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6.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751000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6.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6.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6.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6.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6.2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热点考向预测考向一城市化2014年6月18日至6月22时11时,南方强降雨过程造成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9省(自治区、直辖市)有489.6万人不同程度受灾,26人因灾死亡,城市内涝严重。下图为城市径流量、降水量过程曲线图。据此完成12题。1关于图中A、B、C三曲线的含义,正确的是()AA城市化前的水位过程线BB城市化后的水位过程线CB降水过程线DC城市化后的水位过程线解析:选B。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硬化地面增多、湿地遭破坏,当城市遭遇强降雨时,会导致排水不畅,径流量峰值提前。根据三条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A表示

2、降水过程曲线,B表示城市化后的水位过程线,C表示城市化前的水位过程曲线。2导致B曲线比C曲线径流量峰值提前的原因有()水泥路面多排水不畅绿地多人口多ABC D解析:选A。径流量峰值提前,是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再加上排水不畅,导致积水。考向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5成都一诊)下面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图甲)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图乙),读图回答34题。3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该城工业区布局在城区()A西南郊B西北郊C东南郊D东北郊解析:选A。依题意,工业布局从环境角度看,应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避免污染城市的空气和水源。华北地区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工

3、业区应布局在西南郊和东北郊。工业区不应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上游,图中东北郊有河流流入城市,故不宜布局工业区。所以工业区应布局在西南郊。4据图乙可以推断,近十年该城 ()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解析:选D。从图中可看出近十年来,城区耕地、林地和草地为负值,说明其面积在减少,建设用地为正值,说明其面积在增加,则城市规模在扩大,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郊区耕地为负值说明种植业没有迅速发展;郊区林地、草地为正值,说明植被覆盖率上升,则郊区生态环境改善。5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漫画城市病了。材料二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该模式中技术与自然

4、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病”的表现主要在环境、人口、交通、住房、资源等方面。第(2)题,从“城市病”的表现可以看出主要是城市化速度过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造成的。第(3)题,答案较开放,只要说法正确且符合实际即可。答案:(1)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2)城市化速度快,城市规模过大,与经济发展不协调。(3)环境方面:

5、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环境、交通、能源各等答出一条即可)课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2014济宁市一模)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2图示现象可能导致()A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B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中心商务区逐渐

6、向郊区迁移解析:第1题,城市土地供应紧张势必导致地价上涨;城市生活成本提高、质量下降,将使一部分人口和企业迁离城市。第2题,卫星城可以分散一部分大城市职能,对大城市起到减轻人地矛盾、改善环境的作用。城市化水平并没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中心商务区也不会向郊区迁移。答案:1.B2.C(2014高考上海卷)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回答35题。蔬菜食品类日常用品类服装衣饰类家用电器类200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1.432.326.435.94201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1.121.554.5

7、28.043.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最小的是蔬菜食品类,影响这类商品销售网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价B集聚C交通D市场4该市居民服饰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可能反映了()服装销售网点增加 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服装商场品种更多 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ABCD5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ABCD解析:第3题,“蔬菜食品类”需要新鲜保质,靠近市场既省运费,又省时间,故选D。第4题,服装销售网点增加,可以更靠近消费人群,使出行距离缩短。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与出

8、行空间距离的缩短无关,只是更方便、快捷了。品种多样,适应市场需求,可以减少去更大城市购物的概率,客观上缩短了出行距离。大型商场外迁市郊,会扩大出行距离。故选C。第5题,与出行空间距离的变化无关;说明家电行业利润更高,有能力在交通更便捷或市中心等高地租地段布局,不是导致出行距离变化大的直接原因,故排除组合。组合明显使出行距离增大。答案:3.D4.C5.B(2015东北模拟)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9、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回答67题。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平均值广东平均值湖北平均值青海1984年2.335.222.517.624.9610.261997年1.993.582.325.884.178.396.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位城市分布集中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 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解析:选C。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大、中、小城市体系不完善,导致城市结构失衡,过度集中,表现为城市首位度过高。7造成从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经济特区

10、的设立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ABCD解析:选B。上个世纪80、90年代,广东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上建立了经济特区,使得广东省的城市发展渐趋合理。(2015山东威海检测)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下列关于该地区A城从阶段到阶段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B环境污染加剧C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9下列关于阶段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出现逆城市化B相对阶段、,中心区人口密度较高C相对阶段、,中心区环境污染较轻D城市沿河流延伸解析:第8题,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破坏了原有生物的栖

11、息地,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城市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面硬化,地表水下渗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会造成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第9题,阶段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开始减少,出现了逆城市化;由阶段到阶段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城市中心区污染不断加剧;由图可看出,城市沿河流延伸。答案:8.C9.D(2015合肥二模)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划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

12、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A交通B地形 C市场 D水源解析:选A。交通线路是城市延伸的重要轴线,图中显示城区呈条带(手指)状向外延伸,最可能影响因素就是交通。11“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 ()A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B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C商业区,方便居民购物D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解析:选D。注意材料中提示: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图中手指区域为建成区,则建成区之间规划为绿化地带,能优化城市环境,缓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二、综合题12(2015河北衡水中学一模)读图甲(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简图

13、)和图乙(武汉部分大学分布示意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武汉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超过100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在世界城市中排前列,2009年武汉东湖开发区被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C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武汉的高校林立、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对武汉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解析:(1)图中C是武汉市,城市的区位因素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位于河流的交汇处而具有水运、水源优势;有铁路经过而交通便利;是湖北省的省级行政中心而具有优势。(2)对武汉城市发展的作用包括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城市规模等方面。答案:(1)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具有三

14、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京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运等水陆交通便利;武汉市是湖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高校的技术与人才集聚,促进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百万学生集中在武汉市,)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拉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13(2015深圳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由“苏南模式”创造的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务工的主要场所,苏南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如下图。材料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农民的土地、住房被征用,用来建设工业园区、道路设施等。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1)苏南五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衡量指标是_。(2)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简述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答案:(1)南京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城市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趋同。(3)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加重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解决途径: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