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_8.古诗两首(教案).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0765716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教案_8.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诗两首教案_8.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案_8.古诗两首(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教案_8.古诗两首(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两首教案_8.古诗两首(教案)8古诗两首(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12个生字,会写“楼、依”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重点)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

2、“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重点) 4.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你认识上面的建筑物?(鹳雀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鹳雀楼的一首古诗,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鹳雀楼 鹳雀楼 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

3、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二、介绍作者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生字,识记。 注

4、意读准整体认读音节“欲”,后鼻音“穷”等。 识记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楼、依”。 组词扩展识记:“欲”可以组词为“欲望、食欲”。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欲望 食欲 贫穷 穷人 (2)学习多音字:更(gng gng) 练 读句子,找发现。 (1-5) (6) (7-8) 这个问题请你更正一下。 在这里,“更”读“gng”,意思是“改变、改换、;旧计时单位”,还有一个读音是“gng”,意思是“愈加、再”,组词如下: 更 gng (更好)(更加) gng(更正)(三更半夜) 读一读: 只要你坚持练习书写,你写的字会更(gng)美观。 (3)识字游戏 放气球游戏,看谁放得气球多。(读

5、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 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为阅读扫清障碍,提高学生积累字词的能力。】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楼 依 尽 黄 层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1)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楼、依”,“木、亻”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2)组词扩展法识记:“尽力 尽量 黄沙 黄山”。 (3)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云”加“尸”是“层”。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6、。 ( “尽”上窄下宽,“楼 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黄”上中下结构, “ (9-12) (13-18) 层”半包围结构。) (2) 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楼、依”,学生练写。 “楼”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女”的撇点的折点在横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依”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从竖中线起笔。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

7、正。 【设计意图:多元认字,是部编版教材强调的重点,书写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爱写字、会写字。】 五、品读释疑 1.出示课文题目登鹳雀楼,题目应该怎样断句停顿? 示例:登/鹳雀楼 “登”在这里指?(登上) 2.学习第一、二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这两行诗写了哪些景物?(白日、山、黄河、海) “白日”在这里指的是傍晚落山的太阳。 依:靠着。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前两行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3.学

8、习第三、四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上两行诗写了景物,这两行诗写了什么?(登楼的人) “欲”:想要;“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更”指再。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后两行,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19-22) 预设:我们看到了有一个人站在鹳雀楼上,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4.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板书:登楼所见:太阳落山 黄河入海) 5.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板书:登楼所思:欲穷千里目

9、 更上一层楼)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品读词语和诗句,结合图片,想象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指导朗读 (1)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2)朗读。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 (3)感情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3.当堂背诵 4.教师小结: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七、课堂拓展 1.推荐阅读题西林壁 听读题西林壁,借助译文了解诗意,明白诗中阐明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

10、着背诵这首诗。 2.你能写出王之涣的其他诗句吗? 示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3-2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八、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九、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首诗写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做生活的强者!(25) (26) 板书设计(课件27)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融情于景 登鹳雀楼 寓理于事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

11、怀) 登楼所思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重点)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你认识上面的景物 吗?(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瀑布的一首古诗,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板书: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2、。存世诗文千余篇。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将进酒等。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了解作者生平成绩,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生字,识记。 注意读准:“瀑、布”的韵母都是“u”,以“p”和“b”为声母的两个字易混。注意“照、川”是翘舌音,“烟”是前鼻音。 (1-3) (4) (5-6) 识记: 字源识记:“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初始化甲骨文字形对照识记。 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遥、烟”,“辶

13、、火”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瀑、烟”。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瀑布 飞瀑 棉布 遥看 遥远 (2)学习多音字:落(lu l lo) 练 读句子,找发现。 只有努力学习才会进步,否则就会落后。 在这里,“落”读“lu”,意思是“掉下来,往下降”,另一个读音是“l”,意思是“丢下,遗漏”,还有一个读音是“lo”,意思是“用于一些口语词”。组词如下: 落 lu (落后)(落叶) l(丢三落四)(落下了) lo(落枕)(落炕) 读一读: 小明经常丢三落(l)四的,今天又忘带课本了。 今天,我睡觉睡落(lo)枕了。 (3)识字游戏 放气球游戏,看谁放得气球多。(

14、读对一个,就放飞一个气球。) (4)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照 庐 烟 挂 川 (7-11) (12-17)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字源识记:“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初始化甲骨文字形对照识记。 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烟”,“火”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庐、挂、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

15、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 “照”上下结构,“烟 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庐”半包围结构。) (3) 老师范写,重点指导“照、挂”,学生练写。 “照”上下结构,“昭”窄、大,“灬”宽、扁,“昭”日窄“召”宽,“刀”在右上格,“口”上宽下窄,竖笔在竖中线右侧,顶部在横中线;“灬”上合下开。 “挂”左窄右宽,提手旁横笔在横中线上方,“圭”,两“土”分写横中线上下,竖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品读释疑 1.揭题: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

16、思? 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 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现在就请小朋友们 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18-22) 2.学习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这两行诗写了哪些景物?(太阳 香炉峰) “紫烟”在这里指的是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前川:瀑布看上去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川:河流。 (板书:遥看:挂前川 生紫烟)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前两行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17、? 预设: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3.学习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飞一样。 “九天”:天空的最高处。 “三千尺”,虚数,形容庐山之高,瀑布之长。 (板书:联想 三千尺 落九天)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后两行,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了壮观的庐山瀑布。 5.作者站在庐山瀑布面前,想到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以为银河从

18、天上泻落到了人间。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6.认识夸张 概念: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效果:增强感染力,烘托气氛。 运用:画出诗中的夸张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句子。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指导朗读 (1)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2)朗读。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 (3)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

19、自然的热爱之情。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3.当堂背诵 七、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望天门山 听读望天门山,借助译文了解诗意,明白诗中阐明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着背诵这首诗。 八、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九、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李白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十、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一、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

20、中的习题。 (23-24) (25) (26) (27-30) 板书设计(31) 生紫烟 遥看 望庐山 挂前川 瀑布 雄伟壮丽 三千尺 联想 落九天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低年级儿童的语言特点就是形象具体,如何将抽象简练的语言变成学生可以理解的生活语言,如何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这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落实。 1.读诗看图,感受诗意。 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诗看看图,说说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了课文插图的提示,学生一下就知道了诗句描写的景物。 2.画一画诗,解读诗意。 我让学生指导我把诗人看到的画下来,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强调了太阳是靠着山很近的,一点一点落下去的。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感悟到了“依”感悟到了“尽”。 3.读一读诗,理解作者的诗情。 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还是这个“疑”字,让学生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不足之处:诗歌的朗读范读得还不够,最好能配乐朗读。 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