的一种期望,也是对仁政的一种期待。(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化抽象为形象,而喻言(鱼、熊掌)与正言(我所欲也)交错迭出,更将感性比喻与理性说理融合在极为凝练的语句中,可以在瞬间引人注意,令人深思,推论效果立竿见影。观 点 论 述(3)体会气势充

2、沛、议论犀利的文风。本文没有争辩对话,完全是个人独白,表现出孟子散文气势充沛、议论犀利的一贯风格。第1段选取了“鱼”与“熊掌”,“生”与“义”,“生”与“死”,“所欲”与“所恶”等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正反论述,层层剥笋,逐步深化。第2段由三字短句起始,节奏加快,情绪高昂。虽然仍然保持了对比说理与正反论述的惯性,如“得之”“弗得”,“呼尔”“蹴尔”,“行道之人”“乞人”。然而,当对举的句式转而为铺排,终于推演出汪洋恣肆的议论、排山倒海的质疑,发出最为强烈的呼喊,如惊涛拍岸,令人动容。 “义”和“生”的关系(80字以内) 示例一: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

3、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知识梳理示例二:维护正义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下。鲁迅先生以笔作武器,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需要珍爱生命,同时也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_同“_”,意思为: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同“_”,意思为: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同“_”,意思为:_同“_”,意思为:_(4)乡为身死而不受_同“_”,意思为:_2. 一词多义是: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F _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_3. 重点实词(1)鱼

4、,我所欲也 欲F:_(2)亦我所欲也 亦F:_(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F:_(4)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F:_(5)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苟:_(6)死亦我所恶 恶:_(7)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9)贤者能勿丧耳 丧:_(10)一豆羹 豆:_ 羹:_(11)呼尔而与之 呼:_(12)蹴尔而与之 蹴:_(13)乞人不屑也 不屑:_(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_ 钟:_(15)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_ 加:_(1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奉:_(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_ 乏:_(18)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19)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4. 文言

5、虚词 鱼,我所欲也 _(1)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 二者不可得兼 _(2)者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_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 舍生而取义者也 _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_(3)而 呼尔而与之 _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012 _(4)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_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5)则 得之则生 _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6)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_(7)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_(8)故患有所不辟也 _ 人皆有之 _(9)之 行道之人弗受 _ 此之谓失其本心 _(10)呼尔而与

6、之 _(11)万钟于我何加焉 _(12)万钟于我何加焉 _(13)是亦不可以已乎 _(14)此之谓失其本心 _二、重点句子翻译1.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017黔东南)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019遂宁,2018天水、葫芦岛、广安,2017达州)4.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018天水,2017新疆兵团)6.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课下注释)7.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开篇运用比喻论证,

7、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这里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C. 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D. 孟子擅于运用精妙的比喻、精当的对比、精彩的排比,对论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逻辑清晰严密,论证环环相扣,说理透彻,颇具说服力。针对训练(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舍生而

8、取义者也绝巘多生怪柏B. 人皆有之 此皆良实C.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D. 乡为身死而不受 则有去国怀乡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故不为苟得也 温故而知新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求二石兽于水中C. 弗得则死 有仙则名D. 蹴尔而与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文章第1段作者通过正反两面,具体阐述分析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并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只有圣贤才具有重“义”之心。B. 文章第2段以有人不吃嗟来之食和有人见利忘义的事例为论据,证明人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失去本心的道理。C. 文章从三个方面

9、论证了“舍生取义”:一是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二是反面论证“义”比“生”珍贵;三是客观论证舍生取义之心人人皆有。D. 本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大量使用排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且利用取义浅显的比喻使所述道理易于接受,富有文学趣味。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参考答案及解析1 鱼我所欲也孟子知识梳理一、1. (1)辟避躲避(2)辩辨辨别(3)得德感恩、感激与欤语气词(4)乡向先前、从前2. 指示代词,此,这,指某种手段指示代词,这种判断动词,是3. (1)喜爱,想要(2)

10、也(3)舍弃,放弃(4)胜过,超过(5)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苟且(6)讨厌,憎恨(7)祸患,灾难(8)假如,假使(9)丧失(10)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11)吆喝(12)踩踏(13)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14)优厚的俸禄古代的一种量器(15)有什么益处益处(16)侍奉(17)贫穷 资财缺乏(18)停止(19)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4. (1)表陈述,不译表反问,可译为“呢”表停顿,不译(2)用在数词之后,可译为“种”代词,的手段代词,的事代词的人(3)表并列,不译表转折,却表修饰表顺承,就(4)介词,比介词,对 (5)表顺承,那么表

11、顺承,就表转折,却(6)连词,表目的,用来(7)动词,做介词,为了(8)所以(9)代词,指代前文说的“本心”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10)给,给予(11)什么(12)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13)表反问,可译为“吗”(14)人称代词,他的二、1.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2. 死亡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3.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4.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5.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

12、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6. 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7.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三、C【解析】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表述错误。针对训练1. (2分)B【解析】A项中“生”,前者意思是“生命”,后者意思是“生长”。B项中“皆”意思都是“都”。C项中“加”,前者意思是“益处”,后者意思是“虚夸,夸大”。D项中“乡”,前者同“向”,意思是“先前、从前”,后者意思是“家乡”。2. (2分)C【解析】A项中“故”,前者

13、是连词,译为“所以”,后者是名词,译为“学过的知识”。B项中“于”都是介词,前者表比较,译为“比”,后者表处所,译为“在”。C项中“则”都是副词,译为“就”。D项中“而”都是连词,前者表修饰,可不译,后者表转折,译为“却”。3. (2分)A【解析】由本文第1段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知,重“义”之心,人人都有,贤者只是没有丧失罢了。A项中“只有圣贤才具有重义之心”理解有误。4. (1)(2分)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1分)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1分)(意对即可)(2)(2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1分) 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1分)(意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