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799234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作业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1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解析: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A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材料没有体现,故B、C、D三项错误。答案:A21888年,总长2000米的“紫光阁铁路”落成,但是慈禧太后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所以不用蒸汽机牵引,而是“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这说明()A封建思想束缚科技传播B等级制度阻碍近代社会发展C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D近代交通事

2、业的发展不均衡解析:从材料中“慈禧太后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所以不用蒸汽机做牵引,而是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可以看出,慈禧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先进技术的抵制,说明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强调的是“火车汽笛声”会“破坏京城气脉”,这是传统思想,但不是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朝天朝上国思想,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火车在中国的运用、推广艰难,没有体现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均衡,排除。答案:A3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建造了长14.5公里的淞沪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

3、力的极大恐慌。1877年清政府用白银将这条铁路购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这件事说明()A英国人修筑的铁路的确破坏了中国的风水B英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国情C中国的保守势力异常顽固,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D中国社会不需要铁路解析:“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清政府用白银将这条铁路购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说明在近代化发展过程中,保守势力异常顽固,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故C项正确;风水属于封建迷信,修铁路显然不会破坏风水,故A项错误;英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符合题干含义,故B项错误;中国近代化发展当然需要发展铁路,故D项错误。答案:C4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

4、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A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和效仿B近代中国交通的多元发展C自由恋爱男女平等被认同D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解析:铁路是中国近代兴起的新式交通,“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说明新式交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故选D项;“婚礼铁路”的时髦反映了当时对西方的效仿,但不能说是盲目崇拜,故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到了铁路和“婚礼铁路”的盛行,不能反映交通的多元化和婚恋观念的变化,故排除BC项。答案:D5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

5、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解析:根据材料中“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可以看出,这些守则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故答案为C项。A项,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的说法夸大了“乘车守则”的作用,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乘车守则”是单纯要求租界内的中国人,所有乘车人不论国别都应该遵守,排除;D项,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的

6、表述与材料中“乘车守则”的具体要求无关,排除。答案:C6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组建了近代海军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D禁绝外来事物解析:题干材料中“火轮船”即轮船,“天下商民称便”,说明当时中国已有了轮船这种新式交通工具,且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A项符合题意。答案:A720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A

7、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C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D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解析:材料中所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畸形发展,不能因此判断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答案:C8在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男女授受不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而在清末流行的诗词中却有这样的描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与材料有关的突破口是()A交通工具 B社交场合C男女合校 D男女合演解析:材料反映了乘坐近代交通工具出行的情景,这种现象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答案:A9我国的电报历史可追溯

8、到1871年4月18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开设电报业务,从此拉开了中国电信历史的序幕。然而“清廷将外来的电报视作异端邪教”,直到10年后,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民族电报线。这说明()A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社会发展B电报超越了近代中国的需要C当时中国开始出现近代通讯方式D近代通讯不利于清政府统治解析:从题干中的“清廷将外来的电报视作异端邪教”“直到10年后,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民族电报线”等信息可以看出,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中国电报业的发展,故A正确。近代中国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完全可以引进电报,排除B;除了电报外,还有其他近代通讯方式,排除C;近代通讯利用得好,也会有利于清政府统治,排除D。答案

9、:A10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余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A火车 B电话C电报 D电影解析:根据材料“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及所学知识可知,该项发明操作简单、能够远距离传输声音,符合电话特征,B符合题意;AC均与材料所述不符;D不具备材料所述功能。答案:B11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A BC D解析:本题

10、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12“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业 B轮船运输业C航空运输业 D电报、电讯事业解析:由题干中“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等及所学可知反映的是近代新型的通信技术,D选项符合题意。铁路、航运、航空等分别是陆地、水域、天空三方面的交通成就,A、B

11、、C选项排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13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近程。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开办年国别公司船只(艘)吨位1

12、875中国招商局45 8601887英国太谷、怡和713 9221898日本大阪46 5811899德国瑞记、美最时55 743材料三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地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 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 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1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美国政府开凿运河”“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分析揭示英美近代运输业的经济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图表中船只数量的多少和吨位的大小比较概括其特点;第二小问,结合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近代中国交通的进步、工业革命、洋务运动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

14、键句“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可得出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第二小问,从近代化中交通、工业化、社会转型等角度揭示材料三反映的信息。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促进;政府倡导;实业家的推动。影响: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特点: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成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3)变化: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

15、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答出两点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当时,列强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报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材料二1871年,英国人加快了使电报进入中国的进程,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报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材料三1874年日本侵台战争后,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主张自行举办电报事业。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所属淮军各营的电报线。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清政府对

16、电报事业态度的变化历程。(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中“遭到清廷婉拒”“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朝野上下主张自行举办电报事业”等信息,概括清政府对电报事业态度的变化历程。第(2)问可依据材料中“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等信息,从对中外差距的认识、洋务运动的推动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1)变化历程:由最初的坚决抵制,到后来有条件地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2)主要原因:列强侵略使清政府逐渐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办洋务运动的直接促进;清政府加强国防事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根本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